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经济学基础》课程是高职院校金融类专业的一项核心基础课程,授课学生面广,具有教学内容多,逻辑性强,理解和记忆难的特点,传统教学过程难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本文基于翻转课堂理念,进行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分析教学效果,调整教学设计,为深度开展《经济学基础》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关键词:经济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王羡.翻转课堂理念下高职《经济学基础》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37):154-158.
Design and Practice of Mixed Teaching Mode of Economics Found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under Flipped Class Background
WANG Xian
(Zhejiang Agricultural and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Shaoxing,Zhejiang)
ABSTRACT:Basic economics is one of core basic courses of finance major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with characteristics of wide range of students,various teaching contents,strong logicality,being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nd remember.It is difficult for traditional teaching process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in an all-round way.Based on concept of flipped class,the paper designs and practices mixed teaching mode,analyzes teaching effect,adjusts teaching design,and lays foundation for deepening teaching reform of economics foundation.
KEY WORDS:Economics;Mixed teaching;Flipped class;Teaching mode
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庞杂、逻辑性强、知识点繁多,在进行传统授课过程中学生常处于知识掌握不深刻的情况下,又继续“被学习”新的章节,知识点的吸收十分受限,更难锻炼到学生逻辑、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多方面能力。而课后巩固训练环节是最需要老师指导的,学生由于往往羞于请教而错过了知识掌握的最佳时机。混合式教学改变传统课堂授课模式,通过将在线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学生主体作用,提升学习体验,有利于具有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在授课环节中融入“翻转课堂”的理念,实现本课程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进行转变,以线下课堂教学为主向线上自学线下指导结合的转变,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向形成性评价为主转变。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教师的动态跟踪和过程性指导[1]。
一 传统教学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课程设计不合理
传统经济学对课程设计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课时量,课程分布和教材更新三方面。为了实现学生各方面的发展,院校对学生开展多方面课程的学习,包括体育,心理健康,艺术审美等,但这些课程的设立必然会导致专业课程课时量的减少,减少课时量使学生对专业知识只是停留于表面,没有时间去深入探索。同时,对于经济学专业来说,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课程,学校将侧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中,实践课程的教学占比很少,而在较少的实操课程中,学生只是根据理论进行简单的演示,虽然对基础实践有所了解,但没有进一步结合社会现状进行实操演练,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进入社会所需要做的工作,只是将时间方面停留于简单的基础之上,很难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经济人才。此外,学校中存在使用旧版教材的现象,还有实操软件没有进行及时更新,这样会使学生所学知识没有与时俱进,甚至会出现所学知识与社会脱轨的现象。
(二)观念尚未改变
在传统的观念下,教师扮演教师扮演知识的传授者,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者。传统填鸭式的教育将学生处于学习的被动地位,加上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待提高,导致学生很容易在课堂上出现走神,瞌睡而耽误学习进程,一旦所学知识差距拉大,极有可能会丧失学习兴趣,建立学习无趣的消极思想,不利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可持续发展。而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处于讲授者的地位,而面对学生上课出现的现象,会干扰教师的教学进程,有时会出现无法完成正常上课进程,或出现教师滔滔不绝却不管学生是否听讲的现象,课堂互动无法实现,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对教师和学生两者来说,传统教学模式有进行改革的必要,将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引进课堂,不仅可以改变传统模式中的地位,同时也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缺乏互动
在面对面的教学中,老师基本上处于不断讲授的过程,为了避免遇到学生回答不上来的情况,教师很少进行提问。同时,经济学课程内容较多,教师将上课时间都用在知识的讲授方面,学生也很少向教师问问题,导致课堂氛围不佳。在现阶段,教师将电子版的PPT发放到学生手中,学生做笔记的现象较以前减少,相应的听课效率也会下降。同时,教师在线上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准确指导学生是否进行学习,加上学生对老师的反馈较少,导致线上学习效率较低。
二 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概述
(一)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其基本的课堂理念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而利用课堂时间进行交流,旨在提高课堂的效率。翻转课堂具有以下三个特点,首先,翻转课堂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时间规划,学生通过教师分享的学习资源提前完成课堂内容的学习,课堂时间留出来供大家讨论,促成了知识的内化及夯实;其次,翻转课堂将课堂上师生的身份进行调换,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则变成了整个课堂的设计者,提前分享学习资料,为学生创造出自主学习的条件,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在课堂上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旨在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目标;最后,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学设计,打破了教师讲课和学生听课的固有模式,将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设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实现让学生真正参与进课堂的目标。因此,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翻转课堂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课堂趋势。
