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高校图书馆员专业化建设是数字人文时代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强教学、科研支持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图书馆职业理念、专业职能、专业团队等方面积极探讨高校馆员的专业化建设路径。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员;专业化
本文引用格式:张兵.高校图书馆员专业化建设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9):289-290.
当前,信息化、网络化环境下社会的高速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正在改变和丰富着大众的文化选择。高校图书馆正朝着数字图书馆、生态图书馆和智慧图书馆的方向持续不断地转型和升级。站在新时代的关口,高校图书馆正努力加强图书馆员专业化建设,以寻求新的服务生长点,竭诚服务师生[1]。
高校图书馆员专业化建设,关键在图书馆管理层的职业化认知和专业化建设导向,涉及馆员个人的专业化知识拓展,以实现知行合一的图书馆服务效益最大化为建设目标。这既是贯穿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要求的鲜明主线,也是数字人文时代高校图书馆工作的思想指导和实践要求。
一建设高校图书馆职业化团队
(一)职业化的团队建设
1.职业化的团队理念。职业化的团队理念,以《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为思想指导,在服务师生上主动履职。具体而言,到馆率、借阅率如何提升?怎么破题?答案就在职业化团队的主动作为。管理者带领馆员走出馆门,不断了解各部门、各层面读者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弥补服务盲区,诸如针对贫困生群体的个性化服务等,在加强横向交流与支持的基础上,彰显馆员的职业价值[2]。
2.职业化的团队意识。职业化的团队意识,要求管理者加强图书馆专业馆员和辅助馆员队伍建设,力促专业馆员的数量达到馆员总数的50%。同时,不断锤炼馆员队伍,增进团队的职业认同感、团队协作意识和团队凝聚力,弘扬积极健康的图书馆文化,建构富有生机活力的工作生态,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发挥独特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管理者要把图书馆当作一只乐队,“起音”是树立共同的目标,“专业音”是让馆员各自发挥所长,“团队音”就是“团结协作,合力前行。”管理者必须意识到职业化团队建设的重要性,促使馆员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把师生需求放在心上,对工作尽心尽力,就是担好职业使命之责,而将馆员个人力量凝聚成强大的团队合力,就可实现优势互补,达成目标。
(二)打造职业化的馆员队伍
打造职业化的馆员队伍,管理层必须对学科馆员服务制度进行修订完善,以促进职业化团队建设。同时,职业化的队伍促使馆员学会拓展自己的认知边界,摆脱单向思维和单一空间的桎楛,强化专业思维能力,尝试从多个维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专长[3]。
二 高校馆员的专业化必须根植于图书馆两大职能
(一)实现教育职能
《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教高〔2015〕14号)明确指出:“图书馆的主要职能是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图书馆落实两个责任,做“文化自信”的坚定实践者,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学生,发挥文化的育人功能和导向作用,从中吸取科学智慧、理论力量和精神养分,转化为立德树人的能力,传递到学生更远的未来。
图书馆要将服务育人作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最佳契合点、最大着力点。服务育人,首先是空间再造,环境育人。课题组曾在调研学生选择就读大学的动因时发现,有学生会因为从招生宣传信息和学校官网上,看到大学图书馆的馆舍“在水一方”,画面“唯美”,就毫不犹豫地作了选择。而参加过国际交流项目的同学在确定将来留学读研国家时,会因为其大学图书馆优雅宜人的环境而由衷向往。因此,高校图书馆积极营造和谐向上、书香馨满园的馆域氛围,让读者感受到环境带给心灵的宁静和愉悦,在获得尊严式对待的同时,可领悟到自我净化的内在力量。
服务育人,应当将推动、引导、服务于阅读作为重要任务。从当前大学生回校看辅导员的热点新闻,引发我们对图书馆工作切入点的思考,探索构建“馆员+辅导员”阅读推广模式。高校辅导员具备硕士研究生学历,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日常工作与学生联系紧密,学生称呼他们时常会冠以自己喜爱的“昵称”,可见辅导员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辅导员是学生的守护者,也是学生的引路人,更是阅读推广工作的最佳“领读者”。图书馆带领读者协会成员,联合院系的学生社团组织,与辅导员开展的各类主题班会同行,形成系列品牌活动,将阅读推广工作做到零距离[4]。
服务育人,更应该是工作全过程、全时段体现出的关怀。馆员坚持多一份高效,让学生少一分“等待”;坚持多一份“细心”,让学生少一点“不便”;坚持多一份“钻研”,让学生少一点“期盼”……看似普通的专业坚持,体现的是“打基础、利长远”的使命之责,通过平凡工作的投射,让教育变得意义非凡。
(二)履行信息服务职能
