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在享受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巨大成果的同时,我们也逐渐发现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社会、城市、人类生产生活中的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在环境不断遭到破坏过程中,人们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由此我国环境教育顺势而生。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环境学科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建立并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是整个社会问题,保护环境是我们不能忽视的社会责任。环境的恶化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多问题,如何在发展与环境保护取得平衡,这给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环境专业是一门技术应用型的专业,是一门随着时代而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专业,因此环境专业的改革与创新发展是不可避免的,也是意义深远的。
关键词:教学;高校;环境工程;改革创新
本文引用格式:崔康平,刁海东,刘睿.环境专业教学现状与创新改革[J].教育现代化,2020,7(54):76-79.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novation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Speciality Teaching
CUI Kang-ping,DIAO Hai-dong,LIU Rui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efei,Anhui)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economy,the living standards of people have been increased dramatically.However,a series of problems brought by the rapid development have been discovered,such as the destruction of the social and urban environment.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destruction of the environment,people have been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sustainable-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Thus,environmental education was born by following the social trend.The deteriorate of environment have attracted great attention over the world,and the specialty of environment have been established and developed rapidly under this modern social background.Environmental problems are social issues,and protecting environment is a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at we cannot ignore.The deterioration of the environment has brought many problems to the production and life of humans.How to balance th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brought new challenges to the cultivation of environmental talents.The specialty of environment is a technology-applied subject,which is constantly improved and developed with time.Therefore,the reform and innovative of this specialty is inevitable and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Teaching;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Reform and innovation
近几年来,城市化的推进、工业产业的繁荣,给社会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为我国的环境专业的发展带来了便利条件,促进了环境专业的进步。在全社会都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下,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环境专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突出技术型人才的特点,为社会做出贡献。环境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也给高校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高校要想快速发展、满足社会发展对环境人才的需要,就要不断地对教育教学进行改革。环境专业是为了培养专业环境人才所开设的一门课程,学生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掌握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识别、分析、解决与环境有关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高校环境专业教育体系尚待改进的方面包括专业课开展的较晚、授课方式传统、实践环节薄弱、文理不融合等。针对现阶段我国在环境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再结合环境专业培养具有清晰的专业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环境专业教育的改革也在逐步推进。
一 国内外环境专业教学现状
(一)国外环境专业教学现状
随着工业的发展,自20世纪以来,全球性污染事件相继发生。国外的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反思工业文明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环境教育由此开始。相继召开的环境国际会议,把环境教育推向了高潮[1]。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国外环境专业教学体制完善,教学理念先进,培养了一大批具备专业环境知识的优秀人才。欧美高校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质和社会等学科都设置了必修及选修课程,注重基础学科教育。基础课程涉及广泛,包括数学、化学、力学、经济、人文及行为科学等方面。这样课程设置体现了文理渗透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多学科复合型人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学分制度在国外高校运行已经很成熟了,课程的设置和安排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不仅选修课的比例占总学时的比例大,而且供学生的选择也多。以英国的兰卡斯特大学为例,为了适应学生自身的发展,学校会在学生入学时为其指派专门的学业老师,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灵活选择专业课程[2]。学生对于自己选修的课程都会进行一定的思考,教师会公开对每门课程进行一下简短的介绍。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也会根据教师提供的感兴趣的关键词进行选修,然后在向学校提供相关的几个关键词,这种选课方式对学校也是一种挑战。学生选修完课程之后,教师会对学生进行专门指导,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程的基本内容,在能够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将以前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在教师的帮助下与自己的努力下,能够把知识转变为理性知识。国外很多学校的理论基础课程都是由教师单独向学生教授的,但是在选修课上基本都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传授与讲解,而是以讨论的方式进行的,这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让更多的学生有学习空间。教师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学生逐步培养自己自主面对并解决在学习中与实践中出现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3]。
