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提出将创新创业元素融入到机械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充分发挥学科竞赛的优势,运行学科竞赛与课堂教学的联动运行机制,建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提升毕业学生就业质量。
关键词:学科竞赛;机械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苏亮,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创新人才培养探析——以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20,7(50):22-26.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of"Competition for Teaching,Competition for Learning and Competition for Creation"
——Take the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of Xiangt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SU Liang,ZHANG Kui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of Xiangtan University,Xiangtan Hunan)
Abstract: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o integrate the element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to the personnel training program of mechanical specialty,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subject competition,run the linkag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subject competition and classroom teaching,establish a new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of"promoting teaching,learning and creation by competition",enhance students'innovation awareness,and improve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graduates.
Key words:Discipline competition;Mechanical specialty;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alent training
一 引言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中,要求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创业基础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并纳入学分管理。这标志着中国的创业教育由精英教育向通识教育的转变。人人都有创新和创业的欲望和基础,关键是态度和条件[1]。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学科竞赛是学生通过应用课堂上传授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系列活动之一。提高青年教师水平、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高等学校面临的两大任务。在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同时,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得到提高,这项急迫课题是关乎各高等学校的大事[2-5]。所以,应根据学院实际情况,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
机械属于工业之母,属于专业性较强的一个多学科融合学科体系,湘潭大学机械类专业包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四个专业,均在机械工程学院。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湘潭大学第一个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本科专业[6]。与机械类专业相关的比赛有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这些竞赛以机械为主,充分结合电子、液压、计算机、工业设计等多学科知识,才能使作品设计制造得更优秀。准备竞赛的过程中需要团队建设、创意设计、零部件结构设计、三维建模、控制电路设计、仿真动画以及实物制作等,还有说明书撰写、PPT制作、文稿讲解、专利撰写等。这些学科竞赛不仅与学生们的所修课程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团结合作精神,而且通过比赛还可以发现具有培养前途的拔尖创新人才,激励其脱颖而出。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就是要以湘潭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探析以学科竞赛为抓手,如何将机械类专业的学科竞赛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有机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师生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创业课程教学现状
我国虽然在创业的研究上及时赶上了国外的研究水平,但是在整体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开设创新教育课程的实际过程中还存在体系建设不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高、实践性不强等问题[7-9]。
(一)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不完善
纵观全国与创新创业相关的教育,从数量和门类上来看,其数量偏低,门类就更少了,基本上以知识技能的课程为主,再加上关于创新思维方式、创造方法、创业精神以及创业技能之类的课程。高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主要定位是培养本科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而且这些课程大部分都是以选修课程为主。从具体的培养方式上,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针对全校学生展开的创新创业基础知识讲解,这些基础知识包括创新思维方式、创新方法、商业模式、创业能力以及资本等;另外一部分则是针对一些有志于创业的学生而设立的创业班,对其进行重点培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课外的短期培训课程。这些课程大多数都不具备系统性和针对性,学生们来自不同的专业,具有不一样的知识基础,这样的培训基本上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而且这些课程都是零零散散地传授给学生,也体现前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的不完善。
(二)创新创业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高
各高校在设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时,一般都没有经过仔细的研究,对于相关课程的入职人员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大多数都是兼职教师,来自各专业的博士们,并不是长期的创新创业的导师,清一色的学术型师资队伍,只注重按部就班讲授课本知识。另外,在学校的管理体制上,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并没有任何行政职务,也没有给任课教师在体制上一个合适的归属。由此造成教师的发展受到了影响,导致自愿参与进来的教师也就少了,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师资队伍的建设极为不利。
(三)创新创业课程实践性不强
不同于本科的其他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不管是创新还是创业都具有极大的实践性。只有实践,才能谈得上是创业;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够有创新的基础。因此,关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课程都要将实践作为基本特征,这些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都要与实践活动直接相关。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大多数高校资源紧缺,创新创业课程往往都是通过邀请一些企业人士来讲座,或者以座谈会的形式进行相关经验的分享。虽然也有部分高校专门开设了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和孵化基地,但是由于资金不足和场地受限,对学生的系统训练和实践难以得到保证,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创新创业学习的积极性。
三“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一)“以赛促教”提高教学水平,改善教学环境
传统的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从始至终在教室里,老师讲,学生听,只注重知识学习,而不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不锻炼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竞赛项目驱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真正需要什么,如何启发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如何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学科竞赛中;与此同时,教学环境也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是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老师会带着学生在校园里调研或下工厂,老师还会邀请优秀学长或校友分享创新创业的经验。由此,学科竞赛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也改善了教学环境。
