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分子化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5 14:29: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分子化学作为一个出现不足百年的年轻学科,随着其快速发展如今已经融入到医疗、催化、材料、化工等众多领域中。高分子化学教学如果只是局限于课本和线下教学将永远跟上学科的发展速度。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将线上教育与传统教育相结合,把课程资源与教学活动交叉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在把握经典理论的同时,时刻与最新科学技术接轨,时刻更新教学与学习内容,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现代化教育模式的改革使高分子化学的教学更有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高分子化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学资源;教学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李博解,等.高分子化学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20,7(46):51-53.

Course Construc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of Polymer Chemistry On-line and Off-line hybrid Teaching Mode

LI Bo-jie,YAN Yong-bin,WEI Peng-ren,WANG Lian-sheng,ZHU Lei

(Hubei Engineering University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Xiaogan Hubei)

Abstract:Polymer chemistry is a young subject which was established about one hundred years ago.With development of interdisciplinary,it has been integrated into many fields,such as medical science,catalysis,materials and chemistry.Combination of the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ethods makes a great change to the teaching of polymer chemistry.It will largely encourage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students by taking advantages of both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ethods.New advantages appear based on this kind of combination,such as saving teaching resource,easy update of knowledge,close connection with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so on.As a result,research on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methods is important for the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of polymer chemistry.

Key words:Polymer chemistry;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Teaching resources;Reform in education

一 引言

高分子化学作为化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20世纪30年代才建立起来的一个较年轻的学科,但是其发展非常迅速。目前,高分子化学已经发展到不再是单一传统化学学科的分支和延伸,而是整个化学学科和物理、工程、材料、生物乃至药物等许多学科基础的交叉和综合。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工程专业方向的专业基础课,是综合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等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必修选修课之间的综合应用课程,需要众多课程作为基础。由于课程本身的复杂性、综合性以及极强的应用性,传统教学仅靠课堂上讲授,完全按照现有教材教学,很难完全把握学科的发展方向以及最新应用。

自2012年以来,以慕课(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为代表的线上教学模式席卷全球,其通过在线上视频授课中穿插提问、随堂测验以及开展专题讨论等方式,增加线上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互动与反馈,使得开放式线上教育经历迅速发展[1]。2015年,我国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多我国线上教育进行了鼓励和规范,提出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课程平台[2]。直至2019年中国慕课大会上获悉,我国已有1291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2500门慕课上线,超过2亿人次在校大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学习慕课,6500万人次大学生获得慕课学分,我国慕课的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世界第一[3]。

现阶段我国线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普遍以文本形式存在的较多,而视频、动画、虚拟仿真等资源却比较少。同时,有些线上课程缺乏统一规划,更新不及时。这样完全没有体现出线上课程的优势,仅仅只是把线下课堂上的内容放在了线上,这样的线上教育除了能够利用碎片化时间外,并不能体现出线上教育的全部优势。因此,现阶段线上资源虽多,但还是没能达到其应该达到的效果,这也导致共享课程在进一步的应用推广方面受到很大阻力。总而言之,我国在线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现在发展迅速,但是其建设资源的质量还不足以独立支撑整个教学[4]。

线上线下教学各有所长,线上学习在中职教学中是指教师在上课前将教学内容做成课件引导学生观看课件,这种教学时间比较短,不仅可以节约教师在课堂上的许多时间,还可以促使学生利用课下时间进行预习和复习,但是这种线上教学模式只适合于自觉性较强的学生,对自觉性不强的学生来说,并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线下学习在大学课堂教学中,课堂上的氛围相对于线上更好一些,师生交流起来更加方便快捷,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将“线下线上”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中,借助“线上线下”独特的优势,既能从线上学习中时刻更上最新学科进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与参与性,同时调动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学能力;又能利用线下学习当面解决问题,提出学习重点,指导学习细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总体来看,发展线上线下混合式的课程建设是,当前时代下,最符合高分子化学的教育模式。

二高分子化学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高分子化学是一门新兴学科,需要多门课程作为基础,并且与血多学科都有交叉。因此,高分子化学一般安排在高年级学习。从教学的角度来说需要解决几个特殊的问题:第一,学生各门学科基础不同,完全统一的教学效果并不好;第二,新鲜知识层出不穷,以不变的教学内容授课无法跟上学科的最新进展;第三,交叉学科的知识应用需要对不同兴趣的学生进行单独教学,课堂上难以完全展开做到面面俱到。基于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线下进行基础教学,线上进行特定延展,尽量做到全面、生动、精准、深入的教学。

(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线上教学方法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区别,但也是从线下教育发展而来。现阶段线上线下教育同等重要,需要我们都加以利用,来提升我们的教学质量。我们设计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仍然是以课堂为主线,将课堂上的所需要的其它学科基础知识、学科内容、历史发展、课后知识应用拓展以及最新学科前沿放在线上学习。

\

 
1.课前兴趣激发

课程学习前预习与否,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传统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预习的学生十分少。在这方面线上学习可以体现出其明显的优势。首先,线上学习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让学生把小的时间利用起来预习相对零散的知识点。其次,线上预习更方便的把与学科历史、背景以及相关其它领域的相关内容放在主要地位,用来吸引学生的兴趣,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上很难做到。然后,线上预习可以通过动画、虚拟图像等生动的方式将一些学生初次接触的知识更加直观的给学生展现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上线预习可以留下一些相关课外知识的参考书目或者网络连接为学生知识面的展开指引方向。

