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学风是学校的灵魂所在,一个学校的学风对于学生的发展甚至学校的发展都意义重大。尤其是师范院校的学生,作为未来教师行业的人才,他们的思想素质还会影响后辈的学生。慕课在师范院校的应用,为院校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平台优势,在师范院校充分发挥慕课的优势,不仅可以促进师范院校的学风建设,可以实现师范类院校学生“师范气质”下的“博”、“爱”、“雅”、“艺”能力培养。
关键词:“师范气质”;慕课;师范生;学风建设
本文引用格式:严晓秋.“师范气质”培育视域下慕课在师范生学风建设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54):91-93.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MOOC in Learning Style Construction of Normal Students from Perspective of"Normal Temperament"
YAN Xiao-qiu
(Education School,Wenzhou University,Wenzhou,Zhejiang)
ABSTRACT:Learning style is the soul of schools,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even the school.Ideological quality of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as future teaching talents may affect students of younger generation.Application of MOOC in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vides rich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resources and platform advantages for college students.Giving full play to advantages of MOOC in norm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promot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style in normal colleges,and realize normal temperament of“great learning”,“love”,“elegancy”and“art”.
KEY WORDS:“Normal temperament”;MOOC;Normal students;Learning style construction
“师范气质”是温州大学在2014年提出的新型教育文化,强调在新世纪要培养具有“博爱雅艺”气质的优秀教师,这与我国对教育类人才的要求是相互一致的。师范院校的学生是未来的教育者,他们的修养影响着数以万计的学生,所以师范院校的学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更应该加强对学风建设的重视,创新学风建设手段,提高学风建设效率。而慕课作为时代的产物,凭借其优势弥补了传统教育的诸多弥补不足,对于师范大学学风建设具有特殊的意义[1]。
一 学风的内涵及其建设意义
学风,顾名思义,所指主要为学生的学习风气。对于学风的界定,《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为:学校、学术界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学风涵盖的内容以及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相较于“校风”以及“教风”等概念。“学风”概念的内涵所涉及内容以学习动力、学习效果、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行为等为主。对于各大高校而言,学风为高校学生群体学习状况的集中体现,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即包括高校学风建设,此项建设同时也为高校改革以及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关研究人员将学风视作学校的“灵魂”,若基于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角度分析,对学风如此定位非常恰当。高校学风建设的首要任务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对高校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优化。高校学生,尤其是师范生不单是高校学风建设的主体,同时作为为最大的受益者,唯有主动、积极、科学地制定学习目标,始终保持饱满的学习热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及端正自身学习态度,方可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并且,风建设对优秀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有所帮助,对师范生而言,优良学风不但是一类精神要求,同时是一类文化环境和氛围。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对高校师范生学习与成长成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优秀校园文化建设而言,优良学风的构建必不可少,置身于学风中的高校学生谈学习、比学习,同时互相学习,互相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使良好的学习蔚然成风。所以,学风建设对于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就显得至关重要。
二 师范气质视域下师范生的特色教育理念
“博”“爱”“雅”“艺”四字分别表现了当代师范生必须具备的四项能力,分别代表着师识、师德、师表、师能,“师范气质”要求师范生必须具备这些素质,这也是与时代发展相符合的当代师范生的发展方向。
(一) 拓展师范生的知识内涵,体现“师范气质”之“博”
“师范气质”下的“博”,不仅代表着学生要有宽广的胸怀,还要求学生要有广博的见识和学识,即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因为个人的知识含量是师范生个人发展的基础,也是其成为教师的基础,师范生的自身学识会直接影响到其之后的专业发展。尤其是对于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博”也不仅仅代表着胸怀宽广和见识广博,还要注重教学能力的提升,由于学生专业发展的要求,所以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经验,这也是成为教师的必然要求。
(二) 提升师范生的内在修养,体现“师范气质”之“爱”
“爱”指的是师范生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做学生期间要对专业热爱,对老师敬爱;之后进入教师行业,要热爱教师这份职业,还要爱护学生。因为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会影响到很多的学生,所以在高校期间注重对学生内在修养的培养非常重要。我国教育部门也多次在相关文件中强调规范师德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师范气质”视域下,师范学院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以“爱”为核心且具有极高师德和情操的现代化教师。
(三) 加强师范生的仪态塑造,体现“师范气质”之“雅”
“师范气质”下的“雅”指的是师范学生的外在仪表,因为教师不仅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解答疑惑,他们还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所以教师更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外在仪表的塑造和精神面貌的培养。因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所以高校在培养学生时要注重对学生外在仪表、生活态度、精神面貌、外在气质的要求,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就塑造优秀的仪态,从而在之后的教育生活中为学生树立一个榜样。
