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国际经济学教学网络平台的应用探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3 11:00:03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教学网络平台在高校教育中逐步普及,如何把理论性强的国际经济学课程引入高校通识教育体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跨学科选课和学习,是当前国际经济学教学过程的新课题。信息化技术的传播使得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网络平台和教学软件,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拓展课堂教学,通过翻转课堂,完善并且延伸教学内容。

关键词:国际经济学;教学网络平台;翻转课堂

本文引用格式:吴云雁.国际经济学教学网络平台的应用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6(92):162-163.

目前,《国际经济学》是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运用经济学分析框架,解释并预测国际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效应,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如何把理论性质较强与本科的通识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的跨学科学习,是当前国际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新命题。信息技术的普通,各种教学网络平台和教学软件的出现,则为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一 国际经济学的课程特色给教学带来了较大挑战

(一)理论性质和数理工具的使用为教学增加了难度


《国际经济学》课程主要运用现代经济学原理和研究方法分析开放条件下国际范围内的经济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课程。分为微观和宏观两个部分,国际经济学的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被称之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这就决定了国际经济学以宏微观经济分析为基本工具,其课程学习大量采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模型,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扎实的数理知识,也为学生的学习增加了难度。

(二)英语学习与专业学习的并重给学生学习带来了较大挑战

正是由于国际经济学课程特色具有鲜明的西方经济学的理论特征,因此需要使用大量的原版教材,并且需要全面熟悉并且掌握专业术语的英语表达,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专业知识。系统掌握国际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培养学生阅读英文原版经济期刊及商业报道的能力,使其具备运用英语工具进行专业知识和文献的搜索和学习交流能力,是国际经济学课程教学的重要使命。

(三)理论知识的外延与内涵需要教师适时更新调整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与客观现实联系紧密的课程,来自过往、现时及未来的经济事件、社会现象是印证或推进其理论发展的源泉。国际经济学的教学,需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宏观经济理论和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当前世界的宏观经济问题及社会经济热点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扩大知识的外延和内涵,发挥知识的扩散性。

\

 
二 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在国际经济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有助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尊重个体的学习进度


在常规教学课堂模式下,经济理论模型的分析与推导是一个系统性过程。学生如果某一章节的知识有遗漏,会影响下一章节的理解。而网络教学平台和教学软件的引入,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理解能力差异,鼓励优秀学生超前学习,督促后进学生的学习进度。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追踪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与课堂参与度,重视对学生的引导,确保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及时解惑答疑,确保教学进度的推进。学生不论是在数理知识、英语应用、个体思维等方面存在任何学习障碍,都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中,得到教师一对一的指导,并且可以不断地复习巩固并且加深。

(二)有助于学习过程考核,把控整体教学进度和水平

教师布置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任务,并规定截止时间,重视学习过程性考核。将个人作业、小组讨论、案例探究、随堂测验、出勤率、文献阅读量和视频观看、在线学习频度等都纳入考核体系。追踪个体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班级整体进度,提高教学效率。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理解能力差异,鼓励优秀学生超前学生,提前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督促后进学生跟进学习进度,个性化答疑解惑,通过打回作业重做,发布公告的方式,提醒后进学生跟进学习进度,从而能够确保班级整体进度。

在2018年我校春季学期的实践中,国际经济学的考核包括5次考试、3次大作业、7次案例讨论、5次出勤考核、在线学习活跃度等等。过程性考核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可以追踪个体的学习进度,鼓励优秀学生超前学习,督促后进学生跟进,比如督促学生阅读指定文献,打回作业重做,夯实知识点,及时解惑答疑,确保整体课堂的学习进度。平均进度太慢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发放通知、打回作业重做的方式来督促学生学习,注意把控学习进度。第1、2学期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分别为45人和68人,所以无需使用督学方式。第3学期,即本学期金融15级的学习过程中,由于人数多达99人,发布了一次督学公告。由此可见,督学方式适用于人数较多的班级。网络平台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人数较多的班级,达到同样的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三)有助于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建立相对完整的在线学习资料库

