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分层教学在高职院校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论文

发布时间:2021-05-10 15:13:0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大推动了高职教育的发展,同时也造成了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水平的差异,数学教学任务难以实现。面对此局面,迫切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使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分层教学模式以“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以学生学习和应用能力全面提高为目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本文对分层数学的发展意义进行分析,并对其在教育模式中的实践应用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分层教学;数学课堂;应用

本文引用格式:刘欣.分层教学在高职院校数学课堂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20,7(54):177-180.

Application of Stratified Teaching in Mathematics Clas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U Xin

(Yantai Vocational College,Yantai,Shandong)

ABSTRACT:Social economy development has greatly promote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and resulted in quality level difference of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and i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mathematics teaching task.Under the situation,it is urgent to reform and innovate teaching mode to improve mathematics teaching qual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Based on teaching concept of“people-oriented”,stratified teaching mode aims at overall improvement of learning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of students,on the basis of respecting personality of students.This paper analyzes development significance of stratified mathematics and discusses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education mode further.

KEY WORDS:Stratified teaching;Mathematics classroom;Application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素质水平以及知识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使高职院校的教学难度提高,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对教育行业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不断增加,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求,提高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质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加强分层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对高职院校数学教学质量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在高职教育中,数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还可以培养学生对于问题的处理能力以及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同时,对于专业课的学习也有很大作用。从中多学校来说,高职院校学生基础良莠不齐,对于数学的学习并没有逻辑较强的理念,在思考问题方面也不是很好,其中,一些学生可能还存在惧怕的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当前学生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学习,开展分层教学对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学生之间的差异可以明显的体现,从而还可以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使得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可以更加明确。

一分层教学概述

分层教学模式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知识基础差异等进行分层,教师通过分层的形式,对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科学设计,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科学分层教学策略中,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数学学习水平。分层教学模式采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对学生个性发展予以尊重,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进行有效激发,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学生成长为适合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因此通过分层教学模式,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促进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1]。

分层教学的理念受到很多学校以及老师的广泛应用,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普遍采用因材施教的方式进行,不仅可以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展开教学,还可以促进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以及综合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同时,采用分层教学,可以使得教学目标更加完善,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有所提高,老师也可以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以及内容,让学生缓解压力。在高职院校的数学课堂中,让学生明白知识的应用是很关键的,只有对理论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才能使其得到更好的应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采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更好的学习。所以,相关教育部门应积极鼓励高职院校开展分层教学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二分层教学模式

在分层教学模式中,教师通过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充分了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为基础扎实、基础一般或基础较差三个层次,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类指导、分层教学、分层作业以及分层评价等,以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确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辅导和训练,并通过发展性评价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价,使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高[2]。

\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要求,老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而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数学不仅仅是掌握理论知识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以及具体的应用。例如,老师可以给学生进行不定期的测试,让学生可以真正知道自己的学习水平,从而进行有针对应的学习,同时,老师也可以从多方面了解学生,在教学模式上适当的调整,促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以及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其次,也要考虑到学生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自身的勤奋程度等,准确找准自己的定位,从而进一步开展分层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的动态发展过程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状况,制定并调整学生的层次,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谨慎进行,避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因此,在分层教学中,老师尽量可能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以改善教学模式。

采用分层教学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自己综合能力将学生分为几个不同的层次,并且预设不同层次学生最终要是实现的目标。因此,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于基础稍微弱的学生,只需要他们掌握基础概念以及简单的运算就可以了。对于中等阶段的学生来说,除了要掌握理论基础外,还应该不断的进行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从而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相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他们可以多做一些具有难度的题,对知识点可以深入的研究,以及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数学课堂学习中,老师可以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了解其推导过程,并对公式加以记忆,要求中等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可以举一反三,而对于另一部分学习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解题思路,从而更好的帮助需要帮助的其他同学。

三 分层教学模式应用

(一)学生分层


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需要通过分层教学思想理念的传递,使学生对分层教育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行充分认识,并从内心接受分层教学模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个人特长、学习能力、智力以及兴趣爱好等,在基于学生个性和人格尊重的前提下,将学生分为三类,基础薄弱、基础一般、基础扎实。将每一类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按三至五人划分团队,每组成员为自己团队取名。

当前,在高职院校中,学生之间的差异比较大,因此,采用分层教学对于他们数学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在采用分层教学前,老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摸底测试,通过教学学生的数学基础水平,从而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分组。通过分层教学,让学生的学习目标有所明确,还可以使得学生进入融入学习的环境当中,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努力,共同进步。采用这种方式,使学生对于数学可以更好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于数学的热情,并且还可以鼓励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在调动课堂氛围的同时,还可以使得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不同阶段的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都会有所改变。

(二)教学目标分层

分层教学模式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对其教学目标进行设置。针对课程制定出总分层教学目标,同时根据总分层目标对各个项目的分层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如在课程中总目标设计为:基础较弱的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和方法进行掌握,对数学基本原理进行了解和认识;基础一般的学生则要求对相关知识予以运用,对具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对基础扎实的学生则要求能够对数学问题自主探索,对学生的独立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培养[3]。

通过总目标再对每个项目制定出分层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认识能力,按照从简到繁、从易到难进行设计和安排,并对教学目标重点予以突出。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主要针对简单的,通过小组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就能够解决的基础问题;对于基础一般学生,选择难度稍大,能够对思维能力进行培养的课题进行解决,通过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应用,对其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进行重点培养;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选择具有一定难度、对灵活性、创新性有所要求的课题,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对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进行重点培养。

