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从当前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背景入手,根据国外网络道德教育在网络环境、目标、内容、途径方面的现状及特点,由此所提出的对我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启示是建立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重视网络教育资源的建设与管理、创新网络道德教育方法。
关键词:青少年;网络道德;启示
本文引用格式:袁晓琳等.国外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概况及其启示[J].教育现代化,2019,6(89):218-219.
随着当今社会网络的普及,网络正以迅猛、便利、超时空的传递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数据表明,中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其中10~19岁的网民规模达到1.22亿,由此可见青少年是我国网民的主力军。青少年正处在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的发展阶段,他律与自律的道德规范都需要通过各种道德教育传输给学生核心的道德内容,而当今网络社会中更需要以自律性道德为主,只有让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发展到道德习惯和道德信念的水平才达到自律性道德,其网络道德水平才能相应地提高,因此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也成为当今网络社会中青少年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网络道德教育就是指在WAN和L上所开展的一系列德育活动,而这些德育活动从德育目标、内容、途径等方面进行,也是学校德育的延伸和拓展。
文章沿着国外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足迹探寻,希望找到能提供给我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有益启示,这不仅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而且对网络社会的正常秩序的维持和道德建设也有重大影响。
一国外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概况
(一)创造安全的网络环境
许多国家把安全的网络环境建设放在首位,主要是加强法制建设、建立严格网络管理制度、塑造良好社会风气等方式。首先,加强网络信息法制建设,目前,世界上一些国家已在这方面卓有成效。美国是较早开展网络立法的国家,从1996年至今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儿童在线保护法》主要保护青少年免受色情信息干扰;《儿童网络隐私保护法》主要限制和规范商业网站在线收集13岁以下儿童的个人信息的行为;《儿童互联网保护法》规定了中小学和公共图书馆必须在网上安装过滤软件,确保过滤掉所有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不良信息。澳大利亚的《加强儿童网络安全法案》中提出建立儿童网络安全委员会,设立儿童网络安全特别账户,规定了社交网络服务提供商在信息公布方面应承担的责任。日本的《青少年网络规范法》中明确要求通信和网络服务商对“诱使犯罪或自杀的信息”“显著刺激性欲的信息”和“显著包含残忍内容的信息”这三种有害信息设置未成年人浏览限制范畴,《青少年网络环境整备法》明确规定了网络运营商、监护人应承担的责任,必须安装过滤软件对青少年上网进行管理。其次,在网络管理制度上,美国政府一方面从源头上建立网络过滤机制,从硬件设施到软件配置逐一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同时增强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意识,让他们学会自觉过滤网上不良内容;另一方面大力开发过滤不良信息的软件,减少青少年接触不良信息的机会,譬如美国的公共图书馆要求必须给联网计算机安装色情过滤系统,否则图书馆将无法获得政府提供的资金资助,而美国也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过滤软件生产国。在瑞典,目前学校、家庭电脑中都安装过滤软件,以便约束孩子上网行为。新加坡政府要求供应商删除网站中色情、暴力等不良的言论信息,若不履行将会被罚款或被暂时吊销营业执照;韩国政府规定每个网站必须要求申请邮箱或聊天等服务的用户填写详细而真实的个人信息,并对每个申请人的个人身份核实准确后才提供服务。
(二)网络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技术与道德、传统与现代的结合
当前各国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首要做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渗透网络道德教育。信息技术教育作为网络社会环境中一种新兴的教育活动,在传统教育的基础上有了更多新的内容,它不单单是一种理性层面的知识性技术教育活动,也是一种人的道德素养教育活动。目前美国、英国、德国、新加坡等国都在制定新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计划时都力求信息技术教育中蕴含网络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其目标和内容的特点:一是技术渗透着道德要求;二是传统与现代结合。
在网络道德教育的目标上,《美国教育技术学生标准》第二项规定:所有的中小学生都应该理解与技术有关的伦理、文化与社会问题,在使用技术系统中具有责任感,形成有助于终身学习、合作、个人发展的积极的技术运用态度。同时为了确保学生达到这个目标,还规定了一套学生行为指标,这套指标明确了学生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应具备的素养。日本的初中和高中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目标散见于其学习指导要领中,其学习指导要领中都提出了培养学生形成对信息科学的观念和态度,正确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在教育内容上,美国关注整个社会信息活动,重视学生在遵守网络礼仪、保护隐私权、尊重知识产权和负责任地使用技术等基本价值观和信息伦理道德规范的培养。日本网络道德教育内容除了包括网络礼仪、网络安全等信息常识以外,还增加了信息评价即对信息可信度的判断、对著作权的保护、信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内容。新加坡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注重传统与现代教育结合,即包括传统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和网络法律法规教育的内容,其中传统教育尤其注重慎独教育和节制教育,网络道德教育相对于传统道德教育而言更加需要主体的自觉、自律,因此在网络流行的当今社会,“慎独”教育就成为青少年网络道德的重要内容;在节制教育过程中,以培养合理欲望为主要内容、用合理欲望代替不合理欲望,最终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
