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对全体本科生进行创新教育的要求与内容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4 16:37:4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最广泛的国民参与。以高校为中心,对全体本科生进行创新教育,更有助于将创新动力传播到整个国家与社会领域。本科生作为高素质的国民群体更容易形成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本科生的创新教育,也为硕士、博士阶段的创新能力培养奠定更好的基础。设置完整的教学内容与体系,全面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研究能力、创新决策能力以及创新教育能力。

关键词:创新教育;本科;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决策

本文引用格式:路长,等.对全体本科生进行创新教育的要求与内容[J].教育现代化,2020,7(41):65-67.

Requirements and Contents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for all Undergraduates

Lu Chang,WAng Li-xia

(School of Safety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Jiaozuo Henan)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an innovative country needs the widest participation of the people.Taking universities as the center,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for all undergraduates is more conducive to spreading the innovation impetus to the whole national and social fields.As a high-quality national group,undergraduates are more likely to form the spirit of innovation and consciousness of innovation.The innovation education of undergraduates also lays a better foundation for the innovation ability in the stage of master’s and doctor’s degree.Set up a complete teaching content and system to cultivate the undergraduates with innovation research ability,innovation decision-making ability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ability.

Key words:Innovation education;bachelor degree;Innovative spirit;Ability to innovate;Innovation decision

一 引言

目前全国高校对本科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都很重视。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例,学校开设有创新创业公选课,设置了多种科技项目和科技比赛让学生参加。创新创业项目连同人文、体育、艺术、管理、外语、社会实践等方面的活动与竞赛,要求学生必须完成5个素质拓展实践创新方面的学分才能毕业。

但当前的高校创新教育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创新教育有种潜在想法认为,好的创新都是由少数人完成的,本科阶段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部分积极的、优秀的本科生[1],全面强调创新性主要是针对硕士生博士生。第二,本科阶段创新教育主要以选修课,创新课题等灵活、也零散的形式吸纳部分主动的学生参与,并未对全体本科生进行系统性的创新教育[2,3]。第三,高校中本科生的培养方案仍由两大块内容组成:数理英语计算机基础+专业课专业技能,及配套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并未成为本科生培养的主体内容。田卫华等[4]也指出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二 创新意识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5]。我国政府也明确提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发展方针[6]。在高校教育中应该使每一位学生都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让他们认识到我们国家要实现对西方发达国家的赶超,各领域全方位的创新是必由之路。

在教育培养中,可以结合学科专业的建立、学科专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产品的丰富、生活的便利、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的繁荣等等,来指出这些都是创新的结果。结合预期,指出人类进一步发展、个人和社会要变得更好、对自然的探索必须通过创新等。结合实际,指出国家、社会、各行各业面临各种问题的解决也都需要通过创新来解决,等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

 
三创新能力培养

由于社会的分工,现今的各种科学探索、研发、创造性的工作基本都交由硕士、博士去进行。但硕士、博士本身也是由本科生进一步深造而来。在本科阶段进行全面的创新教育也有利于为硕士、博士阶段的创新培养、创新能力提升奠定更好的基础。

实际上在高等教育中本科与硕士、博士在智力、能力、视野、格局等各方面都没有大的区别。本科生同样可以具备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比如我国著名的企业家马化腾(腾讯公司)、雷军(小米公司)、宿华(快手公司)等,美国的比尔·盖茨(微软公司)、斯蒂芬·乔布斯(苹果公司)、马克·扎克伯格(脸书公司)、埃隆·马斯克(特斯拉公司、SpaceX公司)等,他们都是本科生。但他们个人都具有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这为他们各自公司最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全体本科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将有助于涌现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企业,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创新成果。

在高校中将创新教育与专业结合、与课程结合,设置创新课题或实验,让每位本科生都参与到创新课题或实验中,锻炼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另外还应加强各学科专业的科研和实验室建设,能够接纳所有的高年级本科生进入实验室参与实践、获得锻炼。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要增加更多创新性的要求,同时也要求高校学科专业为本科生提供更多进行研究创新论文的条件。以此来实现对全体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四创新决策培养

高校、研究机构、国家层面的创新决策、创新方向决定着资金的使用、成果的效能、突破的方向、科技的进展,并由此形成科技政策等。能够做出决策的都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所以必须重视全体本科生的创新决策培养。比如我国高铁产业的高速发展、创新与超越,既源于行业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也源于正确的战略决策和创新决策。又如我国的汽车产业长期实行“以市场换技术”的政策,但并不成功,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现今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创新扶持决策正在施行,而且也在根据现实情况不断地调整。其中的得失,最终的成就与成果也都在接受时间的检验。

现代文明从工业革命、电气革命、信息化革命到即将到来的第四次工业革命都是创新与产业化联合驱动的结果。企业的经济产业创新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创新成果通过产业转化成巨大的生产力和经济产生,为经济的持续增长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但一个企业是否进行创新研发,创新研发的方向和目标却是企业主、领导者所决定的。企业领导者这个群体所受到的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和产业的创新研发状况。

以2019年福布斯富豪榜为例,上榜门槛仍然是10亿美元。通过福布斯网站、维基百科、百度百科等可以查到富豪们的学历。中国内地共有324人上榜,他们的学历分布如表1所示。美国共有607人上榜,他们的学历分布如表2所示。