国外高校非常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大纲中规定了实践教学学时数。实践环节包括做实验、课程设计、课后练习、课后讨论和野外实习等形式。实践性强的课程,在课堂上课的时间少,而实践的时间长,精讲多练。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沟通能力。据调查发现,国外很多大学在第一学期里开设基础课程,当学生在完成了基础课程之后就可以进行交作业、实践环节,这在环境专业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始终贯穿在整个环境专业中。实践课程多于理论课程是国外的教学特点,学生的学分是和时间成正比的,一般是理论课程的两倍以上,这给学生带来了严重的挑战,需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想、去设计、去构思、去挑战,实践课的成绩标志着学生的能力以及完成的水平,所以这需要学生投入大部分的精力和时间。
近年来国外的环境专业课程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他们对环境专业的研究也越来越广泛,但是环境专业是根据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技术上,环境专业的课程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能很好适应当今变化复杂的环境。因此,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环境专业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改革。此外,当前环境专业的课程多是对相关概念的展开谈论与研究,所以很多选修课多以讨论与交流为主[4]。
综上所述,在不断发展的今天,国外很多环境专业的课程已经不再适合社会的发展,一些体系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现在的科目越来越走向精细化,学科之间、知识之间的理论知识越来越接近。我们生活在无知时代,很多物质发生了改变,这对环境专业的教学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很多职业关系、施工技术、材料问题都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
(二)国内环境专业教学现状
我国的环境专业开始于7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蓬勃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体系。目前国内高校环境专业的发展可以分三种趋势:像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顶尖学府,在学科建设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目标是培养领军人才和在环境领域的科学发明与创造;研究型高校,依托于硕士点、博士点,侧重于高级人才的培养和研究成果的转化;普通本科则侧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5]。
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飞速发展,但这种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必然会带来环境恶化、资源匮乏。因此,国家对环境保护也越来越重视,对高校的环境专业关注度也日益增加。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国内的高校经过多年的发展,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学校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在不断提高,培养出一批优秀的高级人才,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新的污染问题层出不穷,也要求高质量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时俱进。目前,我国高校环境专业教育体系尚待改进的方面包括专业课开展的较晚、授课方式传统、实践环节薄弱、文理不融合等。
大多数高校都是在大三、大四才开始上专业课,大一、大二则侧重于基础课教学。但是本科学习后两年是考研、找工作等的关键期,学生难以在课堂学习上分配足够精力,因此在专业课的学习方面出现明显不足。师生之间缺少双向交流,课堂上也很少出现讨论的情况。在课堂上只是老师的单方面教,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久而久之学生会养成懒惰的思想。最后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性不强,对究竟学什么不清楚,只是按着老师的要求,上课听课,课后写布置的作业。老师在授课结束后,没有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组织小组讨论或案例研究,难以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学以致用。
此外,实践教育基地硬件条件难以满足教学需求也是亟待解决的难题。学校设置的实验课程也多是以验证性的实验为主,这些实验只能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难以锻炼学生的创新和研究能力。另外,大多数专业教学仅限于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范畴之内,缺乏与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融合,缺乏前瞻性,远不能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环境专业在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困境
(一)环境专业课程体系没有特色,不具有可持续优化
据调查发现,目前环境专业的课程开发比较晚,其理论系统更新比较慢,很多课程的设置不合理,存在知识重复的课程,即使是不重复的课程,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所讲述的内容也是相似的,很多课程只是在名称上存在差异,但是内容是相同的。另外,环境专业的课程一般都不分难易的,其课程不能体现年级的特点,有的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很难,然而到了大学四年级却很简单。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导致了环境专业的学生即使到了大学四年级,在面对毕业的情况下,仍然还有必修课程要学习,这会影响学生的实习,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锻炼。另外,学生选修课不具有开放性,其选修的内容都是学校规定的,不是学生自己选择的,不能体现学生的差异化特点[6]。
在社会的发展中,环境专业教学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但是受环境专业本身的影响,其教学内容比较陈旧,一般的教材使用的时间比较长,教师在教学中不注重对教材的研究,不去研究时代的发展,不去考虑社会的变化,所以在教学中教学内容不能跟上时代的脚印,这就会造成教学内容和社会实践性脱轨,教学的发展不能满足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能进行可持续优化。
(二)授课质量存在差异性,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
