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本文对研讨式教学法在国际经济学教学中运用的适用性进行了理论阐述,通过问卷和访谈的方法比较客观地分析了该教改实践取得的良好效果和不足,对下一轮更好地开展国际经济学的研讨式教学指明了改进的方向。
关键词:研讨式教学;国际经济学;辩论式教学;案例研讨
本文引用格式:胡庆江,等.研讨式教学法在国际经济学课程中的教改实践[J].教育现代化,2020,7(35):70-72,76.
Teaching Reform Practice of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 in the Course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HU Qing-jiang,LI Hou-zhi
(Beihang University,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Beijing)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feasibility of seminar teaching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course,good effects and drawbacks of this teaching experiment through questionnaire and discussion with students.It also pointed out the direction of curriculum reform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Seminar teaching;International Economics;Debate teaching;Case-study
一 引言
国际经济学是经济学本科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课程。国际经济学的教学目标一方面要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也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现实热点问题。在信息爆炸和海量网络资源背景下,传统的教师单向讲授的教学方式必须要作出适应性调整。
研讨式教学法是从德国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改革模式,它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新教学方式既能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又能促进学生对课程基础知识的掌握,也能锻炼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般来说,实施研讨式教学法的课程必须符合以下基本特点:学生对课程的知识和话题充满兴趣,课程内容富有研讨性,可以为师生互动讨论提供了足够多的空间。国际经济学正好具备这些条件,新一代大学生都是在新一轮对外开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青年才子,他们本身就置身于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当中,对国际经济学中的话题都有所了解,通过研讨式教学法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正确理解,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应用知识的能力。
国内有很多学者对研讨式教学法的内涵进行过论述。郭汉民教授认为,实行研讨式教学的关键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求索[1]。苗东利等认为,研讨式教学是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然后师生共同查找资料,研究、讨论、实践、探索,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2]。金赛美根据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特点规律,认为运用研讨式教学模式首先要坚持以问题为牵引,引导学生通过相互探讨来研究、解答西方经济学的疑难问题[3]。邹晓涓通过问卷调查和实践表明,研讨式教学应注意以下三个问题的实现:“营造平等有序的讨论氛围;及时、客观评价学生讨论的效果;鼓励学生追求真理的探究精神”[4]。刘文光指出,辩论式教学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的突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5]。郭中兴指出,作为研讨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案例教学是指将案例应用于教学,通过教师讲授、组织学生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教师归纳总结等过程来实现教学目的,进而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6]。张丽等认为,在研讨式教学法中,教师不再单单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指路人,肩负着引领学生探寻未知知识的重任[7]。张耘堂认为,研讨式教学法要通过改革,改变单一的教学评价体系,构建全面、全方位的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包括对教师治学态度、业务素质、工作能力、敬业精神和教学效果等的评价;对学生综合能力、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学全过程的评价[8]。
二 国际经济学研讨式教学法的设计
(一)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板块划分,选择恰当的研讨主题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比较强的课程,有大量的热点问题和学术问题适合学生们进行自由研讨、独立研究和公开辩论。将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成五大板块:1.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2.国际贸易政策与贸易战略;3.区域化与全球化;4.国际经济平衡与调整;5.国际经济政策搭配组合。每个板块进行了教学方案的设计,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板块主要探讨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的利与弊,国际贸易政策重点关注中美贸易战与我国出口遭遇的非关税壁垒,区域化与全球化主要关注WTO改革和各国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国际经济平衡与调整主要关注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风险和调整策略,国际经济政策组合主要关注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资本账户开放和货币政策自主性实现之间的协调。通过这几个板块,把国际经济学课程大纲的重点内容基本都包括进来。
(二)采用多种研讨式教学方式
本课程经过多轮次的研讨式教学法的尝试,为了保证教改的效果,在实践执行过程中逐渐减少教师讲授部分的课时,目前课程讲授的课时占比已经低于50%,近50%的时间用于与学生的研讨、讨论和最后的课堂展示。本课程研讨式教学法的具体方式包括课程论文撰写、课程案例研究和课程辩论赛,学生可以选择参加其中的两项。
(三)明确课程考核方法与标准
