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解剖学课程专业名词术语繁多、内容复杂枯燥、记忆性知识点多,加上医学留学生本身学习能力不强,导致大多数留学生对解剖学课程学习缺乏积极性。因此,笔者将从课前考勤、授课形式、课后作业三方面来探讨提高留学生解剖学课程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留学生,解剖学课程,学习积极性
本文引用格式:吕运成,等.关于调动留学生解剖学课程学习积极性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97):162-164.
Thinking about Mobilizing the Learning Enthusiasm of Foreign Medical Student in Anatomy Courses
LV Yun-cheng1,SUN Qiu-min2,LIANG Ai-hong1,XIE Wei1,PENG Tian-hong1,CHEN Xi1,CHEN An-ying3
(1.Department of anatomy,Hengyang Medical College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Hengyang Hunan;2.Department of Nursing,Yiyang Medical College,Yiyang Hunan;3.First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Language and Literature College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Abstract:The anatomy course has numerous terminologies,uninteresting contents,and many points of knowledge that need to be remembered.Moreover,the learning ability is usually weak in foreign medical students.All these situations reduce their learning enthusiasm for anatomy courses.Therefore,the authors discuss how to reform class performance supervision,teaching styles and after-class assignments,in order to enhance the learning enthusiasm of the foreign medical student in anatomy course.
Key words:Foreign medical student;Anatomy courses;Learning enthusiasm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并选择医学专业学习深造。我校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相应开设了留学生医学教育并达到一定规模。到目前为止,我校在校医学留学生已达400余人,大多来自东南亚、中东、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解剖学是医学科学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因其专业名词术语繁多、内容复杂枯燥,加上留学生学习能力往往不强,导致大多数留学生学习解剖学课程缺乏积极性。而学好解剖学是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必经之路,因此笔者就如何提高留学生解剖学课程学习积极性做如下探讨。
一 医学留学生在解剖学课程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解剖学课程内容较多
解剖学内容多为人体各部位结构及毗邻的记载与描述,课程内容繁杂,专业名词术语极多,对初学者而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理解和记忆[1]。此外,解剖学实验课是通过观察人体标本与模型或进行解剖操作等来巩固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实验室的标本和模型给医学留学生的视觉及思想都带来很大冲击,会有部分留学生对人体标本产生恐惧及抗拒心理[2]。
(二)师生语言沟通不畅
留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受教育程度不等,英语水平不一,地方口音浓厚,英语发音较欧美国家有很大差异,导致留学生和授课教师之间课堂沟通困难,此外部分教师因为语言问题很难将课堂内容讲深讲透,明显增加了解剖学课程学习难度。
(三)留学生教育背景不同
我校医学留学生大多来自非洲、东南亚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从小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他们的思维比较发散,追求个性化[3]。此外,非洲、东南亚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生活节奏较慢且教学层次偏低,学生时间观念不强,迟到、旷课等现象屡见不鲜。这跟我国应试教育有很大区别,部分留学生适应不了应试教育模式,从而表现出对解剖课程的消极懈怠。
二 提高留学生解剖学课程学习积极性的具体措施
(一)通过人文教育和学分制管理提高医学留学生课堂出勤率
提高医学留学生解剖学课程学习积极性的首要前提就是要让留学生进入解剖课堂,进而了解解剖学课程,从而带领医学留学生一起探索人体奥秘。针对留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时间观念不强,迟到早退及无故旷课等问题,应当采取一定的应对措施,比如:
1)对留学生进行人文教育医学留学生初入学时,开课学院或任课教师应对其简单普及我国传统文化,如我们常说“入乡随俗”。既然留学生选择来到我国学习深造,理应尊重我国优良传统文化,即尊师重道及赏罚分明。尊敬师长,首先要做到不迟到早退,不无故旷课;其次,作为一名在校医学生,必须要遵守学校及院系相应规章制度,明令禁止迟到早退、无故旷课等纪律违规的行为。如有违反,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罚。对于经常旷课的留学生,主管教师要及时沟通了解其不想上课的原因。有些留学生因对人体标本有抗拒心理而不想上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能正确看待人体标本,从内心尊重这些解剖学课程学习中的“无言之师”[2]。
2)实行课堂平时成绩制度,鼓励留学生积极到课针对课堂出勤率的问题,还可以设置课堂平时成绩制度来提高出勤率。任课教师应当在第一堂课上将本课程课堂平时成绩制度明确告知留学生[4]。如本科室按出勤考核总分100分,占终评成绩20%,具体措施如下:每次上课前十分钟签到,未准时签到者记迟到一次,扣一分;迟到十分钟以上者扣两分;迟到二十分钟记旷课一次,扣三分。课堂结束后签到,未签到者记早退一次,扣一分。全学期无迟到早退、无无故旷课可得满分。
(二)采用多元授课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多采用“满堂灌”的形式授课,一堂课下来老师讲解的内容很多,而留学生真正学到的却很少[1]。这样会使留学生产生很大的挫败感,认为解剖学课程太难,自己学不懂,时间久了就会懈怠。因此,改变传统授课方式势在必行。本科室就如何改进授课方式进行如下探讨:
1)班级内分小组学习
