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下,我国高校的教学中也开始注重对学生的综合培养,“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置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实现对学生知识的拓展,培养学生各项能力和素质,提升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特别是PU平台的建设,能够根据高校的特点设定符合学生发展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以及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第二课堂;PU平台;大学生;就业;创业
本文引用格式:张理航.基于“第二课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PU平台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95):16–17.
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注重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同时由于社会对人才要求的提升,使得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开始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当前大部分高校都在教学体系中设置了“第二课堂”活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未来的发展需求等选择第二课堂内容。PU平台的出现为高校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和方式,其结合了互联网的优势,更注重学生的体验,学生可以通过线上进行第二课堂报名,并通过数据整合对学生第二课堂成绩单进行显示,同时还能够记录学生的社会实践以及竞赛等,能够对学生的在校表现进行总结,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提供有效的个人信息。同时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和锻炼,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PU平台建设的意义和目标
PU平台创设和应用的意义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同时保证“第二课堂”教育的有效实施,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创业以及就业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将PU平台与大学生职业素养以及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能够提升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兴趣,同时有利于使培养的人才符合市场化需求,并将职业培养能力和素质融入到教学模式中。
通过数据分析,当前我国PU平台的用户已经超过1000万,通过将PU平台与教育的结合,能够保证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更具有针对性,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使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目的偏离,完全为了实践的学分参与活动,与PU平台教学开展的目标背离。
二 PU平台对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
当前社会以及未来社会都需要以人才竞争为核心,新时期下市场经济模式发展越来越成熟,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会不断的改革,这也会导致市场人才的供应关系面临着调整。当前高校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社会的岗位供不应求,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就面临失业,因此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融入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内容。通过PU平台的建设和引领,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使学生的职业规划更明确。
(一)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
高校教学中通过将PU平台与“第二课堂”的有效结合,对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校能够利用PU平台为学生在教学内容以及学习时间方面进行延伸,扩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同时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科需求选择合适的实践和学习方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1]。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通过职业素养的提升自然能够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提供有利的条件,使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社会职位需求,满足社会对当代人才的高标准和高要求。通过对职业素养能力的分析可知,其中包括知识、技术、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等部分。PU平台的建设可以为学生的非智力能力以及智力能力等提供有效的发展条件。比如在学生的文艺活动的开展中,可以通过PU平台在全校或者省市各高校间发起联合比赛的活动,包括话剧、诗歌等活动。还可以通过建设社团组织以及协会等方式促进文艺活动的顺利开展,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以及健康身心发展的熏陶,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以及思维发散等提供有效的途径。再比如在生活方面,学校可以通过PU平台推出健康生活知识讲座礼仪课堂等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奠定基础。最后,利用PU平台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可以在PU平台上传大学生的创业案例,包括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通过对成功案例的分享能够提升学生的创业信心,同时为学生的创业提供一定的指导[2]。而失败案例的分享则有利于学生对失败教训的总结,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以及未来的创业中都能够务实。此外,学校还可以利用PU平台创办创业大赛,学生通过创业大赛的参与丰富创业经验,互相取长补短,为未来的创业提供有利的条件。
(二)丰富“第二课堂”模式
高校是学生从学生生涯向社会过渡的阶段,而PU平台是学生与社会接触和联系的纽带,通过对高校特色“第二课堂”的建设,有利于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与课余活动进行有效结合。通过多种活动方式,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职业素养。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使得各个产业结构都面临着重新调整,而且创新已经成为当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这也导致企业在人才的选拨中也加强对人才创新能力的强调,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要做好对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基于PU平台的“第二课堂”特色模式开展,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自身的课余时间参与到更多的课外活动中,为不同学校学生的沟通和交流提供经验,并实现资源共享,同时还有利于对学生交际圈的拓展。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创新提供更多的创新想法,促进学生与社会和岗位更好地接轨。
(三)提升就业、创业培训的效率
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阻碍,这些阻碍不仅源于其自身的能力水平,同时还与社会的形势具有很大的关系。高校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创业培训教育的开展和引导,通过创业实例、优惠政策等信息在PU平台的发布,降低学生的创业心理负担,为学生的创业提供体验平台,使学生能够更早地进入到创业就业的尝试中,并不断地总结自身的经验教训。在社会多元化思想的影响下,高校学生的拜金思想、享乐思想以及自我思想不断地滋生和蔓延,这也导致学生在就业的过程中过于注重物质利益,功利性强[3]。在工作过程中习惯于自我为中心,难以与同事处好关系。或者在找工作过程中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方式,通过拉关系的方式找工作。这些不良的就业观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就业创业培训中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通过PU平台能够使教师在课程的设计中秉承实事求是、全面发展的意识,探寻良好的发展空间和理想位置,使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能够扫清障碍。
三基于PU平台的促进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的“第二课堂”构建对策
学生在实践活动参与中会面临很多的创业问题,通过PU平台设置不同高校间的创业实践开展小组,有利于对学生创业活动开展的指导,同时学生可以利用PU平台进行经验交流和沟通,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除了基础活动开展外,还可以利用PU平台为学生提供商业活动模拟竞赛,并对学生的商业活动能力进行测试,提升学生的创业和就业能力。针对不同的活动,活动策划人可以根据PU平台对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特点等进行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活动,提升学生的软实力。此外,还可以利用PU平台发起线上活动,通过线上和线下的联合,形成高校联盟,定期在线上和线下开展宣讲活动,包括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等,提升PU平台的实用性。同时还有利于对学生创业就业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总结,并给予相应的指导方案。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产业的结构发生重大的改革,而且对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随着社会就业竞争压力的增大,很多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针对这个问题高校教学中可以通过“第二课堂”与PU平台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为学生提供创业就业的信息以及能力培养机会,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与未来工作岗位的对接提供有利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程冬丽.基于“第二课堂”的高校PU平台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研究[J].江苏科技信息,2017(3):44–46.
[2]韩雪峰,刘洋.高校第二课堂发展对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影响[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2(3):101–106.
[3]李斌,郭燕.基于利用第二课堂活动设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8(12):21–23.
[4]张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7):54–55.
[5]付强.大学生创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J].才智,2018(29):238+240.
[6]向延娥,张明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策略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5(13):52–53+6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