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优质校”背景下教学改革推进专业建设的思考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7 14:04:5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通过优质校建设背景下,提出优质校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是进行专业教学改革,推进优质专业建设,通过对“专业定位准确、行业优势突出、校企共建培养方案、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校企深入合作”等专业建设方面的分析,树立新形势下专业建设的思考,为其他专业的建设发展有带动辐射作用,助推优质校建设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优质校;专业定位;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本文引用格式:赵淑巧,等.“优质校”背景下教学改革推进专业建设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20,7(52):131-134.

Thoughts on Promoting Specialty Construction by Teaching Refor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High Quality School"

ZHAO Shu-qiao,LUO Yu,REN Jin

(Lanzhou Vocactional Techntcil College,Lanzhou Gansu)

Abstrac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quality school construction,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top priority of high-quality school construction is to carry out professional teaching reform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quality specialty.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aspects such as"accurate professional positioning,prominent industry advantages,school enterprise co construction training program,building high-level teaching staff,and in-depth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the paper establishes the specialty construc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inking,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ther majors has a driving role in radiation,boos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school construction.

Key words:High quality school;Professional orientation;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一 优质专业建设的时代背景

(一)优质校建设的时代背景


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正式提出了优质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并阐释了“优质”的内涵,即“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1]。

2019年年初,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到2035年,我国一批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集中力量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即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简称“双高计划”)。

2019年7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对《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认定名单进行了公示。该项目认定了2920个骨干专业、200所优质校。教育部将支持地方建设200所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优质专科高职院校。

(二)优质校内涵建设的重点-优质专业建设

推进优质高职院校建设,是将示范性高职建设所取得的先进成果和经验进行推广应用,更主要是将高职院校加强内涵建设,将专业做优做强。高职院校内涵式质量提升的关键在于转变发展理念、深化教学模式改革,通过突出办学特色、树立教育品牌提升教育竞争力[2]。专业是高职教育的载体,也是优质校内涵建设的重点。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环节[3]。将专业做优做强是优质校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所谓优质专业,就是指“能够反映学校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在行业领域中具有良好声誉、在社会上具有较高认可度的品牌专业”,它是一种榜样专业,具有示范性和辐射效应,可以带动其它专业和教学工作的发展和改革[4]。

高水平专业的建设需要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校企联合打造特色的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共同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通过教学改革,构建产教融合的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教学质量,体现专业特色。

\

 
二 专业定位准确,培养目标明确才能有效推进教学改革

培养目标主要是依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提出的具体培养要求,即国家根据学校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科类以及培养要求而确立的人才培养标准与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指高等学校按照本专业设置规范和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并在人才培养总目标的指导下,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优势,构造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体系,并实现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培养要求。专业培养目标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体现,是编制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创新创业教育等教学运行的前提,对专业建设具有方向性、原则性、指导性。

(一)专业定位准确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的高度和深度,因此高职教育应该把握好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平衡,既要保留高等教育之根,更要创建职业教育特色之本[5]。专业定位要充分考虑到院校的类别、层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考虑到本校的办学实际,才能对人才培养目标科学定位,例如国家专科层次培养目标要求,注重人才培养目标的应用性、地方性,以培养各种高级专业技工、技师为目标,以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与转型升级为重点。专业定位准、培养目标明确,才能培养高质量的能够满足社会市场发展需求的可持续发展需求的人才。高职专业定位偏高,接近本科培养目标、定位偏低,接近中职培养目标,所以高职专业定位一定是鉴于本科和中职之间,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于中职生,操作技能优于本科生,高职教育才能更好好的可持续发展。高职人才培养的定位应该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即培养生产、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构建高水平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明确的情况下才能有效促进教学改革。构建高水平培养目标,体现高水平专业建设,首先培养目标根据国家政策及时调整,要根据每年国家凸显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价值追求,提高专业与产业发展的对接度,赋予专业发展鲜明的时代性和应有的战略高度。如对接“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产业战略,在当前最为深刻变革的产业领域率先推动专业定位、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等的转型升级。“高”水平专业建设要着力于建立起一个可观测、可比较、可反馈的人才培养质量分析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既要把基本的就业数据和技能竞赛、创新创业等学业成果纳入评价比较的范畴,也要强化以适应社会需要为检验标准的理念,把社会评价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把社会需求的信息及时反馈到人才培养环节上,以此引导专业教学改革,实现高水平专业人才培养与新一轮产业技术升级人才需求的精准对接[6]。高水平的专业培养目标既能体现学院办学特色又能展示专业建设优势,为其他专业的建设、教学改革发展有带动辐射作用,实现优质校建设的目标。

