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混合式教学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实践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3 15:21:5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是针对化学防治造成的“3R”问题,从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减轻环境污染的角度出发,解决生产实践中利用生物控制害虫的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是林学的专业限选课。本文立足新农林高校教学改革的实践,对该课程混合式教学理念的构建、实施过程、教学效果等进行阐释。实践结果表明,混合式教学可以促进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及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他们深入学习知识和熟练掌握技能。

关键词: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教学理念;教学效果

本文引用格式:杨丽元.混合式教学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中的实践探索[J].教育现代化,2020,7(53):170-173.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Blending Learning in“Biological Control To Forest Pest”

YANG Li-yuan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ollege of Forestry,Shenyang Liaoning)

Abstract:“Biological Control to Forest Pest”is the science of biology control theory and practice,aimed at the“3R”problem caused by chemical control.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intaining ecological balance,prom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reduc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it is a restricted course for forestry majors.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in new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universities,this paper explains the construction,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blending learning concept of this course.Results show that,blending learning can promote students’ability to analyze and solve problems,communication skills,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omprehensive ability.It can also helps them to learn knowledge deeply and master skills skillfully。

Key words:Flipped classroom;Blending learning;Teaching philosophy;Teaching effectiveness

一 引言

网络技术的发展催生着人类社会自经济到文化,由通讯到生活等多个层面的深刻变革,教育也在这场变革中发生着从教学场所到教学形式,从教学手段到教学理念的全面变革。网络公开课慕课(MOOC)、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等新的教学形式正在引领当前在线教育的热潮[1-3]。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实现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方式[4,5]。基于新农林高等院校林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沈阳农业大学林学院针对2014-2016级森保专业学生,初步实践了混合式教学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课程中的应用。

二《森林有害生物防治》课程相关介绍

《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是针对化学防治造成的“3R”问题,从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减轻环境污染的角度出发,研究害虫“无害化”控制理论、技术和方法,解决生产实践中利用生物控制害虫的理论与实践的科学。按课程教学大纲规定,成绩评定由平时成绩(30%)和期末考试成绩(70%)组成,其中平时成绩为出勤情况和学习态度等,期末成绩为期末试卷成绩。

由于该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大四学生,受考研和找工作等多方面压力的影响,加之前三年养成的“临时抱佛脚”学习怪圈,很难从根本上消除固有的思维方式“考试前复习几天+老师给划重点=考试通过”。课堂上复习考研资料、玩手机、缺勤等现象时有发生,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如何有效利用网上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引发学生学习兴致,提升师生互动质量等诸多问题都需要仔细斟酌。

基于此,在近三年的授课过程中,逐步引入微助教、课堂派、学习通和QQ群等辅助工具,帮助本课程的点名、作业统计与批改、课件同步、成绩统计等。以期为混合式教学在该课程改革中的探索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

 
三混合式教学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课程中的实施

(一)混合式教学理念的引入


网络技术催生下的教学改革,正影响着高校课堂发生着由“传统课堂”到“翻转课堂”至“混合课堂”的转变。伴随着教学过程的颠倒,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传统课堂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的管理者,主要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布置作业的形式传授知识,学生多被动地接受知识,通过纸质测试成绩反馈学习效果。翻转课堂中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变身为主动研究者,通过课前学习和课堂探究的形式进行学习,锻炼自主学习能力。

混合课堂上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课堂的参与者与促进者,学生既要主动探究也要被动接受知识,混合课堂在多种教学要素上都涵盖了翻转课堂的基本内容,也可认为翻转课堂是混合式学习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6]。现将传统课堂、翻转课堂和混合课堂的各要素进行简要对比,具体情况见表1。

\



为更好地完成新农林高等院校林学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迎合当前高校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需求,历时三年,逐步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课程中引入了混合式教学理念。

(二)混合式教学的具体设计

混合式教学通过整合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的双重优势,优化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针对《森林有害生物防治》课程设计的第一步是细化平时成绩的考查标准。传统教学多按课堂表现给平时成绩,依据模糊,易掺入个人情感。混合式教学细化了平时成绩评定办法,使评定更科学、准确,具体设置见表2。