(四) 强化师范生的教育能力,体现“师范气质”之“艺”
“艺”要求师范院校的学生在之后的工作生涯中要有极强的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等。因为他们自身的能力会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也会影响到每一位学生未来的发展。因此,在师范学院的教学中要将“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凝练为“艺”,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的技能性、创新性、主体能动性等多种特性。而且,以“艺”为师能核心词,代表着多才多艺的师范技能与创意无限的自我发展潜能[2]。
三 慕课在师范学生学风建设的特点
(一)丰富性
慕课是在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上出现的,它的形成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所以慕课的第一个特点就是丰富性。丰富性不仅体现在其内容的丰富,还体现在类型的丰富。首先,慕课是建立在网络基础上的,所以慕课拥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帮助学生扩展自身的知识内涵;其次,慕课具有类型丰富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爱好和特点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实践性
慕课作为新型的授课形式,与传统的教学课堂存在很大的差别,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理论知识传授上面,而且课堂氛围相对枯燥。但是利用慕课来进行教学,除了基本的知识教学,还可以进行互动,让整个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除此之外,通过慕课进行学习,教师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及时进行解决,这样一来,学生的知识体系也可以得到及时的巩固。在学习中实践、边学习边实践也是慕课的一个突出特点。
(三)针对性
和传统的课堂相比较,慕课教学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去选择适合自己或者喜欢的课程去学习,这样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可以最大化地提升学生的能力。而且在自由选择课程的基础上,学生在进行学习时会更加积极,这样一来学习效率也会得到提升。所以,通过慕课进行学习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提升,和传统教学课堂的同质化教学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四)引导性
学生的学习目的对促进学生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所以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慕课内容的丰富性来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从而提升学习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比如学校可以每学期在慕课上选择一些比较优质的课程或者引导性比较强的课程让学生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明确发展方向,自主设定学习目标。学校还可以根据学校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习特定的课程,通过这种相对间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不仅可以促进学校教学目标的完成,还可以提升学生个人能力。
四 “师范气质”培育视域下慕课在师范生学风建设中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慕课的丰富性,培养学生之“博”
目前,慕课平台上的教学资源极其丰富,除了国内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外,还包括许多国外的优秀教育机构和院校的教学资源。所以师范院校通过利用慕课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加丰富的知识内容,这与“师范气质”中的“博”是相互呼应的。而且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内涵,还要学会教学,学生也可以通过慕课来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3]。
(二)利用慕课的引导性,培养学生之“爱”
思想道德素质也是学风的一部分,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也有利于学风建设。尤其是师范院校的学生,作为未来教师行业的人才,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养成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作用,所以师范院校在使用慕课时,要充分发挥慕课的引导性,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引导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学习,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践行“师范气质”中的“爱”。
(三)利用慕课的实践性,培养学生之“雅”
“师范气质”下的“雅”是指外在的仪表和仪态,但又不仅限于这些外在的表现,还包括做事风格、气质态度和文化素养的外在体现。所以可以通过利用慕课的实践性,来提升学生的“雅”。首先通过观看网课,学生可以学习到慕课中教师的外在仪态,这对自己之后进入工作中的外在穿搭具有借鉴意义。另外,通过慕课的实践性原则,还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做事风格。能够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仪表大方、语言规范、积极向上等优秀品质[4]。
(四)利用慕课的针对性,培养学生之“艺”
“师范气质”下的“艺”指师范学院的学生要有一技之长,并且要有一定的教学能力,从而在之后的教学生涯中充分将自己的所学传授给学生。师范气质在构成要素注重创新性,它以“艺”作为师能的核心词,注重师范生教学创新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这种创新能力可以成为师范生之后教学生活的发展动气,从而使“师范气质”在构成要素上符合了发展性教育质量观对于创新性的要求。
五结语
学风是一个学校的风气,是包括思想道德素养、教学精神、教学能力、教学态度和教学方法等在内的一个综合概念。师范院校的学风建设不仅关系到对本校学生的培养,师范生在工作之后还会影响到一代又一代的学生,所以将“师范气质”理念贯彻到师范生的教学中至关重要。而由于慕课本身的特点与“师范气质”的核心理念相辅相成,所以师范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慕课,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5]。
参考文献
[1]杨刚,孙芙蓉,郑信军.危机与突围:“师范气质”引领下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发展的路径与实践[J].电化教育研究,2019,40(10):109-114+128.
[2]刘亚宁,纪雄文.从多维角度探析师范类院校学风建设——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为例[J].现代交际,2018(20):158-159+157.
[3]夏振国.慕课在大学生学风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35(04):91-93.
[4]]田野.与学风建设相结合的独具学科特色的大学生第二课堂——以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3):119-120.
[5]陈果.微课在师范生语文教学能力培养中的应用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4(18):203-20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7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