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职业教育既要明确学生核心素质发展的要求,又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基础上,对在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中,采用专任教师、企业专家、学生助教构成的“三层次师傅”模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进行探析。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三层次师傅;学生助教;职业素养
本文引用格式:鲁翠柳,等.“三层次师傅”模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探析[J].教育现代化,2020,7(50):189-192.
"Three-level Master"Mode to Improve Students'Professional Quality
LU Cui-liu,XIA Yi
(Yancheng College of Mechatronic Technology,Yancheng Jiangsu)
Abstract: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not only clarify the requirements of students'core quality development,but also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the author analyzes the mode of"three-level master"composed of full-time teachers,enterprise experts and student teaching assistants to improve students'professional quality in modern apprenticeship system of vocational schools.
Key words:Modern apprenticeship;Three-level master;Student assistant;Professional quality
一 引言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了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以德为先,更加注重全面发展,更加注重面向人人,更加注重终身学习,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更加注重知行合一,更加注重融合发展,更加注重共建共享”。[1]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教育改革应坚持“八个基本观念”。职业教育不仅要明确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而且要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2]。每个人在工作中的行为都能体现出其内在的职业素质,如独立性、责任心、敬业精神、团队意识、职业道德等。这些行为是基于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和意志[3]。良好的职业素养是所在岗位的需求,也是个人未来发展的基础。
《礼·文王世子》中有“师也者,敎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师者不仅要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可以称为“师”的三类人:教育人的人,如教师、导师;擅长某项技术的人,如工程师或技术员;学习的榜样,如师范。在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中,专任老师是教育人的人,企业专家是擅长技术的人,学生助教是学习的榜样。我校信息工程系采用专任教师、企业专家、学生助教(学长助教、学伴助教)构成的“三层次师傅”模式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进行实践探索,如图1所示。
二 专任教师践行立德树人,侧重教授基础理论、基本操作
(一)专任教师践行立德树人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职业教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4]一方面,职校生自我认同感较低,另一方面又以自我为中心。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我们通过每日晨会、主题班会、榜样激励、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获得职业幸福感和职业认同感,增强职业信心和对成才的渴求,将其注意力由外界转入到学习中,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投入到专业学习中,为将来的就业打下扎实基础。
职业学校学生由于缺乏关键的自我意识,自我中心意识较强,自我控制能力差。“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发展和完善学生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用制度管理学生,用规范管理学生。专任教师应以身作则,充分发挥班主任角色的特殊作用。我校信息工程系通过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班级考核月报、班主任每周例会等形式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促进良好班风的建设。
新生入学后,在老师的教育宣传下,该系部分学生通过积极参加技能训练,培养了勇争上游、自律自强、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品质。当其熟练掌握一个项目的操作后,进而对专业其他模块的学习充满信心,并对自己职业生涯有了全新的认识和规划。近年来,该系60多名学生升入本科院校,一名“德技双馨”的学生被评为2018年全国“最美中职生”。
(二)专任教师侧重教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专业技能的奠基石,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是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要求“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发挥中等职业学校作用,帮助部分学业困难学生按规定在职业学校完成义务教育,并接受部分职业技能学习”。启动职业院校“1+X证书”制度考试,将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在职业教育“产出”中确定学生的学历和职业技能等级,鼓励职业院校学生积极获得多种职业类型技能等级证书,同时获得学历证书[5]。方案强调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职业学校教学中的重要性。
我校信息工程系依据学生实际情况,重视专业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的教学。本系专业基础课由专职教师讲授。以计算机网络专业和软件技术专业《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统一组织教学、统一集训,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二级的通过率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指标。我校网络学习平台中的由专任教师自建的十余门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程资源,已逐步丰富完善。信息技术类专业课的程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依托些平台,实现线上与线下、课内与课外、理论知识与课程实训相结合,可实现在线学习、考核、测评。在智慧校园的环境下,有效使用信息化手段,提升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效率。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和江苏省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均取得较高通过率。2019年我校成为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中“Web前端开发”证书项目的试点单位。
三 企业专家传承工匠精神,重点强化技能实训、岗位能力
(一)企业专家传承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6]。“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奉献精神、精益精神、专注精神、创新精神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继承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责任和义务。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推动企业深度参与协同育人”。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制,企业专家传授技能时,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和行为感染,也传递了“职业精神”、“岗位意识”、“从业操守”。“工匠精神”通过“双师合作”的教育机制、工学结合的教育机制,直接渗透到学生的技能培训和跟岗实习过程中。
