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四有”好老师标准下的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路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1 17:25:3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人民教师成长发展的本质规律,赋予了新时代师德师风的非凡蕴意,为加强新时代的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提供了根本遵循。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一支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肩负着引领和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崇高使命。在明确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梳理了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有”好老师标准为指引,探索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路径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四有”好老师标准;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

本文引用格式:陈金军.“四有”好老师标准下的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3):81-84.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Path of College Counselor's Ethics and Teachers'Style under the Standard of"Four You"Good Teacher

CHEN Jin-jun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Abstract: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Party,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has repeatedly stressed that"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ethics and style of conduct,guide teachers to establish themselves by virtue,learn by virtue,and learn by virtue",and strive to be good teachers with"ideals and beliefs,moral sentiment,solid knowledge and benevolent heart".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important exposit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ethics and style in the new era deeply reveals the essential law of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eople's teachers,endows the special implication of teachers'ethics and style in the new era,and provides the fundamental follow for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team in the new era and building dreamers of the Chinese nation's"dream team".As an indispensable backbone of college teachers,college counselors shoulder the lofty mission of leading and promoting the healthy growth of college students.On the basis of clarifying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ethics and style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comb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ethics and style of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puts forward that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ethics and style of teachers under the guidance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four you"good teacher standard.

Key words:"Four You"good teacher standard;college counselors;teachers ethics

习总书记在庆祝第30个教师节发表的《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重要讲话中着重强调:好老师一定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1]高校辅导员始终奋战在立德树人的前沿阵地,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高校学生思想引领和教育管理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至关重要。因此,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师风建设势在必行。

—“四有”好老师标准下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必要性

(一)成为坚定理想信念的育人者


辅导员全称是政治辅导员。辅导员要成为好老师必须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唯有坚定对马列主义科学理论的信仰,对共产主义事业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才能在育人过程中更加坚定地举好旗、正确地定好向。“我们的教育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党和人民需要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好老师的理想信念应该以这一要求为基准。”[2]辅导员应有这样的政治觉悟和使命意识,认真对待自己立德树人的职责,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信仰,砥砺奋发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不懈奋斗。

\

 
(二)成为高尚道德情操的示范者

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决定了辅导员必须是道德高尚的群体。辅导员要成为好老师首先应是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的标杆。“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3]事实证明,思想政治教育是心与心的沟通对话,辅导员道德情操的高低优劣,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培养质量。辅导员应自觉树立正确导向,坚守精神家园,恪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要用好课堂讲坛和校园阵地,用自己的学识、经验、阅历点燃迸发学生对于真善美的渴望与向往,引领大学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日常言行,增强道德责任感和价值判断力。

(三)成为具备扎实学识的指导者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思想引领、价值澄清、理论灌输、情操陶冶、实践锻造、文化浸润融为一体,对辅导员的综合知识储备要求极高。从现实情况来看,部分辅导员视野较为狭窄、知识储备严重不足。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形势和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问题,面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效果、人际交往、心理困惑、择业考研等事无巨细的工作,辅导员难以给予学生观点鲜明、引经据典的回应,给予情理交融、丝丝入扣的分析,难以对症下药和一针见血地解决,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解疑释惑”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因此,辅导员要具备诸如政治学、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文化学等知识,这既是辅导员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满足现实需要和顺利推进工作的基本前提,也是成为“四有”好老师的应有之义。

(四)成为满怀仁爱之心的陪伴者

“爱人者,人恒爱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自己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4]辅导员要成为好老师,只有在平凡岗位上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在敞开心扉的酣畅中、在心灵碰撞的火花中,不断地寻找教育的美好与快乐,才能切实担负起育人铸魂的重任。辅导员应以热爱之心围绕学生工作,以慈爱之心关照学生心灵,以仁爱之心关注学生成长,成为学生如影相随的陪伴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让学生成长为国家之栋梁。

