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双师型”教师培养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任务,“双师型”教师能力的提升对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社会所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内涵进行了阐述,并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高职;双师型;培养;路径
本文引用格式:王莹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路径探索——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9):114-115+140.
目前,随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工作的深入推进,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飞跃式发展,高职教育发展的主导取向已由规模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而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支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是我国职业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技能型应用人才,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见,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迫在眉睫。近年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构建了“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制定了“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体系,完善了“双师型”教师的评价体系,建立了“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措施,效果显著,目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骨干教师“双师型”素质比例高达95%。
一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双师型”教师是由高职院校教学的特殊性决定的,它要求教师既有较强的专业理论教学水平、又有较高的实践教学能力。“双师型”教师内涵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权威定义,笔者认为,“双师型”教师首先是教师,应具有教师基本职业道德和素质,其次“双师型”教师还是“职业教育”教师,应有专业理论和较强的实践技能。因此“双师型”教师内涵主要应有四个能力:一是必须具有授德育人的能力,师德修养要高尚,学识学风要优良,自身行为要规范;二是必须具有理论教学的能力,基础理论要扎实,边缘学科要熟悉,理论讲授要清晰;三是必须具有实践教学的能力,要熟悉企业管理,熟知工艺流程,熟练操作技能;四是必须具有教科研创新的能力,要适应市场发展需要,不断改革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科研创新。教师要体现这四种能力,应具有相应的工作经历、证书和证件,证明其相应的教科研、技能和创新的能力。
二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探索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就必须对教师实施多层次的“能力、素质、创新”的全面培养,建立多元化的“科学、客观、合理”的评价体系,采取多形式的“免培、奖励、补贴”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双师型”教师钻理论、学技能的积极性。
(一)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
建立培训多层次,就是对培训的对象要分类,培训的内容要不同,培训的载体要多样。
1.实施分类培训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对“双师型”教师的培训,主要是把好新进教师的岗前培训,在职教师的提高培训,骨干教师的科研培训,分层次培训促进教师教研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一是对新进教师岗前培训。新进教师入职之前必须参加学校的岗前培训,岗前培训内容除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教育教学基本能力外,还要赴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岗位实践能力的培训。岗前培训考核成绩合格后,方可入职教学。进入教学岗位后,学校对每位新进教师,配备了师傅,开展“一带一”传、帮、教活动,帮助新进教师提高教学的能力。二是对在职教师提高培训。定期对在职教师实施能力提高轮训,赴农村挂职锻炼,担任村“科技副职”,担任省级农村“科技特派员”,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了解农村发展的新情况,帮助农民解决致富中出现的新难题,针对性研发农民致富项目,几年来研发推广兴农富民项目数百项;赴企业挂职锻炼,学习企业生产中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等。教师在企业锻炼期间,有明确的岗位和分工,每天需做好工作记录,每月撰写一份工作小结,顶岗锻炼结束后,教师需接受企业和学校的双重考核,考核通过后,颁发合格证书,顶岗锻炼实践经历的材料,装入教师个人档案,将作为本人今后职称评定的基本要求。另外鼓励专任教师积极提升学历学习,提升学历期间,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三是对骨干教师深造培训。定期组织骨干教师到科研院所脱岗学习,学习所授专业前沿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标准等。每年组织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到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对口专业的知名高职院校学习、交流、考察,掌握专业的最新发展趋势。
2.拓宽培训途径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拓宽了“双师型”教师培训途径。一是组建培训教研基地。学校根据专业设置,建设多个培训实习和教研基地。教师每年到基地实训,掌握产品生产流程和操作程序,提高技能实践能力。学校建立了“兽用药物创制”“食物加工与质量控制、动物疫病防控”等5个科技创新团队,参与创新科技团队的教师,到教研基地开展科技项目的研制。建立了以博士为主的教师,组成科研岗团队,在基地研发高新技术产品和农村科技致富项目。基地建设既强化了教师实践技能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又降低了学校培训成本,同时还能为企事业单位研发各类科研科技项目提供服务。二是建立校企合作联盟。成立江苏现代畜牧业校企合作联盟,组织中青年教师到对口的联盟企业顶岗锻炼,熟悉企业管理,了解产品工艺,掌握操作技能。组织专业骨干教师与联盟的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培训等服务工作。三是校校合作交流学习。与多家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签订了合作协议。定期送教师到知名的高职院校学习,交流教学经验,观摩教学成果,了解科技研发动向,提高教师创新思维能力。四是校企联手合作办学。与企业合作办学,是学校为企业培养需求人才、企业为学校学生解决就业的双赢举措。