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辅导员制度是大学与学生之间联系的纽带,辅导员承担着学生日常管理的责任,也具备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塑造正确三观的德育工作任务。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合到学生日常管理中,既是辅导员对学生科学化、人性化管理的有效举措,也是思政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点滴相结合,让学生切身感受思想理论对自己生活、学习和职业带来的积极影响。而辅导员以思政教学理念为思想武器,也能够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要鼓励辅导员善于将两者结合,寻找合适的方式方法,来实现德育教育与学生管理的双赢。
关键词:辅导员制度;思政教学;日常管理;大学教育
本文引用格式:石雷.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学生日常管理[J].教育现代化,2019,6(89):100-101.
人才是国家发展最重要的资源,而学校是培育人才最关键的场所,当代高职院校应以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校立德树人为宗旨的教育理念,不仅要加强学生智育方面的教育,为社会主义事业培育出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岗位基本操作技能过硬的实用性人才,更要加强学生德育方面的培育,让学生在大学校园良好的思政氛围中,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将学生塑造成拥有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这其中思政教育不仅仅存在于课堂教育的知识灌输,更需要辅导员来打通思政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的“最后一公里”,让辅导员用“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方法论,将思政教育的理论知识武装学生的大脑,覆盖学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工作,生活和学习。思政教育不是纸上谈兵,更需要辅导员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学生面临的各种思想冲突,理念矛盾的现实困境,进行合理的心理疏导和干预,方能正确引导学生走正道。
一 辅导员是思政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的连接桥梁
思政教育没有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中的渗透,其理论知识将会成为空中楼阁,学生只会将其当作考试的要点,而很少能够以正确有效的方法使其与日常生活相融合。加之大学生处于思想定型,价值观塑造成型的敏感时期,如果在校园生活中凭着自身主观意识自由发展,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染,将会影响学生们健康有序的成长。因此,高校需要辅导员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理念的使命担当者,与学生打成一片,成为学生课堂外的“老师”,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指导员本身承担着思政教育的职责
日常管理工作是指导员规范学生日常生活,提高学生日常安排质量与效率的职责所在,也是学校通过指导员来传授正确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德育知识的主要渠道。而辅导员是与学生课外接触机会最多的教育工作者,也是学生最信赖的“知心朋友”,根据调查有70%的辅导员的工作实践都是在课外日常环节中,因此辅导员通过日常管理来进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思政教育是最见效果的直接途径[1]。学生有课堂,一个是学校的课堂,主要是老师以教学的方式进行知识的灌输;另外一个是社会大课堂,主要是学生自己去摸索,去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正确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而大学四年期间的辅导员则是起着引导学生将校园课堂知识与社会经历相融合的作用,让自己管理范围内的每一位学生都能与实现从学生身份到合格社会人身份转变,是辅导员工作最大的成果。而要将这个成果落地,必须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辅导员工作当中,方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二)思政教育有助于辅导员日常工作的开展
辅导员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随着如今大学生逆反心理越来越严重,以及社会多元化价值取向的影响,让辅导员不能只单纯依靠命令式、机械式的行政管理来强行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用处分来约束学生,以体罚来管教学生,这种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与人性化,规范化背道而驰了。因此,辅导员要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必须与利用思政教育中积极的、有效的方式方法,以平等的态度,朋友的身份,因势利导,循循教诲,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剥开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让学生能够打心里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感受到辅导员热切关怀,同时真切认识到思政理念对生活日常带来的积极意义,才能让学生跟随辅导员的脚步将自己塑造成有能力,有理想,有梦想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二 辅导员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策略分析
