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典型的实践应用专业,在国内经过3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但是现有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复合应用型能力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探索项目式学习所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将这一教学方式引入到课堂中去,以此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及思考。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
本文引用格式:王瑛“.项目式教学”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20,7(51):127-130,144.
Application and Thinking of“Project-based Teaching”in Environmental Art Design
WANG Ying
(Eurasia University in Xi'an,Xi'an Shaanxi)
Abstract:The environment design is a typical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major.Within more than 30 years of development in China,it already has a relatively complete teaching system,However,the existing teaching model still has a large gap in cultivating students’combined application ability.The main purpose of such said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problems of project-based learning and introduce this teaching method into the classroom.
Key words:Project-based teaching;Reform;Training of professional
一 引言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较为成熟的跨学科综合性的专业,涉及美术、视觉传达设计、公共空间设计、室内外装饰文化、建筑基础知识、人体工程学和材料学等多个领域,无论是在专业理论的广度,还是专业技能的多样化上都具有代表性[1]。自1987年教育部获批成立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环境设计教育教学体系,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行业的逐步趋向饱和,对于专业型人才的要求越来越挑剔,因此在这样严峻的背景条件下,将项目式学习方法引入到设计课程中,这样即能培养学生实践设计能力,又能帮助学生建立基本工作素养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也能够较好的强化本专业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方法在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路易斯安达州立大学等应用型高校已经普遍应用,但在我国现行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用还不太广泛。
二 项目式教学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高校社会服务的主要趋势是投身于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高校在教学、科研的基础上开展生产、经营活动。1989年春,国务院批转国家教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改革鼓励教育科研卫生单位增加社会服务意见的通知》,鼓励高校与社会生产经营活动联合,共同促进发展,这并不是我国高教改革的创新,早在19世纪末,社会服务功能在美国高校兴起后,《莫里尔法案》提出,美国各州建立了大批面向本周经济发展的农业及工业类院校,如上文所提到的美国得克萨斯州AM大学、威斯康星大学等,这些学校的创立,将科研结果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同时培养了大批实践应用型人才。笔者这些年走访这些高校其景观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均已采用了“项目式学习“方法,并收获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欧洲的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延续了包豪斯的培养模式,例如英国、法国、德国等的部分艺术设计院校采用了包豪斯传统的“师徒制”以及“工作室”制度。欧洲艺术设计教育基本上构建了三大模块课程,分别是基础设计平台课程、专业设计主干课程、毕业设计系统课程。基础课程的首要目的在于把每个学生内心沉睡着的创造性潜能解放出来,并用专业设计课程和特色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特别是要根据真正的产品设计课题来培养真正的设计能力[2]。其中“项目式学习”法起源于德国,与我国传统的学徒制教学异曲同工,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引入具体项目,分小组合作为教学,让学生共同完成一个整体性项目的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逐渐掌握新知识新技能和适应社会发展为目的,即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3]。这样的教学方法的优势主要体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增强学生的设计能力
学生在掌握初步设计理论知识后便可以开始接触真实项目,那么学生在学习阶段就可以面对真实项目、场地及委托方,通过对项目的调研分析,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并进行方案设计,最后向委托方汇报成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团队合作和个人工作双重方式,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面对真实项目的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学生在数年的学习的过程反复训练,在毕业时可以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能力。
(二)增强教师的业务水平及创新性
自古以来,高校就被戏称为“象牙塔”,教师专心做学问,但对于环境艺术设计这样的实践应用型专业需要的是与社会的紧密结合,甚至在设计审美、材料工艺等方面还要具有开拓创新能力,这就对高校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通过项目式学习也能够更好地促进教师职业生涯的成长。
(三)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大学阶段,学生没有接触社会,往往不理解社会责任感的含义,通过参与社会实践项目,特别是社会服务类或公益类项目,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发现专业价值,促进其在本专业的学习和探索,并且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及价值观。