\


从表1可以看到,尽管我国的高等教育历史欠账很多,2000年以前能接受本科及以上教育的人很少,但最成功、掌握财富资源最多的企业家群体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仍达到2/3。而在表2中,如果去掉查不到学历的不详者,美国最成功、掌握财富资源最多的企业家群体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比超过了95%。这些顶级的企业家、掌握最多社会资源的企业家所做的是否创新研发决策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的经济产业创新状态。这些企业决策者都是从高校毕业的,因此一个国家的经济产业创新关键在于对全体本科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创新教育。

我国目前进行创新研发的企业还不够多,技术在世界上位于前列或领先的企业也仍较少,因此我国还不是一个创新型的强国。在科技驱动与赶超的征程上,我国的高等教育应该更加重视全体本科生的创新教育。

在高校中,创新决策的教育内容可以包括人类科技发展的历史、规律与趋势等。在国家与宏观层面上可以包括世界各个国家的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发展方向的成败得失等。微观层面上可以包括世界著名高校的科研管理、科研导向、科研评价等,以及世界著名创新企业的研发决策、前瞻、投入、管理、评估等。还可以包括产品研发规律、技术实现可行性分析等等。

五 创新激发培养

对于创新,还要形成最广阔的创新社会土壤,打造最广大的创新塔基。以本科为主的高等教育毕业生分布于各行各业各领域,是国家建设的主力军,是价值观与发展理念的引领者与承载者。对全体本科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创新教育,有利于造就优越的创新土壤,厚实的创新塔基,从而源源不断地培养出新一代的优秀创新人才。

例如,我国每年都涌现出很多“神童”,他们的学习能力极强,在很小的年龄下就可以考入著名高校。但他们的“神”往往仅体现在学习人类已有知识上。在这个要求创新的时代,大多数的“神童”后来取得的成就都未能达到社会上朴素的高期望,泯然于众人。在新时代下,以本科为主的受高等教育者成为父母、成为中小学老师,如果都具有创新培养能力,那么就可以培养和激发更多新时代“新神童”的创造性,将他们的“神奇”培养为向往未知、思考未知、探索未知,经高等教育的蜕变后能够去探索揭示一个个未知,为人类打开一扇扇未来之门,从而推动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前行。

作为参考,美国是一个创新型的强国。很多美国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就形成了创新的理念,进入大学后就会全身心投入到所感兴趣学科领域的学习、探索、研发上。这是美国在各领域学术先进、科技领先的重要原因。一个特别的现象是,美国大学中有大量的学生创新创业,其中部分本科生还因创业而退学,但同样获得巨大的成功。如比尔·盖茨(微软公司),斯蒂芬·乔布斯(苹果公司),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公司),拉里·埃里森(甲骨文公司),迈克尔·戴尔(戴尔电脑公司)等等。他们都有着明确的目标,坚定的创新方向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在2019福布斯美国富豪榜表2中,本科退学的富豪人数为53人,占已知学历总人数549人的9.7%。美国的创新创业学生多数在中学、大学之初就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这既源于社会的影响,还有更多的影响来源于家庭和中学老师。而社会、父母、中学老师对孩子们在创新方面的教育和影响,归根结底也是因为这些成年人在高等教育中就已经获得了系统性的创新教育,进而影响整个社会,并代代传承。

在高校中,同样应该培养全体本科生的创新教育能力、创新激发能力,使他们对创新更感兴趣,并有能力将创新理念、创新方法传播给更多的人。培养的内容可以包括科学的普及传播知识,先进技术的普及宣传知识,本学科领域的传播文宣等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信息等。培养内容还可以包括如何激发人的潜能、如何激发人对未知的兴趣等,以及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进行技术研发等等。

六 创新支持培养

在高校的创新教育中,要让全体学生认识到支持创新的重要性。并教育学生向整个社会传播支持创新的理念。创新是需要支出、需要更多成本的,只有获得充分的支持,有更多的人愿意为创新买单,创新者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才能持续创新。整个社会支持创新,国家和创新主体保护知识产权的成本才能不断下降。在创新时代,更应该提倡由“支持国产”转变为“支持创新的国产”。只有创新主体能得到丰厚的回报,也才能激励更多的主体投入到创新之中,从而更有利于形成以创新为荣,大众创新的局面,更好地推动我国成为创新型强国。

七 结语

在高校中要实现对全体本科生的创新教育,首先教师和高校管理者思想上更加重视,充分认识到对全体本科生进行创新教育具有战略重要性,并在行动和投入上进一步加大力度。其次应改变培养方案,将原来的两大部分内容即数理基础英语计算机基础+专业课专业技能,扩展为到三大部分内容,即数理基础英语计算机基础+专业课专业技能+学科领域和交叉领域的系统性创新教育。再次,课内课外的创新教育相结合,课堂创新教育要占据由较多的学分,同时还要在课外加强创新实践,设置更多更灵活的创新活动、创新项目,并成为高校各类活动的核心。

参考文献

[1]蒋海云,温辉,金继承.创新型新工科人才培养大链的构建及实践[J].现代大学教育,2018(3):103-110.
[2]杨珏,张文明.以科技竞赛为载体提升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4(20):30-32.
[3]郭卉,韩婷,黄刚.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最有效的本土化大学生科研学习形式[J].高教探索,2018(1):5-10.
[4]田卫华,孟祥斌.新工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89):20-21.
[5]习近平.在欧美同学会成立100周年庆祝大会上讲话[Z].中国新闻网,2013.10.
[6]国务院国发〔2017〕37号.国务院关于强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意见[Z].中国政府网,2017.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11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