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工作不是理论的生搬硬套,也不是教条主义式的套话连篇,而是需要结合特定学生遇到的具体的事情,提供制定化的一对一心理教育。而且,思政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相融合首先考验的是老师的综合素质,其次还需要老师能够以高尚的品德,巧妙的方法和吸引学生的情商进行合理的工作部署。最后,辅导员要结合思政课堂教育中的知识点,通过活动、座谈会,谈心等形式来巩固其课堂教学的成果,并注重学生日常管理中的思政教育功能和思想价值观念的有效引导,方能实现管理效果与教育意义的协调一致。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要注意日常管理方法与思政教育方法的一致性
思政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的融合,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始终能够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同步,塑造学生包含正能量的积极心态和健康人格。因此,管理员要让思政教育在日常管理中活学活用,必须从学生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来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比如充分利用互联网社交平台的私密性和即时性,通过关注学生在互联网私人社交平台上的心理表现,情感表达和思想观念的抒发,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各种思想问题,并对学生进行在线交流,这样能够避免面对面的尴尬和拘束,还能避免因发现问题的滞后性到错过了最佳教育的时间。
(二)要注意日常管理内容与思政教育内容的一致性
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包含学习生活、宿舍生活、校园生活、学生纪律意识、思想意识塑造和人身安全防范等内容,而每一个部分的日常管理内容都可以与思政教育内容相匹配,比如宿舍生活涉及独立生活与人际交往,同学情谊的相互尊重与帮助等内容,思想意识塑造涉及用真善美的思想来激发学生的积极处世,活力四射的生活状态,培育自觉与社会不良思想划清界限的定力等等。没有内容的教育是空洞的说教,让内容与方法有效结合,才是辅导员正确的育人之术。因此,辅导员要加强思政理论学习,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方法,以提高学生参与性和互动性为目的呈现出寓教于乐,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用“校园处处是课堂,生活点点滴滴有学问”的理念,做到教育内容的合理对应,时间的合理安排,方法的合理使用,从而保证大学生日常管理中的德育教育效果。
三 思政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的实践策略
(一)在学生评奖评优环节中树立榜样的力量
学生评奖评优是其最关注的校园日常工作之一,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更是学生荣誉感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此,辅导员要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用综合素质量化考核作为主要指标,通过智育和德育以各占50%的比例,实行百分制的换算,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来评选出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好学生,并将这些好学生树立为全校学习的榜样,来激发学生的看齐意识和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2]。
(二)在晚自习环节进行学生素质教育训练
高职院校的晚自习一直以来是管理不善,秩序混乱,不利于学生自学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学校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用晚自习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场合,以思政教育内容为出发点,来提高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自学意识,是非常值得推广的方式之一。应以“学生无人自习室”的运行模式来进行,学生向辅导员申请进入学习,辅导员设置意见箱来收集自习室中影响他人学习的行为,用相应的惩戒措施来强化管理,确保自习室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3]。
(三)在宿舍管理中提高学生人际关系,自我发展素质培育
宿舍是辅导员重点关注的管理环节,也是思政教育融入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每个宿舍是一个小的交际圈,也是自我发展的一片小天地。用评选“星级文明宿舍”的方式,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同学情谊,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参与感,在团队互助中来实现宿舍的卫生整洁,关系和睦,学习进步,兴趣广泛等评选标准,星级越高则代表宿舍的综合评分越高,也就说明思政教育对该宿舍学生中的效果越好。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评选参与性,也能让辅导员的宿舍管理工作更加人性化,生活化和兴趣化。
四 结束语
总之,辅导员要结合不同的日常管理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思政教育对应方案,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施教。同时还需要积极争取学校的教育资源,获得有利于思政教育与日常管理相融合的软件和硬件教学设备,为方便管理学生、教育学生提供更多有效的方式方法,从而促进辅导员日常管理效果与思政教育效果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1]俞雄杰.分析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学生日常管理[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8(2):179-179.
[2]潘金秋,冯振敏.试析高职院校辅导员如何将思政教育有效融入学生日常管理[J].教育现代化,2017(38):261-262.
[3]王淑娟.浅析高职院校辅导员学生管理工作——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例[J].价值工程,2017,36(20):234-23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5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