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2 09:52: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为推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的构建,笔者从构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入手,对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分析,并在基础上探析了高职院校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需要遵循的原则,最后探究了高职院校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必要性;原则;策略

本文引用格式:岑丹文.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86):43-44.

一 构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政府不仅加大了在高职院校教育资金上的投入,同时也提高了高职教师的待遇,为这些高职院校提供了师资质量保证。然而,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就业难的问题对当前的高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那些具备真才实学且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应用型人才才能受到企业的青睐,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并没有表现出自己的教学优势,仍然像普通高校一样,重视理论教育而轻视实践教育,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坦白来讲,与高校本科学生相比,高职学生本身在学历上就不占优势,而他们本来的优势就是实践操作能力强。如果高职院校仍然没有“安全意识”,那么高职学生将来所面临的就业问题将会越来严重。而且党在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指出对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进行改革,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让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率有所提升,提高它们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应对各种挑战的能力。坚定不移地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而当前政府也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并且也提供了很多实质性的帮助,为其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所以,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党和国家对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也彰显出各大高职院校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 高职院校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需要遵循的原则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越来越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这种教育模式也表现出了非常明显的优势,为社会发展输送了更多高质量人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同时还要求国家和企业的帮助,这样才能让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模式发挥出效能。

(一)“多赢”的原则

由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所涉及到的方面较多,包括有学生、教师、学校、政府以及企业等,所以必须保证所构建的教育模式能够符合这些阶层的公共利益,不能以牺牲某个群体的利益为代价来换取其他群体的利益。因此,在构建这种教育模式的过程中的首先要遵循“多赢”的原则。一方面,学校要与企业加强对话,双方都可以派出代表进行谈话,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参与其中,从学生的角度积极进言,体现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人性化特点。除此以外,学校和企业还要根据生产实际的需要开设对应的专业,而不能像过去那样,企业只能接收学校培养出的人才,而不能对学生专业做出太严格的要求,造成供需上的矛盾,这种方法还能够最大程度上地增强产教融合的紧密程度,从而实现供需之间无缝衔接的目标,提高对教学资源的利用率,让学生有更大的竞争优势。让学生、学校、企业、政府等群体都参与到这个过程,能够让各种资源都被有效利用,使高职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得到进一步深化、延伸、扩大,创造出一种“多赢”的局面。

\

 
(二)人才资源共享原则

人才是发展的保证,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学校而言,人才都是推动其发展的不竭动力。一般来说,与企业技术人员相比,高职教师的理论研究经验丰富,能够对企业生产中的一些规律用更科学的语言进行解释,并且还可以根据一些规律来完善生产过程,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而与学校教师相比,企业技术人员的生产经验丰富,而且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掌握了一些生产技巧,这些内容是教材上不曾有的。如果教师能够学得这些生产技巧,那么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丰富自己所掌握的理论知识,事实上,作为一名优秀的高职教师,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这些教师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应该有丰富的实践应用经验,这样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完成教学任务。构建“双师型”教学队伍同样需要对这些教师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培训,保证每个教师都能掌握这种教育模式的发展规律,从而真正地让自己的教学过程符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要求,保证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三)政策保障原则

政策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而言都是“方向标”,只有得到政策上的支持,后续的工作才能更好地进行。高职教育在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同样要考虑政策的影响,权衡利弊。从政府的角度来讲,为了让更多的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中,对那些积极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政府可以提出一些优惠政策。只有当政府扮演好自己角色,企业才能有动力,才能更心甘情愿地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高职教育活动中,从而使高职教育更健康的发展。

三 高职院校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的策略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价值毋庸置疑,而它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对原有的教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让整个教育活动都能按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向发展,推动教育改革工作的健康发展,为广大的学生群体提供更高质量的学习环境。

(一)发挥政府主导者的作用

政府在高职院校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培养工作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从国外一些达到国家的高职教育案例中可以看出,任何一个国家的职业教育改革工作都离不开国家政府的扶持,而中国也不例外。虽然国家已经为实现这些教育目标制定出了很多的政策,但是与高职教育发展程度相比,其要落后很多,政府仍然需要根据高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实际提出新的政策满足高职教育的需求。除此以外,在推广“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的过程中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政府应该加大在财政上的投入,同时制定更多优惠政策来吸引企业参与到校企合作教育活动中。

(二)提高高职院校自身“软实力与硬实力”

当前有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育培养模式未能有效发挥出效能,其一表现在理论教学仍然是整个教育过程的重点,而实践往往被抛直一旁,学校未能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实践条件;其二,很多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较弱,教学工作缺乏创新性,只会念课件,教学没有特色,难以激发学生课堂听课兴趣。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只依靠一些“外力”是不可能实现的,“打铁还需自身硬”,如果高职院校自身实力满足不了该教育需求,那么即使按照该教育模式按部就班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也只能流于形式,根本就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为此,高职院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提升自身的软实力与硬实力,为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四 结语

高职院校在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而政府也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通过政策上的引导来让更多的企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校企合作教育培养工作中。而这些高职院校也要做出努力,不能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给这些“外援”,将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呈现出来。学校领导要有大局意识、核心意识,找准教育发展方向,坚定不移地把教育改革工作落实到实处,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多的实践练习机会,要把实践教学贯穿到学生学习的每个环节。

\

 
参考文献

[1]于萍,杨晓东.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J].知识经济,2019(10):148+150.
[2]岳井峰.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以大连供暖集团订单班为例[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暨第七届中青年学者论坛二等奖论文集[C].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6:6.
[3]吴康林.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路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8(32):291.
[4]陈越.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07):91-93.
[5]方金刚.高职服务区域经济协同育人平台构建与实践——以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09):24-25.
[6]高岳,司文会,方志成,等.基于双赢视角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以苏农-泰事达食品安全“校中园”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09):166-169.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50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