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精益生产”课程是当前工业工程专业比较热门的一门课程。论文首先对课程改革的背景及总体思路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进行了重点阐述,最后结合精益道场建设对精益生产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成功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精益生产;实践教学;精益道场;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黄辉宇,罗剑英,晏晓辉,等.工业工程专业精益生产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12):41-43.
精益生产是当前工业界最佳的一种生产组织体系和方式[1-2],也是现代工业工程发展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而工业工程则是完成精益生产方式的理论与工程基础,是精益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方案及结果的评价方法[3-4]。为适应企业需求,目前,国内高校在工业工程专业中开设精益生产相关课程也越来越普遍[5-7],因此如何在工业工程专业中上好精益生产课程也越来越值得关注,许多学校也在这方面开展了相关探索[8]。近年来,东莞理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也对精益生产实践课程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实践,与企业深度合作,协同育人,不断完善教学条件、内容与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 课程改革的背景与总体思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但由于学校与企业、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及能力需求没有有效的传递给学校,从而导致大部分高校和企业之间还没有实现真正的需求对接,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使得学生就业时缺乏足够信息和企业经验,就业盲目性较大。一边是居高不下的高校毕业生规模,另一边是企业开出高薪仍然招不到满意的人才,如何才能避免这一现象?
2016年7月,东莞理工学院与东莞市长安镇人民政府签订协议共建长安先进制造学院(以下简称长安学院),并于2016年12月正式揭牌成立。长安学院成立后,以“新工科”建设为指引,充分发挥学校、政府、企业及协会等多方资源,积极开展“校政企协”协同育人工作。通过全面真实了解掌握当前企业招聘及学生就业现状、未来学生的就业趋势、企业用人标准等,尝试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一座对接的桥梁。从而能为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前的实训辅导,为学校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为地方及企业提供有经验的人才,进而促进学生、学校、企业、政府实现互利共赢的目标。图1为长安学院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长安学院协同育人的办学思路,学院与深圳众泰咨询管理有限公司共建精益智造道场,并共同策划精益生产实训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坚持以“学以致用”为核心思想,以企业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将精益思想以及最新的精益生产技术方法与独特的教育理念与手段、创新的育人实践相融合,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精益教学之路。
二 教学内容设计
目前,长安学院为工业工程专业开设的精益生产实践课程总学时为3周,教学内容涵盖精益生产相关组成要素[9],具体开课内容如表1所示。
三课程教学条件建设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为配合课程教学,长安学院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开展产教结合、实景化教学,并与行业专家共同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为此,学院结合精益管理思想,并利用现代科技技术,打造了全新的精益生产道场,主要包括文化研修道场、沙盘模拟道场、安全体感道场、TPM道场、TQM道场、TPS道场、IE实训道场等实训场所(如图2所示)。通过实训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基本运作流程、精益管理思想及改善方法。为了提高道场先进性、实用性,学院还聘请了专业日式精益道场规划建设专家作为教学顾问,参与精益道场的策划与建设以及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的研究和制定。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由学院教师负责课程前期理论教学,咨询公司的精益专家负责实践教学,共同组成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同时打破传统课程教学方法,将行为引导教学法、专业模块教学法、一体化教学法等融入到课程教学中,充分体现出“学有所思、思有所悟、悟有所得、得有所用”的先进教学理念[10]。具体来说,一体化教学法就是将专业理论课堂搬到实训道场,将理论教学融入实际操作之中,并综合采用培训式、训练式、课题式、咨询式、问答 式等五大授课模式(见图3)进行授课;专业模块教学法就是将精益知识内容划分为各个模块,借助于各个专业道场(实训室)开展教学;行为引导教学法就是采用点拨引导式271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流程进行设计管理:即20%时间用于教师理论讲授、分配学习任务和予以点拨引导,70%时间由学生进行分组实操、合作、探究,10%时间进行成果分享点评,道场课程教学方式与传统课程教学方式、互动课程教学方式的区别如图4所示。
总之,课程的教学宗旨就是“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其核心在于“动”字,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状态,注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精益教学成果转化逻辑图如图5所示。
精益生产课程是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东莞理工学院长安先进制造学院通过打造精益道场,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对精益生产实践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研究探索,并对2014级工业工程专业学生进行了实际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未来道场除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开展校内学生教学以外,还将对外(如针对企业班组长)开展精益生产方面的培训工作,更好的发挥道场作用,服务好地方经济。
参考文献
[1] 孙杰.全面精益管理概念的界定[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9,14(2):129-134.
[2]齐二石.精益管理创新服务天津市制造业转型升级[J].天津科技,2016,43(11):15-17.
[3]李玲.精益管理理论的起源与运用研究[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4):60-62.
[4]江志斌,周利平.精益管理、六西格玛、约束理论等工业工程方法的系统化集成应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7,22(2):1-7.
[5]李正义,韩文民.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价值工程,2017,36(3):230-232.
[6]张顺堂,张代芹.国内外工业工程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比较[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2,26(5):115-119.
[7]周文慧,张俊.基于QFD的工业工程本科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27):5-8+13.
[8]李婷,朱明旭,陈洪转,等.产学研合作人才培养的质量控制——以工业工程专业为例[J].价值工程,2016,35(5):244-246.
[9]周武静,徐学军,叶飞.精益生产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12,9(8):1211.
[10]刘宇翔,岳良.应用型本科院校工业工程专业建设初探——基于西昌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建设的实证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4(07):227-228+23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7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