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高校林业人才培养,已成为新形势下林业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就以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学生创新创业、以协调发展理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以绿色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生态意识、以开放发展理念开阔学生国际视野、以共享发展理念建立学生共享思维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把五大发展理念融入高校林业人才培养的各环节,以实现林业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引领;高校;林业人才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卢振启.“五大发展理念”引领下林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36):49-5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Forestry Talent Train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LU Zhen-q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 Province,Baoding Hebei)
Abstract: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forestry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has become the internal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in the new situation.This paper discusses five aspects:guiding student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with innovative development concept,guiding students'all-round development with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concept,cultivating students'ecological awareness with green development concept,broadening students'international vision with open development concept,and establishing students'shared thinking with shared development concept,so as to integrate the 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 into all aspects of forestry talents train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t present,the forestry higher educ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connotative development,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innovative development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Key words:Five development concepts;Leading;Universities;Forestry talent training
一 引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1]。2017年国务院印发《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十三五”时期高校发展的重要思路是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优化结构、深化改革为动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2]。
林业既是国家的公益事业,也是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得到了国家在政策和资金上的倾斜和支持,林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3]。在实现林业事业发展中,人才是实现科技支撑、引领林业未来的根本[4]。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双创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等时代发展新背景下,对林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林业人才培养中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明确培养目标、理顺培养思路,找好培养着力点,已成为新形势下林业人才培养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 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学生创新创业
(一)扎实创新创业理论,激发学生成长潜力
当代大学生必须要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的形成依赖于合理的知识结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则依赖于科学、系统、创新的课程体系。林学专业通过合理配置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拓展教育课程等逐级递进的课程模块,构建科学系统的课程体系和学习支持系统。通过设置创新创业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生学业规划与职业指导、林业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3S技术应用、林业生物技术等切合实际的创新创业课程,使学生既能了解学科最新研究进展,又能熟知林业企业创业动态,极大激发和挖掘学生成长内驱力。
(二)搭建创新创业平台,提升实践实战能力
为提升学生实践实战能力,林学专业为学生构建了丰富的实践育人载体和完善的实践实训平台。一是构建了完整的林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我校“强调基础、注重实践、培养能力、突出创新”的实践教学理念指导下,林学专业构建了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拓展能力三级实践能力培养体系的框架。基础能力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生物基础能力、土壤调查分析能力、树木生物学与生态学调查能力、3S技术与统计分析能力;专业核心能力部分主要培养学生林木改良技术、森林培育技术、森林资源调查规划技术和森林有害生物鉴定与防治技术;拓展能力部分主要培养学生林业产业开发和管理能力、林业生态工程规划设计能力和产品营销能力。二是设置了适应林业产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的综合性毕业实习。林学专业的学生在第六学期全部参加为期6周的毕业实习。内容主要包括河北省太行山区及燕山山地自然环境条件及森林植被状况的调查分析、太行山区退化山地植被恢复技术、太行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生态经济沟建设的理论与方法、燕山地区主要森林植被的结构特征及可持续森林经营技术。通过此次实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林业生产过程涉及的重要理论和技术,还要教会学生林业科研问题的提出、分析以及解决科研问题的基本思路。三是开放实验室和科研训练助推创新创业。林学专业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即进入实验室,由具有一定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的老师做指导教师。学生在导师指导下查阅专业文献,拟定方案,逐步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和技能。引导他们将知识学习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有效发挥他们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四是设置创新创业培育基金。学院专门设置创新创业培育基金,聘请校内外知名学者作为创新创业导师,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项目。
(三)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提供学生参与机会
营造积极活跃的创新环境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也是影响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形成的重要因素。林学专业重视第二课堂的作用,大力营造创新氛围。一是要求和鼓励学生参加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等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竞赛,激励学生的创新性,获奖者在三好学生评选、研究生推免、就业推荐等工作中享受优惠待遇。二是依托专业,策划组织专业相关科技竞赛。要求每位学生必须参加树木识别竞赛、测量学大赛、标本制作大赛等专业实践能力竞赛,达到以赛促学、学以致用的效果,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是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每位学生每年要参加扶贫小分队或暑期社会实践不少于1周,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促进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四是定期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学术报告会。结合林学学科发展,邀请林业专家学者、部门领导每年做学术报告4-5次,每次4学时,学术前沿讲座20学时,介绍林业发展、先进技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信息量。
三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一)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形成立德树人整体合力
当代大学生培养要做到协调发展,实现自身的平衡、包容和全面发展,做到身心健康、德才兼备。林学支部作为河北省示范性党支部,林学院作为“太行新愚公”李保国的生前所在学院,林学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坚持党建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考核。
