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实施课程育人需要搭建的“三个体系”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0 17:43:0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着重从“三全育人”的“十大育人体系”中课程育人实现途径进行探讨,从构建课程育人的组织体系、实施体系、共建体系出发,结合工作实例提出课程育人需要拓宽思维模式,创新育人途径,全面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构建个性育人模式的工作思路,提出了“课堂上+课堂下=整体课堂”、“专业课程+学生活动=思政教育”的育人途径,提出了多因素共同促进课程育人目标实现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课程育人;育人途径;模式构建

本文引用格式:侯亚兵,等.高校实施课程育人需要搭建的“三个体系”[J].教育现代化,2020,7(53):89-91,106.

Research on the"Three Systems"to be Built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urriculum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OU Ya-bing,HUANG Wan-jun,FENG Shuai,CHEN Tao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 Henan)

Abstract: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iscussion of the ways to realize the curriculum and people in the“ten education systems”of“three complete education”,starting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organizational system,implementation system and co construction system of curriculum and people,and combining with the working examples,it puts forward the working ideas of broadening the thinking mode,innovating the ways to educate people,comprehensively implementing the“three complete education”concept and constructing the individual education mode It puts forward the ways of educating people,such as“in class+under class=overall class”,“professional courses+student activiti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puts forward the guarantee mechanism of multi factors promoting the realization of curriculum and human goals.

Key words:Curriculum education;Means of education;Mode construction

一 引言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了高校人才培养“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1]。“三全育人”包含“十大育人体系”,其中课程育人在育人工作占首要位置[2]。“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从春秋战国时期起,我国教育就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在人才培养中核心地位。“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4]。

当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育人途径多是以思政理论课和党团活动为主,忽视了其他学科所包含的思政内容和育人功能,这种思想认识上的偏差造成很多高校对其他学科的教材选配、教案设计、过程规划、考评制定等未有效结合转变思路,从而导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育人的效果。而课堂是开展教育教学的主渠道,当今时代,加强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最根本的课程育人职责。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高校课程育人的实现途径进行深入思考。笔者长期工作在学生思政一线,结合工作实践对实施课程育人的途径进行研究。那么,如何实施课程育人,就需要构建好三个体系,即组织体系、实施体系和共建体系。其中组织是基础,实施是重点,共建是保障。

\

 
二 构建组织体系

课程育人工作顺利开展,需要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需要各级组织(部门)从思想认识、育人技能提升及工作保障上给予充分重视和切实支持。

(一)提升认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课程育人工作中,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思想意识的高度决定育人的质量。高校要强化教师立德树人的思想素养,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意识,注重提高教师对育人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采取观看优秀典型视频,邀请优秀教师讲座、座谈,参加传统文化学习、革命文化活动,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了解国际形势关注国家大事,参与学校事务,开展志愿者活动等教育形式,让教师在融入中明确自身定位,主动担当育人职责,明确人人都是育人者、人人都是责任人。2018年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让教师更好担当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领人的责任”。“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5]。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教师要做“四有”好老师,要做“四个”引路人[6]。好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用正能量鼓励激励学生[7]。好老师要把“传道”蕴含在“授业、解惑”中,用自身正确的理解去传播思想和中华传统文化。高校的党支部(系、室)要在“四有”好老师的培养中发挥作用,在日常有组织的学习中注重提升教职工的思想道德修养,注重理想信念的培养,注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注重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法律法规的教育。

(二)提升技能,加强育人能力建设

新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思想的多元化、生活的多面性,导致教师在教育中面对的问题增多,育人的难度加大。要提高育人的效果就要求教师要有知识、有能力,更要有教育智慧。那么站在大师的肩膀上阅读,站在团队的肩膀上交流,站在学生的角度反思[8],在各自分享交流中丰富教育智慧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还应注意深入挖掘每门课程种的育人元素,避免生搬硬套、简单相加,要结合不同的专业融入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情教育等内容,发挥“1+1>2”的教育效果。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在教师中开展教授育人示范课,“课程育人”说课比赛、青年教师讲课大赛,开展课堂创新大赛经验分享会,师生座谈会等提升教学能力和课程育人水平,通过学院活动的引导启发,教师们纷纷开拓创新,如一名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专业技术进行分析[9],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哲学思维能力。学院有组织地培养与引导,能促进教师打破传统思维,开拓思路,找准突破口,明确育人方法和路径,博采众长,各显其能达到育人目的。

(三)提升保障,加强工作机制建设

要提高课程育人质量,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在制度和工作机制建设上下功夫,通过机制的落细、落小、落实,鼓励激励教师在育人上下功夫。学校要建立相关考核办法,在工作量计算、职称评定、育人奖励设定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教学成果、育人经验,运用于课堂教育,形成教书育人、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良性互哺。要加强课程育人工作评比,如评选最美教师、学生眼中的大先生,学生眼中的好老师等方面给予精神激励。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形成名师效应,发挥导向作用。加大师德师风的考核机制和力度,坚决维护教师团体的荣誉,把不合格及道德败坏的教师剔除教师队伍,加强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氛围塑造,增强教师的自豪感、荣誉感、使命感。探索建立相关教材、课程开发制度,体现不同学科的优势特色和价值导向,形成优势互补又特色鲜明的教材育人体系,形成以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统领课程的体系。完善教师培训机制,进一步注重教师的在职培训,提升育人技能。

三 构建实施体系

实施的途径和手段决定了育人工作的成效,同时也为高校的“立德树人”目标实现和人才的全面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一)实行课程全覆盖

