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专业选修课是指与特定专业相关的一类选修课程统称,不是作为所有本科生或研究生知识成长的课程,其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专业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本文基于前期的理论研究基础,针对目前限制了农业类“双一流”高校中专业选修课价值发挥的众多原因,在教学实践中改革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法研究适用于专业选修课的长效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具有重要的实践成果,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同时对于培养卓越型本科生或研究生的持久主动学习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为社会上创新型人才的涌现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高校;专业选修课;多元化教学法;长效型;卓越型
本文引用格式:王昱沣,等.高校专业选修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和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97):167-169.
Study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for College Specialty Elective Courses
WANG Yu-feng,DONG Yang,YE Hong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China)
Abstract:Specialized elective courses refer to a class of elective courses related to a specific major.They are not necessarily courses for all undergraduates or postgraduates to grow up in knowledge.Their setting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and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personality and comprehensive quality.Based on the previous theoretical research foundation,aiming at the many reasons that limit the value of specialized elective courses in“double-top”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this paper reforms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in teaching practice,adopts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to build a long-effect teaching quality assurance system suitable for specialized elective courses,and forms an important practice.The results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other courses,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outstanding undergraduate or graduate students'sustained and active learning ability,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emergence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society.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pecialized elective courses;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Long-effect;Outstanding
2016年教育部提出“双一流”建设目标,推进高等教育的进一步转型[1]。第二年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高校就入选了第一批“双一流”建设目录,这些王牌农业高校实力雄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其相关优势学科经过多年发展,课程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然而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农业大国的建设目标有差距,且与国际发展趋势相脱离,其根源于农业高校的传统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农业类高校大学生和研究生在发展上必须具有竞争优势,才能在社会上有所立足,其主观能动性和持久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生阶段尤其关键。改革传统教学方法,探索有益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方法,创设新型科学教学体系是高校专业选修课教学中亟待解决的任务。
众所周知,专业选修课不是必需作为所有学生知识成长一部分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一般由学校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和兴趣确定,部分学生有能力和兴趣去学习该专业课,但其他学生没有能力或兴趣去完成[2]。与必修课相比,这类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面广,教学形式和手段灵活,考核方式多样化,教学的自由度强,可成为教育教学改革试验点。专业选修课制度设置的优越性日益显现,其有利于专业知识迁移和拓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专业知识结构,促进学生个性及综合素质的发展,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对于培养“双一流”农业院校的优秀学生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多元化教学法由建构式、协作式、研讨式和体验式四种教学法有机组成。我们的前期研究表明[3]:在专业选修课的教学中,本科学和研究生已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思维较成熟,具备了一定的创造性,此外,专业选修课的教学过程可自主和灵活,课程特点和学生的综合实力已为这种多元化教学法的实施提供了充分条件,这种教学法更易在专业选修课教学中实施和应用,适用于农业高校的专业选修课的教学。
本文以前期理论研究成果为基础[2-5],针对目前农业高校中限制专业选修课发挥其应有价值的众多原因,在教学实践中,寻求科学的评价标准,探索多元化教学法,研究和实践适用于高校专业选修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高校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
一 高校专业选修课的现状分析
笔者在前期研究中发现:高校专业选修课的质量评价标准依旧传统[2]。专业选修课的评价标准本应在不同类型高校应当具有不同评价标准,如对办学目标不同的教学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和研究教学型大学须实施不同评价标准,然而目前标准单一,评价目的仍是监管教师,局限于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行为方式,将各因素简单相加;评价内容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发展和长久学习能力培养的形成性评价。评价主体仍是督导和学生的评价,而督导大多由由离退休教师组成。
