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经济发展带动教育发展,深化教育改革是顺应教育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创新创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创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成就新形势的教育态势对人才的培养建设意义重大。但是目前,依然存在教育形式落后,对待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认识不够透彻,缺乏显著精神指导,师资条件落后,课程体系建设单一等一系列问题。为此,本篇文章有针对性的对“五位一体”做出了研究,将教育体系建设与“五位一体”机制相结合,完善创新创业的发展机制,实现课程模式的丰富性,强化师资建设,深化创新型教育改革,为形成创新、创业的校园文化氛围做出努力[1]。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五位一体;高素质人才
本文引用格式:倪玥.基于“五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3):33-34.
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常态,推动实施创新发展战略也被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的打响,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任务显得尤为重要。全面深化创新创业的教育理念,丰富课堂生活,改善教育教学模式,推动实践性教育,努力使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是我国目前进行教育改革的目标。高职院校应顺应《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的理念,不断探究,不断深入地适应创新创业形势的要求,构建基于“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培养适合国家发展的创新创业的可用性人才[2]。
一 高职院校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了解不到位
高职院校一直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为目标,进一步开拓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推动学生自主创业。但是部分高职院校没有深刻理解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所给予的师资力量也不达标,我们可以知道,创新创业教育不仅仅是进行一些简单的、表面性质的培训,也不仅仅等同社会上的普通的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性质的教育重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核心能力的建设。由于部分高职的理解缺乏深刻性,认识局限,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依旧任重而道远[3]。
(二)有关创新创业的课程体系不完善
针对课程体系不完善可以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部分高职院校顺应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理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和简历指导等方面的课程,但是这种课程的实施,也仅仅是表面性的工作,课程的系统性和完善性还存在不足,同时,在课程的设计上不够新颖,依然是以传统的说教性教育为主,实践教育、实践训练几乎没有,并不能够切实结合学生的感受,不能够深入引导学生对于创新创业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不能深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第二,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与专业教育充分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没有结合人才培养的战略,与人才的培养目标、实践性发展缺少联系。在人才培养上,专业的教育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建设,但是创新创业教育更加在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思维。在实践方面,专业教育更加重在理论性教育,实训平台很少,创新创业教育则更加偏重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二者差异化明显,它们之间的融合性也较差。
(三)创新创业教育所拥有的师资力量不够雄厚
为了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发展,老师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通晓各类教育模式,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但是针对当前的教师市场来说,他们都缺乏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和创业经验,对创新创业本质的认识不足,它们教授的知识存在片面性、主观性等方面的缺点,难以有效而又深刻地开展实质性教育[4]。
二 基于“五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思路
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以“五位一体”展开,那么“五位一体”都包括哪几方面呢?“五位一体”即创新创业的机制、良好的课程体系、优秀的实践创新平台、强大完善的师资队伍以及丰富准确的评价体系。基于“五位一体”中的创新创业教育机制可以分为4个大方面:第一,课程体系——教育理念是建设的重点;第二,师资队伍——培育理念是建设的保障;第三,实践平台——指导理念是建设的支撑;第四,评估体系——服务理念是建设的助力。
(一)政府力量助力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建设
当前,实施创新创业教育难度较大,针对部分高职院校对创新创业理念认识不足这一方面的问题,政府、高职院校和社会应形成共同努力,合力奋进的发展态势。让制度先行,通过政策激励,将错综复杂的各个部门融合在一起,明确分工关系,明确自身责任归属,保障组织管理到位,拓宽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发展的空间。同时,还应根据政策方面、资金方面、人员方面和场地方面从学校、师资和学生这三个角度建立健全与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相配套的政策制度,鼓励与评价相结合,优化制度建设。以政府行业部门为主导,完善有关创新创业的法律政策,疏通相关联的资金链,整合发展路线,落实创新创业理念,设立专项资金、鼓励活动建设,从资金和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
(二)构建良好的创新创业的实践教育课程体系
众所周知,课程是教育的核心,推进创新创业的教育发展,必须从课程、课堂下手,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实现,实现其价值,以课程为基石,分层培养,构建优良的阶段课程体系。目前,我国的高等院线在创新创业课程方面的举措还不够完善,需要通过“培养——培训——实践”的发展模式去改善。注重教育的层次性与全面性。需要高职院校顺应创新创业的发展理念,将通识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列为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旨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建设和自主创业的基础思想。同时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接触新兴知识的能力进行分层次的教育,也可以成为梯式教育。在分层次的教育中运用模拟实训、创业指导、创业实战以及企业沙盘模拟能选修课等个性化方案进行教育,“广普式”课程、“嵌入式”课程以及“专业性”课程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适应了学生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对待创新创业教育的技巧和能力[5]。
(三)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师资队伍
教师是学生走向文化的引领者,为了更好地实现文化的实践和传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业精神,需要围绕学生的特点,确立创新创业的基本定位,同时也需要一支强有力且具有强大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师资团队来推动基于“五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对于雄厚师资队伍的建设,促进融合性教育的开展也显得尤为重要。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融合,线上课程与线下课程的融合,深入融合发展战略,发挥师资力量运用联动思维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及课程体系[6]。
(四)构筑广泛深刻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我们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也秉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理念,课内、课外结合发展,更加深入地感受知识的力量,创新创业的魅力。构筑广泛深刻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首先我们去搭建专业的科研训练平台,通过执行项目进一步理解创新创业精神所在。同时,适当的开展学生之间的科技竞赛,以实战经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五)健全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应围绕“社会、政府、学校、学生”四个方向来进行多方面的评价。社会方面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来了解社会以及企业的认可度,政府方面主要是通过进行实地考察法进行政策及资金方面的投入,学校方面主要运用测评及专家苹果在办学理念、师资建设、课程构建以及实践发展平台四个角度进行评价,学生层面则主要要求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能力、成果和能力,需要360评估和观察来进行评分[7]。
三 结语
深化高职的创新创业的教育改革,强化国家开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的发展,是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高职院校是进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开展创新创业的教育实践模式,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扩大实践教育范围,构建合理的实践教育平台都是十分重要的,同时对于促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建立强化政策保障,优化课程设计,驱动项目实施,机制支撑和多元化的交流的体系建设,形成“探索、交流、研究”的特色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才素养的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参考文献
[1]王菡,周慧玲,郭莉等.“五位一体”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体系构建分析[J].北京教育(高教版),2017(2):61-63.
[2]金燕.面向双创型人才培养的”五位一体”实践教育体系的构建——以财务管理专业为例[J].价值工程,2018,37(3):143-145.
[3]吕斌,刘薇,卢琦等.大学生创新能力”五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大连交通大学图易(TOE)创新实验室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8(1):123-125.
[4]王祥武.基于建构主义的新时代旅游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1):19-20.
[5]万迈,金月珠.财务管理专业创新创业学习模式改革反思——以浙江树人大学为例[J].价值工程,2018,37(2):201-203.
[6]石慧,徐明.高职院校创业实践教育扶持体系的构建[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1):89-92.
[7]戴璐瑶,王丽,田甜等.大数据时代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境及解决方法[J].现代商贸工业,2017(36):67-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