(二)企业专家重点强化技能实训、岗位能力
企业专家一直工作在岗位一线,掌握着最新的生产技术,操控着最新的设备,了解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技能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岗位需求认识深刻。在现代学徒制度中,充分发挥企业专家的师傅作用,制定学徒工作规范,制定企业就业的最终评价和标准,参加教学计划编制、实训指导、实践考核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技能。
与我校信息工程系合作的企业专家主要参与指导专业技能课的项目实训,带领学生跟岗实习。一方面,企业专家指导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贴近企业的需求。企业专家实训指导中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会体现工作规范、渗透企业文化,促使学生了解企业中的岗位职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职业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敬业、执著的工作精神,帮助学生建立职业认同感。另一方面,隐性知识中存在着大量零碎的、不确定的隐性知识,这些隐性知识与个人经验、经验、个人风格和习惯有关。企业专家在实训指导中“潜移默化”的带教过程中,将这些行业技术的“心法”和“绝活”传承下去。
例如,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主要进行的实训项目有网络布线、网络搭建与应用、网站开发课程设计。这样的实训安排,包含了网络组建项目实施与技术服务、网络管理项目实施与技术服务、网站设计与开发技术服务等初级网络技术人员的基础岗位技能,促进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
只有在真正的工作岗位才能体现出每个人的职业素养,所以跟岗实习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例如,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跟随企业专家参与安装、维护学校校园网络、监控系统、智能电能管控系统、出勤考核系统、多功能会议室系统等工作。数字媒体专业学生参与传媒公司商业项目及学校、系部宣传片的制作,强化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 学生助教做好榜样示范,辅助参与班级管理、学习督导
(一)学生助教做好榜样示范
中职生存在意志力薄弱、学习能力不足等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更容易随波逐流,找不到自我发展的方向。示范教育具有示范、激励、引导、调节、自律、矫正等功能。在校园中给他们树立了“校园榜样”,具有价值引导、激励、人格协调和行为规范。
我校信息工程系培养了一批特殊“校园榜样”—学生助教。学生助教是由系选拔出来的一批品学兼优且具有管理能力的学生。学生会关注学生助教的特色行为模式、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等思相、行为特性,对此保持持久的认同,激发其内在积极向上的心理内驱力,形成模仿行为,并成功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习惯或内在品质,从而提升自我素质[7]。
(二)学生助教辅助班级管理、学习督导
学生助教分为两类,一类是高年级的学长助教,一类是同班级的学伴助教。当新生班级开学时,每一个新学生班级都由系里安排一名学长助教。学长助教利用课余时间协助系部和班主任管理班级。学长助教加入系部班主任工作群,可参加系部班主任例会,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常规工作和组织筹划化各类活动,关注学生思想动态,监督辅导学生的学习。当所助教班级技能实训时,学长助教还辅助专任教师或企业专家制定每周训练计划,并提交每周训练总结,晚自习辅助指导学生的技能实训。学伴助教是班级内优秀学生,担任班级5-6人的学习小组的组长。作为班级同学的榜样的学伴助教,辅助辅导学困生,关注小组成员的学习状况。
培养学生助教不仅有效地为师生减负,并形成了可行高效的协作学习方式。第一,学生助教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助教的自身能力,包括学科能力、沟通能力和心理素质。既发展学生的个性,又有助于发挥榜样示范效应。第二,学生助教成为“师生之间的桥梁”。学生助教本身思维活跃,主动性好,一方面会主动与老师交流问题和主动找事情做;另一方面他们又作为每个学习小组的领头羊,被“包围”和羡慕的对象,得到老师和同学肯定之后会更有成就感,形成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有助于构建良好的学习生态系统,实现学习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第三,学生助教协作式小组学习,最大限度地让学生也学到知识。合作学习是由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学生组成的。学生在理解概念和运用技能的过程中,通过共同努力、积极交流,形成了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技能是个体通过实践运用现有知识和经验形成的某种行动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学生之间由于相似的背景和知识体系,使得他们交流非常高效,有利于实践教学的细节完善和隐性知识的无障碍传播,能够给学习困难的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细致的辅导,对于专业技能的提高有极大的帮助。[8]协作学习小组的学习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交流能力、创新精神、竞争意识和平等意识,而且促进了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提高。
我校信息工程系在现代学徒制中采用“三层次师傅”模式,以教师专业系统教育、专家匠心技艺传承,助教示范榜样引领,促进了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得到家长、企业、社会一致认可。系部招生人数逐年增加,4个专业(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数字媒体、物联网)、3个类别(五年制高职、3+3中高职衔接、职业中专)的在校学生数达800余人。
五 实践探索中发现的问题
在实践探索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其中有两个方面有待改进。一是专任教师与企业专家教授内容没有很好的衔接,专业知识不够系统。陶行知说过“过什么生活用什么书”,“做什么事用什么书”。专任教师的教授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与企业专家指导的技能实训应继续加强融合,服合岗位需求,所以应进一步鼓励更多的企业专家参与课程设置,校本教材的开发工作。二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趋势促使“三层次师傅”的主体职能需进一步优化。职业学校的“推进资历框架建设”、“1+X”证书制度试点、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等制度政策,对中、高职院校的毕业生提出新的要求,其在校的学习架构也要随之变化,现代化学徒制中的“三层次师傅”的主体职能要适应当前职业教育改革。我们将继续积极吸取先进的成功经验,从自身特点出发,在探索中逐渐完善现代学徒制中的“三层次师傅”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助力学生出彩人生。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019-02.
[2]田瑜,刘宁.论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提升职业素养的途径[J].学理论,2014(17):171-172.
[3]袁艳红.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4):240-241+247.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2014-06.
[5]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2019-01.
[6]徐耀强.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J].中国就业,2018(08):52.
[7]刘月红.高职院校“校园榜样”教育长效机制构建探索与实践——以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06):58-60.
[8]王凯.传统师徒制在现代实践教学中的运用[C].《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决策论坛——创新思维与领导决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决策与信息》杂志社、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科技与企业》编辑部,2017:7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