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职高专旅游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2 08:46:5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总体设计、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三个方面的改革构想。

关键词:英语教学;教学过程;教学评价

本文引用格式:肖小芳,等.高职高专旅游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85):121-123.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ourism English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XIAO Xiao-fang,WAN Yi-feng,YANG Xian-jun

(Shaoyang Polytechnic College in Shaoyang,Hunan)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ourism English teaching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s,this paper present the reform ideas from three aspects:overall design,teaching proces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Key words:English teaching;Teaching process;Teaching evaluation

随着一带一路项目的深入推进,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双向旅游交流超过了6000万人次,“一带一路”旅游成了世界旅游的新增长点。涉外旅游业务的增长也对旅游从业人员提出新的要求,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跨文化意识和素养也势在必行[1-3]。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旅游专业人才必须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的总体需求,而英语的学习与应用又是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因此,高职高专旅游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4]。笔者将通过该课程的现状分析、问题导向提出从总体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教学反思四个方面的改革构想。

一高职高专旅游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高专旅游专业英语课程教学长期存在诸多困扰,如基础语言知识过多,注重语法修饰,情境交流缺乏,趣味性不强等,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进而导致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不佳,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职高专旅游专业英语课程学习交流难度大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而高职高专旅游专业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较难,主要有几方面原因:首先,学生英语底子薄,词汇量不大,在交流中不会说。其次,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弱,他们怕说错,在交流中不敢说。再次,学生的英语情境交流环境缺乏,他们少有机会用英文去交流,语言得不到运用,到实际交流中他们也就不愿意说。

(二)高职高专旅游专业英语课程词汇构成复杂

高职高专旅游专业英语课程的词汇构成复杂,首先体现在很多词都是通过加前缀或后缀构成的派生词,词性、词义都发生了改变。其次是旅游景点专有名词较多,单词较长,难记难背。

(三)高职高专旅游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薄弱

高职高专旅游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他们的词汇量较小,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础,就如建大厦的砖瓦一般,没有词汇基础就无法谈句段。其次,他们的语法基础较差,没有清楚的语法结构就没法写出正确完整的句子。再次,他们阅读理解能力也跟不上,阅读是我们学习语言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大量的阅读,我们可以增加词汇量,培养语感,理解文化。由于输入不够,而作为输出的口语和写作,学生自然也就不会好。

\

 
二高职高专旅游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构想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笔者对高职高专旅游专业英语教学进行分模块教学,采用互联网+的交互是教学方式,创设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参与进来,重在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从而服务其专业。

(一)高职高专旅游专业英语课程总体设计

高职高专旅游专业英语课程总体设计特别重要,笔者将从教学内容、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1.教学内容

高职高专旅游专业英语教材选用的是《新潮实用英语综合教程》教材,该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学设计分四个模块执行,分别为:听说模块、精读模块、泛读模块、写作模块。通过四个模块的学习培养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为将来从事导游职业在语言方面打下基础。

2.学情分析

本单元授课对象为高职高专旅游专业一年级学生,他们有一定英语基础,思维活跃,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熟练地使用手机电脑,对信息化、碎片化的学习感兴趣,学习的热情高,希望能学好英文为将来的职业打基础,但是他们的英语基础较弱,词汇匮乏,听说能力较弱,害怕说错,不敢说。

3.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将教学设计设定的学习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学习涉外电话接打的重点词汇和核心句式;学习美国人时间观及中美时间观的文化差异以及待客之道,学会写英文旅游行程单[5]。能力目标:掌握接打涉外电话的技能;能够合理安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熟悉美国人待客习惯,能做出旅游行程单。素质目标:懂得商务电话礼仪,培养学生正确的时间观,提高学生跨文化意识与职业素养。

4.教法学法

该课程综合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微课、微视频、英语学习APP等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学法上教师将如何教转变成引导学生如何学,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模拟演练。

