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顶岗实习职业素养教育杭职实践论文

发布时间:2019-12-05 09:53: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职业素养越来越成为现代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时关注的重点,良好的职业素养养成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过程中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占据高职学生培养30%左右的时间,对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校企共同体培养平台构建、规范过程管理、落实企业主体的量化考核等方法,加强对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职业素养培养,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职业素养;顶岗实习;校企共同体;考核评价

本文引用格式:童国通,等.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顶岗实习职业素养教育杭职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17):55-57.

         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方案中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占据高职学生培养的30%左右时间,对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和提高,达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现行实际过程中,由于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对顶岗实习的认识角度不同,存在学生对顶岗实习缺乏正确的认知,思想消极、工学不积极的情况;学校对顶岗实习的管理机制不够完善、过程管理不够严格,部分学生有“放羊”之嫌,导致顶岗实习成效不明显;企业对学生缺乏指导与培训,尤其是对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没有承担好该阶段的主体责任,同时缺乏科学的、可操作的职业素养评价体系,常常没有考核与结果,导致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不了企业的要求等问题[1-5]。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对所有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从分析结果来看,现代企业或用人单位在选择毕业生的时候,对其关注重点由过去对技术技能水平开始转向对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关注。在用人单位的眼中,技术技能是可以短期内再培养提高,但良好职业素养的建立与培养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一旦确立,调整和改变的难度很大,所以,出色的职业素养也是优秀企业发展的良好保障。

        依托校企共同体,积极与企业合作搭建素养教育平台[6],完善管理机制,是落实推进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前提和保障,科学构建职业素养融入顶岗实习的整体方案、合理选择顶岗实习项目、精细设计训练方案,是培养顶岗实习过程职业素养的关键抓手,强化顶岗实习的过程指导跟踪与监督、明确考核与评价,是检验学生专业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标准,是衡量实施成效的重要依据。结合我校实际,从搭建职业素养融入顶岗实习的制度保障、科学构建职业素养融入顶岗实习的整体方案、发挥企业文化资源的引领优势、建立企业主体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等四个主要关键环节开展了基于校企共同体的职业素养教育融入顶岗实习的实践。

一 健全机制、明确职责,搭建职业素养融入顶岗实习的制度保障

(一)构建基于校企共同体的顶岗实习素养教育平台


          我校在全国首创提出校企共同体建设,并一直致力于与企业之间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先后建立友嘉机电学院、达利女装学院、杭州动漫游戏学院、特种设备学院等多个校企共同体,与主导产业的主流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多元模式;出台《校企共同体合作管理办法》,完善和深化校企紧密合作体制机制创新,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内容、共同开展教学质量监控评价等,开展与其配套的教师团队建设,建立了院长与厂长、专业组长和车间主任、教师和师傅的对接联系等系列制度,开展不同层面的联系,探索形成了“大企业主体、全岗位合作、全过程管理、企业化培养”的人才培养机制,保障育人环境的落实。此外,以校企共同体为依托,开展了实训基地共建、学生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教师实践锻炼、科研项目开发、企业人员培训、学生顶岗实习、学生就业等全方位合作。尤其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管理上,聘请企业一线员工参与实训管理和指导,将“技能培养和现场管理能力培养、行为习惯和职业素养养成、职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融为一体,以全真的环境全方位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

 
(二)推行“双重指导、三重管理、四有制度”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

        “双重指导”,即每位学生都有“校方专业指导教师+企业岗位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重点是指导学生结合岗位完成规范的实践成果。建立对顶岗实习学生的“三重管理”体系,即实习指导(管理)教师、企业指导老师、班主任均承担各自的管理职责,确保每个学生都在我们的关注、关心之下。实施顶岗实习管理的“四有”制度,即在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过程中,要求:教师管理有记录,学生定期有反馈、分院日常有督查、实习单位有沟通。做到顶岗实习期间校企共同体“双主体”全程管理与育人。

二 重在设计、贵在实践,科学构建职业素养融入顶岗实习的整体方案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员工的综合职业能力被普遍企业认为是核心职业能力,倍受企业关注。但对学校而言,难点在于综合职业能力难以依赖某门课程来专项培养,因为这些能力、素质原本是在各种实际工作中锻炼提高的。能力不是教师“讲”会的,而是学生“练”会的;素养不是说教出来的而是在正确做事的过程中养成的。利用顶岗实习环节,通过精心设计将核心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养成渗透到“个性化”职业能力训练方案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训练综合能力,学习做人做事,提高综合素养。

         科学设计顶岗实习方案,将顶岗实习作为一门融教、学、做一体的项目化课程来开发,精心整体设计和单元安排。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学情分析,选择安排合适的岗位,制订“个性化”职业能力训练方案,以实际岗位任务设计训练项目和教学情境,设置明确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养目标,并安排好训练进程,落实企业指导师傅,体现“学生主导、双师共育”。

