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改革的融合探究 ——以化妆品技术专业为例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7 16:49:37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以潍坊职业学院化妆品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为例,选择了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三个层次进行一体化设计,从课程整体设计、教学过程实施、考核与评价体系设计、课程资源开发、师资力量保障、实践平台保障六方面展开了研究和实践,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化妆品技术专业

本文引用格式:刘苏亭,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改革的融合探究——以化妆品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52):43-45,49.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Reform

——Take Cosmetic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LIU Su-ting1,WANG Xiu-juan 2,WANG Meng1,HAN Wen-jing1

(1.Schoo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of Weifang Vocational College,Weifang Shandong;2.Key Laboratory of Rubber and Plastic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Key Laboratory of Rubber and Plastic Materials and Engineering of Shandong Province,Qingdao Shandong)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aking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cosmetics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Weifang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it selects three levels of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s,professional core courses and quality development courses to carry out the integrated design,including the overall curriculum design,teaching process implementation,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design,curriculum resource development,and teacher force protection.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are carried out in six aspects,which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 word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Curriculum reform;Cosmetics technology major

一 引言

自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后,全国高等院校根据国家与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文件精神,均设置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针对全校的在校大学生开设了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并正式纳入学分管理。但是由于缺乏充足的实践经验以及科学合理的指导,导致很多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由于创新创业课程在我国教育体制中出现的比较晚,因此缺乏完善而又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大部分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设计仍处在探索与发展的过程中。

\

 
二 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笔者认为,创新创业教育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是粗浅地认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开创公司,是为解决学生就业问题、缓解就业压力的措施,即学生从从业者变成创业者。这种理念由于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不全面,当前已被摒弃。

第二阶段是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具有广泛性和普及性,设立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注重各级创新创业活动的实践参与,这是当前的主流做法。主要措施包括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系列创新创业课程,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学校、创新创业园及孵化基地。然而这一方法忽视专业背景,与专业课程分化严重,导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在实践层面的融合较差,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往往停留在表面,无法与所学专业、所学专业知识相联系,不利于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提升。根据南京理工大学张玲的研究,96%的学生表示经过系列的创新创业教育,有关创新创业相关的知识得到了增强,然而仅有10%的学生表示对自己本专业有了更深了解,这反映了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程度并不高,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对于商业机会的判断力提升只有2%,对创新创业学习产生思考的学生仅有4%,说明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发展作用不明显且效率低。

第三阶段是创新创业教育融于专业教育中,发挥专业优势,这是未来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目标是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为社会经济服务的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要借助专业教育的形式来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一门“课程”,而应该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和教育理念,贯穿所有的课程。创新创业教育应该系统地、紧密地结合本专业的专业课程进行设置,使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更有针对性和专业性。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可以有力拓宽专业教育的发展空间,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复合型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三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合探究

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关键在于课程的建设,即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到专业课程中,作为专业学习的一部分,让学生从理解掌握专业知识到主动探索专业知识乃至产生创新精神,学生可以深刻理解所学专业行业,切实感受到专业学习对生活实践的影响,使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对创新创业机会的敏感程度。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应当从课程整体设计、教学过程实施、考核与评价体系设计、课程资源开发、师资力量保障、实践平台保障六方面进行。

(一) 课程整体设计

课程整体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包括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能力训练项目和考核方案的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其中尤以课程目标和能力训练项目为重。专业知识的提高表现在知识目标中,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则主要通过能力目标与素质目标表现,具体到每门课程,课程目标也应随课程性质有所侧重,随专业课程学习深度增加而逐步递进。以化妆品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化妆品原料》、核心课程《香精香料应用技术》和素质拓展课程《化妆品专业英语》为例。《化妆品原料》培养学生形成安全生产和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技术经济、成本效益意识;《香精香料应用技术》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观念,培养学生的“6S”管理意识;《化妆品专业英语》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和交际能力,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敢于承受挫折和迎接挑战的素质。而所有的课程都应该培养学生具有再学习和继续发展能力的基本素质。

