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巨大动力,创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地方经济要想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必须要将创新创业作为其发展的内驱动力,以此来实现地方经济的长足发展。而高校作为区域重要教育部门,不仅承担着为社会培育专业人才的重任,同时教研活动的开展更是有助于当地科研水平的提升。无论是人才还是科研能力都是地方经济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元素。由此来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服务地方经济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以沧州为例,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角度,就高校教育在服务沧州地方经济过程中所发挥的功效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关键词:地方经济;高校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牟凤瑞.服务地方经济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0):49-52.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Research Serving Local Economy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U Feng-rui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C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Cangzhou,Hebei)
ABSTRACT:Innovation is great driving force for social progress,and entrepreneurship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To achieve rapid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should be regarded as internal driving force,to realize rapid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As important regional education department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ear responsibility of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talents for the society,and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development is conducive to local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Both talent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are important elements for local economy to realiz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s important role in serving local economy.With Cangzhou as an example,from perspectiv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his paper carries on comprehensive study on functions of higher education in serving local economy of Cangzhou.
KEY WORDS:Local economy;College education;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Strategies
通过对服务地方经济过程中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分析,探究了高校创新创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具体策略。以此来从理论研究层面为实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的借鉴意义,促进高校在沧州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充分发挥。
一 服务地方经济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未能体现服务地方经济的特性
首先,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的应用性明显不足。在教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过于强调学生未来的创新创业需要哪些素养,教学知识也比较偏重于理论,却忽略了知识的应用性,这就使得学生未来毕业之后,只具备理论知识,但却无法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付诸于实践。其次,课程目标设置忽略了高校的办学特点。高校教育应当从地方经济的发展实际情况出发,结合经济市场对于人才的需求,对高校自身的教育工作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突出办学特色。但目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中,只是开设了那些比较热门的专业,无法以自己的特色来提高竞争力。
(二)课程体系实践性不足
目前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大多数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虽然也结合了社会中那些成功的创新创业案例,但也仅仅是通过教师的解读,帮助学生去理解这些内容,而学生是无法只靠理论知识来提高自身能力的。而实践课程大多数被定义为选修课,并且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据的比重并不高,而学生为了获取更高的学分顺利毕业,会主动选择其他理论类型的课程,这就导致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性明显不足。另外,由于学校和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一些开展实践课程的设施场地建设力度不足,学生缺乏进行实践的机会,并且教师的指导能力不足,就导致了实践教学的效果不佳,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
(三)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升
如今,高校中担任创新创业教学的教师一般是专业的教师从业人员或者是高校从相关专业企业聘请的优秀成员。教师本身只具备相关教育教学知识,却并不了解创新创业实践工作,虽然能够为学生进行课堂理论教学,但是在实践指导方面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从相关专业企业聘请来的优秀成员,虽然本身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工作经验,却并不具备教育相关知识,无法将自己的实践经验表达出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因此,其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除此之外,教师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不够全面,并且在教学中未能结合地方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导致很难真正培养出服务地方经济的高端人才。
(四)课程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首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评价主体比较单一,一般是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能力进行评价以及学生对于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但由于学生受教师教学习惯的影响,彼此之间的评价很难客观、全面;其次,评价内容不合理,大多数进行评价时,都是对学生的考试成绩或者论文进行评价,并不能完全真实地反应学生实际的能力,教学评价内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后,教学评价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指导力度不足,未能将服务地方经济作为评价标准,不符合地方经济发展对于人才的需求。