(二)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是指将网络教学与线下教学进行结合,已经被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的教育活动中,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想法,主要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混合式教学对传统教学推陈出新,既结合了面对面教学的传统模式,同时又合理利用网上教学的优点,实现教师有效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创造学习;第二,混合式教学手段具有多样性,通过动画,视频,音频等新媒体技术,吸引学生融入进课堂的兴趣,加快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进程;第三,混合式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辅导作用的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第四,混合式教学实现了多种评价模式相结合,如教学设计评价,教学过程评价和教学结果评价,及时改变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部分,促进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可持续性应用。
三 翻转课堂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模型设计
(一)教学过程模型设计
在进行教学过程模型设计时,充分融合了三大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精准教学理念、终生学习理念。该教学模型的设计倡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到指导、引导的作用,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通过经济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能够使学生根据自己需求开展精准学习,教师进行精准辅导,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最终能够主动挖掘生产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培养关注经济时事、养成经济学思维终生学习习惯[2]。
该模型依托校内“超星学习通”平台,把学习过程分为三部分,分别为课前在线学习、课中线上线下翻转课堂、课后在线复习与评价。如图1所示,该模型的设计注重课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课堂上主要采用PBL式案例教学法进行情景创设,引导学生向探究的深层思维发展,以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后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迁移,深化吸收。同时,重视课堂上混合情景的创设,既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也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混合”为学生带来更优化的学习效果,提升教师授课质量。
(二)基于“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教学资源与实践活动模型设计
线上资源建设是混合式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是一切教学活动实施的基础保障。首先,通过校内“超星学习通”平台的整合功能,把《经济学基础》高职基础教材及优质的在线教学资源例如MOOC等相融合。其次,通过调查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特征和学习需求,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对在线资源形式的接受情况,课前、课后自学时间把控情况等,设计出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经济学基础》课程的线上教学资源和实践活动。最后,结合“学习通”平台手机端的课程讨论功能,提炼学生对课程资源使用情况的反馈和对资源设计的建议,完善线上资源,学生在完成教师在此平台发布的任务,实现教师对学生学习进度的有效监督。教学资源与实践活动的设计主要包括四方面:课前微课自学资源、阶段测试及课后作业资源、研究性学习活动实践资源、补充性课外扩展资源[3]。
四 翻转课堂理念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
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以2019级会计专业为实践对象,实践过程共涉及3个班级,学生人数共计135人。
(一)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建设与整合
在原有的传统规划教材的基础上,对知识结构进行有效重组。如表1,根据课程目标,将课程分为三大模块、九大项目、50个学习任务。每个项目都会进行案例情景创设,每个学习任务都已完成配套在线视频与案例题库资源的建设,每个项目都有配套的课后实践活动,以方便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与课后巩固复习。建设好的资源已全部上传至“学习通”平台进行整合,方便下一步的实践应用。
(二)翻转课堂教学过程实施
教师依托“学习通”平台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过程实施。翻转课堂教学过程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教学流程翻转,通过课前、课端、课中、课后四个步骤分解知识内化的难度,反复进行知识内化训练,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得。
1.课前自学:学生一般利用20-30分钟在“学习通”平台完成课前微视频和微测试的环节,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平台查看学生视频完成程度,并通过查阅课前测试成绩统计情况来总结学生自学情况,汇总平台学生反馈共性问题,提炼出错概率高、知识点难理解的重点及难点内容,优化PPT,为课堂教学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进行课前工作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接受程度制定出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教学活动和整理教学资源;其次,教学活动要做到以学生为主,通过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和新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来分配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最后,在整合教学资源时,可以借鉴优秀的教育资源,并注意PPT的制作技巧,做到简单但又不失特色。
2.课端解答:利用短暂的3-5分钟时间,总结平台课前自学的情况,解答课前自学存在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认清本次课程内容的重点及难点,为接下来的授课及学生的关注点做好梳理。
