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毕业实习模式改革探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4 10:37:29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毕业实习是极为重要的实践性学习环节,是从理论知识到实际应用的一个桥梁,能够实现对大学生全面综合能力培养的目标。本人分析总结了经管类专业毕业实习环节的现状、问题,提出了经管类毕业实习如果利用互联网平台加以改善;探讨了“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实习模式的若干保障措施。

关键词:经管类;互联网;毕业实习

本文引用格式:段玉洁.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毕业实习模式改革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5):45–47.

根据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部颁发的最新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最新要求,经管类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走进企业,贴近市场。因此,结合目前互联网的新形势,探索新的实习模式迫在眉睫。

一经管类专业现行实习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经管类专业实习模式现状


2017年3月-4月,通过在经管类专业毕业发放调查问卷,切实了解到了目前经管类专业实习模式现状,通过以表1得知:在目前的实习模式下,只有不到14%的学生十分了解毕业实习的要求和标准,甚至有近20%的学生对毕业实习的要求和标准根本不了解,其余学生只有略微了解;只有不到10%的学生十分清楚学校对毕业实习的具体安排和相关管理制度,甚至有近40%的学生根本不清楚毕业实习的具体安排和相关管理制度;由于长期放羊式毕业实习管理,导致有40%以上的学生希望只通过实习单位在实习鉴定来判定实习成绩。

(二)通过对经管类实习模式的现状分析,发现目前经管类专业实习模式中存在以下问题

1.实习学生在现行实习模式中的问题

(1)学生在进入大四实习时,会遇到思想不到位,角色转变慢的问题


学生在个人成长的20多年中,一直是学生的角色,进入大四的实习要从学生转变为一个职场人或者工作状态时,很多人会遇到思想转变慢,认识不到位的情况,不能正确地判断自己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自己遇到的适合自己的工作机会,很多人在毕业之后甚至毕业一年之后才能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危机和机遇。对于学校和院里提供的实习机会不能很好的把握,错过很多良好的机遇。

\

 
(2)专业知识不对口或不能得到发挥

在具体的实习工作中,一般都是以基层工作为主,四年的专业知识初次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的可能比较少,而且还是遇到很多新的难题。比如财务管理专业很多同学在初次实习的时候一般都是在一些中小企业做出纳,或者会计的助手,每天会面临很多重复繁琐的日常工作。

(3)实习平台单一,无法满足需求等问题

虽然一个专业的同学在四年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学到的专业知识都是一样的,但是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实习工作是针对某个专业的对口工作来提供,比如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同学,我们提供的实习平台主要以星级酒店为主,但是不能避免的是该专业仍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喜欢从事的工作可能不是酒店业,有的喜欢做导游,有的同学喜欢的工作甚至与本专业无关等。这样的集中在酒店实习,会使得有很多同学在实习工作中积极性不高,工作状态也欠佳。

2.实习基地在现行实习模式中的问题

(1)现有的实习基地数量少,质量不高,能吸纳的学生数量有限


根据学校统计数据显示,经管学院目前各专业实习基地总数为25个,而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大概500人左右。这样的情况若要能安排所有的学生都参加实习,每个实习基地都能充分利用的前提下,一个实习基地要能吸纳20名左右的学生。但实习基地不过就目前的情况一个实习基地最多容纳有十几名学生,更多的情况是一个基地只能容纳几名实习生。
\


(2)对他们管理不到位,挂牌流于形式,合作不稳定

对实习基地疏于管理,日常缺少流通和交流,很多的实习基地挂牌都只是形式,并没有真正起到作用,所以我们同很多实习基地的合作都不稳定,可能过两年就会有一批新的实习基地出现。

(3)在目前的就业形势下,对实习基地利益补偿不到位是最主要的原因

对于实习基地来讲,出于对企业成本的考虑,每年在接受实习生的时候一般的需求数量就是目前企业内部空缺岗位的数量,企业需要的是尽快能上岗能上手的实习生,而对实习生的培养是需要很大成本和心血的,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也不会长期无偿地帮助学校来培养学生。比如一个实习基地一年去了10个学生实习,一年之后能真正留下供企业使用的学生可能只有几个,甚至是没有。企业可能下一年就不太愿意继续接受大量的实习生。

3.学校在实习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目前学生大多采取的是“放养式”实习,企业管理与学校管理脱节