(三)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
1.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
目前在学校开设网络道德教育课程是国外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美国大多数学校都开设了专门的网络伦理道德课程,该课程由信息技术教师任教,大致流程是先给学生呈现有关的网络伦理问题,再引导学生思考并组织讨论,最终使得学生学会在网络中正确选择,并在以后实践中加以运用。美国的杜克大学1996年开设的“伦理学和国际互联网络”的课程是属于开设得最早的网络伦理课程,主要以国际互联网或“网络”国际信息基础设施的技术和机构、“虚拟的”全球文化、电子计算机影响下的文化中个人的作用、电子信息传播的社会意义等为学习内容。在日本,中小学信息教育课程中涉及的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的内容有负责任地运用信息,保证信息的可靠性、注意隐私权和著作权等;在韩国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开设“网络礼仪”课程,目的是为了大力提高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平,促进孩子从更小年龄就开始培养文明上网的观念和行为。
2.隐性课程
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隐性课程是在进行常规的教育、教学活动时,通过无意识的感染、熏陶等方式使青少年。日本自从1993年以来,就在不同的课程中编制有关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例如中学课程里面的社会科、公民科和特别活动等课程都渗透了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
二 对我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启示
(一)完善管理和监督机制
首先,政府应加强对网络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控制和检测网络入口,加强信息检查,过滤网络入口信息,当然技术手段只能是有限的管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提高信息技术的立法和执法力度,颁布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定相关的行政和刑事措施。此外,在管理上还要与国际接轨,运用信息的国际交流行为的法律控制手段对网络体系的参与者进行统一管理,同时加强各国信息技术上的合作,从而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与完整性,以适应网络全球化的特点。
(二)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实现德育手段现代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现代多媒体德育手段具有生动形象、融思想性、理论性、趣味性的特点,比枯燥的课堂教学更容易吸引学生。如果利用计算机技术引入统计、化归、建模、计算机仿真等内容,可以大大提高德育实效性;通过结合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更新,可以探索新的道德教育模式。因此,有必要加快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德育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充分挖掘和利用德育信息网络资源,促进德育内容和手段的现代化。
(三)创新网络道德教育的方法
网络道德教育方法的创新对于网络道德教育工作的效果显而易见。其教学方式可以更加灵活、开放,例如设计一系列的专题,让学生参与在线讨论,在讨论中从而使得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澄清,这种显性课程既利用了现代网络技术,又符合青少年人际交往心理的特点。由于网络道德是一种强调自律性的道德,因此,还可以广泛开展网上读书、专题讲座、研讨、演讲赛、辩论会等实践活动作为隐性课程,在教师指导下创建以青少年为主体的校园网络道德教育网站、网络社区,让青少年有更多的平台获得道德体验,通过亲身体验到的网络活动中的道德冲突,将网络道德规范内化为道德认知,从而形成坚定的道德信念。
参考文献
[1]John N.Lee.The Need for Ethics Edueation in the ComPuter Curriculum.Computer Ethics Institute National Computer Ethics Conference,May7-8,1992,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Washington D.C.
[2]Curriculum and Content Area standards NETS for Students[EB/OL].(2003-07-09).http://enets.isteorg/eurrstands/estands-netss.html.
[3]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eh Libraries.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DB/OL].http://www.ala.org/acrl/ilintro.html.2002.
[4]日本文部科学省.初中学习指导要领[Z].东京:财务省印刷局,1998.
[5]日本文部科学省.高级中学学习指导要领[Z].东京:财务省印刷局,2001.
[6]王学风.新加坡基础教育[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7]刘彦尊.日本中小学信息伦理道德教育综述[J].外国教育研究,2003(12):10-14.
[8]严鸿雁.美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经验及其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6):21-23.
[9]文海.透视国外互联网管理[J].兵团建设,2011(18):4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