根据世界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教师可以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及时发现并且补充教学案例、学术话题,为学生指定最新的文献资料和新闻报道进行补充阅读。对国际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进行详尽分析和科学设计。根据各章节的学习要求将课程的知识点进行了合理切分,录制了多个课程教学视频,发布学习任务点,上传了教学团队资料、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表、教案、教学PPT、章节知识点资料、习题等教学文件,积累了大量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扩展阅读文献、校外教学资源链接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增加了中美经贸对抗和中美贸易战的讨论话题,增加了人民币外升内贬的期刊文献的阅读,增加了汉堡包平价等趣味报道的指定阅读。

(四)有助于设计逆向教学任务,实现翻转课堂

逆向教学设计强调以学习目标为起点来设计、组织教学,不仅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让其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抽象概念真正融入实际问题中。教师需要精选与知识点相关的现实材料,提出和明确探究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和反复思考,实现对知识内涵的深度理解。这种“螺旋式”课程设计不仅激发学生探究未知的兴趣,并使学生在应用知识过程中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真正实现了翻转课堂。

例如在规模经济模型的章节学习中,增设“未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是资源的PK还是企业的PK?”课堂问卷调查,让学生从资源禀赋理论的学习,过渡到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学习,章节结束后,再让学生回顾这个问题的回答,学生互评,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完全竞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在学习货币市场与汇率章节之前,增设“为什么中国的经济学家对美元加息如此关注和紧张?”问卷调查,章节学习结束后,再让学生互评,加深对当前人民币贬值压力和资本外逃的理解。

\

 
三 教学网络平台环境下国际经济学的教学效果

(一)学生总体评价较高


《国际经济学》课程,一般于每年夏季开设,分别于2017年春和2018年春在我校商学院国贸和金融专业使用,目前共使用三个学期。总访问数378556,学生评价4.9(满分5分)。从课程门户页面的学生评语来看:联系生活中的经济现象讲解抽象理论概念的做法得到了学生的认可,课外知识的拓展使得复杂的经济理论变得通俗易懂。原版英文教材的使用,促使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提高。

(二)课堂参与度提高

从在线访问的渠道上来看,课堂上使用手机访问学习页面占比日益增加。这说明,随着在线课程的日益完善,在线课堂越来越成为正常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7年3月至2018年12月,即从在线课程开始的第一个月和最近一个月,电脑访问占比逐渐下降,移动客户端占比逐渐上升。这一方面说明,在线课堂从整体课程的有益补充,变成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说明,手机的角色发生了重要变化,从课堂祸害变成了课堂教学的重要工具。学生们在课堂上没有时间玩手机,而是忙着用手机签到、抢答、查看教师推送的链接、资料、文献,用手机完成课堂作业和随堂测验。以我校2018年春季国贸15级班级为例,该班共有学生68人,总访问量为11310次,最长观看时长234.7分钟,平均观看时长69.1分钟。任务点完成百分比最高100%,最低72.3%个。网络讨论次数共达580人次。在线布置和完成了5次测验和4次大作业。从上述数据来看,在线学习平台使提高学生课堂度参与度,学习积极性获得极大提高。

(三)个体学习进度得到监督,教学效果较好

课前通过教学平台发布课前、课中、课后学习任务,并限定完成时间。课中实施翻转课堂,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获取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课后老师在线批改作业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实施个性化辅导。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和理解能力差异,鼓励优秀学生超前学生,提前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督促后进学生跟进学习进度,个性化答疑解惑,通过打回作业重做,发布公告的方式,提醒后进学生跟进学习进度。确保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及时解惑答疑,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郭海霞.逆向教学设计在《国际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7,20(04):60-64.
[2]王铂.国际经济学课程全英文教学探索[J].对外经贸,2014(02):150-151+155.
[3]李秀娥.基于文献导读的参与式教学法在《国际经济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48):278-27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63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