教师必须协同企业根据企业产品的需求和岗位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研究教学内容,编制教学大纲,撰写教学讲义。合作办学促进教师自主学习理论、自主提高技能。五是“大赛”引领能力提升。职业技能大赛是学校展示师资力量、教学能力和技能训练的一个重要平台,是对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检阅。通过赛项指导,拓宽教师的专业视野,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高度重视专业技能竞赛培训模式,提高“双师型”教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力。学校积极承办和参加全国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每年学校举办技能竞赛月活动,同时积极承办国家省组织的各项竞赛。各种项目技能大赛,专业教师都要研究比赛内容、要求和标准,接触到各类难题,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教师会及时弥补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上的差距。2018年,学校承办全国大学生动物防疫职业技能大赛总决赛,学校代表队以理论和操作双第一的成绩,获特等奖,指导老师被评为大赛“优秀指导老师”。
(二)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建立教师评价体系是对“双师型”教师的教学教研和实践操作的能力的检测,是对“双师型”教师劳动成果的检验。“双师型”教师评价的内容要科学、合理,要坚持“分类评价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对各类教师工作岗位的要求和专业特点,要实施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定性的指标要严格标准,如学历证书、资格证书、工作经历等基本要求要达标;对定量的指标要量化,如科技项目转化效益、教科研论文获奖数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等评价的项目要量化。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在设置“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时,充分考虑标准的导向性作用,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评价的侧重点各有所不同。对“双师型”教师基本要求,必须具备作风正派、品行端正、严谨治学、勇于创新,能按照学校要求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对不同类的教师实施分类评价:对专业教师,主要体现教师主动与行业企业协作,如何将校内教学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共同开发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做”为一体,真正实现“做”中“教”、“教”中“做”,以及提高教师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对基础课教师,主要体现在指导学科竞赛,实施课内外、校内外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对兼职教师,主要体现在掌握高职教学理论和专业教学能力。
(三)建立多形式的激励体系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要有激励措施,驱动教师按照“双师型”的评价标准要求自己,提高教研能力,主动科技创新,热情服务企业,培养高职学生。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采取以下了激励措施:一是建立科技创新、推广工作的激励制度。先后制定了《科研项目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科研成果管理办法》等12个科技与推广服务的制度。这些制度调动了教师参与科技创新与推广工作的积极性,增强了教师科技创新的能力。二是建立教科研成果和教科研课题项目立项的奖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主动开展教学研究,对获得国家、省市奖项的,给予重奖。同时对教师完成部、省下达的纵向教研项目和与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横向立项项目,提高了奖励的比例,从而促进了教师主动承担纵向教研项目、研发横向科技项目的工作热情。三是建立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教学能力提高培训的补贴制度。对教师参加提升学历学习的,提升学历期间,减轻教师的教学任务,报销所有学费;对参加各团体、协会的研讨和专题培训的,报销相关费用;对教师赴企业挂职、顶岗锻炼的,学校给予津贴补贴;对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成绩优秀的,学校还给予资金奖励。四是建立教学质量工程奖励制度。对教师或团队在教学质量、专业和课程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的,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以及多媒体教学课件等,都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对教师参加技能竞赛取得名次,或组织学生参加各项技能竞赛获得奖项的指导教师,给予资金奖励。五是实施“五个优先”的激励制度。每年对“双师型”教师按照“评价标准”严格考核,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双师型”教师实施“五个优先”,即进修培训优先、教科研课题申报优先、科研项目申报优先、职称评聘优先、晋级晋职优先。激发了“双师型”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树立了高职院校的形象。
三 结论
综上所述,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对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的培训、评价和激励体系,调动了教师不断学习的积极性,造就了一支质量较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式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科技产品的不断创新,职业流动的速度将加快,知识老化的周期将缩短,要求人们不断调整知识结构,学习新知识。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持之以恒抓好“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训,确保“双师”素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创新的需要;“双师型”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能力,为社会培养需求的高质人才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康小孟,武智,傅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及路径选择[J].教育与职业,2017(09):75-79.
[2]刘丽芳.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育[J].教育与职业,2018(09):66-69.
[3]焦美莲.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综合能力评价体系构建措施解析[J].教育现代化,2018,5(43):109-11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