目前学校对已经出去实习的学生的管理属于“放养式”。在学生出去实习的一年时间内,学校对学生几乎没有管理。现在唯一联系就是通过校友邦平台,要去学生写实习周志,然后由指导老师批阅,且现行要求一年之内只需要写12篇周志即可满足要求。而还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对于这仅有的12篇周志的要求也流于形式,更有甚者是在论文答辩之前才集中去完成任务。这样的管理使得学生在实习期间企业管理与学校管理完全脱节,学校也不清楚学生在企业中的表现,更谈不上指导;而企业方面一般没有大问题的出现也不会主动跟学校联系。学校得不到学生和企业的反馈意见,自然要纠正管理上的问题也较为困难。

(2)实习工作与就业之间联系不大,学生缺乏积极性

多数专业在就业时就业面较广,学生在就业时与专业相关或无关,而且较多的学生没有在最后就业时选择当初实习的单位,这样实习的工作与学生最后的就业关系不大,使得很多学生在选择实习机会时的积极性不高,大家认为对就业没有帮助甚至占用了宝贵的找工作时间。

(3)学校对实习工作的考核方式单一,主要通过实习报告的形式

对于学生实习情况的考核形式单一,主要是以最后的实习报告为主,至于究竟有没有真正地参加实习,在实习工作中的真实表现如何,实习工作给他带来的好处等等都没有真实地体现在最后的这份报告中。

二 经管类专业实习模式的完善

针对以上问题,可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完善,如:加强对学生毕业实习前的指导和管理;加强对实习基地的管理,最终利用互联网背景,形成完善的经管类专业实习模式。

在前期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校友邦”平台在毕业实习过程中的作用,利用互联网平台建立学生毕业实习过程的跟踪机制,建立毕业实习标准化流程,解决了实习放水、放羊问题,实现了实习质量过程管控。同时还实现了管理的扁平化、数据化,沟通与反馈的高效化,节约了管理的教学成本。第一,毕业实习工作负责老师做好平台基础数据的处理,然后根据专业特点,制定毕业实习计划,对毕业实习的内容、时间、形式、任务等提出具体的要求,并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将毕业实习方案在平台上进行公布,并组织学生对实习方案进行学习,做好岗前动员和培训,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毕业实习期间所要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

第二,通过集中安排或自主安排等多种形式,学生按时在平台上提交岗位申请,填写岗位具体信息(包括企业导师信息、实习岗位、薪酬待遇、实习单位地址等)。

第三,学生按照时间要求开展毕业实习,在实习过程中,按要求进行上下班签到,按要求提交实习周志(周志的具体字数要求,提交周志的时间间隔、每篇周志的主题、是否需要插入实习图片等),有问题及时与自己的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导师进行反馈。

第四,指导老师按照要求按时批阅学生提交的实习周志,定期和不定期的为学生的毕业实习进行指导。

第五,进行反馈机制。学生在临近毕业实习结束时,可以通过平台对学校四年课程的设置和开设、实习单位的意见、指导老师的意见等情况进行反馈。

第六,获知反馈意见后,学校对课程的设置和开设及时进行调整;对校内指导老师的指导进行绩效考核;实习单位根据学校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实习安排等。

第七,学校和实习单位对学生的毕业实习进行考核。最终,通过对学生实习跟踪观察,学生通过实践活

动验证知识、应用知识、巩固知识,把书本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通过教师的指导、企业的锻炼、岗位的实践,学生从实习前的迷茫到实习中的成就感再到实习后的总结与反思,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专业实习使用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让自己的理论知识更加扎实,专业技能更加过硬,更加善于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在实践中了解专业、熟悉专业、热爱专业,为以后毕业实习和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三 经管类专业完善实习模式的保障

(一)平台开发企业必要的技术支持


学校对毕业实习运用大数据管理,平台开发企业对学校在毕业实习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做好数据分析,一方面有利于学校对毕业实习整个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另一方面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及时优化实习教学安排。

(二)平台使用单位必要的政策支持

从以前放羊式的毕业实习管理转变成目前利用互联网平台的毕业实习管理,势必会使学校管理部门、指导老师、实习学生增加一些工作流程。因此,需要使用单位通过制度上的制约,如:规定各方在平台上的工作任务、工作内容以及完成各项任务的时间节点,促使各方去利用平台对毕业实习进行管理,同时,通过一些激励措施,如:给与指导老师一定量的工作量补助,鼓励他们通过使用平台对毕业实习的学生进行管理和指导。

参考文献

[1]蔡锦松.基于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经管类专业毕业实习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05):104+103.
[2]任志安.经管类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产学契合问题研究[J].民族高等教育研究,2015,3(01):84–89.
[3]王明华.基于实践能力均衡发展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建构——以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为例[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16(01):17-24+57.
[4]蔡春霞.经管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6(36):30–32.
[5]林慧娟,黄亮亮.就业困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向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0):25–26.
[6]刘丽玫.以就业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8(08):172–17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703.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