“三全育人”强调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每门课、每个教学时间点都能找到育人元素和育人的关键点。高校每门课程都有它独特的育人途径和方式,育人工作无处不在。因此在教学培养方案规划、教学日历制定及教学过程中每课时均要深挖育人元素,加入育人过程。为促进课程育人的推进和完整进行,需要教务部门对推进课程育人进行谋划建设,推进课程育人环节的全覆盖,同时教研组要加强集体研讨,对教学资源选用、方案设计、方法选择进行研究,有组织有目的地将专业知识的讲授与育人紧密结合,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探索育人新途径

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课堂教学中,课堂的教学过程是课程育人的主渠道,但课堂育人不能仅通过课堂灌输的方式进行,更应该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将课堂教育延伸至课下,在专业课下教育中引导学生关注国家新发展、关注社会新变化、关注科技新趋势。课程育人不能仅局限于课内,也应该包含在该课程的课下环节。河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探索了课程育人的新途径,在《设施工程学》融入创新元素,任课教师在课上进行温室设计比赛,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产业现状、创新改良设计,在课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温室模型制作比赛,让学生在合作基础上培养团队意识、创新意识,关注乡村振兴,提升社会责任感。在《茶艺基础》课程中融入茶文化和中华传统文化学习,结合课程在课下开展茶文化节、“樱花小道——茶文化展示活动”、“无我”茶会等活动,活动中融入茶传播与发展历程、茶道展示、主题茶艺、茶与传统技艺(书法、琴艺、插花、太极、武术等)融合等内容,让学生在学习茶知识中提升文化素养传承茶文化,在开放的专业校园活动中带动广大学生了解茶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在《蔬菜栽培学》课程中,课下融入嫁接比赛,建立“党员小农场”,举办园艺文化节,搭建幼儿园楼顶菜园、组建专业志愿队进社区等活动,让课上教育与课下教育有机融合,达到提高兴趣,增长知识,锻炼能力,提升品格的育人目的。

(三)完善评价新体系

课堂教学中增加了育人过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评价中应随之改变传统评价方式,增加育人相关内容的评价。如加大平时考核频次与力度,增加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平时考核中加入课堂创新成绩记录、课下比赛及活动的记录与评价,使价值取向、人文水平、创新技能等考评内容结合起来,同时采取成果评价、过程评价、动态评价综合运用的模式,形成多维度学生考评体系。课堂专业学习训练中增加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与考核,增加对产业了解程度及解决产业具体问题的创新思维的评价,增加专业知识与产业实践现状融合能力的培养与评价。让评价体系成为指挥棒引导学生增强爱国意识、集体意识、团队意识、感恩意识,在参与产业生产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明确目标提升能力中承担起国家建设发展的时代责任。

\

 
四 构建共建体系

育人体系与“三全育人”内涵相一致,在每个育人体系中均包含着“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内容。因此课程育人体系要在构建共建体系中突出对“三全育人”理念的诠释。

(一)班团体系构建

学生是教育的受体,学生所在班级团体的参与度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课程育人的效果。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近现代史等课程中,以学生班级开展的情景剧、微视频、微电影的排演制作,有效地提升了育人效果。在专业课程中班级对专业比赛和活动的组织协调承办,有效促进了育人功能的实现。为推进课程育人的深入开展,应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班团课程育人工作小组,分工负责课程育人专业相关事例的收集整理宣传、学生意见建议及思想动态的收集、育人环节的参与组织协调等工作,在班团共建的体系中,学生们共同参与中,育人环节的构建中,让任课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和能力拓宽育人的广度和深度。

(二)激励体系构建

课程育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学生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课程育人下移的课下育人与学生活动的融合能有效推进育人成效。专业育人活动的激励体系的构建要加强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的融合,通过设立单项奖给予优秀学生和团队奖励,通过网页、公众号、微博等媒体对优秀典型事迹宣传报道,为广大学生树立标杆,调动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育人活动中,提升课程育人的效果。

(三)模式构建传承创新

每门课程育人模式的构建均是长期不断完善的过程,育人模式需要不断传承创新,在这过程中,学生间的“传帮带”发挥着重要作用。专业课程有一定的局限性,同专业不同年级间有良好的沟通模式,通过朋辈的对专业的认识与理解,发展方向与目标,实现途径与经验,就业的思考与定位的引导,能够协助任课教师做好育人模式构建。通过朋辈对育人模式的“传帮带”,能够减轻任课教师大量工作量,通过朋辈间的合作互助,能够促进育人模式的创新,更好地完成课程育人工作。

课程育人目标的实现需要组织与团队、育人主体与课题、班团(集体)与个人共同合作进行,育人过程需要开拓思路,进行育人新途径“课堂上+课堂下=整体课堂”、“专业课程+学生活动=思政教育”的深入探索,拓宽育人渠道,构建每门课个性化课程育人模式,通过“三全育人”理念的贯彻落实完成育人职责与使命。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2017年2月27日(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Z],教思政厅函(2018)15号.
[3]习近平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调正能量[N].人民日报,2013年11月29日.
[4]教育部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人民出版社,2019(6):20.
[5]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年5月3日.
[6]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年9月10日.
[7]教育部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人民出版社,2019(6):135.
[8]教育部题组,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M].人民出版社,2019(6):136.
[9]国志信,等.《专业课教学与育人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蔬菜嫁接育苗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5):181-1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87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