3.课中教学:在课中环节主要采用PBL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式的教学模式,围绕某一具体真实的问题情境展开教学,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协作等形式进行问题探究。教师首先根据项目内容,创设不同案例情景,将问题的情景化,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经济问题,养成关注经济时事的习惯。然后以小组形式进行头脑风暴,据案例特点将学生分组,各小组成员结合案例,运用自主学习知识,充分讨论、表达观点、多向度交流,形成经济思维碰撞,教师要关注各组的讨论情况,积极加以引导,掌握好讨论的方向。随后,每个小组对案例进行梳理、分析后,最终形成案例问题的解决方案。每小组选择一位对问题分析较好的学生为代表进行汇报。这个过程也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根据各组汇报情况,教师对比较集中的问题应在课堂上做重点讲解,并以问题为导引,对涉及到的关键知识点做进一步的点拨,对有争议性的观点和创新思维进行解释,帮助学生形成辩证性的经济学思维习惯。最后可通过在线小测试或者抢答等多元化的教学形式来检测学习情况。
4.课后实践。课后通过作业或实践活动的开展可以加深学生课堂知识点的吸收和应用程度。因此,教师利用“学习通”平台作业、实践活动模块进行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任务的布置,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后把实践报告上传平台或以讨论的形式供教师查阅。
(三)过程性评价实施
混合式教学模式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方式,会使教学目标难以实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得到保证。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团队协作、创新思维等,因此在教学评价中除了对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还应该关注教学形成性评价。因此,本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形成性考核评价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60%,终结性考核评价占课程总成绩的40%。依托在线开放课程的线上考评模块,把课前自学环节,及课后作业测试、实践环节纳入考评,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如图3所示,形成性评价分为线上与线下两个环节,课前(占比15%)、课中(占比25%)、课后(占比20%)三个维度。形成性评价侧重于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上,采用知识学习与行为表现相结合,从课前线上自学与课后线上作业测试情况、课中案例讨论与汇报情况到课中或课后实践活动情况,将综合能力的提升融入课程评价、实践活动评价,内容具体包括:经济学基础知识、信息资源获取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自主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积极参与程度、对小组的贡献等几个方面[4]。
五 实施效果调查与分析
在实践中,利用“学习通”平台收集数据进行分析,并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与学习兴趣情况,最后通过对比参与教改实践的班级与未参与班级的评价结果来衡量学生知识点掌握程度、能力提高情况[5]。
(一)对平台使用情况的数据分析
对实践对象使用“学习通”平台的使用数据情况进行分析。从视频学习情况进行统计,三个班级总线上视频学习时间为1030个小时,平均每个人7.6个小时的在线视频学习(不包括线上作业讨论等时间的计算)。本学期对每个班级都布置了7次线上作业,发布了2次线上测试,每个班级的完成率都达到了97%以上。并且,有多数同学还通过平台的发帖、笔记等功能积极参与课程问题讨论及记录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重难点,经统计,发帖数共计738份,笔记数共计952份。由此得出,在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自觉地使用线上平台,进行充分的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巩固,自主学习情况较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了明显的提升。
(二)学生满意度调查分析
我们对三个实施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班级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了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与建议情况,共发布问卷135份,有效回收130份问卷,问卷有效率96%。调查结果见表2。
从统计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对翻转课堂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认可度较高,学生较喜欢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并且能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另外,学生们也针对该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上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例如,学生倾向于课前的线上自学环节时间不要超过20分钟,课中的互动环节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方式相结合,增加趣味性,适当融合一些游戏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考核结果对比分析
从终结性考核成绩来看,三个班的平均成绩较以往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班级平均成绩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其中最高平均成绩为83,最低为78,相比之下,传统教学模式下的班级平均成绩在77分左右,三个班级成绩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新的教学模式,增加了教学过程中的乐趣,实现多种形式的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进行独立思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
六结语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实践在高职《经济学基础》课程中的应用初见效果,可以从三个方面来体现。首先,该课程前期线上资源建设及课程实施是有四位老师共同完成,有效提升了授课教师的信息化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助于下一步混合式教学的深度开展。其次,完整线上资源的建设,对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精准学习提供了充分的必要条件。最后,从翻转课堂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授课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通过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对教学过程模型设计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林雪燕,潘菊素.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2):15-20.
[2]谭永平,唐春生,刘逸.高职院校混合式课程教学设计的要素与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23):82-86.
[3]李逢庆,韩晓玲.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7(11):108-113.
[4]张圆圆.高职院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14(33):223-224.
[5]陈扬.SPOC支持下的高职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与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5):222-2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