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地方高校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现状与应对策略研究 ——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4 15:15:1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根据工业工程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计划,为了培养大量既懂管理又懂技术的复合型工业工程学生,使其更好地适应“工业4.0”背景下的人才需要,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借鉴国内著名高校生产实习的改革实践经验,在分析现阶段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以期激发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培养IE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地方高校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业工程;生产实习;应对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刘蕊,等.地方高校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现状与应对策略研究——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49):117-119,140.

Research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Practice in Local Universities

——A Case Study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U Rui,GAO Gui-bing,LI Jiang,YE Ming-xin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ngtan Hunan)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plan,in order to cultivate a lot of know both management and technology of complex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tudent,and make it better adapt to the industrial 4.0“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alent needs,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for example,draw lessons from the domestic famous universities production internship experience in reform practice,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tage industrial engineering specializing in the production practice mode on the basis of the main problems and the insufficiency,put forward the feasible countermeasure,in order to stimulate students’practice motivation,training IE consciousness,improve the practice ability.Furthermore,the teaching quality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practice in local universities is improved.

Key words:Industrial engineering;Production practice;Coping strategies

一 引言

工业工程专业是一门对有关人员、物资、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工程学科[1]。在新时代背景下[2,3],不仅仅传统的制造业,服务业,交通,IT业等第三产业也需要大量高层次、高素质的工业工程复合型人才[4]。而作为培养工业工程人才的一个重要教学实践环节——生产实习,对培养学生IE意识,提高综合应用知识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湖南科技大学于1994年创办工业工程专业,2001年开始招生工业工程专业本科生。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生产实习作为专业实践课,总课时为4周,占有4个必修学分,是加强建设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纽扣,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运用能力的手段;更是本科生了解企业,走进生产车间,接触生产实际的有效途径[5]。

二 生产实习问题分析

目前,地方高校工业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主要采取集中式工厂参观的模式[6,7],虽在一定程度上,参观工厂能够使学生对于车间布局、产品加工流程和工艺等有一定的认识,但该种模式无法达到培养学生IE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目的,对于所学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也不明显。同时,该种模式存在着企业参与程度低、学生实习热情低、教师管理难度大等问题。通过分析湖南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发现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一)现有实习模式无益于企业效益提高,企业参与度低

随着市场经济新形势的蓬勃发展,企业更注重自身经济效益的提高,不再义务性地配合学校生产实习的任务[8]。多数企业更是出于技术保密和生产安全角度的考虑,不敢让学生动手操作,甚至部分车间会停止生产,这一做法不仅影响到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接收实习学生的意愿,导致学生的实习单位无法固定,部分实习内容受到限制,实习单位很大程度上也都是学校教学系仓促联系,因此,大多数的企业对于接收生产实习的学生态度也都很消极,并会提出各类限制条件,如实习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致使实习模式逐步变为集中式的企业参观,实习学生变为参观企业的“游客”。

\

 
(二)学生积极性不高,实习效果较差

对于实习学生而言,由于企业配合程度不高,学生无法到实际生产岗位动手操作,生产实习的主要模式也变成在实习单位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的带领下,对生产车间进行参观,虽然学生通过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的讲解,能浅层次地了解和掌握一些车间布局和产品加工流程以及工艺的理论知识,起到一定的拓宽视野和知识面的作用,但学生很难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的企业生产过程中,更无法达到对车间系统进行分析、改善,设计新系统的工业工程优化目的,对培养学生IE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帮助不大。此外,生产实习周期长,学生由于缺乏动手实践的满足感与实习过程的充实感,很难在实习过程中保持高涨的实习热情,进而对学生实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产生一定的消极作用,影响生产实习的效果。

(三)生产实习的指导教师一般由本专业的教授或讲师担任,缺少企业实践经验

我校实习环节的指导老师主要来自学校本专业的教授或讲师,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实习教学环节的需要,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当前我校实习带队教师偏年轻化,专业化,虽然年轻老师精力充沛,与学生沟通较容易,但他们往往只擅长于某一专业方向的研究和授课,相对地,生产实践经验较少,对企业实际生产现场不够熟悉,缺乏对于车间的实际生产线布局以及产品加工流程和工艺的全面认识和理解,不能较好地胜任从老师到车间主任角色的转变,指导学生现场实习的能力与经验不足。并且,两到三个班级的学生一般仅由两名指导老师负责,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数量搭配不合理,对学生安全和纪律的管理难度大,更无法保证整个实习期对每个学生的指导质量。

(四)生产实习的考核机制不完善

现行的生产实习的考核机制不完善,考核内容仅限于实习考勤、实习报告撰写、实习笔记和实习鉴定表记录等三个方面,最终的考核成绩以实习报告和实习鉴定表的撰写情况为主,以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的纪律情况为辅。学生由于缺少往常在教室上课的约束,对实习单位的管理人员或技术人员的讲解往往不重视,实习笔记也多为企业相关资料的简单罗列,缺乏与同学讨论交流以及请教指导老师的机会,缺少进行自我个人的深入思考和分析,自觉主动地查阅文献来获取新知识的情况又少之又少。同时,实习笔记和实习报告容易出现抄袭现象[9],而此种考核机制无法反映出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的真实水平。

三 地方高校生产实习应对策略研究

以湖南科技大学为例,地方高校可以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可以通过建设实习基地、转变指导方式、改革实习组织方式和健全考核机制等方面着手,地方高校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具体应对策略如下。