二 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关键之笔。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成千上万的辅导员老师躬耕陇亩,呕心沥血培养了一大批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中,绝大多数能够忠于理想、恪守职责、教书育人、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但也有极少数理想信念模糊,育人意识淡薄,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理念认识不到位,对职业认知不正确不深刻,对究竟何为真正意义上的辅导员、为何要为人师表、如何将育心与育人相结合等问题的认识存在偏差,甚至违背了师德师风建设的本质要求。

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职业定力较为薄弱

部分高校辅导员,他们在选择从事辅导员这个职业之时就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由于个人理想、价值认同、职业规划、薪资待遇、工作家庭冲突等方面的原因,如今仍有一些高校辅导员并没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辅导员作为学生人生导师这一社会角色,更是没有把辅导员作为自己愿意付诸心血的终生事业来进行思考和谋划。他们选择这一职业或许是迫于无奈的权宜之计,存在着一定比例的“仅做跳板”、“骑驴找马”思想,总是期待希望着转岗、考博或调换部门,不能俯下身子贴近学生,也不能沉下心来真正干好本职工作,工作存在着敷衍了事,热情不够高,责任心不够强,不能做到深入细致、因材施教、有声有色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很好地做到以学生为本和全心全意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

(二)岗位认知不够明晰

目前有许多高校辅导员对自己的岗位认知和职责定位是一般行政管理人员,尚未牢固确立学生思想政治队伍中的主体地位和骨干作用,只干直截了当的管理不顾细致入微的服务,特别是忽视了大学生成长之路上的引领和教育职能。个别辅导员甚至在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能及时施以援手,不太情愿提供指导帮助,反而是以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和“做一天和尚只管撞一天钟”的消极态度对待学生、怠慢工作,整个一副得过且过的不良姿态。也存在个别辅导员在工作中常拒学生于千里之外,总给人冷若冰霜之感,他们自然不可能敏锐地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思想问题,更不可能做到“一针见血”和“对症下药”。

(三)理论素养不够全面

当前有很多高校选聘辅导员,专业要求较为宽泛,相当一部分辅导员没有系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管理、心理教育等相关学科,缺失专业化背景的知识储备和职业化发展的心理设想,因此在陪伴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要做到有针对性的答疑解惑有着不小的难度,无法担当学生思想经师和人生导师的重任。辅导员入职后,由于比较缺乏系统培训和专业指导,他们往往习惯于“依葫芦画瓢”按照前人惯例办事,缺乏创新意识和发展视角,教育的方式方法也不能够因人而异和与时俱进,若长此以往,在工作实际中就较为容易出现适得其反、南辕北辙,甚至火上浇油的糟糕情形。

(四)职业道德修养不足

当今在浮躁功利的社会环境背景下,在风起云涌的社会思潮影响里,部分辅导员慢慢地迷失和偏离了正确的价值参照航道,出现了一些追名逐利、急功近利,过分专注于物质利益等方面的苗头,抛下了我们干好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特别是缺失了敬业奉献精神,心理变得浮躁,无法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故意视而不见,不能抓住成长过程中的“窗口期”适时开展积极引导和耐心教育工作,这也直接影响到学生对辅导员队伍的支持力和信任度。

(五)职业发展空间不够

现在的高校辅导员,通常是戴着教师的帽子却实则成为了学生的“全天候服务员”和学校的“万金油勤务兵”,工作责任重大、体系庞杂、任务艰巨、内容琐碎、时间过长,但职务晋升难度巨大,职业发展空间狭小。现阶段高校辅导员的发展和晋升通常有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称两条通道,如果选择行政序列,所在院系留给学工战线的行政职位则十分有限,比如有的学校仅有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一职,而多数辅导员则一直处于行政链条的最底层和最末梢,自我认同感和价值实现感长期处于较低水平;如果选择专业职称序列,收录论文发表极为艰难、数量更是少得可怜,况且辅导员的工作量按照一定系数折合成课时量,由此可见辅导员的职级、职称晋升两条出路均存在着较大的实际困难,目前的职称晋升制度仍是制约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明显瓶颈,更是直接影响了辅导员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实际的工作质效。