总的来说,实践教学是工科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为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项目式学习也为实践教学提供了重要途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团队应以现代环境发展对环境设计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为突破口,研究构建多层次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4]。
同时,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更注重的是实践创新,这就要求应用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既要注重理论教学,又要注重实践教学环节,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理论知识是创新的原动力,也是实践能力的保障。二、应用型大学是从社会需求出发,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尤其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突出办学特色,紧密结合市场需求。三、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人才,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的培养[5]。
三 国内外院校项目式教学在环境设计专业的应用现状
美国环境设计专业以培养实践应用型为主,围绕职业发展短期及长期需求,培养学生设计工作中需求的设计原理、工程技术概况和基本理论等专业知识,还注重学生长期发展所需要的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为例,在专业课程中,有设计、工程技术、设计表达等课程,其中80%引入真实项目,让学生在学习阶段循序渐进地从易到难接触项目需求及设计全流程;同时还匹配有史论、理论、选修课程,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该校毕业生就业率100%,且均为行业内知名企业或公司,学生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用人单位均反映学生工作适应性强、功底扎实、提升快,多数在在岗位上逐步升级为合伙人,具有良好的上升空间。该专业也连续5年蝉联美国第一,此类人才培养模式在美国环境设计专中较为普遍,此类研究较为普遍。国内开设环境设计专业的高校约460所,每年培养本专业人才超过数十万人。因该专业实践性强,故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多数以培养实践应用型为主,但具体的人才培养导向各有不同。其中许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思考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在此导向下开展的相关研究大多具有两个特点:一是以岗位需求为前提搭建人才培养模式。虽开展了行业需求调研,但聚焦于目前的岗位需求,未能融合设计行业飞速变化中人才成长的需求;另一个特点是,聚集与技能培养,而忽略了素质培养。例如,”高校以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反推回来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教育模式”[6],并认为专业实践能力可以直接转变为岗位工作能力,并与就业能力划等号。再例如,有些院校在培养目标中提到终身学习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但对职业发展所需要具备的综合能力的系统性研究较少。
四 项目式教学在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现状
目前为止,项目式学习在实践教学中还无法广泛展开主要是存在如下问题。
(一)缺乏课程体系支撑
真实项目的引入对学生的能力水平要求较高,除了要求有良好的绘图表达能力外,还要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设计思维模式甚至是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目前很多高等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在入学初非常重视绘图表达能力,但缺乏上述其它几项能力的培养,大多数学生保留了艺术绘画审美思维,但其方案过于理想化缺乏落地性,这就导致学生在后期接触真实项目时难以适应项目需求,无法达到项目需求。
(二)缺乏协调整合能力
项目的引入也是项目式教学的一大难点,主要是项目的选择,我们引入的实践项目必须与当期的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这个“一致”包括项目难度、项目类型、项目尺度等各方面的细节。另外,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多数项目的周期较短,与教学周期无法匹配,这就导致了项目式学习引入课堂的难度加大。
(三)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项目式学习也是对教师队伍的极大挑战,现有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硕士以上学历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工作岗位,很多知识还停留在课本上,缺乏实践设计能力,导致实践项目很难引入课程当中。同时在后期整合实施阶段,更需要教师团队具备良好的沟通整合能力,这也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 项目式学习的课程改革思路及具体措施
(一)课程体系的梳理和改革
这是一项系统性工作,传统课程体系难以帮助学生面对实践项目所需要的能力,根据布鲁纳强调的学习过程是形成认知结构,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8],在西安欧亚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新的课程体系中(如图1):学生每年的学习内容逐层递进,在第1学期以艺术审美、绘图基础的培养训练,在在第2学期开始设计思维的训练;在第3、4学期学生同时进行室内及景观两个方向课题的基础训练,主要是以设计基础及思维训练为主,同时期搭配有一门史论课程、一门工程基础课程、及一门实践类课程,在这个时期的实践类课程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为主要目标;在第5、6学期学生根据专业兴趣分室内及景观方向,同样,同时期也搭配有相关配套课程;在第7、8学期,学生进入毕业设计阶段,此时将之前所学知识融合贯通。大学期间的整体学习过程是呈现出“螺旋上升”的形式的,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另一方面也加强学生学习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经过对学生能力的评估,建议在第5学期开始,在设计课程中引入实践类项目式学习,这是因为通过之前的基础训练,包括设计、理论、工程板块。在这个时期学生已经初步具有设计真实项目的能力,同学期的配套课程也会强化相关知识的进一步应用。
(二)项目前期准备阶段
特别是针对社会热点话题及公益事业都是较好的设计教学中项目的选择有一套系统方法,要考虑诸多因素,如项目尺度、主题、项目存在问题(要让学生学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周边环境、时间节点要求、甚至是地域、气候等因素,这都需要教师团队根据课程需要进行合理的评判和筛选,选择题材。
项目选定后,教师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包括同委托方针对项目的深入探讨了解项目需求、准备与课题相对设计理论知识的课件、项目时间节点的安排、项目输出成果要求设置等。
(三)项目中期设计阶段