研讨式教学在成绩评定上应该突出过程考核,要实现过程和结果的结合。因此,本课程开始时就明确了考核的标准,总成绩由研讨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研讨成绩占60%,考试成绩占40%。最终的成绩主要依据学生参与各个研讨环节的情况、课程论文和案例报告的成绩来综合决定。由于研讨教学方式学生要三选二,因此每项研讨方式的分值占总成绩的30%。通过明确考核标准,学生对研讨式教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三 国际经济学研讨式教学的实践
(一)课程论文撰写和案例研究报告
根据研讨式教学法的基本流程和国际经济学课程特点,将研讨式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分成老师讲授理论、选择研讨的主题、小组课下准备、课堂展示与辩论、老师评委点评等五个基本环节。
老师讲授主要让学生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确定研讨主题就是选择适合进行研讨式教学的板块内容,如中美贸易战相关话题、知识产权保护和高技术产业政策、5G全球竞争、WTO改革、新型对外开放格局构建等;课下准备是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分工协作,完成各环节任务的过程;课堂研讨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相互启发;“研讨式”教学的最后环节是点评,老师和评委对学生的发言或辩论表现进行总结,提出优点和不足。
按照前面提到的实施过程,在课程论文撰写和案例研究两个环节都是先由教师对相关部分进行讲授,师生共同确定论文选题和案例研究对象;然后,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准备,最后统一进行课程展示和交流讨论。在准备过程中,要求每个小组要与教师至少讨论一次。
本次课程共提交了20篇较高质量的案例研究报告和20篇较高质量的课程论文,涉及的主题都是当今国际经济中的热点,有些案例研究报告和课程论文的质量较高,有五篇较好的文章将在修改完善后将进行投稿发表。
(二)辩论式教学尝试
辩论式教学法是先选择课程中某一热点问题,学生对该问题的看法和观点存在正反两面性,让正反两面观点的学生组成两个小组进行辩论、研讨,使学生通过争辩、交流,实现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拓展,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国际经济学当中的有些内容特别适合采用辩论式教学,比如全球化与反全球化、入世和开放对发展中国家的利与弊、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购买洋货还是国货、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产权开放、全球化还是区域化、资本账户开放的利与弊、中美贸易有利于/不利于美国经济等话题,都是非常好的辩论话题。
在实施辩论式教学时,教师先和学生一起来选择好合适的辩论题目。本课程在听取学生意见后,由老师抛出了十个辩题,然后由负责辩论环节的课代表设计了一个问卷来听取学生们的意见,最后选择了六个大家最感兴趣的辩题作为最终的辩题,包括英国脱欧有利于/不利于英国经济的发展、抵制外国商品利大于弊/弊大于利、国际贸易中品牌/质量更重要、自由贸易有利于/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知识产权国际化对发展中国家利大于弊/弊大于利。辩论赛邀请到了参加过全国高校辩论赛的北航校友和学校辩论队的三位学生来当评委。事先进行了细致的准备和培训,确保辩论赛的效果。
由于所有的辩题都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学生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其次,在举行辩论赛前,老师会请一个学生评委共同对参赛小组进行适当的辅导,学生评委侧重于对学生进行辩论技巧的传授,而老师侧重于辩题的解析,引导学生如何立论、如何寻找观点的支撑,这样就可以让学生高效地准备辩论。最后,在每次辩论后,评委和老师都会进行客观公正的点评。老师的点评可以明确学生成功的地方和不足之处,为学生更好地厘清观点提供方向;评委的点评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辩论技巧的不足之处,对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也是非常有效的。
四本次教学改革实施的效果调查
通过对选修本课程的68名学生的问卷调查来看见表1),本次“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教改实践,总体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由于计划方案比较具体,执行过程得到了学生较好的配合,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授课部分重点内容突出,讲解细致,案例研究、课程论文写作和辩论使学生对课程重点内容的把握更加到位。实践证明,“研讨式”教学法在国际经济学课程的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 国际经济学研讨式教学的不足及改正
(一)时间安排不太合理,研讨式教学时间偏多
研讨式教学比较耗时,加上本课程的内容较多,涉及到国际贸易与开放宏观经济学两大部分内容,由于课时有限,最后导致分配到开放宏观经济学部分的时间较少,导致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不牢,以后将通过更合理的时间分配和效率的提高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学生能力储备和投入问题
研讨式教学对学生基本功和能力要求高,学好不容易。有个别学生投入不够,面对这种全新的教学形式,自主性和团队意识较差的同学会产生懒惰心理和畏难情绪,总是想搭便车,不能积极参与到小组活动中去,收获不大,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调动这部分学生的积极性,更关注这些学生的参与度,并向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
(三)部分学生对于研讨式教学重视程度不足
研讨式教学是一种集体行为,部分学生思想观念上存在一些错误的看法。比如,有学生认为只要对付一下就能通过,或者搭其它同学便车,自己参与程度和负责工作量不够。加上班级人数比较多,老师有时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的表现,存在对后进学生检查监督不够的情况,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避免。
参考文献
[1]郭汉民.探索研讨式教学的若干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02):109-110.
[2]苗东利,雷佑安.研讨式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13(01):131.
[3]金赛美.论研讨式教学在《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市场论坛,2012(10):92-93.
[4]邹晓涓.研讨式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2):118-119.
[5]刘文光.公共管理类课程辩论式教学实践探索及基本经验—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J].社科纵横,2018(06):114-116.
[6]郭忠兴.案例教学过程优化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0(1):59-61.
[7]张丽,张楠萱.研讨式教学法的理论思考与实践[J].科教文汇,2019(08):53-54.
[8]张耘堂.研讨式教学法在“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应用[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Z2):94-9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1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