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2 14:15:1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2019年6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公布了上一年度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的专业名单,浙江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获得通过,成为全国首个师范类院校通过认证的专业。本文基于浙江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经验和实践,以我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电子信息类专业补充标准为依据,介绍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制度、流程、思路和过程,主要包含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的修订,为同类专业修订满足工程教育认证要求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提供参考。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电子信息工程

本文引用格式:蒋敏兰,等.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修订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4):6–10.

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等,提出到2030年要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工程教育体系,有力支撑国家创新发展;到2050年要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建成工程教育强国,成为世界工程创新中心和人才培养高地。[1,2]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按工程认证要求开展专业建设,设置符合OBE理念的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是实现新工科建设,建成工程教育强国的前提。从2006年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全面启动以来,截止到2017年底,有约800个专业接受认证,涉及高校超过200所。[3]2019年,受理了全国688个专业的认证申请,涉及17个大类,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正有条不紊的快速推进。

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于2015年启动了工程教育认证工作,经过2年多,于2018年6月专家组进校考察,2019年6月底公布了通过认证的6年有效期结论。根据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补充标准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对2015版培养方案进行了大修,主要涉及到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的修订,使之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2016版和2017版只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微调,本文详细介绍了2015版培养方案的修订制度、流程、思路和过程,为高等学校修订符合认证标准的培养方案提供参考。

\

 
一 培养方案修订制度和流程

本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根据《浙江师范大学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和《浙江师范大学数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管理办法》(2018年10月原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拆分为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和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原则上4年左右全面修订一次,每年根据学年度“持续改进反馈会”的意见,作调整性修订。

培养方案修订的具体组织实施过程如下:

第一,由专业负责人、企业与行业专家、系教学工作组成员、骨干教师共同承担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信息收集。

第二,各专业通过开展社会需求、用人单位需求和相关院校同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调研,广泛征求专业教师、往届毕业生、应届毕业生、在校生及其家长和行业(企业)专家意见,分析现行培养方案的内涵,查找差距和不足,形成调研报告。

第三,在“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反馈会”上分析在校生、专业教师等各方对专业培养方案的反馈情况,分析教学目标达成情况,以此作为教学和培养方案修订依据并形成“专业调研报告”。根据调研报告形成“培养方案信息反馈报告”。

第四,在学年度的“持续改进专题会”上,结合各类调研报告、“教学工作组会议纪要”以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构建本专业课程体系,提出培养方案修订意见,并形成“持续改进方案”。

第五,根据“持续改进方案”再由系教学工作组论证,形成培养方案初稿。

第六,培养方案修订变动较大的,必须送专业领域专家审议,其中工科专业审议专家必须有企业界专家。第七,根据专家反馈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培养方案,经各系教学工作组审议通过,各专业将审议通的培养方案、修订过程材料以及修订情况汇报说明报学院教务办。

第八,学院教务办对各专业上报的培养方案进行审核并提交学院教学工作组审议后,报学校教务处审批。经学校审批同意的培养方案方可执行。

第九,在培养方案审批通过后,将培养方案落实到每一门课程的课程质量标准、教材、教师等,提交全部课程的课程质量标准(包括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试卷审批单、课程实施与保障),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表1给出了2015版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

\


二 最近一次培养目标修订

最近一次培养目标的大修在2015年进行的(因为学校领导班子换届,2014年没有开展培养方案的修订),2015年1月份启动,2015年6月底完成,主要是在2010年教学计划基础上,依据2013版“教育部教指委专业目录”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描述进行修订的。

(一)修订意见

通过专业调研、同行交流,结合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结果、毕业要求达成度分析、行业和企业专家意见、用人单位意见调查和毕业生反馈意见,本专业教学工作组经会议讨论,综合各方培养目标的调研结果,采纳了符合本专业具体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归纳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对2015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订:

①在培养目标中明确学生毕业5年左右能达到的技术能力和非技术能力。在重视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注重与实际工程问题的结合,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加强项目管理、组织管理、沟通交流、团队协作等能力的培养。
②明确培养目标中专业定位,专业培养目标要符合行业与企业发展与变化的需求。培养学生不断学习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以适应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需求。
③培养目标要满足国家与地区发展变化的需求、全球化趋势的需求。
④培养目标中除了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还要体现领导能力、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工程规范及其专业操守、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敢于承担社会责任等非技术能力。
⑤培养目标中需要加强对人文素质、良好的创新能力及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的说明。

(二)修订内容

根据教学工作委员会综合各方调查反馈意见形成的“持续改进意见”,结合2015年3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培养目标的定义“反映毕业生五年后在专业领域能做什么,以及可取得的成就”而确定对我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修订,具体修订情况见表2。


\


和2010版培养目标相比,主要强调了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具备的技术和非技术能力。明确了专业定位、能从事的专业领域、本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特征等。修订后的2015版培养目标更能体现学校定位、专业特色、企业和社会需求,符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

三 毕业要求修订

在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修订的同时对毕业要求进行修订,最近一次毕业要求大修于2015年1月份启动,2015年6月底完成,主要是在2010年教学计划基础上,通过专业调研、同行交流,结合毕业要求达成度分析、行业和企业专家意见、用人单位调查意见和毕业生反馈意见,对2015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修订工作。