(三)授课和作业分层

分层教学模式中的关键环节为分层授课。分层教学需要对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尊重和关注,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整体考虑,需要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智慧。另外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科技手段,以课程案例为导向,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对课程要求进行分层,在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课程层次性设授课的优势。

为了更好落实教学分层目标,对学生主体地位充分体现,应给予团队更多任务或项目合作时间,对课堂教学时间和内容进行合理分配。

比如在进行“导数概念”的教学,在进行复习曲线的切线、极限的定义、极限的求法、函数的定义等问题时,可以让基础较差的同学解决简单的题目,能够进行简单的函数计算;由基础一般的同学解答曲线的切线之类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在能够使其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对曲线的某点处的切线方程进行计算;让基础扎实的同学根据曲线方程式,对某点处的斜率进行计算,能够分段函数的左右导数进行判断等。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布置不同的作业,对于基础扎实的学生可增加难度较大、灵活性较强的练习;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降低难度,同时也应积极鼓励学生对难度较大、灵活性较强的练习进行尝试;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主要对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同时也应积极鼓励其尝试完成基础一般层次学生的作业。因此,通过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不同作业,使学生依据自身知识能力和学习水平得到不同的提高和发展。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的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有大的作用。很多高职学生的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也比较多,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情况来制定教学目标,在提高他们基础的知识外,还应该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认真、仔细的讲解,多督促学生,引导它们多做练习,鼓励学生多讨论、多问,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查缺补漏,从而达到教学效果,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四)评价分层

在分层教学模式中,对教学环节进行评价至关重要,可以使教师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步进行鼓励和肯定,并对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指导和纠正,同时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对教学内容及课程设计的合理性进行反思、审视和调整[4]。

对所有团队及学生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评价,根据学生学习成绩以及表现进行正面评价,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会采用不同的评价态度,严格性评价主要适应于基础扎实的学生,针对这一层次的考核题目应具有一定难度,在综合能力应用方面有所要求,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应能进行灵知运用;激励性评价适应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面对基础知识的考核能够通过自主思考有效完成;常识性评价主要运用于基础较差的学生,采用的考核题目难度降低,通过基础性数学知识以及简单的计算进行考核,同时使学习的自信心得以有效树立。同时,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测试给予学生公平的评价。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增加题量或者题的难度,培养他们的做题速度、对于知识的理解以及综合应用。对于中等学生来说,调整试题的灵活性,让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也不要太难,以鼓励学生更好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掌握基础知识,对于教材中的例题可以在考试中做出就可以了。

(五)分层教学效果

通过分层教学模式应用后,与以往的课堂教学情况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课堂教学氛围枯燥、沉闷,同时教学内容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存在不足,缺乏对基础扎实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引导;缺乏对基础一般的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基础较差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学习态度的纠正,因此传统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较低。

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不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予以尊重和理解,学生只需完成针对自身层次所设定的目标即可。通过分层目标的设定和分层教学方式的实施,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课堂气氛活跃,通过热烈的小组讨论,使学习效率提高,思考积极性调动。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的数字运用能力提高;基础一般的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提高;基础较差的学生自信心提升,良好地学习习惯得到培养,学习效率提高。

\

 
四 分层教学注意事项

(一)信心树立


教师在进行分层教学模式应用中,应注意对学生信心的树立,并对学生的学习上进心予以调动和促进,通过给予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引导,使学生的自信心得以增强,对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进行有效培养[5]。

(二)学习方法

在分层教学模式应用中,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不同的引导,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正确、科学的指导,使学习效率有效提高,同时加强探究性活动和思维训练,并引导基础较差的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针对专业,使用校本教材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他们的学习原则就是以应用为目的,掌握足够的知识。因此,在开展数学分层教学时,必须从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学生的专业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选择适合还专业的数学教材,制定好课程教学方案。例如,对于土建专业的学生,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代数运算以及空间思维能力,而机械专业的学生也需要具备全面的立体、空间思维,更侧重于导数、积分的学习等。因此,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采用校本教材,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分层的实施

在具体的分层实施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尽可能做到公平、公正,给学生一个选择的体会,避免因为各种因素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同时,采用分层教学,应以班级为单位,还是以年级或者部分学生来划分,应根据学生以及学校、老师的实际情况而定,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尽最大化满足学生,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等。

(五)分层教学中对教师的要求

分层教学不仅要对学生有划分,还需要老师对于教学系统有充分的掌握,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以及数学教学质量,通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对于数学知识有更深的认识,从而对于数学课程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同时,这也是高职院校教师应当具备的责任感,能够耐心、细心的辅导学生,不偏袒任何一个学生,尊重他们。

五结语

目前分层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院校数学课堂教学,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通过“以人为本”教学理念的充分发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个性特点等进行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评价,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高。但同时也应对分层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加强审视和反思,另外分层教学模式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对于分层教学模式还需要不断加强应用实践和探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高职院校对于当前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学校为社会培养专业型人才,对于学生的教育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应具有针对性,开展适合学生的分层教育,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的个人能力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储备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对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应尽可能从多方面给予学生不断的完善,让他们在提高数学学习的同时,还可以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王侃,曲洪权,王宝成.“分层教学、分流培养、分类成才”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52):12-13+24.
[2]郭丽伟,项友柱.高职高专院校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6):6.
[3] ]梁淼.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10):133-134.
[4]项慧慧.高等数学在高职院校中分层教学的应用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6).
[5]李永芳.复式分层教学法在高职院校“微积分”教学中的运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84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