在上述工作完成后即可开展教学工作,包括学生分组、项目调研、设计思路梳理、展开设计工作、完成设计等步骤。这其中需要注意几个关系包括:①整体与个体的关系,这是由于项目式教学注重团队合作,但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教师在布置任务时应但考虑到学生自身水平、能力、天赋、爱好等方面的因素,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的帮助学生合理分工,同时鼓励组内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以先进生带动后进生;②发散思维及有目的引导的关系,学生尚属于学习阶段,具有思维活跃、落地型弱的特点,所以在实践的过程中还需要因势利导的对学生进行合理发散及引导,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③学生实践水平与专业要求之间的关系,由于学生年龄、从业经验等方面的限制,还需要行业经验丰富的老师对其加以专业指导,深化方案,以达到项目需求。总之,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扮演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利用并发挥团队的个人的智力优势,让学生明白自己团队所应扮演的角色及个人特长的充分发挥。
(四)项目后期成果整合汇报阶段
项目后期整合汇报阶段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包括参与文本制作、方案汇报、项目接洽对接、甚至是项目交底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以教师工作为主,学生为辅,这一过程的参与能够极大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
以西安欧亚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参与西安市政府新城区老旧小区改造(予兴小区)项目为例,我们采用教师先行介入项目,整理资料;中期学生参与项目调研,包括与当地居民访谈、调研等,随后进行项目设计;后期汇报给当地居民听取意见等过程。该项目最终被政府采纳实施,极大地鼓励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同时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五)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动性
活动必须围绕重要的学习成果进行设计,鼓励学生思考他们所学的东西,以合理的手段和方法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采用能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教学实践是主动学习的决定性特征。[7]
(六)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项目式学习对于教师的专业及其他综合素养要求较高,一方面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需要具备全面的综合素质,但是,项目式学习也能够极大的提升教师的教学,使得产、教、研相辅相成。那么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中,需要注意教师团队的分组,由经验丰富的教师牵头,带领年轻教师共同展开工作,并且各个教师团队应当形成资源、优势互补,发挥每个教师擅长及特色。另外,也可以帮助青年教师挂职企业锻炼,或是聘请企业导师来校授课的方式形成资源互补。
(七)建设实践教学基地
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模式是目前比较普遍的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方式,同时实习基地也是项目式教学的良好教学场所,可以引入企业导师与高校导师共同作业,优势互补,让企业参与教学、让教师深入企业设计过程,从而带来双赢的局面。
六 项目式教学需要突破的难点
(1)项目式教学对学生能力较高需求与学生实际能力现状之间的矛盾:本专业为典型实践应用型专业,项目式教学应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包括设计能力、工程能力、理论知识等内容,但是现有的各大高校人才培养基本难以达到这一要求,那么在课程中合理的应用项目式教学,以满足设计师综合职业需求是其需要考虑的重点。
(2)如何合理制定培养规格:对人才培养期望过高,一味追求学生毕业后就可以达到较高的业务水平,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需求,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规格及目标,同时能够满足职业需求也是本次课题需要考虑的另一个重点。
(3)短期职业能力与长期职业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短期职业能力的培养,如电脑技能、工程知识易于培养,且实用性较高,受到用人单位偏好;长期职业能力培养,如理论、史论知识实用度不高,不受用人单位重视。但在培养的过程中如果只重视某个技能的培养,那么职业生命力难以持久。所以在研究过程中合理分配对学生短期、长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是本次课题需要考虑的难点。
(4)教师能力与真实项目实践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本次课题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引入真实项目实践教学,那么对教师团队的要求也比较高,那么如何逐步提升教师综合实践能力也是本次课题需要解决的难点。
七 结语
项目式学习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尚属于起步阶段,这也是因为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思考及解决,但这些问题并非完全固定,根据各个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项目类型、教师构成等方面,在每个学校面对的问题也会略有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妥善处理,同时,学生的项目实践与专业公司还是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在西安欧亚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是通过教师团队及专业公司联合教学共同形成方案的方式来协调该问题,是否还有其他方式也需要我们在未来工作中着重考虑。
参考文献
[1]王军.环境设计项目式建设研究与实践[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11):63-64.
[2]李正敏.欧洲艺术设计“工作室”模式对我国高校艺术教学改革的启示[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1,9(2):39-40.
[3]宋玉培.项目教学法在环境设计教学中的应用于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8(02):58-60.
[4]王朋,李晓峰.环境设计专业创新创业型模块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
卷)[C].2018.
[5]张越锋.应用型大学的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A5):160-162.
[6]牟彪.以就业为导向的环境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9,(12):131-133.
[7]彭成,周晓红,袁鑫攀.浅析主动学习方法及其核心要素[J].教育现代化,2019,6(A5):174-175.
[8]莫雷.教育心理学[M].广州:广州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1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