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凝聚于国家战略发展的“两弹一星”精神,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爱国主义教育价值,深刻领会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用“两弹一星”精神强化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阐述了“两弹一星”精神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结合南华大学的实际,分析了弘扬“两弹一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和方式。
关键词:“两弹一星”精神;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载体
本文引用格式:马军,等.“两弹一星”精神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价值及弘扬[J].教育现代化,2020,7(38):186-188.
The Value and Promotion of the Spirit of"Two Bombs and One Star"in the Patriotic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A Jun,YANG Jian-lan,LI Hai-yang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engyang Hunan)
Abstract:The spirit of"two bombs and one star"condensed in the national strategic development has rich spiritual connotation and patriotism education value.It is an unshirkable responsibility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deeply understand and carry forward the spirit of"two bombs and one star",and to strengthen the patriotism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with the spirit of"two bombs and one star".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atriotism education value contained in the spirit of"two bombs and one star".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rriers and ways of carrying forward the patriotism education of"two bombs and one star".
Key words:"Two bombs and one star"spirit;Patriotism education;Value;Carrier
一 引言
“两弹一星”精神的具体内容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两弹一星”精神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打破核大国的讹诈与垄断,为了世界和平和国家安全,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老一代科学家和广大研制人员突破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相继取得原子弹爆炸成功,导弹核试验成功,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所凝聚的中国人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可贵民族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1],彰显着广大“两弹一星”建设者为国无私奉献的初心使命。
二“两弹一星”精神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
“两弹一星”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的重要标志,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激发了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2]。“两弹一星”精神对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价值。
(一)具有激励价值
“两弹一星”精神能极大地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两弹一星”精神的源泉是科学家和广大军工人员面临国家民族利益受到威胁时,高扬爱国主义旗帜,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突出了技术封锁,实现历史突破。这种精神基于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真挚的感情,彰显着崇高的思想境界和无私的道德情操。习近平同志2011年1月26日在看望航天科技专家孙家栋院士时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3]。“两弹一星”精神从提出的那一刻起,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两弹一星”精神也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4]。当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高扬“两弹一星”精神,以人民军工在非凡的奋斗历程中所凝聚的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励引导广大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二)具有凝聚价值
“两弹一星”是高度集成、规模宏大、协同合作的系统工程,是集体主义精神的生动表现。不应质疑,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是对现阶段我国人民在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尽管两者之间具有各自不同的内涵,但它们是密切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统一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它们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习近平同志指出: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5]。当前,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匡正大学生的理想选择、价值观念、文化信仰,凝聚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同,用自觉行动践行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
(三)具有熏陶价值
对大学生的爱国思想教育就是要培养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把自己的爱国热情化为报效祖国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拼搏的实际行动[6]。通过营造以“两弹一星”精神为内容的军工校园文化,使学生置身于其中,陶冶学生爱国情操,锤炼良好的爱国品质和养成爱国行为习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在传承和传播社会主流文化的同时,受到各种社会思潮和世俗文化的强烈冲击,必然呈现多元化的文化价值取向。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理想信念、道德意识等在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容易迷失正确方向,出现理想追求过于个人化而缺乏国家意识、集体意识。通过“两弹一星”精神的教育和熏陶,矫正学生偏离的心理认知和情感变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化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