二 服务地方经济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在要求
(一)职业意识的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在于引导大学生进行思想转变,以角色代入的方式转变到职业意识中。因此,高校应提高对创业教育的要求,不断创新职业意识培养,使创业教育能够符合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在高校整体教育中,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及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步入实习阶段的大学生已经是准职业人员,但在顶岗实习的环境中,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自身能力的不足,且缺乏主观意识与职业心态,因此导致了大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经常会违背公司制度,甚至更有不顾公司及团队利益做出与公司理念背道而驰的事情。通过调查研究不难发现,如大学生缺乏职业意识将无法在社会及企业中立足,因此高校应不断加强作业意识的培养。
(二)职业思路的构建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大学生创业需要在系统思维下逐渐实现心中目标。然而就当前情况来看,部分大学生还会受到社会多种因素的影响,多数大学生不会顾及创业的客观性规律,单纯凭借主观意识进行创业和就业,这样的主观意识会严重影响大学生在社会中的成长,且多数结果并不理想。因此,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需要为大学生构建正确的职业思路,使大学生可以利用职业思路提高自身职业素质,以此作为创业的切入点,认真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及创业问题。职业思路的构建可以切实帮助大学生拓展职业思维,便于大学生立足于社会。
(三)职业能力的培育
高校需要梳理在创业教育中的定位,以自身能力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断加强职业教育,进而使大学生的基础能力明显提高。同时,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因此应有效利用职业教育,完善创业教育理念,以职业能力为大方向进行培育,使学生在走出校园时可以以个人职业能力立足于社会,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四)树立职业自信心
虽然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教育理念有着相同之处,但每一位学生之间也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异性,这样的差异可以在自信心上体现。从性别差异上看,女大学生在就业观念上通常会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通常情况下会选择一个较为稳定个工作,而男大学生则多是行动派,希望通过创业以及自身的不断努力达成自己的梦想或目标,因此创业对于男大学生更有吸引力。从学习成绩上看,成绩越是优异的学生自信心越强,创业可以使他们更加有成就感,使他们在遇到创业问题的时候可以勇于解决,因此学习成绩与自信心有着直接的关系。从大学职位因素上看,学生干部在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突出自身优势,在人际交往与社会资源方面都要多于普通学生,因此自信心更足。同时,学生干部的视野更广,使其对社会上的多种事情具有更高的兴趣,所以在创业的问题上,学生干部更有自信心。因此,高校应以职业教育树立大学生的职业自信心。
三 服务地方经济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途径
(一)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
在当前时代环境下,创新创业教育应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培养,以此为主要途径为学生创造足够的选择空间,并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性的创业意识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完成实践。教师自身的创业意识将会直接影响对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因此教师也应以自身影响大学生发展,深入了解学生自身的创业意识,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人。创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因此应不断唤醒学生在求职困难后的创业意识,使其在创业中更为主动。
(二)提高大学生的自律性
在当前时代中,科技发展为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教师可及时掌控学生的创业意识状况,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因此,教师将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进行融合,通过活动课或班会,组织学生参与创业课程中,强化学生自身的创业意识,进而掌握学生对创业的兴趣,通过详细分类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并针对学生不同的能力与兴趣点为学生布置具体案例,最后由学生进行讨论,进而使学生的创业理念有效提高。
(三)创业教育的实施
创业教育质量提升的前提是从教教师能力素养提高。因此,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大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自我学习相关创业理论知识。同时高校也需要利用寒暑假派出骨干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其创业理论和企业管理的经验。这种深入企业的系统学习可以实现教师对创业理念的有效认识,同时也可以丰富教师在创业教育中的案例,使得教师的案例教学更加符合现代社会的实际需求,进而促进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
(四)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践教学
加强校企合作是完善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条件。一方面,校企应协同建设专业的实训平台,为实践教学、课程实验、技能实践等提供相应的帮助。同时,高校应与企业联合,在院校内建培训“工作室”,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直接参与到工作中,为未来的顶岗实习提供机会。另一方面,高校应依托社会各组织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将实训室建设在企业中,使学生可以切实了解到社会工作的性质。同时,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还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有效应用可以改善当前实践条件不足的问题,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供帮助。
(五)构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在职业教育与创业教育融合下,高效应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使师资队伍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高校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及激励机制,鼓励教师进行培训,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同时,应鼓励教师进入企业进行锻炼,提高自身技术服务能力,不断丰富教师的实践经验,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使学生在步入社会后符合企业实际需求,以实践教学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基础。
四 服务地方经济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策略
(一)课程设置紧扣服务地方经济的主题
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并不是一个统一性的整体,而是创新和创业作为单独的专业或者学科进行分开教学,并且未能体现服务地方经济的特色,这就导致了教育工作脱离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沧州周边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要实现创新与创业两方面的融合,同时要紧紧围绕服务沧州地方经济这一主题,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的具体情况,从专业知识中,发掘创新元素和创业潜力,并且充分考虑沧州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形成以创新创业为目的,以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相关知识与创新创业充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以未来走向社会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沧州地方经济发展为动力,切实提升教育质量。