\


《森林有害生物防治》课程设计的重要一步是细化教学实施过程。结合该课程特点与学情,提出了图1所示的《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混合式教学实施流程图,授课过程分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7]。课前,学生依据学习任务自主学习,经小组讨论后汇总笔记,待课上解答。课堂上,教师针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并指导学生将自主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课后学生将课前学习成果进行修正与完善,也鼓励将学习成果共享至班级群。由此,锻炼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沟通交流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综合能力的提升。

\
 
四 混合式教学与普通教学效果对比

为在《森林有害生物防治》课程中逐步实现混合教学,首先对14、15级森保学生进行了混合式教学理念的逐步渗入,后对16级森保学生分别运用混合式教学和普通教学开展授课,现对16级森保学生的教学效果从课堂参与情况、章节测验和期末考试成绩等方面进行对比。

(一)课堂参与情况

衡量课堂参与情况,首先关注的是学生出勤。相较于普通课堂,混合课堂上学生参与度更高,出勤情况更好一些。同时,衡量出勤的过程也更为顺畅。普通课堂上查看出勤情况主要通过“逐一”或“随机”点名的方式,不仅消耗时间,还存在代替答“到”等作弊现象,尤其是人数较多的课堂,点名会浪费大量时间。混合式课堂使用手机签到,在节约时间的同时,基本杜绝了作弊现象。

衡量课堂参与度,还会关注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情况。普通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较为困难,学生自主分组难,常常需要催促多次才能完成分组,且讨论时积极性不够,常常出现“冷场”。混合式课堂用手机客户端随机分组,同时有学生们有一个预习过程,讨论时有话可说,能极大程度地调动积极性,带动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讨论中。

(二)章节测验情况分析

本课程共设置五次章节测验,混合式教学的测验安排在课下通过学习通软件完成,普通教学的测验安排在课上现场答题,两者测验题目和限定时长均一致,最终均分见图2。总体来说,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章节测验平均分以90分左右的居多,而普通教学的章节测验平均分在80分左右的居多。分析原因,混合式教学课堂上学生参与度更高,课下又有丰富的资源供参考,学生对知识掌握更扎实。


\

(三)期末考试成绩分析

学期末,用同一份试卷,对16级森保专业的两个自然班,进行统一考查,考查结果见图3。由图可知,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成绩相对较好,24人全部及格,且70-80分分数段人数分布较多,全班成绩呈现明显的正态分布。普通教学模式下学生成绩相对差一些,高分较少,60-70分和70-80分分数段人数分布较多,不及格者也占了较大比例。


\

五混合式教学实践反思

《森林有害生物防治》混合式教学实践已开展了三年,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教的思想亟需转换。对于混合式教学而言,最为重要的不是教学形式的转换,而是理念的变革。传统的教学思想严重影响了教师在混合式教学组织中的发挥。其次,教师全方位的教学组织与指导能力影响混合式教学开展效果。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在教学组织、教学形式、教学过程等多方面与传统教学存在极大差异,需要教师在充分把握课程基本结构体系与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以混合式教学理念为依据,设计与混合式教学理念相适应的教学体系。教师全方位的教学组织和指导能力是混合式教学开展效果的重要保障[8,9]。再次,混合式教学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学生更新学习理念,不断强化自身学习主体的作用。最后,学校课程体系设置及网络环境条件也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因此,在进行混合式教学组织的过程中,要充分分析课程特点和学生特点,制定与学生学情、课程特点、客观教学条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蔡文璇,汪琼.2012:MOOC元年[J].中国教育网络,2013,20(4):16-18.
[2]高地.MOOC热的冷思考—国际上对MOOCs课程教学六大问题的审思[J].远程教育杂志,2014,221:39-47.
[3]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1):85-93.
[4]甘容辉.高校混合式教学法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267:174-176.
[5]龚舒,黄雪,顾杨.“互联网+”时期下农林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43):13-14.
[6]陈瑞增.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式学习探索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14.
[7]尹苗,李逢庆.《细胞生物学》课程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2018,40(2):260-268
[8]姜计荣,宋浩,郭磊.浅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现条件—以大学数学课程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04):141-143.
[9]许太安.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J].教育现代化,2018,5(39):233-23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045.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