三通过改革校企共建培养方案,校校共建资源服务平台

人才培养方案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要求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集中反应了高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思路、办学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在定位上要符合学校的办学特色,能够有利于发挥学校的优势,形成人才竞争优势。人才培养方案的特色是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彰显的是学校学科专业在社会市场中的竞争实力,是学校学科走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的重要保障。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推进内涵建设,实现特色办学和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工作。

(一)通过校企合作,构建课程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最终以课程为载体来完成。课程设置是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课程的设置是根据培养目标和一定的教育规律排列组合组合形成课程体系。构建课程体系要围绕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社会需求、职业需求和个性需求为价值取向,以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为特征,形成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高职院校人才培育中传递工匠精神,通过教学改革,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将现代学徒制的学习模式、工匠精神纳入课程教学,将岗位所需的职业素养、匠心精神内化在职业教材中。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改革。根据企业需求随时调整课程,课程内容要以工作任务为主线,学习过程要以解决问题为基础,逐步构建适用校企共建的教学资源,包括企业参与开发的教材、讲义、专业教学标准等。

以校企合作为途径,通过调研,构建合理科学的课程体系。调研行业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制定培养的能力目标,根据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实践环节,确定人才培养方案草案。其一,成立行业专业指导委员会,由行业专业带头人和校内专业带头人共同组织讨论探讨人才培养方案,请行业专家,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共同论证,共同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修改、完善。其二,共同构建课程体系,由校内和行业专业带头人共同组织一线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探讨核心课程具体内容,实践课程实施方案。其三,校企共同开发产教融合实用性教材,联合开发共享型教学资源库。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组织校内外教师编写或参与编写具有学校和地方特色的自编教材。其四,以校企合作项目为契机,建立起长期有效、运行规范的体制,完善教师师傅双向交流机制、沟通协调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等工作机制,深化“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模式,实现“课堂与实训场地合一,实训与生产合一,教学与技术开发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企、校校共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指出加快教育科研信息化步伐,必须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优质专业教学资源服务平台是国家加快高职院校优质资源共享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该平台展示和推广国家优质院校优秀教学改革成果,夯实专业建设资源。

校校共建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平台,充分体现优质教学资源的价值。在专业建设委员会的统一协调下,组建共建联盟,通过统一调研,统一规划,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就共建内容、经费、维护、管理等内容召开研讨,设定高水平的建设目标,协同完成共享型的资源库建设方案,每个院校保持自己专业特色基础上,对于部分共有的核心课程采取联合共建的方式,通过共同的专业建设目标和职业岗位要求,优化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教学资源,按照课程标准共同开发教材、制作课件、题库、微课等资源。共建联盟定期交流、定期更新内容,共建高质量的共享资源库,同时建立院校门户、身份认证和数据中心等三大平台.教学资源统一管理。不同院校同一专业同一课程资源互通,各院校通过应用发现问题、补充资源、完善资源库、达到共建共享的目的。将优质资源正在用在教育中,达到不同地域优质资源的整合,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

