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电路》是电气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非常强的课程。本文以临沂大学《电路》课程为例,在校园课程中心平台在线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将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引入课程教学,对混合学习模式的设计、教学实施方案、教学效果评价、考核方法评价等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混合学习模式;SPOC;教学模式改革
本文引用格式:霍建振,等.基于SPOC的电路课程混合学习模式改革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94):89–90.
一引言
目前,我国高校关于混合学习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有多种不同的形式,比如MOOC与翻转课堂等[1]。而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小规模私有在线课程(SPOC)将面授教学和在线学习相互融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克服了MOOC只针对于大群体的不足,突出小规模固定学习者的特点,即使网络资源得到不断发展和共享,也使学习者对课程掌握更有针对性。具体体现在授课人数的缩小使教师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学习者的状态,有目的地介入学习过程,加强作业批阅、问题讨论、互动答疑等环节[2-4]。如果说MOOC适合于大学学习课程中面向广大学生的通识课的学习,而SPOC则更适合大学课程中的面对小众的专业课的学习。如何针对电路课程的特点和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共享资源,摸透学生状态,开展电路课程的混合学习实践,并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实际状况及时制定、修改和补充课程资源和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使电路混合学习得到持续不断的提升,提高教学质量[5],是电路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方向。
本文以临沂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学院《电路》课程为例,进行了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的探讨,主要包括混合学习模式的设计、教学实施方案、教学效果评价、考核方法与评价体系等。
二 《电路》课程的特点
电路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工程应用性较强的课程,理论知识较为抽象,知识点多,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传统授课方式不具有针对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考试而学习,不能发挥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优势,所以对知识的理解不够透彻,学而不得其解。随着混合学习模式的提倡,虽然有的教师在授课时注重了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在线辅导等方式,但是这远远还达不到混合学习的最优效果,如何将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电路》中,促进学生通过数字化校园、课程中心平台等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混合学习模式内容设计
基于SPOC的电路课程混合学习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混合式学习思想为指导,采用“面授+网络资源+实验实训+竞赛”的相互交融的混合学习模式,实现个性化学习。
首先对混合学习活动开展的各要素进行前端分析,包括对学习者、学习内容以及学习环境的分析,以便制定和规划电路课程的学习内容及设计。根据学生已开课程适当调整授课顺序,我院18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采用的教材为邱关源的《电路》第五版,分大一上和大二下两学期授课,基于大一时学生未学习复数的情况,所以采用把第十章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和第八章相量法调换授课顺序即可。在面对面授课中要抓住核心、突出重点。明确基尔霍夫定律、VCR定律的重要性,突出电路的各种分析方法。
混合学习过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部分。课前要分析学生学情,制定预习计划,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进行自主学习。课中结合预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师生面对面交流,深入讨论,共同分析,解决问题。课后给出复习措施,使学生通过作业、测试、实训、参加竞赛等方式巩固所学知识。
四《电路》课程混合学习模式的实施
电路课程是电气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面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传统授课方式不能更好的适应他们学习的要求,为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改革优化学生的学习模式。基于SPOC的混合学习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调整和完善,课程设计与开发要基于受众,以学生为中心,结合网络资源和学科建设的要求,首先搭建电路课程主题框架,在平台上明确课程安排、要求、授课时间及方式。在实施过程中优先建设好前几个章节,打好基础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以便在后期SPOC混合学习时不断调整和完善后续章节的设计方案,提高混合学习的效果。实施方案主要有以下几点。1)构建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线下面对面授课有其交流方便、答疑明确等优点,但也存在授课形式单一枯燥,课程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实时考核浪费时间等缺点,尤其是面对面授课是无差别教学,不同层次学生的学生接受程度不同,课程无法满足所有同学需求,教与学之间容易产生矛盾,而SPOC课程针对少数学习者,这种分层次的SPOC课程能很好的解决了这一矛盾。制作SPOC电路课程时,为选取适于学生的方式开展教学,因材施教,并在实施过程中持续不断地修正和改进。
2)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微视频”,将《电路》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归类、细化,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便于学生随时进行移动式学习。近年来教育技术不断发展、教学手段不断丰富,所以通过更新、变换、整合教学内容的传统“线下”教学模式已经过时,学生对获取知识途径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样能充分发挥效率的移动式学习形式随着网络和移动技术的发展而成为必然趋势。所以为此进行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的改革,将教学团队分为相互协作的两组,一组主要倾向于“线上”教学,包括微视频录制、整合,完成“线上”课程设计;一组发挥资源共享的优势,突破面对面授课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优化教学设计,加强知识点的强化、拓展和难点答疑。两者密切合作,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将“线上线下”教学有机结合,突破传统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现教学工作的组织和开展。
3)实现学习者线上线下的互动交流。以学生为中心,体现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主动汲取知识,自愿组成学习小组共同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在网络平台上提供丰富的个性化的课程资源,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使学习者有选择个性化学习的机会,增强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最终实现个性化教学的目标,提升电路课程的教学质量。
4)加强实践环节,增强实训技能,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实践中理解理论知识,在学习理论知识中增加实践技能。18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开设有电路实验、电工实训课程,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一部分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智能车竞赛、机器人比赛等项目,丰富的实践技能练习促进了电路课程的理论学习。
五 采用多元化考核与评价体系
考核评价方式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分为学生考核方式与学习评价和教师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学习评价项目多样化,采用“N+1+1”综合考试模式。根据电气专业和《电路》课程特点,采用多元评价项目包括出勤情况、课堂笔记、课堂研讨、实验报告、期末考试、期中考试、平时测验、实践实训等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考核,不单纯以最后考试成绩为主要考核成绩,采用结构化成绩构成,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2)教学效果评价,主要看教学效果达成度如何,同时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评教等多种评价方式。电路课程建设要支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要求,教学效果的好坏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上,学习者吸收了培养目标所涉及的知识,达成度就高;学习效果不理想,达成度自然就低。同行教师和督导评价也是教学效果评价的重要补充,他们能以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背景来看待电路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能给出不同的评价结果,促进混合学习的改进,丰富了教学效果评价。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通过对课程内容、混合式学习方式、考核等的综合评价也是教学效果评价的一部分。
六 结论
《电路》是电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非常强的课程。本文以临沂大学《电路》课程为例,在校园课程中心平台在线课程的基础上,将基于SPOC混合学习模式引入课程教学,通过不同学习形式、考核评价形式以及教学设计等,对《电路》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突出学生的“中心”作用,学生的主动学习、团队协作及工程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科研意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叶芳,王晓丽.混合教学模式下程序设计课程在线实践探索[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41(01):109–113.
[2]郑蓓林.基于SPOC的“电子电路基础与实践”翻转课堂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8,No.311(05):99–101.
[3]黄德群.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31(3):64–70.
[4]张帅,伍传敏.基于SPOC的翻转课堂与项目教学法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重构[J].计算机教育,2019,290(02):148–151.
[5]滕怀江.“网络操作系统”混合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9,16(03):50–51+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