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为更好地提升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综合竞争力,有必要加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的规模和数量的培养。研究生是国家建设的重要人才基地。作为研究生的主力军,工程研究生的创新能力的提高对国家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创新型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了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培养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任务刻不容缓。在国家“双一流”建设教育背景下,要强化对工科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尚需不断探索、不断认识。本研究从优化课程教育、加强师资力量、营造良好学术创新氛围等方面着手研究如何提高工科研究生创新意识、增强创新精神,最终给出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研究生;创新能力;产学研;导师队伍;学术交流
本文引用格式:王其昂,等.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对策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5):73-74.
根据《2019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我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增幅较强,截止2019年12月,报名人数已达290万人,较上一年增长50多万人,增幅达到21.8%,成为近十余年报名人数增长最多的一年,创下改革开放以来最高纪录。其中工科招生人数比例相对较高,2018年工科研究生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四十左右。截止2017年,我国共授予超过800万个硕士、博士学位,近10年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学位授予量占总量近80%。[1,2]随着招生及授予学位人数的增加,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对国家整体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该方案的提出对我国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总体方案》明确规定“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其中建设任务之一即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创新精神,可见创新培养在大学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一流学科背景下,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是高校科研创新的需要、是国家科研创新的需要。由此,如何将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一个使命,对工科研究生的一种激励和要求,也是学科发展、大学发展的需要,乃至国家发展的需要。因此,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水平的提高,对于研究生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一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概述及特征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充分发挥现有认知,对事物、方法、元素、环境等进行改进或创新,从而能够获得有益效果。从本质上说,创新是创新思维蓝图的外化、物化、形式化。研究生创新主要指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提高研究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作为主要教育目标。[1,2]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主要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1)科研创新能力。指在某一科学技术领域具备发明创新的综合实力,包括专业知识水平、知识结构、科研经验等。(2)文献检索,资料整理及信息处理能力。选题时或科研瓶颈期,研究生需广泛搜集相关的国内外文献,甄别、筛选出有价值资料,寻求解决问题方法。(3)发现、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发现问题为科研创新过程中逻辑起点,是科研创新的首要条件。分析、解决问题则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科研能力寻求解决问题方法,是创新研究的必备条件。(4)学术表达能力。学术表达包含学术写作及学术交流能力。研究生学术写作水平直接影响科研创新进度与水平。学术交流能力则有助于在学术会议等活动上,展示最新科研成果,与领域同行专家学术交流,扩展科研思路、科研视野。而当前,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普遍不足。发现问题、并提出创新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尤其在选题过程中,多数研究生对导师存在较强依赖性,通常依照导师科研思路开展选题工作,缺乏发现问题的敏锐性。[3,4]较大部分工科研究生实验动手能力相对匮乏,缺乏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深入的实验结果分析,多在已有理论基础上,开展重复性科学研究,缺乏科研创新意识。[5,6]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不足不利于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由此,在研究生扩招的压力下,工科研究生创新教育仍处于亟待发展阶段。[7]
二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提高策略
(一)产学研相结合改善研究生培养体制
对于工科研究生,产学研结合是一种非常有益的研究生培养策略,可提高实践能力,促使研究生理论联系实际,切实发现、感受现实工程问题,激发创新行动。通过产学研协作培养,可建立高校与企业沟通途径,有助于构造集科研、教学及就业于一体的工科研究生综合培养方式。具体综合各积极因素对每个研究生差异化培养,入学后安排到企业或科研单位实习,研究生导师引导其发现问题,科学问题的发现是创新性研究的前提。并查阅大量国内外最新文献,最终研究课题的确定可同时由研究生、导师及企业工程师共同确定。研究成果通过企业平台转化为新技术、新产品,在科技转化过程中激起研究生的创新激情,促其学习新技艺,因而能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工科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最终通过高校与企业间紧密合作与合理分工,推动工科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二)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
研究生创新能力水平的提高较大程度依赖导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首要应把关导师遴选程序,提高导师队伍质量。开展不同途径提高研究生导师创新能力,激励导师不断探索、创新。相较而言,科研能力高的导师能更好的把握学科前沿,较准确的预见学科发展方向。从而可较好指导学生,可扩展其知识层面,培养创新意识及能力。其次,需增强研究生导师责任心,政策条规上明确岗位职责,实施导师负责制,并建立相应的目标考核机制。另外,学校应为教师提供职业培训机会,可资助部分导师赴国外开展短期学习或培训,加强国学术合作,使研究生导师了解本领域最新科研方向及教学方法,有助于指导研究生培养过程。合理建设研究生导师团队,职称结构上教授、讲师结合,形成梯队,年龄上老、中、青结合,注重不同研究方向、不同学科融合,激发研究生创新意识。
(三)加强学术交流,激发研究生创新能力
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建立健全学术交流机制,搭建多层次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鼓励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可拓展研究生学术视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学术交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课题组或学科范围内进行定期组会交流,让研究生有机会了解不同方向的研究内容。丰富知识结构体系,有利于跳出本身研究方向束缚,探索与本身研究内容相关性强的领域,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重大的意义。(2)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了解相关领域国际研究现状,积极吸纳新知识。(3)可积极开展研究生国内外高校联合培养,提供出国机会,学习国外先进实验手段与器材,开阔研究视野,促进科研创新。
三结语
研究生创新教育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关键,是加快教育现代化的不竭动力。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为一项全方位、系统性且任重道远的工程。本研究总结了工科研究生创新教育现状,在一流学科的背景下,急迫需要强化对工科研究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案尚需不断探索、不断认识。本研究旨在以下三个方面着力改革:产学研相结合改善研究生培养体制;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升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加强学术交流激发研究生创新能力,进而提高研究生导师、管理者及学生的积极性,促进高校工科研究生创新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促进研究生创新水平发生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吕慧华,严金龙,周峰,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31):10-12.
[2]赵颂,朱弘焱,王春强等.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9):27-28.
[3]鲁圣军,何敏.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6):91-94.
[4]付世新.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等农业教育,2010(4):69-71.
[5]张翠芳,韦汉吉.以创新能力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路径[J].教育观察,2017,6(23):125-126.
[6]高锡荣,万倩,陈玉宝.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升因素及作用机理分析[J].高校教育管理,2015,9(2):114-118.
[7]杨宝华,盛康.融合竞赛与科研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9,15(13):139-141.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