(一)建设优质工业工程生产实习基地

借助学校相关管理部门的支持,生产实习的带队老师应通过多渠道的联系和访问,努力寻找在所处行业中处于优势地位、有专门工业工程机构和人员从事相关工作的理想企业来作为开展生产实习的优质实习基地[10],并尽可能地与该单位签订实习协议,这为顺利开展生产实习以及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在生产实习开展前,要提前对企业进行考察,针对企业的实际生产情况和现实需求,确定合适的生产实习实践方向与任务;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实习项目,也需加强同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交流,悉心听取企方建议,以确保学生最终的实习成果能对企业带来一定的改善效果和经济效益,争取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此外,在毕业实习阶段,鼓励学生前去该企业开展毕业实习,争取赢得企业的长期信任和合作。

(二)培养高质量的指导老师团队、转变指导方式

建设并培养高质量的实习指导教师团队是提高整个生产实习质量的关键。首先,在开展生产实习之前,选择责任心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组长,有计划地组织相关指导老师提前熟悉实习单位的生产现状,掌握企业基础的生产工艺,提高指导老师的实践技能和生产实习指导水平。在资源比较充足的条件下,可以聘请校外专业人士和实习单位的企业领导担任企方导师[11],并由企方导师负责讲解工艺与流程,校方老师负责讲解理论知识的具体应用。同时,在生产实习过程中,指导老师要敢于打破以往实习内容的局限性,要勇于转变指导方式,从车间生产现场或案例出发,以车间主任的角色启发学生并组织学生就某一具体问题进行集体讨论,让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参加实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实习参与感。其次,在生产实习结束后,指导老师要充分听取企业和学生两方意见及建议,对此次生产实习中做得不够好的环节进行补充、完善,对做得好的环节以制度化的方式保留下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生产实习模式。

(三)改革实习组织方式、组建学生实习分队与互助小组

首先,由于企业接受学生数量有限,无法把全部学生安排到同一企业进行实习,故以20名学生建立一个实习分队,并由一组指导老师负责带队到某一具体实习单位,不仅可以达到分散学生的目的,更能提高实习教学的质量。其次,每一个实习分队依据学生特点和掌握专业知识能力再细分成互助小组,每组4或5名学生,以教师管理为主,学生自我管理为辅。每个互助小组从车间布局、生产线平衡、生产计划制定、物流设施规划、人因工程等专业角度,自主选择课题方向,并通过组内成员的分工与合作,深入生产现场进行调查与分析,确定车间可改善的实际问题。进而,查阅文献资料,主动请教指导老师或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12],独立完成“生产实习研究报告”。改革学生的实习组织方式,不仅解决了企业同时不能容纳过多学生的难题,也可以充分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锻炼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能力。

(四)健全考核机制

考核方式是教学效果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学生的实习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习中,改变实习成绩评定主要以实习报告或实习鉴定表等书面式文件的现状,更应较全面地考虑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如小组分工与合作过程中的领导能力,实习现场独立分析与深入思考的表现,实习报告等书面文件的真实性等。最终生产实习成绩应由实习考勤和纪律、实习互助小组表现、实习笔记和实习鉴定表、实习报告以及实习答辩五项考核项目按一定的权重系数加权确立[13],具体考核内容见表1。



\
 

本文从湖南科技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了现阶段地方高校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以激发学生在生产实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IE意识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改善目的,结合专业特点,对现阶段的生产实习模式重新进行设计,这对培养高层次、高素质此外,对建设和完善地方高校工业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模式,还有两点建议。

(1)推广优质生产实习基地的建设,是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的首要举措。让企方认识并能从生产实习中提高自身效益,才能有利于生产实习顺利且高质量的完成。同时,鼓励企业参与到学生实习考核过程中,让企业有机会发挥更多作用,有助于实现企业和学校双方共赢。

(2)改革生产实习的组织方式,是保证学生实习效果的有效手段。采用互助小组成员分工与合作的组织方式,按照工作量和质量来评定个人的工作绩效,既提高学生的实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也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有利于更好地适应“工业4.0”背景下的人才竞争。

参考文献

[1]易树平,郭伏.基础工业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4-35.
[2]吴莹,胡斌,杨坤.工业4.0及高端制造背景下工业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8,33(01):59-61.
[3]周炳海.工业工程专业非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9,33(01):91-94.
[4]陈晓,王婷.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基于工业工程意识视角[J].科技和产业,2013,13(12):103-105+112.
[5]邓明明,杨玮,栾飞.问题导向的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的改革与探索[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4(01):35-36.
[6]时君丽,樊双蛟,金海华,等.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创新模式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2(S2):55-56.
[7]赵晶英,黄剑锋,吴小东.基于优质生产实习基地的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改革[J].广东化工,2016,43(11):287-288+286.
[8]朱小勇,胡鸿,刘爱群,等.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改革——基于团队解决问题导向[J].价值工程,2016,35(28):181-183.
[9]刘满洲.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中学生主动性的研究[J].工业工程,2005,8(03):113-116.
[10]薛黎明,杜莉莉,杨宝贵,等.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2(09):112.
[11]卢伟宏,王海波.工业工程专业实习教学过程优化的实践与探索[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06):110-112.
[12]刘设,刘巍巍,刘杰,等.工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体系改革与实践[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11):81-82.
[13]鞠金艳,李萍.工业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4,33(05):237-23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10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