四 以专业内涵建设为依托,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推进专业教学改革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指出,培育引进一批行业有权威、国际有影响的专业群建设带头人,着力培养一批能够改进企业产品工艺、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的骨干教师,聘请行业企业领军人才、大师名匠兼职任教。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是“双高计划”的改革发展任务之一。“高水平”的双师队伍要求专业群带头人了解行业发展,掌握专业发展风向标,权威高、影响大;骨干教师团队合作能力强,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研发经验足;行业企业大师名匠技术精湛、行业经验充分,实力雄厚,富有创新能力。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创新能力突出,爱岗敬业,具有协作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的教师队伍是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的重要标志。也是优质专业良性发展的关键指标。

新时代背景下,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要求。组建一支由企业高工、一线能手、骨干教师融合的工匠型教学团队,通过现代学徒制传递工匠精神[7]。当前“现代学徒制”“工匠精神”已成为高职院校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发展的热点。工匠型教学团队的培养需要企业与高职院校共同参与联合培养。由专业到头人、骨干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一)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要厘清专业建设思路。熟知专业发展定位、人才培养定位和专业建设思路。培养专业带头人的专业建设执行能力、专业发展诊断能力、专业带头人带队能力,如下企业顶岗实践、针对专业带头人提升能力的高端培训、兄弟院校同专业之间的交流和研讨等。培养专业带头人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骨干教师

骨干教师是教师当中的优秀群体,是课程主要实施者,知识主要传播者,对专业发展期示范、引领作用,骨干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教学经验。培养骨干教师职业成长、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加强骨干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落实骨干教师的周期性培养计划。

(三)兼职教师

兼职教师由企业大师名匠技术人员组成,引企业人才入校,必须完善聘用机制才能发挥兼职教师的行业示范作用,学院必须重视兼职教师的管理、培养、能力的评估、激励等机制。发挥兼职教师水平是当下职业院校专业发展的重点。职业院校应重视兼职教师职业素养、教学能力培养,对兼职教师进行全方位管理,充分发挥兼职教师的效用,推动职业院校高水平发展。

五 深化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深度促进专业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提升到高质量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事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举措的重要高度。坚持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优质校建设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把握全球产业发展、国内产业升级的新机遇,校企主动参与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推动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推进协同育人。

(一) 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培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大力引进行业企业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深入一线教学,将企业文化、岗位能力需求、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带入课堂。院校教师下企业实践、挂职锻炼。与企业技术人员开展科项目合作,共同探讨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提升专业教师职业能力和社会实践水平,促进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极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发展,共建教改项目

从校企合作各方的组织性质来看,职业院校属于公益性非营利性组织,而企业属于私立性营利性经济组织,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在有关政策的支持下慢慢融合、互补,双主体收益,加深合作的深。在师资、实践内容、技术开发、项目合作等方面共同打造合作模式,校企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索,对合作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估、预测,校企共建互利互赢的教学改革项目。

(三)搭台、校企参与、校企共建校外实践基地完善实践教学改革平台

目前,校企合作绝大部分还停留在职业院校为企业提供季节性的实习工的表层面,而在技术研发、课程体系构建实训基地共建等方面深度合作较少。在政府进行宏观调控,资金支持、政策支持,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院校追求教育效果最优化,校企双方在利益平衡点寻找与把握合作点,才能使合作产生最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方长期合作建立的各种运行保障机制。在双方共同利益下,校企共建校外教学性实训基地,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的效果。

\

 
六 结语

在“优质校”建设背景下,通过教学改革推进专业建设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针对性地对专业建设关键的环节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教学改革和专业发展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为打造优质品牌专业树立标杆,为优质校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Z].2015-10-21.
[2]高志研.高职创新发展扬帆起航行动计划落实后程可期——《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2016年执行情况综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3):17-23.
[3]肖静.面向2030职业教育发展中的挑战与应对[J].教育与职业,2018(1):10-16.
[4]陈光伟.高师院校英语优质专业建设的探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114-116.
[5]高淑贞.对高职人才培养专业定位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11):28-29.
[6]成军.高水平专业建设:优质高职院校建设的核心[J].教育发展究,2017(23):3-4.
[7]杜晓光.新时代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育[J].教育与职业,2019(7):78-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786.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