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信息化浪潮中,高校普遍建设了比较完备的校级教务管理系统,但二级教学单位开发使用院系级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实践还比较少。本文旨在探究按信息共享性、功能实用性、操作便捷性和系统安全性原则开发应用院系级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拓展校级教务管理系统的外延、深化其内涵,从而形成院系教育教学管理“大数据”的格局,提高院系级教学管理水平和服务师生的能力。
关键词:高校;教育教学;二级教学单位;教务管理
本文引用格式:余开业.高校二级教学单位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探究[J].教育现代化,2020,7(53):148-150,154.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Secondary Teaching Uni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U Kai-ye
(Colleg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Foshan Guangdong)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generally built a relatively complete school level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system,but the practice of developing and using the department level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in secondary teaching units is still relatively small.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the department leve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information sharing,functional practicability,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system security,expand the extension and deepe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school leve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 system,so as to form the"Big Data"pattern of the department leve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management,improve the level of the department level teaching management and the ability to serve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Education and teaching;Secondary teaching units;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一 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和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应用程度显著提高。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高校普遍建设了比较完备的校级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和面向本科生的教务管理系统。校级教务管理系统一般由教务处(教务管理部门)负责开发(购买)管理,系统管理的具体事项包括学籍管理、教学计划(培养方案)管理、排课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以及评教管理等。校级教务管理系统的建设和推广应用极大提高了高校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大大提升了服务师生的水平和质量。高校二级教学单位(即二级学院或直属系级单位)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载体,承担高校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和具体工作。二级教学单位应用高校校级教务管理系统,有利于保障全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但校级教务管理系统侧重于宏观管理,侧重于刚性要求,难以满足二级教学单位的个性化管理,存在“不够好用、不够实用”的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为了解决校级教务系统难以触及院系教育教学信息管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整合资源、形成院系教育教学管理“大数据”的格局,从而满足院系教学管理特色化的需要,高校二级教学单位有必要开发更具针对性、更接地气的院系级教育教学管理系统。
二院系级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开发应用概况
院系级教育教学管理系统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既包括教务管理功能,更包括面向师生的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功能。目前,各高校二级教学单位开发使用院系级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还比较少。在中国知网以“二级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为篇名关键词搜索,没有搜索结果;以“二级教务管理系统”为篇名关键词搜索,也仅有12条搜索结果。有研究者指出校级教务系统存在“系统功能模块单一、系统管理员队伍薄弱、系统缺乏人性化设计”等问题,提出了二级教务系统建设可“弥补学校教务系统的不足”[1]的意见,但对二级教务系统的设计和思路仍比较宏观,甚至停留在理论层面。还有研究者探讨了二级教务系统的开发工具(C#、Oracle和JSP),重点分析了通过系统实现二级排课问题[2]。国内对二级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相关探索和研究成果极少,而且主要集中在教务管理层面的系统设计和实现方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工作人员在理念上存在满足于传统模式管理的倾向。在日常管理中满足于“无过便是功”,认为管理工作只要踏踏实实照章办事、完成既定的教学管理工作任务即可,缺乏创新精神和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的理念。二是工作人员的年龄结构和信息化素养限制了其往纵深层次研发使用院系级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动力。调查发现,高校院系教务管理人员的岗位多用于配套解决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家属就业问题,鲜有高校直接通过公开招聘、录用院系教务管理人员。因此,院系教务管理人员队伍整体上具有“年龄结构普遍偏大、信息化素养普遍偏低、工作创新动能普遍偏弱”的特点。
三院系级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开发基本原则
要创新院系教育教学管理,开发院系级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必须先确定系统开发的基本原则,完成顶层设计。对二级教学单位而言,目的就是要开发一个涵盖学院教育教学相关业务的信息管理综合平台。这个平台不能与校级教务管理系统重复,也不能做成一个独立的“小程序”(避免形成一个个新的信息孤岛)。项目开发前,要全面梳理院系级教育教学相关业务,细化流程,在系统开发时努力实现各项业务办理一张网、院系事项一盘棋。比如,校级教务系统一般仅面向全日制本科生相关业务,但院系级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则不限于全日制本科生的业务,它可以扩展面向院系管辖的研究生以及各类继续教育类学生。鉴于此,系统开发可遵循如下原则。