2.课堂学习讨论

经过学生线上预习的准备,课堂教学也与传统教育有很大改变。通过线上预习,可以提高课堂上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这就相对减少课堂上需要讲解的内容,教师可以直接提出学习的重点进行讲解,同时,课程也必须留出讨论时间,让学生对预习时遇到的问题,课堂学习还没有理解的问题,进行提问或者分组讨论。提问和讨论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问题的实质,同时新鲜的教学体验也能让学生对课程更有兴趣。课堂上教师作为引导主体,改变以往单一的讲授方式,根据知识点的特点合理利用项目探究、小组任务、学生授课和知识点测验与总结等多种形式实现对学习效果的实时考察和知识纵向的拓展,在对课程知识讲授和训练的过程中,更能让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3.课后拓展

课堂学习结束后,课后线下学习既是课堂学习的复习与巩固,也是兴趣与爱好展开的开始。经过课堂讨论后,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理解,课后的学习应该是以学以致用,知识面的展开为主。这方面线上教育又能体现出其灵活方便的优势。我们可以在线上留下几个实践任务,由学生自己组成团队选择完成,将得到的成果在线上与老师和同学分享。同时对于所学知识的相关其它学科知识也能在线上以选修的形式给学生展现。

(二)课程资源建设与组织

传统的课程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电子教案、试题库、教学课件、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课堂教学方案等[5]。作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程资源会相应发生调整,大致可以分为四部分:课前预习(线上部分)、课堂学习(线下部分)、课后实践(线上部分)以及考核部分(线上线下结合)。

1.课前预习

这部分教学资源以线上PPT为主,内容需要包括学习背景、研究历史以及预习重点。学习背景和研究历史看上去和学习内容没有关系,在传统教学中甚至因为不是考核内容而不做讲授,但是这些“偏知识点”却是最容易吸引学生兴趣的地方。首先,我们在制作线上预习内容的时候将课程学习的内容以故事的形式放在其中,让学生注意我们课堂上需要学习的内容,又不至于抵触。同时,必须指出需要预习的知识点,让学生抓住重点,先做思考,起到了解知识点作用。最后,指出参考书目,培养学生有自己查阅和探讨的习惯。

2.课堂讲授

课堂上需要的教学资源形式不变,但是新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课件内容需要进行很大革新。课件应该以提问、讨论、总结为主。课程内容首先以提问的形式衔接学生的预习,既能够很快进入重点,又能够引导学生以探索的形式学习知识。主体部分仍然是课件讲述,但是课堂上需要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讨论,这就需要教师准备好一些讨论的内容。让讨论与探索成为学习的主旨。

3.课后总结

课后需要老师在线上准备学生作业、课外实践任务以及平时考核内容。学生的课后作业主要放在线上完成。课后线上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知识点总结。课堂天马行空的讨论,课下需要老师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需要学生课下强化印象。第二,实践课题。对课堂知识的实际应用是我们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线上任务需要列出几种需要学生团队完成的任务,作为平时考核成绩。这样既能够加深课堂学习的知识点又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第三,知识面的拓展。课程相关内容的拓展是线上教学一大优势,不过这需要教师时时关注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经常更新相关内容。同时学生也可以在各个不同领域下面进行留言讨论,教师进行点评总结。

4.考核部分

考核部分包括线上和线下两部分组成。线上考核主要以学生平时对线上资源完成对作为评判标准。线上考核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平时完成线上预习、复习情况也是线上评分的重要依据,同时还可以使用一些新型加分项目,例如课程报告、专题研讨、发表论文、项目申报等。对于学生的考核也可以加大线上讨论总结和实践报告上的比例。将期末考试分解为各个单元阶段性的考核,把对学生的检测从单纯的卷面考试转化为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查阅、总结、应用等能力上的综合评估。线下考试仍然以综合试卷考试为主。线下考试作为对学生的主要考核方式是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必不可少的。线下考试是集中考核学生学科综合整体知识最为直接的方式。如果放弃线下考试,将无法对学生必须记忆知识点以及遇到突发问题解决能力的考核。因此单独线上或线下考核的方式都无法满足混合教育模式的要求。

三 结论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中,以线上教育为主,线下教育为辅的新型教育改革更加适合当代高分子化学学科教学的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教育学时代发展的产物。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模式,提高学习兴趣,拓展知识面,锻炼综合能力。老师也能够通过新的教学方式,改变、完善、调整教学内容。在彼此交流中互相促进,使教学和学习联系更加紧密,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提高。当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模式现在还不完善,并没有如传统教育模式那样的具体教育体系,我们只能在摸索中不断总结和革新,争取更早地建立一套完整的新型教育模式。
\
参考文献

[1]李红美,陆国栋,张剑平.后MOOC时期高等学校教学新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58-67.
[2]吴岩.建好用好学好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努力写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J].中国大学教学,2018,(6):7-9.
[3]覃慧玲,李嘉泽楷.广西高校线上线下课程建设与应用路径探究——基于中国大学MOOC运营情况分析[J].高教论坛,2019(06):26-28.
[4]周峰利.线上线下互动教学模式在教学课程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09):156-158.
[5]檀琳.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对创新医学人文教育的启示[J].医学与社会,2015,28(1):94-9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15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