(二)“以赛促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过去,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点,加上没有及时应用所学知识,一旦后期需要相关理论知识,不得不翻找教材,从头学起。以赛促教的基础上,通过学科竞赛驱动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老师教学指导和面对实际问题学生自我学习,将创新创业学习与学科竞赛相结合,学以致用。
(三)“以赛促创”锻炼师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科竞赛的整个过程中,除了需要夯实的专业知识外,更需要的是师生要有创新精神。在设计相关作品时,学生要有创新能力,老师也要用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老师在教学方式上要以引导授课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要创新,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一步一步地指导学生设计并制作出有创意有创新的作品。于是,“以赛促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同时,锻炼老师在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构成及实施
从学校负责建设学科竞赛体系、学院负责管理学科竞赛体系和师生提高自我综合能力三个层面,提出基于学科竞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学校政策保障、学院积极引导和师生相互促进的“三位一体”学科竞赛管理体系。该体系是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制度保障下,积极鼓励老师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为了激发师生,学院进一步完善激励措施,配套经费,搭建平台;根据学科知识结构,师生有计划有选择地参与相关学科竞赛[2]。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不能仅仅限于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因此,学院基于孙洪义的创新创业教育3333课程大纲[1],在第二步与第三步间增设“二步半”,以学科竞赛促进教、学、创,具体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见表1。
(1)完善相关制度,明确激励措施,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参赛氛围。实际上,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要求老师要不停地学习,增强老师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处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10]。除各类专项经费、场地和常用工具的保障外,为打造创新型教育教学队伍,发挥高校育人作用,学校请名师来传授经验,如图1所示。学校和学院还出台了政策鼓励师生参赛。对学科竞赛获奖的学生而言,除了评奖评优加分外,还可在研究生推免排队时加分。《湘潭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管理办法》(湘大教发[2017]7号)中规定,学生在我校组织参加的A类学科竞赛活动中获得国家(国际)一等奖且排名第一的队员或获得特等奖且排名第二的队员,且必修课程平均学分绩点排名在所学专业前40%以内者,且在学校单列指标中直接确定为研究生推免生;《机械工程学院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实施细则》中规定,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综合成绩采用百分制,包含必修课程平均学分(占85%)、学科竞赛(占5%)等,根据学科竞赛分类、等级以及学生排名加分。为了激励教师指导竞赛,除了给予一定的奖励外,在教师的职称晋升上,“以第一指导教师身份指导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获省级3届以上一等奖或2项以上特等奖”等同于“主持国家自科基金青年项目或国家级教研教改项目1项以上”。
(2)整合院内外资源,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各方面保障。除了学校的创新创业学院和工程训练中心有开放的场地外,学院设有学生开放实验室和芒果创客设计工作室,为学生们提供实践基地。图2为师生在学生开放实验室交流问题。为培养学生动手创新能力,拓展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院会鼓励学生们跨学院参加培训和协会,如信息工程学院的“明天计划”创新实践冬令营和“雏鹰计划”创新实践夏令营。
(二)建设成效
近两年来,学院以竞赛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需求,在提高学生对创新创业课程感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们创新思维、实际操作能力和学习实践能力。学院多次组织师生参加机械类专业相关的各项比赛,并取得不错的成绩。学生先后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两个国家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大赛获两个国家一等奖、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获四个国家一等奖等。图3所示获奖作品是由机械工程学院、环境与资源学院学子携手打造的基于家用反渗透净水机的浓水回收利用装置,为学校赢得了在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的首个国家一等奖。图4-6为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的精彩表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是一种基于学科竞赛的将理论教学、动手实践与动脑创新有效结合的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且深化教学改革。[11]
(三)下一步持续改进
一方面,打造人才库,搭建全校创新创业师生线上线下交流平台。交流平台是为了让学生更容易寻找到更适合的导师,让导师更好地指导和激发学生,让好项目脱颖而出尽快落地。另一方面,构建协同育人机制,请企业进来送学生出去。依托江麓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泰富重装集团有限公司、湘电集团有限公司等校外实训基地,贴近企业和社会需求,以产学研项目为驱动,以学科竞赛为提升,采用“请企业进来、送学生出去”模式,企业在送真经的同时寻找千里马,学生获实战机会同时开拓视野,让创造的竞赛作品真正产生价值。
五 结语
总之,创意创业教育也就是学生创造、创新和创业素质和能力的教育。通过学科竞赛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环境,通过学科竞赛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学科竞赛提升师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参加各种科技活动,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学风得到了提高,师生各自综合能力也得到了质的飞跃,对实践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风建设及促进师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洪义.创新创业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1-10.
[2]曾宇露,谭绮仪,祝志芳,等.科技竞赛与教师科研相结合的师生互动综合能力培养策略[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33):64-65.
[3]王超,迟耀丹,王蓉晖,等.从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谈高校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02):117-119.
[4]佟绍成,于自强,李昕.构建工科院校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03):28-30.
[5]张望,李瑛,王俊生.面向创新创业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5):20-21,29.
[6]彭锐涛,唐新姿,陈睿.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下的机械工程类专业建设——以湘潭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2017(02):101-106.
[7]孙洪义.创新人才培养的四个基本问题——兼叙“3•3•3”课程体系和7P教学模式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02):8-14.
[8]张筱蓉,李平平.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教学体系构建[J].中外交流,2018,(14):198-199.
[9]张军辉,管伟明,陈辉,等.依托学科竞赛谈提升学生创新应用能力的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9,6(33):147-148.
[10]姚红霞.“以赛促教教赛结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机制——以西安科技大学工程力学专业为例[J].新西部,2018(32):151+153.
[11]唐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的新教学模式——以Flash动画设计课程为例[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8,14(30):127-128+13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