(一)信息共享性
在院系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经常需要采集师生的各种信息资料,统计各种数据,填报各种报表。因此,院系级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开发应能够确保信息共享机制,整合校级教务系统的数据资源和师生自主录入的数据资料,形成院系教育教学“大数据”。例如,力争共享校级教务管理系统中的基本信息数据。若必须面向师生采集的数据,力争通过院系级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最多采集一次”,避免重复采集,减少师生花在填表、统计方面的时间和精力。
(二)功能实用性
院系级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服务对象首先是院系管理人员,其次是院系的师生。系统在功能上要做到“齐全、实用”,要有利于管理人员的日常管理和数据统计,要有满足师生需要的实用功能板块,让师生们对系统有“想用、爱用”的情感。系统既要有师生信息、教学计划、课表信息等常规栏目,又要有可以实时采集师生的动态教学科研数据的入口,可满足教职工年度工作总结高效获取各类数据。如,年度教师课时工作量、发表论文情况、承担课题情况、各类获奖情况,在校学生人数统计情况、当年毕业生就业情况、本科生保研升学情况、获奖情况等。
(三)操作便捷性
基于服务对象的特点以及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院系级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在操作上要做到简单、便捷,从系统“内核”到各种“操作界面”都要追求实用、简约、大方、美观,使用户打开就“会用”并感到“好用”。操作简单,要求系统不需要用户具备高级计算机素养且不必经过专门培训即可使用;操作便捷,要求系统能满足用户在互联网条件下通过电脑端、手机端随时、随地进行信息管理和查询。
(四)系统安全性
安全性是信息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院系级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开发要重点关注的原则,确保师生个人资料信息安全。首先,系统开发需采用比较先进的软件(环境)开发,以保障系统天然具有安全性;其次,系统管理要严格,区分系统中各种用户身份权限给予不同的管理和信息查阅权限,防止师生信息外泄的风险。为了确保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建议院系级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数据库平台放置在学校统一的服务器内运行,由各高校的网络中心或数据中心等专门部门统一进行安全管理。
四 院系级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主要功能板块设计及需求分析
院系级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开发要结合各项具体工作实际,着力解决工作中对信息数据处理最直接和最常见的问题。按照与校级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共享和错位互补的原则,进行系统模块设计开发。鉴于学校校级教务管理系统一般包括学籍管理、教学计划(培养方案)管理、排课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管理以及评教管理等模块,院系级系统可在拓展外延和深化内涵方面进行模块设计。在拓展外延方面,致力于将与师生密切相关的教育教学信息予以整合到系统中来,比如将业务扩展至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继续教育类学生,拓展至教师的教育科研领域等;在深化内涵方面,致力于将校级教务管理系统的宏观管理落实、落细,如深入拓展教学过程的过程性成绩管理、考勤管理、院系级开课选课管理、导师分配管理等。
(一)院系级教育教学管理系统部分功能板块举例和需求分析
1.教职工信息模块。采集收录教职工姓名、身份证号、出生年月、籍贯、职工号、参加工作时间、入职本单位时间等固定信息和政治面貌、联系方式、个人履历、学历职称、担任职务、承担课程、发表论文、获批课题、出版专著及获奖情况等可变信息(部分项目支持上传附件)。
2.学生信息模块。采集收录学生姓名、身份证号、出生年月、籍贯、学号、年级、专业等固定信息和政治面貌、联系方式、已修课程、个人简历、发表论文(课程作业)、课外科研、担任职务、升学情况、就业情况及获奖情况等可变信息(部分项目支持上传附件)。
3.文件通知模块。主要发布院系教育教学管理相关文件、通知,可转发校级教育教学管理文件通知(支持上传附件)。
4.信息互动模块。包括论文指导教师双向选择、导师制(导师分配)双向选择、实习单位志愿填报、院系级选修课选课及其他事项投票填报功能。
5.调课停课模块。教师端可申请调课、停课,由教研室(系)主任和分管院领导审批,结果通过发送信息反馈给任课教师、学生、教务员和辅导员。
6.在线考勤模块。在线课堂(活动)考勤,记录学年(学期)学生考勤情况,累计缺勤次数达到预警时,系统自动发送信息提醒当事学生和辅导员。
7.场地借用模块。采集院系级课室、研讨室、实验室和会议室等数据信息,向师生开放在线借用申请登记功能,管理员端在线审批、师生用户端可实时查看各功能场室的申请借用状态(部分项目支持上传附件)。
(二)院系级教育教学管理系统设计基本架构模型
院系级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用户大体分为3个组别,即各级管理员(含教务员、辅导员、系主任、分管院领导等)、教师用户(含教职工)和学生用户。因此,系统对应需有3个入口界面(3个登陆身份选项),各类用户登陆进入系统后分别展现不同的操作界面(依据权限)。处于系统硬核地位的是系统集成的大数据库,用于储存各组别用户采集录入的数据和共享校级教务系统(导入)的数据。
1.各级管理员用户:依管理层级具有文件、通知发布,基本资料导入、导出,信息互动事项设置,各类事项审批和系统数据查询、修改、统计等功能。
2.教师用户:实时录入个人可变信息资料,查看本人相关信息(包括讲授的课程等教学科研信息)及院系公开的文件通知资料等。
3.学生用户:实时录入个人可变信息资料,查看本人相关信息(包括个人学业档案信息)及院系公开的文件通知资料等。
以上为院系级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部分核心模块和系统基本框架设计案例,各高校二级教学单位可进一步细化,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性开发符合院系个性化管理和服务需求的系统。
五 结语
高校各二级教学单位教育教学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要直面工作的实际问题,系统不求“高大上”,但求“实用、好用”。要开发好“实用、好用”的信息化教育教学管理系统,必须先全面对每一项事务流程进行精心梳理、优化流程,这本身就能促进提高院系级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应用成熟的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也必将推动工作的规范化和流程化,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刘仪辉,张芳芳.高校二级教务管理系统建设的思考与实践探究[J].课程教育研,2015(29):214.
[2]韩鲁峰,陆华良.基于web的二级教务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8,17(05):89-90.
[3]葛翔.基于物联网的高职院校二级学院信息化教学档案管理系统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16(02):113-114+120.
[4]郝晓涛.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学平台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8.
[5]吕杰,李慧娟.院级教学工作量管理信息系统研究[J].科技资讯,2019,17(19):21-22+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