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5 14:50:3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教育行业不断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必修课程之一,是培养创业型人才的主要途径。而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评价体系是保障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效果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检验方式。如何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评价体系是本文主要探讨的内容。

关键词:教育评价;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育实践

本文引用格式:李云凤.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分析[J].教育现代化,2020,7(37):104-106.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 Yun-feng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deepening of education reform and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dustry,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become one of compulsory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hich is main path to cultivate entrepreneurial talents.As important par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evaluation system is important means and test method to ensure teaching effect and qua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urses.How to build reasonable evaluation system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s main content of this paper.

KEY WORDS:Education evalua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ducation practice

我国经济改革和产业升级不断深化,高度教育普及程度扩大,就业市场竞争激励,就业形势严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最后一站,需要采取一定措施帮助一直处于象牙塔中的学子们从思想上、心理上以及知识储备上做好准备,清楚的认识自我,积极准备身份转变,帮助他们树立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掌握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明确自己的人生道路,培养他们的自信,为将来他们毕业后积极就业、自主创业奠定基础[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课程体系的不健全自然导致评价体系的不健全,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在评价体系也有显现,要对创新创业课程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理解目前的课程评价体系中出现的问题。

任何一门课程都有配套的评价体系,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质量,检验教学成果,但是作为实践性、针对性极强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试卷测评为主的传统知识性评价体系明显无法适用。目前普遍采用的评价体系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根据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本身的特点,对如何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对广大教师朋友有所帮助[2]。

\

 
一现阶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发展现状

(一)起步晚


我国高校中创新创业课程是随着近年来教育改革深化逐渐发展起来的,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西方国家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而直到2000年我国部分高校才在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虽然通过近几年的不断发展,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初见成效,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有一段路程需要追赶。而且我国创新创业课程有明显的政策性导向内容,这在短时间内可以帮助课程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不能成为教学的主要依靠。高校需要建立健全的、与社会实际接轨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二)课程周期短

目前,我国高校大多是将创新创业课程设置为公共必修课程,仅开设一学期,课程周期相较于已经成体系的西方国家明显有差距,时长过于简短的课程设置造成教师和学生都对创新创业课程的不重视,反映到课程评价上是就出现了评价浮于表面,内容空洞,达不到应有的评价效果[3]。

以美国大学为例,创新创业教育是贯穿整个本科阶段的,从入学开始就有就业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学生在每个学期都可以报选创业就业指导课程,也能随时约见就业指导教师进行辅导。这种内容设置比较全面、合理,始终贯彻学习生涯、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很大程度促进了起高校师生创业的行动,打造了良好的创业氛围,为社会提供了大批量的就业机会,减轻社会就业压力。

(三)实践性差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在实践性上还有较强的拓展性。作为公共通识课,课程班级规模能达到上百人,整个课程普遍存在理论内容过大,高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讲授内容空洞,可借鉴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强。教师以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要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度低,参与意愿也不高。而缺少了作为实践主体的学生的参与,整个课程内容就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需要,教学效果自然也不好。

(四)专业性低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师往往没有专业背景,也缺乏创业实践,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接受的培训内容也比较基础,注重教学方法和课堂设计方面,需要教师自行学习课程理论知识,短时间的学习导致课程教学内容广而大,没有针对院校专业开展专业性课程,全校学生听取模板课程,没有针对性就没有启发性,也就没有实践性。这在专业性非常强的医学院中教学效果难以显现,多数学生觉得医学生就业,因此对创业课程是漠视甚至是排斥,加上课程设置时间短,班级规模大,教学质量很难保证[4]。

二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发展现状造成的课程评价问题

(一)无法实施现行评价体系


高校现行课程评价体系普遍采取的是试卷考察制度与实践操作制度结合的模式。但是创新创业课程最终培养目标是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高就业创业率,从课程教学目标来看就无法采取现行评价体系,但是由于高校考评政策限制,很多高校还是采取了这种评价模式。