(一)修订意见

因为2011-2013级的本专业学生全部执行的是2010版的培养方案,因此对应的毕业要求是2010版的毕业要求。

2010版的毕业要求如下:

①系统地掌握电子信息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接受电子与信息工程方面的工作。
②具有较强的电子系统设计、开发、制作和调试能力。
③掌握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和传输的基本理论和开发的基本能力。
④具有与电子工程相关的硬件和软件的应用研究和开发能力。
⑤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拓展和获取新知的能力,了解电子信息领域的技术发展动态。
⑥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资料的能力和基本会话能力,达到规定等级要求。

针对2010版毕业要求,综合毕业生、企业和高校同行专家等各方对毕业要求的意见建议,2011-2013届三届毕业生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结合专业定位和特色,采纳了符合本专业具体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归纳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①毕业要求强调了毕业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涉及非技术能力的指标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工程项目管理、职业道德规范、个人和团队、沟通等没有明确体现;
②没有很好区分毕业要求和目标;
③没有特别强调数学和物理等工程知识的重要地位。

(二)修订内容

综合考虑上述反馈意见,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的12项毕业要求,制定了本专业2015版的毕业要求,具体阐述如下:

①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电子信息专业知识用于解决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②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③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④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⑤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⑥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电子信息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⑦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⑧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⑨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⑩沟通:能够就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⑪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⑫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和2010版毕业要求相比,修订后的2015版毕业要求有效的覆盖了工程认证通用标准中12条要求,同时又能体现本专业的特色,充分考虑了对学生数理基础和非技术能力的培养。[4]

四 课程体系修订

浙江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十分重视课程体系的设计和修订。课程体系的修订是跟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修订同步进行的。最近一次课程体系大修于2015年1月份启动,2015年6月底完成,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2016年和2017年对课程体系进行了小修。

(一)修订信息来源

课程体系修订信息来源于学院教学委员会、教研活动展示周、用人单位研讨会、校友座谈会、年度本科生座谈会、系教学工作组会议、教学信息员反馈等渠道,课程体系修订信息的来源渠道见表3。


\
 

(二)修订内容

本专业综合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专业补充标准,参考毕业要求达成度分析、表3中收集的课程体系修订反馈意见、学生特点等,对2015版课程体系进行了如下修订[4,5]:

①增加了《工程图学基础》、《金工实习A》和《工程综合实践》三门课程,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
②将《工程数学》拆分为《概率与数理统计》和《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两门课并单独开设,《高频电子技术》改为《通信电路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改为《控制理论基础》。
③《科技文献检索》课程由选修变为必修,增加专利申请内容,课程名称为《科技文献检索与专利申请》,使学生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文献概况,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计算机检索的检索方法及技巧,能从大量的文献信息源中快、准、全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并能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梳理形成书面报告;了解专利撰写的特点,掌握撰写方法与申请流程,能独立撰写专利申请书。提高学生文献检索能力、自学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
④《毕业设计撰写指导》课程由选修变为必修,加强学生对电子信息专业领域所涉及到的工程问题,运用文献检索和网络等资源获取到的用于解决电子信息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相关信息进行整理、识别并形成规范的书面材料的能力。
⑤《专业技能考核》单独设课,不再是专业见习的一部分,检验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掌握情况,对学生进一步深造或就业前的专业水平进行合理的评估,并可根据考核情况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
⑥《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控制理论基础》课程性质由专业选修课改为专业限选课程。
⑦增加《专业导论》课程(2017年修改为《专业前沿讲座》),通过集中授课,以讲座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电子信息工程行业及技术领域的主要发展现状与趋势;熟悉电子信息工程领域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理解电子产品及工程项目实施时对人文和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能源消耗的因素;认识到技术的发展进步对于知识和能力的要求,能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合适的方法,自主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⑧2016版培养方案中增加了《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进行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教育教学,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教育学生学习和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职责,使学生满足相关的毕业要求,进而全面实现培养目标。

五 结束语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由专门职业或行业协会、学会(联合会)会同该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和相关行业、企业专家针对高等教育本科工程类专业开展的一种合格评价,是保障和提高专业教学质量的方法,认证的核心价值在于,提供了一套保障质量的标准、模式和方法,提供了一套专业改革和建设的模式。本文归纳总结了浙江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思路和经验,为我国高等院校修订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以便有更多的专业达到工程教育认证要求,早日实现我国建成工程教育强国,成为世界工程创新中心和人才培养高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知,http://www.moe.gov.cn/s78/A08/A08_gggs/A08_sjhj/201702/t20170223_297158.html.
[2]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http://www.moe.edu.cn/srcsite/A08/s7056/201707/t20170703_308464.html.
[3]陆国栋,“华盛顿协议”背景下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机遇与挑战:“华盛顿协议”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研讨会暨“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峰会”预备会议纪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5):66–67.
[4]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http://www.ceeaa.org.cn/main!newsList4Top.w?menuID=01010702.
[5]工程教育认证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类补充标准,http://www.ceeaa.org.cn/main!newsView4Simple.action?menuID=01010702&ID=10000061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549.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