在新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学要做到“老师为辅,学生为主”,让学生主动学习来取代教师一味地灌输。为了让留学生做到主动学习,老师可将本班的学生分成6-8人一小组[5]。小组成员由留学生自己选择,自由结合分组,在课堂提问和实验操作中均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课堂上的提问,若没有学生积极回答时,老师可点名某个小组来回答,组员间可互相补充答案。实验课上,可先由留学生自由观察标本。标本观察结束后,每小组推荐出1-2名组员总结演示重要的结构部位及其意义,其他组员可做补充。在留学生进行解剖操作时,同样采用分小组、分部位进行,由组内学生轮流担任主刀及助手,其他留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操作结束后,每小组应总结该部位的重要解剖知识点及操作经验,并进行课堂讨论与发言分享。这种以留学生为主体的授课形式充分调动了留学生的积极性,让其自己发掘解剖学的乐趣,探索人体的奥秘。而在这一过程中,老师的角色主要是组织引导课堂讨论、纠正留学生的错误,最后点评总结。
2)充分使用3D解剖资源
3D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解剖学课程教学。目前国内大部分医科院校解剖实验室均配置有3D解剖数字人系统。该系统能够立体显示人体各器官结构、能够清晰显示解剖层次及毗邻关系、并对解剖结构进行分离、拼合及旋转等处理。故建议留学生在标本观察及解剖操作过程充分利用数字人系统进行学习,特别有助于重点难点解剖结构学习与理解。3D打印技术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并结合已知参数精准地打印出人体解剖结构,如骨骼、器官、气管、血管等结构模型。3D打印技术还可根据课程或章节的需求制出作不同的比例或剖面的相关模型[6]。3D打印技术做出来的模型不仅没有化学药剂等刺鼻的气味,还非常直观漂亮。这极大地解决了实验室标本短缺及损毁严重的现状,并避免了部分留学生对大体标本的恐惧心理,让留学生更加近距离仔细地观察人体构造,激发留学生对人体构造的好奇,增加了解剖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解剖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3)引入网络学习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小视频的短小精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亦可以将枯燥的解剖课程教学录成小视频,并利用学校教学网络平台做成翻转课堂及在线资源网站,供留学生课后反复观摩学习。目前本学科在南华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上筹建了包含课堂PPT、教学视频及课后习题等学习内容,并要求留学生按教学进度及时完成网络学习任务。完成任务后平台即可给出相应的分数,网络平台学习总分100分,占终评成绩10%。留学生在网络平台的成绩加权后计入期末成绩。这种模式不仅可以督促留学生课后自主学习,还可以减少教师课堂上的教学压力。
(三)丰富课后作业形式,提高留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每堂课老师传授的知识点非常多,如果仅靠课堂上的消化吸收是远远不够的。要学好解剖学,课后的习题和绘画作业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保证课堂内容能通过课后作业的复习消化,我们同样设置学分制来进行管理。课后作业满分100分,占终评成绩10%。老师可根据留学生作业完成程度酌情打分。对于多次不按时完成作业,敷衍了事的学生可直接扣除本次作业对应的分数。本科室就课后作业形式进行如下探讨:
1)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督促留学生温习课堂内容课堂上留学生即使紧跟授课节奏,以为全都听懂了、学会了,但是课后很快就会遗忘。因此,每堂课结束后老师应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作业内容可以是课堂相应的习题,也可以是老师录制的一些重难点的小视频等网络资源。课上随机抽查小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并做好记录,课后作业成绩加权后计入期末总评成绩。
2)定期布置绘画作业常言道“眼看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解剖学课程内容多是人体某一部位的结构及毗邻关系,要牢牢掌握这些内容,反复的观看标本、解剖操作及记忆知识点是远远不够的。留学生还需要自己动手临摹出这些结构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和记忆。因此绘画作业是加深留学生对解剖结构掌握的重要方法。绘画能帮助留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加深记忆解剖知识点[7]。但绘画本身有一定难度,因此全学期绘画作业系统解剖学共布置四次,而局部解剖学共布置3次。绘画内容由老师给出参考范围,学生在范围内挑选自己喜欢的结构来临摹。每次绘画作业需任课教师认真批改并在多媒体上展示,由同学们投票选出优秀作品。我们还在教室一角设置解剖绘画作品展示区,将每次挑选出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供大家学习参考。对于每次认真完成绘画的留学生应给予课堂表扬。
3)举办留学生解剖学小视频比赛为丰富解剖学课后学习形式,我们还举行解剖学小视频比赛。比赛内容为:录制10分钟以内的小视频,讲解解剖学某一知识点。视频中留学生可以借用解剖学实验室的标本、3D资源或同学人体“模特”等道具,亦可用自己的绘画作业或自己操作的标本等来辅助讲解。同学们自己录制的视频亦可以上传到我校的教学网络平台上。该形式可将枯燥的解剖课程学习趣味化,留学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解剖学知识点的见解,这将会极大地提高留学生学习解剖学课程的积极性。
三结语
来自世界各地的医学留学生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惯,对他们直接进行传统医学应试教育很难,因此在解剖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因材施教,逐步改进我们的授课方式,以匹配及满足医学留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学习解剖课程的积极性。其实,留学生解剖学课程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还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持续地改革,才能让他们在我国留学期间学有所成,达到“一带一路”医学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李跃跃.解剖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03):37-38.
[2]李岩松,石镜明,陈文玲,等.浅谈解剖学实验教学[J].卫生职业教育2019,(15):107-108.
[3]江明珊.“一带一路”倡议下非洲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探索[J].智库时代,2019(33):7+25.
[4]黄娟,陆蔚天,徐进,等.留学生系统解剖学课程学生考核评价体系的建立[J].解剖学杂志,2019,42(03):327-329.
[5]刘晓健,赵明,崔秀玲,等.“阶梯式小组学习”教学法在留学生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OL].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9(04):500-503.
[6]缪化春,吴锋,袁权,等.3D打印模型在脑血管解剖教学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0):1277-1278.
[7]卢伟忠.绘图比赛对多媒体教学背景下的解剖学教学的促进作用[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9(03):105-10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