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智慧课堂”的诊断学教学模式初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4 14:47:34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诊断学课程是医学生将书本所学的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与临床实践相连接的一门桥梁课程,是培养现代中西医结合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医学教育信息化改革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初步探讨基于超星学习通软件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诊断学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以期推动医学教学的信息化进程。

关键词:诊断学;智慧课堂

本文引用格式:杨威等.基于“智慧课堂”的诊断学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98):107-110.

The Exploration of Diagnostics Teaching Mode Based on“Wisdom Classroom”

YANG Wei,ZHAN Ji-hong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izho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iyang Guizhou)

Abstract:Diagnostics course is a bridge course for medical students to connect basic knowledge and clinical skills learned in books with clinical practice.I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training talents of modern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formation technology,such as mobile Internet and big data,provides a new opportunity for the reform of medica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explores the teach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diagnostics based on the intelligent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of Superstar Learning Software,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the informationization process of medical teaching.

Key words:Diagnostics;wisdom classroom

诊断学课程是衔接西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的主要桥梁和纽带,也是联系西医学科和各临床研究的桥梁和纽带,旨在使学生学会运用医学手段分析问题。通过本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使学生系统掌握医学诊察能力,为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等奠定基础,并为进一步学习临床课程和今后的临床医疗工作实践奠定基础。

在诊断学教学中,仍然是以机械、呆板的方式进行,难以培养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而对于医学这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来说,使用新兴信息技术,例如构建智慧型课堂[1],以期培养医学生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在医学教育中,以培养具有高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人才为目标,首要任务就要通过改变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特别是结合近年来高速发展的新兴信息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VR等技术,开展学情诊断分析和资源智能推送,开展“云+端”学习活动与支持服务,进行学习过程记录与多元智能评价的新型教学模式[2]。

\

 
一智慧课堂教学模式

(一)超星学习通


本文中,“智慧课堂”使用的软件是超星学习通手机APP,是一个运用相关智能科技,有着学习知识、传播知识与管理分享功能的专业平台。此款软件拥有海量的图书、期刊、报纸、视频、原创等资源,资源丰富、功能强大,在手机上下载此APP后,利用其中的资源,建立类似“个人图书馆”,实现诸如图书文章的检索收集、阅读、笔记等功能。此外,APP中还设置有专业讨论超星小组,专门为有相同兴趣及志向的学生而组建,与QQ群或微信群相类似,兼具对话交流、直播打赏等多项功能[3]。

教师使用电脑端(泛雅平台)进行授课,学生使用上文介绍的超星学习通手机APP。本文中,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的是“5+5”互动流程,如图1所示。即教师的“备课”“授课”“布置作业”“批改作业”“改进教学”和学生的“预习”“上课”“完成作业”“查看反馈”“改进学习”,这十个环节之间可以相互穿插,加入师生互动的模式,是一个完整的渐进式教学模式[4]。

\

 
(二)课前安排

1.课前资源推送


教师备课后,根据学情分析,在泛雅网络教学平台或者学习通软件推送本次课程的预习资料,包括视频、音频、课件、图片、期刊、测试题、人物清单等。通过学习通发送通知,提醒学生完成预习。(见图2、图3)


\
 


2.课前学生预习

根据学习任务清单或大纲,通过学习通随时随地完成课前预习任务,并让学生自主查找资料,为课中任务做准备。(见图4)


\

3.课前检测讨论

学生自主完成教师发布的测试题,了解知识点掌握不足情况,可再次翻阅课程资料,也可带着问题在讨论区与同学交流。教师通过查看学生测试题分析,结合讨论区讨论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见图5,分析时未参加考试及待批阅的学生按照0分统计)


\

(三)课中学习安排

1.课中新课导入


运用学习通发起签到活动,一键查考勤。以体格检查视频导入、临床病例导入等方式通过学习通投屏,将视频、音频、文字、图片等投屏到教室大屏幕上,引入新课内容。解答学生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发起抢答、主题讨论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相互回答(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成果分享),见图6、图7所示。(注:为保护隐私,图6、图7已做处理)


\
 

2.课中任务布置

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将教学的相关内容,做成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通过学习通发起主题讨论、小组任务等。(见图8)


\

(四)课后学习探索

1.课后合作探究


根据任务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式活动,可通过学习通的分组任务进行组内互评。讨论结束后,教师通过学习通发起主题讨论,学生通过拍照(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上传小组成果并发言分享。然后,用学习通发起评分活动,进行组间互评。最后用学习通发起抢答活动,请学生进行总结。老师再进行总结。(见图9)

\

2.课后测评反馈

教师可通过学习通发布课中测试,检测学生教学内容掌握情况。并再就针对学生没有掌握的内容进行解答。学习通发起学生反馈活动,了解学生反馈。

3.课后温习巩固

查看教学统计与学情统计,推送与本次课程相关的资料,学生进行自学和拓展学习。在学习通讨论区进行交流。

(五)个性推送

根据学生反馈,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料。(见图10、图11)



\
二 结束语

结合我院诊断学教学实际情况,将现代教育手段充分应用于诊断学课程教学中。综合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手段融汇处理各种专业信息内容,做到多感官调动,互动反馈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利用学院及附院的技能实验室培养学生熟练掌握体格检查等各项操作技能。诊断学课程教学手段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引入网络教学模式,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发现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推理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实践式教学法、自主学习,以及运用不同的导入、互动等方式。例如本文所述的超星智慧教室,实际上已经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讲台与黑板。教师可以通过软件将手中的手机、平板等终端,变成了可以实现实时书写的电子白板。

通过大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教学和设计,通过直播、微课等推送形式,实现数字化预习和情况反馈,精准掌握来自当前学生的学情和分析数据[5]。把课堂交互的所有活动、数据全部同步到你的在线课程中,传统的上课效果“黑匣子”终于打开了,课堂教学中组织的活动、学生参与度、活动的效果、评价的结果,都可以进行记录,结合线上学习的数据,你的智慧课堂、混合式“金课”,就这样变得完整。最后将诊断学教学过程中收集到的海量信息,进行汇聚、存储和分析,有利于为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和管理决策提供“智慧”。

参考文献

[1]柳玉婷,黄道斌.“互联网+”背景下医学智慧课堂的构建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29):105.
[2]王盛之,毛沛勇.基于数字化教学案的智慧课堂互动教学系统实践研究[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管理),2014(04):51-55.
[3]苗青.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移动教学模式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7(20):88-89.
[4]邓光强“.智慧课堂”中的学生个性化学习[J].教育信息技术,2013(12).
[5]李萌.基于超星学习通的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6):36-40.
[6]姚辉,陈宁,黄泽智.微型课程视域下实验诊断学课程改革创新发展新路径[J].教育现代化,2019,6(65):34-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725.html
本文标签: 诊断学 ,智慧课堂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