(二)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过程

教学实施过程分为课前导预习,课中导学习,课后导拓展三个阶段。如课前自主学习,学生课前登录云课堂接收课前预习任务,完成课前练习,学生通过微课、微视频的学习,为新课做了知识的储备,了解学习任务[6]。如一个单元环节教学:本单元课堂教学分四次课,每次两节课,完成一个教学模块的教学,即:1.2节课为听说模块—Making&Receiving phone calls,3.4节课为精读模块—Time,5.6节课为泛读模块---Hospitality,7.8节课为写作模块—Traveling Plan。教学设计采用一导、二学、三练、四展方式进行。一导,课前情境导入,在听说模块—Making&Receiving Phone Calls中,教师用旅行社前台接电话情境导新课,而在精读模块---time中,教师用一天86400秒这个数字设置问题情镜,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再通过学生自拍校园时间观小调查视频,展开对时间的讨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明确新课的目标。二学,学新知识,一方面,在听说模块—Making&Receiving Phone Calls中学生进行系列听力练习学习接打电话的新知识,在精读和泛读模块中,教师分析讲解课文,学生完成云课堂练习,并学习美国人时间观以及拜访美国家庭的dos and don’ts。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微课,学习中美时间观的差异,电话文化礼仪,中外餐桌礼仪,旅游行程单制作等,学生了解中外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意识[7]。三练,练技能,一练口语,在making&receiving phone calls中,学生运用英语流利说APP自主练习接打电话的常用句型,并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所学新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二练阅读,学生练阅读技巧,学会分析文章结构,找文章段落的key words,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三练写作,学生在英语趣配音上做关于景点文化的配音练习,熟悉北京旅游景点的文化背景,为学生的写旅游行程单做好准备。四展,拓展提升,Making&Receiving phone calls中,教师创设实际情境,学生进行旅行预定商务电话接打情境演练,把所教新知识运用于实际商务活动中去,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专业应用实际问题。在time一课中,学生就课余时间管理展开了讨论,在Hospitality中,学生创设拜访美国人的情境,来理解美国人的待客习俗。在traveling plan中,学生模拟实际商务情境,与客户进行行程单的讨论,实现知识与专业的融合[8]。

采用一导、二学、三练、四展教学设计,不但让学生学知识,练技能,还让他们能将所学知识进行运用,将知识与专业有效融合。课后教师在云课堂布置任务与作业,学生完成作业,从而进一步巩固知识,并更深层次运用课堂所学新知识。

(三)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效果评价

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效果评价可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形式,可以构建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约束层为:课堂互动、课程内容和课后体验;标准层为:学习状态、学习交流、课程重点、课程难点、认知体验、情境交流;最底层为:到课率、课前准备、师生互动、组间互动、APP平台、语言、语法、文化、口语、词汇、即时认知、延时认知、虚拟情境、现实情境;权重采用专家调查统计分析法确定(如上页表1)。对旅游专业3届学生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对本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检验分析,取得满意结果。


\


三结语

本课程教学设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思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信息化教学手段与教学环节紧密结合,丰富学生的学习手段,教学内容也更生动,从而实现了学生自主学,轻松学[9]。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演练,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综合应用英语的能力,学生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另一方面,学生运用课堂所学知识解决专业应用实际问题,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实现知识与专业的融合。

参考文献

[1]陈金平.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J].当代外语研究,2014(04):35-38+77.
[2]杨娟.浅析大数据时代民办高校大学英语评价体系的构建[J].新西部,2019(12):151+166.
[3]刘沭丰,蒋景东.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8):162-165.
[4]陈颖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8(04):180+182.
[5]熊有生.基于智能手机的商务英语写作移动学习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6(6):153-156.
[6]吕世生.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学理依据:研究目标、主题与主体[J].外语界,2015(3):76-82.
[7]张忠华,周萍.“互联网+”背景下的教育变革[J].教育学术月刊,2015(12):39-43.
[8]梁婧.互联网+外贸背景下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百色学院学报,2016(2):137-139.
[9]刘立莉.一带一路视角下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改革分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30):94-9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48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