(二)模块教学,文理交融,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林学专业的课程设置采用模块化教学模式,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平台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拓展教育课程。通识教育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和就业发展观。学科平台模块的学习,主要为学生构建学科基础知识,乃至科学研究所需的理论基础。专业教育模块为本专业的核心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森林培育、森林资源保护、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森林生态环境建设的能力。拓展教育课程模块包括专业拓展课程和学科拓展课程。专业拓展课主要开设体现专业交叉、学科前沿和产业动态的课程,如专业前沿讲座、林业生态工程、经济林概论、城市林业专题等;学科拓展课分企业管理模块、市场营销模块、农业经济管理模块和法律法规模块,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修,进行知识及能力的补充与提高。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助推学生高效就业
产学研一体协同育人充分利用高等学校、有关企业、科研院所等的学术环境和资源优势,更加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书本知识与操作技能的辩证统一,有利于高校课堂与社会实践的紧密联系。这种教育模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增强学生创业能力,促进实现学生“零距离就业”[5,6]。
林学专业积极与行业企业如围场县木兰围场林管局、围场县塞罕坝机械林场、河北富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邢台临城县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张家口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心等紧密合作,构建了集教学、技能培训、技术推广、技术示范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环境,使学生在毕业前就能感受职业环境,熟悉职业特点,激发学习兴趣,为就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奠定基础。林学专业师生积极与林业生产需求相结合,参与林业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服务,多次赴重庆、唐山、承德、秦皇岛等所辖的林场和自然保护区,完成森林资源调查、规划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等任务。
(四)知行合一、勇于实践,全力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打破传统的教学进程限制,林学专业将大学四年八个学期分为四个阶段,一年级重点抓学风,实现由中学生向大学生过渡的“软着陆”,为能力培养的准备期。二年级注重专业兴趣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为能力培养的启动期;三年级开始毕业论文实践,学生自主选题,训练独立分析和思考能力,为能力训练的主动期;四年级与生产实际或用人单位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能力训练的提升期(图1)。
四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生态意识
(一)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增强生态文明素养
强化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林学专业新生入学时即利用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清西陵林场等专业实践基地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专项教育活动,大二开始有意识地将生态文明教育引入课堂,并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相关讲座,普及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知识和法律法规,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生态文明观,激发自身生态道德与意识,同时利用社团优势,组织各种节能环保志愿者服务活动,提供生态文明实践机会,使其自觉成为生态文明的关注者、传播者与建设者。
(二)强化绿色文化教育,塑造绿色文明行为
加强绿色发展教育,通过开展相关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绿色发展意识,塑造和谐的绿色心灵,培育健康的生态人格,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知识和能力,践行节约、环保、低碳排放的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引领社会绿色风尚。
(三)打造健康高效课堂,倡导绿色教育方式
健康高效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林学专业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教师的教学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教学活动的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变,教师的教学更加积极,学生的学习更加主动。课堂教学中鼓励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课堂效率大大提升。
五 牢固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开阔学生国际视野
(一)引育并举,促进师资队伍国际化
林学专业注重对教师的培养,2014年来林学专业利用学校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共从加拿大麦吉尔大学、Lorraine(法国)科技学院等引进高水平教师8人,同时每年派送3-5名年轻教师到国外大学或科科研机构进行为期1年的访问学习。鼓励并资助教师参加国际国内会议,进行合作研究,让教师瞄准国际一流水平的同类学科和科研领域,促使学校的师资队伍的教学思路和科研方向能紧盯世界前沿。
(二)面向全球,探索教学过程国际化
教学过程的国际化体现在先进的教学理念、模式和手段,以及教师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教学资源的引入等方面。林学院先后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德国哥廷根大学、日本冈山大学农学部等签订院级合作关系,联合培养青年教师。2016年6月邀请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林学院的Suzie Lavallee博士来我院进行学术及教学经验交流活动,体验UBC大学课堂。认真落实我校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制订青年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让青年教师“走出去”,每年走访2-3所大学或研究机构,近3年平均每年派出境外学习的青年教师达3-4人,共计有20余人参加教学方法专项培训。
在国际化教学过程的探索方面,林学专业一方面尽量引入国际上先进的教材和课程资料,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尽量采用模块单元与案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最后的课程考核尽量采用笔试和课程论文相结合的开放式方式。在这种国际化教学的探索过程中,老师的全球化视野更加开放,学生获取的知识更加前沿先进。
六 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建立学生共享思维
(一)树立共享理念,高效利用教育资源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全力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施线上、线下互动融合式教学,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森林培育学采用MOOC形式授课,森林昆虫学、森林生态学、林木育种学、林木病理学均已建成精品课程网站,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获得相关知识。林学专业的树木、森林昆虫、植物病害等标本资源均已完成数字化管理,开发了APP,制作了二维码,学生可以随时随地扫描二维码学习。
(二)树立分享理念,引领学生团结合作
当今社会已不是单打独斗的社会,团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树立分享理念、有容乃大的精神品质和能力素质,林学专业一方面在组织各种创新创业、专业技能以及体育运动等竞赛时,均采用小组参与的形式,只有团队成员协力合作,才能取得最佳成绩。另一方面在授课过程中,普遍采用小组讨论、辩论等形式,专业实践过程以及课程汇报等全部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某一知识单元或项目的训练和学习,每个学生必须要分享别人的成果,共享自己的成绩,才能高效完成全部任务。
中国教育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是一个各有侧重而又相互作用、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7]。在新的历史时期,林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要以发展为根本,创新为核心,共享为目标,协调、绿色、开放为关键,才能实现新时代林业人才的全面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2015-11-03)[2017-12-01].
[2]姜红,李艳杰.“五大理念”引领高校科研健康发展—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2016(3):72-74.
[3]刘平,王玉涛,刘青柏,等.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林学专业教学模式探索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6):123-125.
[4]张劲松,朱宗武,管凤仙,等.我国林业人才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下)[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56-64.
[5]马延奇.产学研合作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1(6):44-46.
[6]李伟铭,黎春燕.产学研合作模式下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5):102-105.
[7]程斯辉,李汉学.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教育事业新发展[J].教育研究,2017,449(6):4-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