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广告实践类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3 10:53:4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广告实践类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广告应用型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能有效将学生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应用,这就要求展开有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基于此,本文通过一定的教学实践,总结并提出了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势、创新策略、创新创业实践成效,从而学生通过广告实践类课程的学习,快速掌握市场项目运作,并提升创新意识和自主创业能力。

关键词:广告实践类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

本文引用格式:于剑昀.广告实践类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2):202-203.

创新创业是经济发展的双引擎,是富民之道,强国之策。在目前的大众创业教育背景下,社会对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在持续扩大,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也在与日俱增,这就要求高校的专业课程进行深度改造,以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为切入点,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构建为创新创业服务的教学资源平台,构建和完善创新创业特色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专业人才的综合质量和就业能力。

一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势分析

(一)提升实战能力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推进是提升专业实战能力最好的途径,广告实践类课程是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体系都要不断深化创新创业的实践模式,学生能够通过课堂教学的学习和实践就直接跟市场项目联动,在大四工作室实践教学环节按照真实广告公司项目操作运行的方式,在双师型指导教师的引导下,推进整体项目满足最终的项目客户需求。这个学习及实践的过程就要求学生既熟悉广告运作的整个过程,又精通所学习的广告理论和技术,有效的学以致用,达成有效的实践积累,提升实战能力。

(二)增强社会化实践的市场应用能力及创业能力

广告学是一门跨学科专业,包括实际市场调研、消费者行为与信息、文案策划等方面内容,广告创意能力是广告学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蓄,激发其内在的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创新能力;新时代下的市场意识也是新时期大学生比较敏锐的能力,市场洞察、消费者行为、媒体策略的理论都是广告专业的学生的必修课,广告专业的学生对市场及消费者的把握及广告策划与设计能力是有一定的感知和把握的,在有效广告实践类课程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引导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对项目商业模式的认知,增强社会化实践的市场应用能力及创业能力。

\

 
(三)延伸教学平台

为了把广告实践类课程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不断的完善和深化,就需要解决项目引入课程的渠道问题,丰富学生的专业信息,把课堂和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构建与广告实践类课程教学需求相适应的网络资源服务平台,解决项目资源及创业资源的输入渠道,强化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最大发挥实践课程平台的创新性、互动性、服务性。

二 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

(一)丰富完善教学方法


广告实践类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针对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是研究的核心,构建一套系统、合理的适用于课程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方法,在实践教学中解决教学思想与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对接问题;解决学生对项目任务的操作认知和项目任务的构思及创意,最终有效完成项目的创新实践。

1.结合项目实践引入项目制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首先教师应该树立创新创业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想,把自己定位成项目负责人的角色,项目教学核心制,贯穿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从教学思想到教学设计;从教学内容到教学课题的设置层次递进,环环相扣,将实践类课程的项目制教学方法有效地实现专业发展与项目教学的有效衔接,拓展了学生的实践空间,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小组团队分工协作进行项目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项目课题的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团队协作推进项目,采用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以项目课题任务贯穿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按照广告公司项目任务操作方式,学生模拟操练,广告公司创意团队组建方式大致包括:创意CREATE+艺术ART+文案COPY,3-4人组建创意团队协同操作,在项目指导老师引导下,共同驱动项目任务向前推进并完成最终项目任务,把项目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贯穿始终。广告实践类课程打破专业界限,让学生找准定位并提升自身的专业认知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项目任务的创意指导和项目任务的监督是驱动式教学方法最为关键的环节,对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过程的完整性起到重要的作用。

3.课堂实践教学运用研讨启发式教学法

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项目制教学方法为核心,项目任务驱动法为纽带,项目研讨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动力,共同推进整个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深化,项目的准确洞察和独特的创意才是项目任务的精髓,学生在实践初期很难准确抓住项目思考的切入点和关键点,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的环节中要根据项目设计的需要针对不同创意小组的发想方向给予有效的研讨和启发,才能让每个创意团队有效洞悉项目的切入点,找到正确的创意方向,确定创意策略,进行有效的方案设计。研讨启发式教学方法,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积极性,让团队协作更具有趣味性,发挥团队的协作的高效性,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的人才培养的能效性。

(二)创新教学内容

广告实践类课程的实践课题的设置也是创新创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的主要内容,有效的实践课题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项目课题类型设置、引入我们大致划分为几个方面:

1.展赛项目

专业的行业竞赛的获奖项目能够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意实践能力,把竞赛项目引入课题更贴近市场,能够让学生了解企业真实需求,了解项目任务的要求和项目的完整性,让学生更贴近实战,有效把握项目的操作,提高创新能力。

\

 
2.创新创业大赛项目

为了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持续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展示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资源对接平台,每年举办的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最好的实践课题,大赛的宗旨就是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以赛促教,探索素质教育新途径;以赛促创,搭建成果转化新平台,这个课题是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提高创新创业能力最好的渠道和平台。

3.社会实践项目

真实的来自市场的社会实践项目是最有效检验课程实践教学成效和学生实战能力。这类项目的来源与引进渠道是课程实践环节的重要环节,项目的真实需求与课程实践课题内容的贴合性、项目的完成时间与课程实践效果的契合性都对实践教学的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最大的发挥社会实践项目对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实践作用,达成学研产的有效对接。

(三)创新项目运行管理操作方式

项目制教学为先导,推行模拟广告公司分工制协作模式展开创新实践,注重学生的市场洞察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跟项目客户方无缝对接,能把自己团队设计方案有效推广和展现出去,获得客户的满意,这也是在传统的实践教学环节无法完成的实践部分,项目运行管理操作方式上的创新,我们搭建网络项目资源服务平台从项目引进入口搭建渠道,建立符合实践教学需求的课题设置,学生团队协作,进行项目任务的推进,从发现问题到诊断问题到最终解决问题,切实抓住市场商业模式思维及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如图:

(四)搭建教学实践平台

构建以广告实践类课程为基础的网络资源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将课程教学的创新创业特色需求有效应用于平台的创新应用,发挥其创新创业价值。搭建了丰富的项目资源和项目链接渠道;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教学互动结构;营造和记录了真实的项目制教学环境和实战案例;搭建了学习者和创业者与企业项目需求方的互动合作的板块,实现了项目多方的快速互通交流的渠道。

三 创新创业教学实践成效

(一)创新创业大赛成果


在品牌推广策划与设计课程中,品牌传播第二工作室团队参加吉林省第五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悦农品牌管家优秀兴农设计团队项目获得大赛铜奖的荣誉;长春正当红城市衍生品设计团队项目获得大赛铜奖荣誉;在校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两个项目都获得银奖荣誉;悦农品牌管家优秀兴农设计团队项目获得第四届海峡两岸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创业之星荣誉。

(二)专业展赛成果

在品牌推广策划与设计课程中,学生创意团队参加多项专业竞赛,并取得了多项优异成果。获得2019时报广告金犊奖最佳技术类全场大奖1项、佳作奖10项、优秀奖近20项;获得2019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赛区优秀奖2项,省级一等奖2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5项;

参考文献

[1]李萌.高校书画欣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美术研究,2019(9):84-85.
[2]曹先兵.地方高校美术教学工作室模式改革探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8(4):26-27.
[3]陈爽.广告学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8(03):218-219.
[4]朱雪莲.数字媒体产业研究综述及高校人才培养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8):82-83.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63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