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生物化学是中医院校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以糖类化学为例,在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情况下,文章从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方法、教学程序、教学互动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探究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学程序。
关键词:生物化学;MOOC;混合式教学模式;糖类化学;教学设计
本文引用格式:邹玉玺等.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糖类化学》课堂教学设计[J].教育现代化,2019,6(92):226-227.
生物化学是中医院校各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物质篇是生物化学的基本内容,物质篇包括糖类化学、脂类化学、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酶及微量元素,是学习物质代谢篇的基础。在前期物质篇的学习中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热情和兴趣,为后续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设计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案就尤为重要,下面以糖类化学为例,从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互动及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教学设计[1]。
一学生情况分析
在中医院校,生物化学的授课对象是广泛,在药学院,对象为各专业二年级本科生,由于各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已经系统地学习了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化学基础较好,学习本章节内容难度不大,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明确学习重点,将繁杂的知识点系统化。在把握好知识主线的前提下,要与中药学紧密联系起来,引发学生思考及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有些专业生物化学在大一下学期学习,另一些专业则在二年级学习。由于中医院校临床专业的学生在招生时是文理兼收,虽然现在都是医学专业的学生,但他们的基础参差不齐。再者,临床专业的学生没有系统学习相应的化学知识,在学习物质篇时,困难相应较大,很多学生会由于听不懂,看不懂,渐渐失去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因此,在教学时,如何让他们听懂,看懂就成了教学的重点,进而将知识系统化,同时,在教学中要相应联系与临床有关生化的内容,激发他们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
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悉糖的分类及其组成和结构。2.掌握单糖及多糖的主要化学性质。3.了解糖复合物的结构和生物功能。
(二)技能(能力)目标
1.通过糖类化学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掌握糖的结构、组成和主要性质,理顺前后知识的联系,为后续糖代谢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2.通过糖类化学的学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自理和自学能力。
(三)学习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糖类化学的学习,一方面要加深学生对糖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2.通过联系具体的实际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通过引导学生课外查阅中药研究中与糖类物质相关的内容并书写综述,融科研素质教育于日常学习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三 教学内容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为郑晓珂主编的《生物化学》,该教材是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教育教材(第3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
糖类化学是该教材第二章的内容,教学分配2学时,该章的知识对药学院各专业的学生来说问题不大,但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来说,则困难重重,需要补充的前期基础知识较多。教学时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侧重点要有差别。
该章节的教学重点为重要的单糖、寡糖以及淀粉和糖原的结构及单糖的化学性质。难点为单糖的结构。难点对于药学院各专业的同学来说,问题不大,但对于临床专业的学生来说,难点则尤为突出。
四 教学策略与方法
当前,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更加直观、科学、艺术、准确地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3]。在教学过程中,利用MOOC平台,以学生自学为主,通过MOOC平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总结、归纳、解疑、补充,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通过新的教学模式,尽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教学中开展“互动式教学”,启发学生思考,进而自己主动去学习与探索,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启发学生学习要与实际相结合,保证学生在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各方面的能力也能进一步得到提升。
在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理论知识时,教师要实时引入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将抽象的生物化学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将临床中血糖、糖尿等有关的检验以及中药中和糖类相关的有效成分及药效与本章的知识点联系起来,既拓宽学生视野,又能激发学生自发学习与研究中医药的兴趣,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在学习中,教师要及时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程序
在进行本章教学前,通过提出一些生活中、临床上与糖类化学有关的一些问题,布置自学任务,然后让学生通过MOOC平台观看糖类化学一章的视频,并自学教材糖类化学一章的内容,发现问题,自己解决不了的,在MOOC平台讨论区提出问题,由助教团队的老师和学生共同解决。然后完成章节测试。
最后,由理论课授课教师在线下课堂中对本章节进行总结、归纳及补充一些相关内容,解决大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布置下次自学的任务。
六 教学互动环节
(一)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在网上或课堂教学提出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葡萄糖?血糖水平用什么方法进行检测?如何确定一个人是否尿糖?简述淀粉和糖原的异同?糖蛋白和蛋白聚糖结构和功能有哪些特点?有些中药的有效成分是糖类物质,请举例?由学生自学后,自己解决这些问题并进行讨论。通过自主学习并解决课前所提出的问题,尽量启发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线上互动学生登录中国大学MOOC平台,观看相关课程视频,结合教材掌握本章基本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教材和视频中不懂的地方,在讨论区提出问题,由助教团队和学生进行讨论解决;另外回答教师在问题讨论区提出的问题。通过互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线下互动在线下课堂教学中,通过实例引入授课内容。课堂教学时,首先通过PPT展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糖类的物质,然后提出问题:什么是糖?糖是如何分类和命名?将糖类化学相应的知识点与学生自学的成果相结合,学生进行总结归纳。
在引入葡萄糖后,由学生归纳葡萄糖结构及各种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血糖水平用什么方法进行检测?如何确定一个人是否尿糖?及一些有药效的糖苷,讨论总结单糖的化学性质。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解决相应的问题,并且学会知识的归纳。
在线下传统教学中要注意理论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的结合,提前布置,给学生留出独立解决问题时间,对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是有帮助的。例如:在讲单糖的化学性质时,先由学生自学后解决课前问题,再通过学生的讨论进行知识的归纳,既能给学生以成就感,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掌握了的知识,解决了问题,同时提升了学生自学能力,也增强了学生应用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课外延展学习
在本章内容学习结束后,一方面教师结合学生的自学情况结合相关实验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另一方面教师提供几篇文献[4],[5],[6],在复习总结本章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查阅与糖类相关的文献,了解糖类研究的进展,对有兴趣的内容可以书写综述,在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同时,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八教学反思
授课前,教师要了解所授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结合学生的情况,根据教学目标要求对所授内容进行详尽的教学设计,及时补充学生所欠缺的基础知识,防止学生看不懂,听不懂,逐渐丧失学习生物化学的兴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实现书本理论内容与实际问题的结合,生活实例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有帮助,有利于克服学生学习生物化学的畏难情绪,并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一些具体问题还可以考虑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进行验证,通过学生自己实践,有助于学生保持学习热情,还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武慧敏,郑晓珂,赵乐,马利刚,安娜,史胜利.中药学专业生物化学《糖代谢》教学设计案例[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7):37-39.
[2]郑晓珂.生物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3]范建丽,方辉平.后MOOC时期我国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5,25(12):88-92.
[4]曹蔚.当归多糖的结构与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6.
[5]刘卫东,王兰英,任建国,何守文,吴维智.黄芪多糖的化学组成和提取方法研究进展[J].西北药学杂志,2010,25(02):151-153.
[6]杨云,弓建红,冯卫生,马相斌.大枣中性多糖的化学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5(12):23-24.
[7]江求川.浅谈实施混合式教学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思路[J].教育现代化,2018,5(45):263-265.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