(四)具有规范价值
“规范性、纪律性、保密性”是军工行业的特殊要求。“两弹一星”在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特别优秀的制度文化,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两弹一星”事业的制度规章及其精神的或物质的载体对于学生行为有着十分重要的规范约束作用。习近平同志提出:“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伟大的目标,可谓生逢其时、责任重大。希望同学们珍惜宝贵的青春年华,坚持理想,脚踏实地,既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打牢知识功底、积蓄前进能量,又勇于探索、勇于突破,不断认识科技世界新领地,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7]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少数大学生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出现崇拜西方文化,轻视本土文化的现象。弘扬和传承“两弹一星”精神,用“两弹一星”的先进事迹和辉煌成就教育引导大学生,约束学生的言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远大志向。
三丰富“两弹一星”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载体
南华大学前身之一的中南工学院,是为了打破帝国主义核垄断和核讹诈、维护世界和平,培养急需的铀矿冶高级专门人才而建立的本科院校。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弘扬“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于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地质“三光荣”精神,教育培养了一批批具有“勤勉务实、甘于奉献、刚健自强、敢为人先”南华精神的学子。学校立足核类学科专业,高扬“两弹一星”精神,致力于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一)课堂传授,循循善诱
一是贯穿在专业课程教育教学中。发挥课程思政的作用,对核类专业学生安排资深教师上专业课程“绪论”、《专业导论》第一堂课,讲授学科发展历程,讲授教师对于学科专业发展的贡献,讲授学科专业发展成就和优秀教师风采,让学生感悟“两弹一星”精神的丰富内涵。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联系现实问题、链接名人故事、利用特定仪式、发挥言传身教等方式,渗透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二是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将核工业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中面向全校学生宣讲,采取重点讲授、穿插渗透等多种方式,引导青年学生提高爱国意识、奉献精神、务实作风、创新精神。三是融入在选修课教育教学中。结合学校特色品牌,在选修课的开设上,开设《两弹一星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专业兴趣,坚守专业方向,坚持服务国家核工业的信念。
(二)文化熏陶,润物无声
一是校园特色文化彰显“两弹一星”精神。突出办学特色,建设王淦昌铜像广场、张爱萍铜像广场、校史陈列室、铀矿采冶展室、核电模型展室、氡实验室,构建涵盖核文化、军工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项目,成立全国首家“两弹一星”精神研究会,通过主题演讲、实地参观、主题展板橱窗等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军工文化月”教育活动,宣传“两弹一星”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之情、报国之志。二是专家学者讲学指引“两弹一星”精神。每年邀请核行业专家、学者宣讲最新发展成就,通过典型示范、成果展示激励学生进一步增进奉献核行业,报效国家的情感。近年来,相继推出了“核院士专家讲座”、“核科普知识专题系列讲座”、“新世纪论坛”、“百年科技回眸”等学术讲座。三是系列团学活动展现“两弹一星”精神。每年组织举办“最美大学生”、“高雅艺术进校园”、“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大学生主题辩论赛”、“大学生主题演讲比赛”等品牌活动。
(三)实践感悟,知行合一
一是文化基地参观感悟“两弹一星”精神。学校每年组织新生参观校内军工文化教育基地,使学生直观感受,树立专业信心和职业自豪感,激发爱国奉献、敢于人先的理想情怀。定期组织学生赴驻地核工业教育基地,加深学生对爱国的理解,使得爱国主义教育更具立体化,实际性[8]。二是文化特色实践深化“两弹一星”精神。依托“军工文化与地域文化研究中心”省级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开展“核安全文化进校园”特色科普活动,陶冶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三是志愿服务活动践行“两弹一星”精神。每年组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节假日志愿服务等活动,利用核学科专业特长,开展“远离辐射,关注健康”科普宣传活动、“保护母亲河”湘江水体放射污染检测活动、空气中放射物质检测活动等。通过活动的开展,深化学生专业知识,培育了敬业、奉献精神。四是创新创业实践提升“两弹一星”精神。将就业创业实训、社会化技能培训融入社会实践过程,培养学生挑战自我、开拓创新的精神。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建设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依托校内核类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训练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提供保障;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核科技文化节,让学生充分展示创新创业能力。
(四)典型示范,重德育人
一是优秀校友典型引导。近年来,学校先后邀请一批扎根于茫茫戈壁,潜心于科研院所,奋斗在地质、矿山、核燃料、核试验与核发射基地、核电站、海军核潜艇基地等国防工业和核工业第一线的知名校友回母校作学术讲座、励志报告。他们与师生分享在校的成才成长经历和立足岗位做出的优异成绩,诠释“两弹一星”精神的持久力量。二是校内先进典型带动。结合学校建设、教师发展、学生成长成才,组织开展“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标兵”、“核动力奖学金”等评选活动,生动诠释甘于奉献精神,建构精神价值坐标。
参考文献
[1]李斌.“两弹一星”精神的内涵与体现[N].人民政协报,2018.01.25,第009版.
[2]霍霞.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彰显“两弹一星”精神价值与内涵[N].青海日报,2019.07.22,第010版.
[3]屈国栋.争做“两弹一星”精神的时代传人[N].光明日报,2019.07.15.第02版.
[4]程芳芳.“两弹一星”精神与新时代文化自信之间的逻辑共融[J].哲学文史研究,2018(7):71.
[5]习近平.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人民网,2016.11.11.http://www.chinanews.com/gn/2018/06-06/8531359.shtml.
[6]张洪美,刘在森,蔡秋瑾.新形势下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法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6(5):221-224.
[7]用青春书写华彩篇章——习近平对当代大学生的期待.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911/03/t20191103_33506684.shtml).
[8]邢佳佳,何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26):200-2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