(二)单一的评价主体

教育部门作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主要评价主体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评价标准滞后,教育部门往往采取就业数据作为评价标准,但是创新创业课程应该贯穿整个高校教育过程。所以评价主体应该注重社会实践性,而不是单一注重就业结果。

(三)课程评价未成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本身因为发展较晚,整体课程发展还没有建立起健全的体系,所以导致评价体系构建也不健全,加上教学体系受到传统考核政策的制约,也导致创新创业课程无法建立符合实际需求的评价体系。

(四)课程评价标准不科学

现阶段很多高校加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内容弥补教育部门作为单一评价主体的缺陷,要求学生对课程进行评价,但是因为本课程实践性和多变性,在设置评价标准时往往无法做到科学合理,主观性较强,造成课程评价不准确,无法达到教学反馈的目的。而作为评价主体的教育部门的评价标准又比较单一,即便二者相结合,也无法对课程做出有效评价[5]。

\

 
三 如何建立合理的创新创业课程评价体系

(一)建立注重实践教育创新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


高校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最终目的是培训实践型创新及创业人才。课程主要以实践性为目标,那么高校在构建该课程体系的时候就要加入实践性内容,设置与之相配套的实践性评价体系。比如在开展与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医疗企业、复健机构甚至疗养机构的合作之后,收集合作方的反馈评价等等,多方了解就业市场和创业平台,将有实践性的评价纳入课程评价体系,在真实的场景中展现对创业规划进行考察检验,帮助创新创业课堂提高实践性,提升学生的参与意愿,实现教学目的。

(二)增加评价的主体和对象

学生是创业教育课程的主要受众,课程评价体系需要了解他们的教学反馈,在以学生为主要评价主体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将校友、用人单位、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等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群体作为次要评价主体,以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多维度;教师是课程的主要操作者,对课程评价之外,应加大对教师的评价力度,细化指标,重视评价的及时性,开展课后即时评价和期末总结评价,有利于督促和提高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质量[6]。

(三)建立长期的系统的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

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的、系统的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应该贯穿高校教育体系,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本专业的就业和创业形态,教学内容也要随着行业发展和社会发展而更新,长期的课程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也帮助学生在心理上进行身份转变,为走出校园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创新创业教育也应该有系统性,除了面向所有学生开设的,以培养创新精神和人格为目标通识课程还可以针对有强烈创业意愿和需求的学生开设“创业班”课程内容和受众的细化都可以帮助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

(四)科学的创业教育课程评价方法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体系是一个非常复杂而又庞大的评价系统,目前业界主要推荐主观赋权法进行这种多样化系统评价,主观赋权法有如Delphi法、专家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等,这几种研究方法成熟较早,应用比较广泛,可以高效精准的进行数据分析,应用简单但原理清晰,依据严格的数学分析法,分析高校创业课程教育评价体系的应用方法,可以有效的对这类复杂系统评价进行决策。

(五)专业性评价标准

除了多元化的评价主体,科学的评价方法,合理系统的评价标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可以适当的引入专业性的评价标准。高校教师在创业缺乏实际经验。学校可以外聘优秀创业校友等有经验的、成功的社会人士或者商业人士对课程内容和体系、评价内容和体系等进行专业性的评价,作为提高课程实践性的重要补充内容。

四 结语

本文主要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课程评价体系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做出了一些简要的分析,并针对目前创新创业教学的评价体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策略。创新创业教育是目前高等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位教师应该重视课程评价体系对于构建课程完整体系的重要性,从多角度推动长期系统的课程体系建立,构建合理科学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推动高校教育改革发展,完成高校教育目标,培养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刘伟,潘驰群,李光辉.应用型高校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04):104-107.
[2]冯爱秋,牛爱芳.台湾高校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和支持体系对应用型大学创业教育的启示[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6,30(03):10-14.
[3]杨鹭.基于需求视角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4(50):31-32.
[4]林雪治.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国外高校成功经验的借鉴与启示[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5(5):196-198.
[5]沈树周,段素梅.应用型本科高校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8):136-137.
[6]高志刚,战燕,王刚.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03):22-2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15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