专业选修课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4,5]。专业选修课在现实中通常成为学生凑必修课之外学分的课程,缺乏兴趣性。许多重要的专业选修课通常被安排在大三、大四或研二,造成学生的学分已满而不愿意再选择,这类课程有时因选课人数少而停课。此外,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普通采用的仍是PPT理论教学手段或简单的分组讨论,实践教学过程走形式,教学方法也只是照本宣科,启发引导少,专业选修课也只是普通的一门课程而已,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 高校专业选修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作用
寻求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探究多元化教学法,研究专业选修课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具有重要作用。高校专业选修课在教学评价、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影响了专业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培养质量,所构建的长效型保障体系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的主观能动力和兴趣。
多元化教学法的研究和实践也将有效提升学生专业选修课教学效果,提升专业选修课的角色,真正实现其价值最大化,并使其定位于真正意义上的专业选修课,使其作为专业基础课及核心课的补充及拓展。
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最终可促进学生一生主观学习能力的培养,该体系的实践可外延推广到其他课程教育教学改革中,丰富和提升充实现有的教学理论。
三 高校专业选修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和实践过程
首先我们建立了专业选修课的发展性评价标准。发展性评价标准与专业选修课的内涵相符合,专业选修课的本质是拓宽学生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培养专业精深人才。这种发展性评价标准重视学生通过专业选修课学习所获得的综合能力,实现自我发展是其目的。其发展性评价标准的具体建立需遵循导向性、客观性和简单可操作性的原则[2]。
其次团队建立了专业选修课的多维性评价标准。指标体系的评价标准需要多维性,多维性指标在评价标准中的权重系数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选修课进行确定,如工科专业选修课应以实践教学为主,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为指标;理学等理科专业选修课需以应用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为指标[2]。在不同专业的教学中,都需要最新研究成果的教学,以反映学科的最新发展水平,专业选修课应以教师传达给学生的有效信息量作为主要评价标准,而不只是停留于利用信息常落后五到十年的常规书籍素材的教学。
然后我们筛选、考量、建立和实施多元化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在本研究中,多元化教学法主要由建构式、协作式、研讨式和体验式四种教学法组成[3]。根据每门课的特点、教学素材、信息含量、学生专业基础程度和兴趣点,灵活地选择上述四种教学法进行逻辑组合和排列,在教学中进行实施和应用,并在教学过程不断调整,根据每次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筛选和考量。笔者已采取建构式理念对相关专业选修课进行了知识架构[4,5],同时把相关课程的知识框架与整个专业知识体系相整合,并在教学中引导和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结合个人特点组建知识框架,按照逻辑性采取点线面建立网络化结构知识体系,启发引导学生在面临新知识点时,自由地从体系中提取知识来感知新信息,并使之整合到专业知识体系中去。同时,笔者遵循协作式教学法和研讨式教学法的原则,在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上采取宏观控制和引导,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采取研讨和伙伴型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体验式教学法必不可少,笔者常创造不同的情境,为学生感受经验的积累提供了条件,如常借助视频的直观感受或利用相关企业和研究生工作站的参观实践。
其中,研究生工作站的利用尤为重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是由企业申请设立、出资建设并引入高校研究生团队开展技术研发和项目合作开发的机构,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企业与高校产学研合作的重要平台,同时是高校研究生教学和专业能力培养的重要创新实践基地[6,7]。其基地实践教育教学建设为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它充分体现了教学-科研-生产的协作模式,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培养也实现了三者的完美统一[8,9]。笔者在学校的支持下,负责建设了一项校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和四项省级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并向这些工作站输送了二十余多名研究生进行了实践教学。在相关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也常以这些企业的开发产品、流水线和设备为例,使得大学生和研究生很容易掌握相关工程专业知识,理论知识与感性认识得以相互转换升华,取得了体验式教学法所带来的直接效果。
最后我们对该专业选修课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评价和优化。根据上述所建立的评价标准和教学模式,以不采取该体系进行教学的班级为空白对照组,对相关教学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和评价,并辅以采取师生研讨形式,最终以确定评价标准和教学模式在高校专业选修课教学中的具体方法和具体模式,并进行各模块的组合和优化,以确定最优方法和方案以适用于不同专业选修课。
四结语
“双一流”农业类高校专业选修课在教学评价、教学过程和教学模式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影响了本科生和研究生质量和竞争优势的培养,改革传统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和教学方法,研究和实践新型专业选修课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具有重要价值。发展性评价和多维性评价标准必不可少,此外,灵活组合和实施多元化教学法可有效地提升相关专业选修课的教学效果,实现了专业选修课价值的最大化和提高学生的持久性主动学习能力,体现了该体系的长效性和外延性特点。在今后教学中,仍需要注意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当是动态可调整的,其指标项目、权重系数、评分标准等应根据高校的具体专业和现状而得以不断完善和优化。
参考文献
[1]吴合文.“双一流”建设的系统审思与推进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1):29-36.
[2]王昱沣,叶红.高等农业院校转型中专业选修课评价机制的构建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8(5):220-222.
[3]王昱沣.高校专业选修课中的CCSE系统教学法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8(14):217-219.
[4]王昱沣.卓越型研究生选修课教学中专业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7(36):19-21.
[5]王昱沣,史秋峰,叶红.农业院校环境生物技术专业选修课的结构体系构建[J].中国农业教育,2014(5):70-72.
[6]孙蓓蓓.高校与企业共建研究生工作站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综述[J].高教管理,2017(21):165-167.
[7]王元纲,宫新栋,盛江梅,等.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应与研究生工作站建设相结合[J].教育教学论坛,2017(31):224-225.
[8]王恒,花国然,邹纪祥,等.面向企业工作站的研究生协同培养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233):100-102.
[9]范孟豹,李威,杨雪锋,等.企业研究生工作站模式下机械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3):38-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