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创业心理资本的培育策略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4 09:45:11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创业心理资本即为个体在开展创业过程中所表露的积极心理状态,是创业者处于创业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心理要素。它主要包含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坚韧顽强、积极创新和学习成长5个维度。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高职生创业心理资本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通过积极创业环境支持、积极课程体系培养、积极创业实践平台搭建、积极人格特质培养四个方面培育与开发高职生创业心理资本。

关键词:积极心理;创业;心理资本;学生

本文引用格式:林琳,柯晓扬.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创业心理资本的培育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9,6(90):17-18.

伴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战略的践行,高校与政府对大学生创业更加关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创业心理资本的培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文章主要针对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创业心理资本的培育进行分析。

一创业心理资本的内涵及维度划分

创业心理资本即为能够满足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的情感需求,并促进创业成功的心理资源的总和[1],是个体在创业过程中所表露的积极心理状态以及具有指导性的力量,从而造就了创业者显著的竞争优势。根据Luthans等的观点,创业心理资本包括自信或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韧性。我国学者牛烨在综合不同学者研究的前提下,将大学生创业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调查分析后发现,创业心理资本涵盖了特异敢为、乐观积极以及满怀希望等三个部分。笔者经过一系列实践后发现,创业心理资本作为核心的心理资源,涵盖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坚韧顽强、积极创新和学习成长五个部分。

二培育与开发高职生创业心理资本的策略

高校创业教育也有了可喜的成果,然而高职院校在开展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如领导重视不足,教学资源缺乏,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不足等。而积极心理学注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恰恰提供了新的视角,因此,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高职生创业心理资本培育,充分发挥政府、学校和个人的优势,实现联动,构建高职生创业心理资本培育的积极机制,帮助创业者走向成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积极创业环境支持

首先,从政府层面培育与开发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创业服务是项综合性的工作,所以政府部门需要设立独立的创业帮扶的部门,为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提供一系列完善服务,包括信息收集、政策分析、服务指导等内容,强化政府与高职院校、社会之间的沟通,积极引导高职院校学生自主创业。

其次,高校作为大学生创业的孵化基地,要积极培育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创新创业氛围十分浓厚,鼓励学生积极冒险,宽容面对失败,引导学生成为勇于尝试的人,将创业的尝试看作有益的探索与宝贵的经验累积。鼓励学生勇于尝试与突破,强化了群体对未来发展的信心,能够引导人们勇于尝试、敢于突破。因此,高职院校应鼓励学生“创意”的表达和展示,注重挖掘校本资源,发挥创新创业精神,树立创业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注重新媒体技术的运用,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平台、官方微博等新媒体媒介,结合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等途径开展创业宣传,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的创业计划与方案实行“产品化”,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技能,进而改善创新创业能力。

\

 
(二)积极课程体系培养

2015年10月,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教职成[2015]9号指出:“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

1.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搭建多元化教学平台。高职院校要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和创业心理资本教育。多元化的教学平台如下:

(1)课程平台。构建以“大学生创新创业”为必修课,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辅导”、“情商修炼”、“爱情心理”、“幸福心理团辅”、“管理心理学”等为选修课的教学课程群。

(2)网络平台。运用QQ群、网报、微信公众号”、微博、MOOC等全媒体手段,达成教学资源共享。

(3)活动平台。针对教育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心理诉求,积极开展课外第二课堂,定期组织不同形式的创新创业竞赛、创意设计主题活动,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始终围绕学生创业思想与行为,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教学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

(4)实践平台。充分利用学校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依托专业教师的课题、专利等资源,在创业导师的指导下充分开展创业相关实践活动。

2.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机制。高职院校应积极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体验式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鼓励教师将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带进课堂,采用项目化教学,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激活学生思维,落实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对课程进行整体系统化的设计,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碰撞创业灵感,提升心理资本,百森商学院的创业教育课程便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三)积极创业实践平台搭建

学校应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教育模式,创建创业基地,由学校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创业前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校园创业实践活动,定期开展不同类别的创业竞赛,让学生在参与竞赛的过程中对创业形成全面的认识,从而正确看待自我,提高自身心理资本。在多元化的创业实践中累积经验,为日后自主创业奠定扎实的心理基础。高职院校的创业实践教育必须要拥有专业化的教学师资力量,因此,需要重视对创业教师教学技能的培训,同时可以邀请成功创业校友、企业家等莅临院校为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指导。

(四)积极人格特质培养

1.倡导以创业者为中心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创业过程中,艰辛、挫折、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在所难免,我们需要从“积极”出发,即用积极的视角发现和解读创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现象,培养创业者积极向上的品格,帮助创业者发现身上的资源和多种可能性,学会更好地应对来自外在的压力与挫折,成为更好的抉择者,让创业者内在更加和谐一致,更加为自己的外在行为和内在经验负责任,提升创业者的自我价值感。学会面对困惑、迷茫、未满足期待时的厘清,多关注内在的感受,通过探索创业者的“冰山”,提升创业者的自我觉察能力,促进其内在和外在的改变,通过进入创业者的渴望层面,链接到创业者的生命力和资源部分,保持生命力源源不断地流动,从而始终保持“冰山”的稳定,即保持一份良好的创业状态。

2.创业者创新能力培养。

金盛华,张景焕,王静等[2]人的研究发现,我国教育需要学会把青少年的“敢想敢为”当成一种能力来培养,这才是真正创造力培养的开端和本质。有研究表明,积极行动的人格预示着未来的创造性行为[3]。这就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导学生表达看法与创意,课堂中不再鼓励盲目依从,擅自评判,打消孩子的创新思维,而是为新奇的想法提供支持和保护性因素,另一方面,要鼓励将这种新奇的思想付诸行动,将创意变成产品,将想法变成现实,提升其执行能力。唯有将“敢想”和“敢为”有机结合,并不断在性格培养、技能训练、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肥沃的土壤,促进其开花结果。

\

 
三 结语

高校需要激活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资源、政策优惠等,充分利用自身技能优势,建立创业教育中心等高校创业帮扶机构,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并且将积极创业环境支持、课程体系教学、积极创业实践平台搭建、积极人格特质培养等形成一体,并在发展中不断走向成熟[4-5]。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20.
[2]金盛华,张景焕,王静.创新性高端人才特点及对教育的启示[J].中国教育学刊,2010(6):5-10.
[3]SEIBERT S E,KRAIMER M L,CRANT M J.What do proactive people do?A longitudinal model linking proactive personality and career success[J].Personnel Psychology,2001(54):845-874.
[4]刘素婷.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培育与开发策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2):30-32.
[5]祝李杨.“创客空间”视角下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6,3(18):20-2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691.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