(二)产学结合增强课程体系的实践性
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具有极强的实践性,而沧州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的是那些工作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因此,高校在进行课程体系设置的时候,就必须要从中体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一方面,沧州周边高校可以定期举办各种实践活动或技能竞赛,鼓励学生在竞赛中充分发挥自己创新创业方面的特长,并且在教师专业化的指导下,完成相关项目,从而明显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应当加强与沧州当地企业以及那些成功创新创业人士之间的合作,在企业的财力物力支持之下,建设专业化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与实践教学,并且聘请创新创业专业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如此一来,高校不但具有更为宽广的渠道提升教学效率,同时,企业和校外人士也能够通过合作而获得更多更为优秀的人才。
(三)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为了提升高校创新创业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高校必须要大力培养专业化的教师人才。首先,高校可以为教师提供校外实训的机会,让教师参与到沧州当地企业工作中,开展实际的创新创业工作,并且在工作中,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从而提升专业技能,为之后向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指导打好基础。其次,高校要充分利用地方企业中优秀的人才,让企业员工经过专门的教育知识培训之后,来校兼任指导教师,将自己成功的经验分享给学生。另外,还要对教师队伍加强地方经济发展方面的培训和教育,使其能够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结合沧州地方经济发展特色,以地方经济发展为依托,来开展创新创业能力活动,从而将教学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人才。
(四)健全课程评价机制
第一,从评价主体来看,不仅要让教师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评价、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评价,还应当让相关合作企业,对学生在实训期间的表现以及教师的指导工作进行评价,让评价主体更为全面,从而保证评价的客观性。第二,评价的内容要更为多样化,除了理论考试、论文评价之外,还应当进行实践能力的考核。第三,教学评价中,要充分体现出创新创业的重要性,并且融入地方经济市场发展的具体情况,以此让教学评价更好地发挥引导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重要作用。
五 服务地方经济的高校大学生创业行业选择建议
(一)进行充分的调研,做好可行性分析
对早期的大学生创业的调查表明,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创业公司最后走向失败都与其选择的项目有很大的相关性。创业的行业选择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最终创业的成败,因此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开始之前进行行业选择时,一定要进行充分的调查分析,确定哪些行业是被当前的市场和消费者所接受的,投其所好,认准商机再进行投资。在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要考虑到包括自身素质、资金等各种因素,最好能进行相应的模拟分析,来确认自己所选择的行业会受到的阻力和能得到的支持,做好可行性分析。学生在学习的进程中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存在一定的差异,不能够保证教师传授的知识在学生中能够收获相同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基础教育与“分流教育”。基础教育环节保障全体学生都能够明确课堂教学中的基本知识,而“分流教学”则旨在提升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班级教学中榜样作用,进而激发学生“群体意识”与学习积极性。
(二)实施策略性转移,选择市场空间大的行业
大学生在进行创业的行业选择时已经逐渐开始从高科技领域转向便民服务业、批发零售业以及文教体产业等偏向于服务业领域的行业,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和第三产业的日益壮大发展,同时伴随着高新技术领域越来越多的竞争者,大学生开始有策略地转移自己的行业选择目标。进入壁垒高的行业如垄断性行业可以不用考虑,而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在创业初期也可以考虑暂时转移目标,等自己实力壮大后再选择从事。大学生在进行行业选择时,不能因为行业的利润比较高收益较好而盲目选择,要循序渐进,从最基本的开始做起,不能急功近利。创新课堂教学形式能够给予教学更多可能,由于当下教学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身能动性的调动和激发效果不佳,教师应创建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三)国家和学校应该给予大学生创业者扶持与引导
国家相关政策环境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二是政府对于某些行业的特别扶持。国家的政策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创业,而相关的优惠政策的出台也会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到创业者的行列中来。国家应该利用扶持引导手段,将大学生创业者的行业选择进行科学的引导和划分,防止出现扎堆现象,这样不仅有助于整体市场的均衡,也有助于提高创业成功率。高校也应该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教育和引导,设置专门的导师和课程来帮助大学生科学理性地选择创业行业及创业模式。学校的引导与教育可以帮助创业者少走弯路,也能引导创业者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分析和规划,从而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延长创业周期,防止无疾而终。
六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是地方的重要教育部门,其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在社会发展的导向下来实现。在高校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能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这对于促进沧州当地经济发展而言是极为有益的。
参考文献
[1]徐玲.河北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路径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9(09):145-147.
[2]方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及优化措施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25):64-67.
[3]陈苗苗.新时代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机制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9(17):394-395.
[4]周红梅.新时代民办高校创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的机制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39(04):24-28.
[5]许文晗.教育学研究科学化之困境与出路[J].教育现代化,2017,4(49):197-19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1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