三“四有”好老师标准下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建设路径

加强师德师风,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呼唤。这既是一个重大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不可一蹴而就。构建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大格局,要在“四有”好教师标准引领下,科学谋划、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有序推进,将内部给力与外部发力结合起来,做到既要高屋建瓴,又需执著细微。

(一)强调内部驱动,明确关键点

第一,理想信念要持正:理想信念对于辅导员来说,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小问题”,而是需要笃定坚守的“大问题”。持正理想信念是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的基本要求。习近平同志指出:“要注重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积极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好老师应该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5]辅导员要胸怀理想、坚定信念,绝不动摇、毫不懈怠,不懈奋斗。在工作中,辅导员要注重政治素养的提高,应看得更深、学得更透、懂得更多。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拓展思维视野与思想境界,才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在现实琐碎工作中体会到职业的使命和意义,在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也促使学生树立正确“三观”,人生路上走得更稳。

\

 
第二,道德底线要守好:政治思想工作的特殊性要求辅导员须习得与其角色相匹配的道德行为规范。道德底线是辅导员成长为“四有”好老师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守好道德底线,就要恪守高等教育教师之职业道德规范,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内化于心,又外化于行。辅导员在学生工作实践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做好。只有自身表现过硬,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有影响力、有美誉度、受欢迎的人生导师。

第三,育人本领要长进:要做好新时期大学生的“授业”“解惑”,辅导员惟有坚持不懈地学习,持之以恒地钻研,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育人能力。要丰富多门学科知识储备、更新符合青年特点的话语体系,集成契合学生接受特征的教育手段,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因材施教,做塑造大学生灵魂的“能工巧匠”。[6]还要主动结合工作实际,持续创新育人实践,对当代大学生的经济困难扶助、学业困难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成长规律、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工作质量提升规律,助推大学生筑梦追梦圆梦。

(二)力促外部推进,夯实立足点

第一,完善激励约束:必须关心辅导员的切身利益,以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切入点。将师德师风建设要求与辅导员队伍的培养有机结合,推动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建设。必须建立健全辅导员长效培养制度,制定辅导员发展激励制度,构建科学规范的师德师风教育习得机制;要拓展工作维度,推动形成学校各职能部门同频共振、琴瑟和鸣的奖惩制度;将师德师风列为考核指标要件,科学发布考核评估指标体系,遵循辅导员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坚持“大目标与小目标相结合、阶段性与发展性相统一”原则,使师德师风建设看不见的“软要求”转为看得见的“硬约束”。[7]

第二,重视榜样示范:充分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寻找最美”系列、“出彩辅导员”大比拼、“年度人物”评选等活动,树立先锋模范,营造“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良好氛围,弘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好风尚,用身边可触可感的鲜活事迹来激励更多的一线辅导员,勤于修德,潜心工作,不断精进,真正成为学生们心服口服和终生难忘的“大先生”。[8]

第三,凸显环境浸润: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亦是校风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构成,学校要大力营造向上、求真、崇善、趋美的师德师风大环境,分外重视各种宣传教育载体建设,适时展现师德师风建设真实风貌,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激励广大辅导员更具担当、更有作为。同时加强师生监督,着力构建舆论监督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发挥好无形“密网”的督促作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
[2]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管理规定[N].中国教育报,2006-08-01.
[3]中办国办印发《意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N].人民日报,2015-01-20.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6]洪小英.高校辅导员如何助力大学生健康成长[J].教育现代化,2017,4(25):41-42.
[7]王金平.胜任力视域下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的建设范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10):144-146.
[8]李非,匡素芳.论高校辅导员的政治定力[J].高校辅导员,2017(03):46-5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95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