学生要想学得更多的专业基础知识,在课堂上认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战场。但是,很多高校受到教学改革制度的影响,教师在校期间应该有相应的学历,必须是研究生以上,所以个别本科教师需要进行考研复习,或者是读博。还有的教师受学校教学考核制度的影响,需要进行学术研究,这就造成了个别教师授课也是为了应付差事,往往备课不充分,教学形式枯燥乏味,教学方法单一。除此之外,很多教师在授课中也是流于形式,没有责任心,以至于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动手操作能力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培养,这给学生未来的就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教师的这种授课行为严重影响了高校的教学质量[7]。
一些学校缺乏系统的评价体系,对高校的教师不构成约束,很多教师不能按照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要求进行授课,长此以往下去,也会导致高校教学质量的下降。
(三)缺乏创新精神及人文关怀,学生的健康发展受到阻碍
创新思维的培养对于环境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环境的治理与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受本校教学体系的影响,最主要是课程有限,学生缺乏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严重阻碍了学生进行创新活动[8]。
高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人才,所以高校教师在讲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应该给学生一些人文关怀,但是受高校自身办学理念的影响,一些教师需要注重学生毕业论文以及科研论文的指导工作,很少有时间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学生毕业之前也是忙于找工作写论文,高校教师缺乏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以及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这给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 环境专业的创新改革
针对现阶段我国在环境专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再结合环境专业培养具有清晰的专业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求,环境专业教育的改革也在逐步推进。
(一)课程系统的转变
我国高等院校本科阶段的环境工程课程普遍采用大量的通用基础与专业基础的教学,大而不精的学习加上学生对于专业背景以及专业发展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使得学生不能够将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起来,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方面始终处于被动,学习效率低下。为此,需要对现有的教学课程进行重构。各高校应结合当地的发展方向和实际问题,有选择性的在水、气、固等方面选一项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精简课程以进行深度教学[9]。
(二)实践教学的改革
环境工程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没有相应的技术实习,学生们将很难在毕业后迅速进行相关的技术性工作。企业在招收环境工程的学生之后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使得环境工程的学生在各大招聘会上普遍遭受冷遇。相应的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局面。
1.建立固定的实习项目。学校应当充分利用当地城市的资源,与相关的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学校学习的同时定期组织学生去合作的企业实习,让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与现实工作联系起来。这样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强学生对于课堂中所学的理解,还能让学生对未来自己可能从事的工作做提前的了解,明确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与此同时,企业也可以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对优秀的实习生进行筛选,促进自身企业的建设。
2.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大赛。以培训、创业模拟等方式,为学生搭建就业创新平台。学校可以开展环境工程专业创业就业指导课,并设立相应的创新创业指导老师。学校也可以开展有关于环境方面的创新创业大赛,以科技产品、环保知识竞赛、环评报告大赛等形式来激发学生们的创新创业兴趣。对创新创业大赛作品优秀的学生给予实际的创业支持,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现实[10]。
3.考核方式的改革。传统环境工程专业教育的考核方式往往是以理论考察为主。作为一门技术型学科,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与此同时专业文献查询与分析总结能力、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方案设计能力、文本撰写能力和自我展示能力,在这门专业的学习中意义重大。可以开设相应的训练课程,来帮助学生提高文献检索能力、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具体包括Web of Science、知网等数据库,Excel、SPSS、Origin等软件的学习。其他的能力诸如设计、撰写与分析总结能力可以通过日常的作业来帮助学生提高。
对于环境专业的毕业设计或论文,往往学生准备的时间较短,没有时间去规划整个设计的种种细节,导致大多数学生继续沿用前一届甚至前几届学生的设计思路,缺乏创新,毕业设计的质量不高。学校应该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在大三或者在大四时,就应该在导师的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提前进入论文的准备阶段,以确保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来规划整个毕业设计或论文的进度,保证毕业设计或论文的质量。
四结语
环境事业是举国大计,环境问题的恶化导致国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国家近几年也相继出台了多项环保政策。与此同时,社会也越来越需要与时俱进的环境专业人才,我国的高等院校必须积极创新改革,创造出跟更加有利于环境人才发展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刘经纬,张维学.国外环境教育现状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3.
[2]李新洋,于晓华,陶若虹,等.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环境专业教学特点与启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5):78-80.
[3]祗新生,张君维,周振军.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5(3):83-84.
[4]刘俊霞,张文雪.新生研讨课:一种有效的新生教育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6):146-148.
[5]南京大学教务处.南京大学2009-2010本科教学通讯(第二期)[R].南京:南京大学教务处,2019:5-6.
[6] 江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33):200.
[7]刘丹丹,朱选功,闫明.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模式与方法探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9):109-111.
[8]黄江丽.论我国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7(5):12-14.
[9]张可刚,许佩瑶,宋晓芳,苑春刚.环境科学专业全过程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J].高等理科教育,2018(03):61-65.
[10]彭燕,王筱虹,张发根.基于工程素质培养的环境工程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6,3(12):56-5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