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电机电气控制的实现与维护》课程为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专项课程,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要求,对课程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教学资源的建设到评价方法都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特色课程;校企共建
本文引用格式:王丽霞.《电机电气控制的实现与维护》现代学徒制特色课程建设[J].教育现代化,2020,7(36):129-131,139.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 Cours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the Realiz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Electrical Control
WANG Li-xia
(Qingdao Harbour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Qingdao Shandong)
Abstract:The course of realiz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electric motor control is a special course for Qingdao Iron and steel Holding Group Co.,Ltd.in combination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pilot work for the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integration technology major,new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have been carried out for the course from teaching content to teaching methods,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to evaluation methods,and remarkable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Key words:Modern apprenticeship;Characteristic courses;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
一 引言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与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同进行青岛市“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面向青钢集团一线机电设备的生产操作、维护保养、技术管理等岗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现代化工厂企业的机电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能胜任企业一线机电设备的生产操作、运行维护、故障分析及技术管理等工作岗位,认同青钢集团企业文化,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电机电气控制的实现与维护》课程为青岛钢铁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企业专项课程,由学校和企业双导师共同完成课程的授课任务,实际操作环节为学生在车间,由师傅指导下完成,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强等特点。
课程针对专业岗位群从事变压器、交直流电机的检查与维护、电气故障的检测与排除等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比照维修电工国家职业标准,培养学生变压器和三相异步电动机拆装及检测、典型电气控制系统装接、检测与维修等专业核心技能,面向电气点检员和电气维修工等职业岗位[1]。
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要求,对课程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教学资源的建设到评价方法都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二 设计理念
第一,在“双主体育人”的指导思想下,课程设计贯彻“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联合组成课程建设团队,共同开展课程建设工作。
第二,课程建设团队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对课程面向电气设备操作、维护保养、技术管理等岗位关键能力分析,归纳总结出课程的培养目标,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
第三,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以来源于企业的电机拆装、电气控制线路连接与检测等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入到工作任务中。内容的组织以工作过程为主线,教学任务的完成也是工作任务的完成,实现学校教学和企业教学过程的无缝对接。
第四,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原则,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以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
第五,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编写项目化的教材、按照岗位能力的要求建设校内实训室,教材和校内实训室还可用于企业的员工培训,实现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2]。
三 课程内容与呈现方式
学校教学部分的课程内容以电机的拆装与检测、电机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调试与故障排除等典型工作任务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将电机、低压电器等相关专业知识融入载体中,把课程内容按系统分解成项目,每个项目由几个典型的工作任务组成,并把基本技能落实到具体的操作任务中,实现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一体化,教学单元设计如表2所示。
课程资源通过得实网络教学平台和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形式为学徒提供,仪器仪表的使用、电机基本控制线路的连接与检测等内容由校内导师通过学教做一体化的形式为学徒提供,实际电气设备控制线路的检测与维修等实践操作内容通过企业导师现场教学的形式为学徒提供。学徒通过课程的学习和技能训练,能够掌握维修电工知识和能力,能够独立上岗,并可运用基本技能独立处理一般性故障。企业学徒部分课程内容则与学校课程内容无缝衔接,学徒在电气点检、维修电工等岗位上由企业师傅一对一培训,中间穿插部分课堂培训[3]。
四 教学方法
结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要求,将课程的教学分为学校和企业两个场所分别进行。学生在学校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及进入企业开展学徒培训。
在校内的课程教学主要以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为主,将理论知识学习融入到由简单到复杂具体的工作任务中,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同时获得了必备的理论知识。为了获得更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尝试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分组教学、虚实结合的计算机仿真教学等[4]。
企业学徒部分课程则以导师带徒的方式实施,由企业师傅一对一培训,中间穿插部分课堂培训,学徒的培训内容如表3所示。
五 课程环境与教学资源
根据课程教学的需要,兼顾学校的教学和企业的员工培训,课程团队建设了丰富的教学资源[5]。
(一)项目化教材及指导书
配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要求,与青岛钢铁合作开发出具有显著工学结合特色的项目化教材及校内的实训指导书、工作任务书和学生自主学习引导书。
(二)精品资源共享课和网络教学资源
为方便学生学习,确保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2017年我们申请立项了“电机电气控制的实现与维护”课程的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目前已经基本建设完成,基于得实网络教学平台和泛雅网络教学平台,建设了网络课程,为灵活教学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三)实验实训室
专业有电机拆装、电机与电气控制、电机拖动、仿真、电工工艺、高级电工等实训室用于课程的教学,实验设备有常用工具;各种电工材料;常用低压电器元件;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电机拆装工具;电工仪器仪表等,营造浓厚的实训环境,为实施教学做改革创造优良的条件。
六 课程评价
课程的评价分为学校部分课程评价和企业部分课程评价两部分,每部分课程的评价均包括过程考核和终结考核两种形式,占有不同的分值。
学校部分课程评价根据学生每个项目的成绩,结合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出勤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给出该课程的成绩。评价主体为教师。
企业教学部分课程评价根据学徒各培训项目的考核成绩,结合平时岗位工作完成情况、出勤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给出该课程的成绩。评价主体为企业师傅。
七 课程特色
《电机电气控制的实现与维护》课程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要求,采用校企共建模式,将企业生产实际与学校专业教学相融合,实现技术技能型人才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目标,课程特色体现在:
1.教学内容与工作岗位标准对接。岗位工作任务成为学习的载体,专业知识嵌入实际的工作任务中,完成工作任务的训练同时也完成了理论知识的学习。
2.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教学过程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与企业学徒培养过程吻合,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中产生互补效应。
3.校企共建学生学徒培养一体化的教学资源。引入企业最新技术资料,整合专业知识,融合成特色校本讲义和项目化教材,既可以用于学校教学,还可以用于企业学徒培训[6]。
4.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技术,构建课程教学平台及精品课程共享系统,充分体现教、学兼备及互动交流的功能,探索和实施翻转课堂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7];拓展教学时空,增强教学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促进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带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
自本课程建设以来,经过了两年的教学实践,达成了课程的培养目标,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成效,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课程的建设同时带动了专业的发展及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琦.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初步实践与探究[J].职业技术,2019(10):42-45.
[2]申小玲.《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4):163-164.
[3]余智勇.浅谈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7(6):25.
[4]缪桂根,蔡丽玲.现代学徒制特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实践探索——以运输实务课程为例[J].物流科技,2018,(11):144-146.
[5]邵学玲.混合教学模式下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海峡科学,2019(01):94-96.
[6]朱敏红,闫红蕾,刘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4):74-76.
[7]巫小勇,等.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浅探[J].教育现代化,2019,6(17):98-10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