         完善课程标准,以实习岗位性质、参照国家职业标准和企业规范确定职业能力目标,要求具备较丰富的实践生产经验和较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具有独立解决生产操作、生产组织管理中技术难题的能力;具备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推广能力;还应包括相应的综合职业能力(如:学习能力、与人沟通和合作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协调能力、技术革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等)和综合素质(如:外语应用能力、图文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等),同时关注学生对信息技术和知识的获取能力培养,并以职业标准规范顶岗实践训练内容,师傅指导学生进行岗位训练,分阶段实施,基本达到高级工操作水平,逐步实现顶岗实习的有效性。

三落实主体、双向引导,发挥企业文化资源的引领优势与作用

      发挥校企共同体的优势,学校与合作企业积极开展落实企业主体的职业素养教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岗前职业认识教育,转变观念,调整职业态度

        顶岗实习的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生也是企业的准员工,需要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学校联合企业,事先开展岗前职业认识教育,提高职业认知,激发职业热情,增强职业情感。在顶岗实习中,通过校领导、分院院长、专业负责人、骨干教师下企业走访与看望等形式,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过,及时帮助学生转变角色,让学生认识到“上学”与“顶岗”、“上课”与“上班”、“在校学生”与“企业员工”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增强自我调节和适应能力。

(二)开展示范指导,发挥师傅榜样作用,规范职业素养养成

        制定《企业师傅顶岗实习指导管理办法》,聘请企业师傅担任实习指导教师,明确企业师傅除了技能指导以外兼顾育人工作的要求,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实行全程指导,指导学生制订实习工作计划、填写工作日记、撰写实习总结,负责学生的出勤、工作态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考核。

(三)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进行日常管理,养成职业行为习惯

        对进入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由企业按照员工的考勤方式每天进行考勤,如打卡制、签到制等;学生按照实习项目和任务要求,认真制定工作计划,每天撰写工作日记,填写任务工作单,项目完成后撰写工作总结,由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负责评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工作态度,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都成为企业指导师傅对学生实习鉴定评价的内容,专业指导教师定期进行检查和抽查,共同为学生的实习态度进行评价。

(四)以企业标准引领职业素养,注重文化熏陶,加强文化环境建设

        要求合作企业给实习生发放诸如《员工素养手册》《安全生产手册》《企业规章制度》《企业做事准则》等包含职业素养内容的企业读本,利用晨会和上班前集合的时机对实习生进行安全生产和企业规章制度的教育;利用企业6S管理:即Seiri(整理)、Seiton(整顿)、Seiso(清扫)、Seiketsu(清洁)、Shitsuke(素养)、Security(安全)和HES管理:即Health(健康)、安全(Safety)、环境(Environment)等管理标准与流程图示、车间张贴职业素养的宣传标语、优秀员工和杰出代表的宣传画报等,营造职业文化的良好氛围,加强文化环境建设,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

四 注重过程、结果导向,建立企业主体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校企双方依据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原则,加强对学生实习工作的过程控制和考核,考核标准明确、具体,方法量化、可行,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企业的要求制定了学生职业素养综合考评指标(见表1),从实习纪律与态度、诚信与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个人修养等方面建立企业主体的学生职业素养综合评价机制,实行自我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单次评价与连续评价相结合,起到自我约束、自我检查、自我提醒的作用,慢慢的由“他律”过渡到学生“自律”,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实现职业素养教育的“虚功实做”。


\


五 实践与反思

        学校通过开展基于校企共同体的职业素养教育融于顶岗实习实践,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明显增强,品行修养显著提升,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认同感明显增强,深受企业欢迎,社会综合评价高。每年来学校招聘的企业岗位数量都在10000个以上,是毕业生人数的3倍之多,毕业生供不应求。2017年浙江省教育评估院第三方评价数据显示,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7.8%,专业对口率85%以上,30%以上的毕业生被企业提拔重用,企业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高达90%以上,初步实现“学生体面就业”的办学指向,另外,学校也荣获“全国高职高专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示范校”称号。

        学校在实施过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考核难度大,很多考核内容是是主观项目,类似这样的软性指标设计只能采用优良中差等级制考核;二是考核的实时关注度要求高,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师傅的激励机制如何配套,以充分调动师傅的示范引领作用和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高瑞鹏.在顶岗实习中加强职业素质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80-81.
[2]王秀娟,谢红.在顶岗实习中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升[J].《黑龙江工业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3):47-49.
[3]陶蓓.浅议如何在顶岗实习中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J]《.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3):12-14.
[4]刘晶晶,郎静,刘琳琳,等.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J].《高等职业教育》,2011(7):3-5.
[5]刘淑芳.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与管理浅析[J].《教育现代化》,2018(39):249-251.
[6]陈冬蕾.基于核心竞争力视角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29):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838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