课程目标通过能力训练项目的设计与考核实现。以下表为例,能力训练项目的设计随课程目标的不同而异,训练方法手段呈现多样化。


\


(二)课程改革实施

创新创业课堂教学主要以团队为参与主体,因此首要任务是构建有效的学习团队,团队设计方式最终采取了自由组合的方式,团队成员为4人为佳,并推举1名负责人,作为主导者,进行项目推进;1名策划者,作为“点子型人才”;1名实施者,将想法变为实际行动;1名推广者,负责项目推广。

教师担负课堂主持人、引导者和评委的角色。作为引导者,教师把握学习的方向,制定规则,并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与建议进行方向性的指引和疏导。作为主持人,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和项目实施,组织各个协助小组对实践成果进行展示。作为评委,教师对各小组的实践成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指导学生如何根据知识积累克服完成项目的困难,对参与者提出逐步提高的新要求;并结合理论知识进行总结陈述和解说,加深学生对创新创业和专业理论的认识。

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发现,教学活动过程控制非常重要,应根据具体的实践项目设计、控制教学活动时间和节奏。活动开展之前应当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发布具体任务,明确课程学习和实践项目的具体要求,并进行时间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做好指导和引导工作,按照活动设计进行控制,并且预留弹性时间,组织和发动学生进行补充和提出疑问,促进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最后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进行总结,加深对理论知识和创新实践技能的理解。

(三)“双主体、多样化”的综合性考核评价体系

双主体考核评价体系是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充数情况,提升团队成员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入了团队内部评价,即通过团队成员的实践态度、参与程度、成长程度进行内部评分,使得个人能力及团队合作得到最大的发挥。多样化是指采用多种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考核,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可以调查报告、课题报告、项目策划、项目答辩、开发资源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创意、可行性、各类报告的规范性等等。

(四) 课程资源“双主体开发、多层次呈现”

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专业课程改革不应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和以往一本教材的封闭教学观,结合企业需求和学生兴趣爱好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和学习情景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双主体开发”是指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方向,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能够从“1个老师+X个学生”多个角度开发课程资源,产生思维的碰撞。“多层次呈现”是指,课程资源的表现形式应当多样化,如课程标准、授课计划、课件、授课计划、能力训练项目、习题、电影、视频、企业案例、拓展资料包、特色教材等基本资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系统、完整的教学资源保障,与实际教学条件相结合,支撑教学活动,覆盖课程所有基本知识点和岗位基本技能点。

(五) 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兼具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经验的复合型教师团队,聘请企业工程师担任专业兼职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教学和实践教学指导工作,推动校企之间师资和技术人员双向流动、共建共享,提升师资力量。同时,要建立有效的校企、校际间沟通交流机制,形成多维度培育载体,如安排教师赴企业交流学习、参加培训和专业会议,强化教师对新知识、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快速吸收,紧跟行业企业的发展步伐;进行课程共建、课程标准修订、实训方案设定、教学项目开发等深入交流合作,加强教师的课程开发水平;参加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比赛、创新创业创业大赛指导与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创新能力。

(六) 搭建实践平台,参加创新创业实践

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和专业实训基地,开展专业相关实训,累积一定的知识、能力、经验、资源,为未来的自主创业或职业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以及创新创业能力。将理论知识与校内外各项创新创业活动结合,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创业创业实践,包括各类创新创业大赛、技术技能大赛、挑战杯、学生社团、开创公司等。同时与企业形成积极合作关系,加强教学与实践的紧密互动,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发掘和调动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弥补在校学生的实践经验不足和对专业、行业缺乏认知的短板。

四 总结

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提高学生参与程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实践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课程改革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形成良性循环。将理论知识与校内外各项创新创业活动结合,重视与学生进行前沿知识、市场行业现状、行业发展趋势的探讨,扩充知识面,拓展学生视野,启发和引导学生学习和思考,增强未来继续学习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玲.基于学生主体性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7.
[2]刘水良.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特色课程体系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8):3-4+6.
[3]李天箭,丁晓红.创新创业教育在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环节中的探索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04):22-24.
[4]黄丹妮.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2):61-62.
[5]刘洋.“双创”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课程改革刍议[J].鄂州大学学报,2017,24(02):76-78.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810.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