坚持资源强馆,突出文化功能。文化立国是国家的发展战略,文化传承是高校和图书馆界非常重视的工作。精品图书承载着我们这个民族相沿不息的集体记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着民族宝贵的精神品格。图书馆必须紧跟学校发展规划,以师生需求驱动资源建设,制定与学校建设发展相匹配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将图书选购权交给师生,形成图书资源构建的供给侧。
图书馆职业团队发挥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职能,是一项润物细无声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员树立服务育人意识,紧紧围绕学校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定位,将职责融入图书馆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三 强化图书馆专业化建设
(一)加强图书馆专业化认知,凝聚共识
高校图书馆的职责,主要体现在资源服务供给层面,在学校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化服务工作等方面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
加强图书馆专业化认知,必须强化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保证有充分的时间研讨学校文献信息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对管理者的职位聘任,考虑图书馆专业化的实际需求;对馆员在职进修学习的要求在政策上保证落实,不挫伤馆员专业化提升和发展的积极性;在学校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化服务工作上积极呼吁,图书馆参与发挥专业作用。
(二)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在“学”字上下功夫
学习是保有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打造一支业务精、服务优的馆员队伍是图书馆发挥两个职能的组织保障。学习型组织建设,重在突出学习的常态化和实效性。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和服务提升需要由高水平、高素质的馆员来实现。一要坚持立足岗位,加强专业研究,精练专业“技能”;二要建立学习汇报交流机制,围绕新时代对专业素养的新要求突出学习的精准化和实效性,胜任岗位当前及未来发展的要求;三要将崇尚实干、狠抓落实,作为自己工作努力的方向,在岗位上发挥先锋作用。
(三)加强服务型组织建设,在“用”字上求实效
一要加强与读者的黏合度。图书馆要紧跟时代步伐,顺应社会变革,不断强化服务意识,主动走入师生,深入调研,加强读者新需求研究和资源利用分析,针对普遍性的意见,集多方智慧,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案,实现规范化的常态管理。
二要坚持服务前移。本着让资源“活”起来的服务理念,将资源供给以信息化手段延伸到课堂和学生寝室,将学科服务前移到学院,将信息素养教育融入图书馆全媒体平台,并逐步前移更多的资源与服务,助力教、学、研。
三要注重服务营销。坚持线上线下一起抓,用好用活图书馆新媒体,精耕细作实体宣传,积极主动推广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切实发挥服务效益。
(四)加强“新”服务探索,在师生满意上下功夫
加强“新”服务探索,首先重新优化图书馆组织架构。高校学生诟病较多的是各类必备APP资源,需要在手机上下载多个APP,使用较为繁琐。学生希望能够一键登录,使用所有的功能。但实际上,来源途径不一的信息资源,整合难度很大。有技术层面的问题,更多的来自资源供应商的某些限制。学校可以考虑机构重组,图书馆传统借还业务可考虑外包和全自助服务,集中发挥信息技术人才优势,整合资源,有效服务师生。
作为新建本科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内涵、外延、层次和质量与老牌本科院校相比,差距较大。未来的高校图书馆更应符合师生在数字人文时代的文化需求,成为综合性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和知识交流平台。在这一过程中,图书馆人须勇于担当新时代的新使命,打破既有的管理和运行模式,借助新方式,新手段,在拓展“新”服务上发力。比如,考验着图书馆传统服务的朗读“发声”、空间服务、知识增值服务等问题[5]。
四 结语
当下,图书馆更应有高度的自觉性,深刻把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新要求,既要仰望星空求发展,又要脚踏实地,一点一滴坚持努力,日积月累不懈奋斗,实现图书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琼.从《公共图书馆法》谈图书馆员专业化建设[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8(05):18-21.
[2]张华艳.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馆员队伍现状及其专业化发展[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8,36(03):14-19.
[3]唐衍军.“工匠精神”培育视角的图书馆馆员专业化发展[J].公共图书馆,2017(02):47-50.
[4]曾月.浅谈图书馆员的专业化发展[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7,37(06):120-121.
[5]李田.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的研究综述[J].教育现代化,2016,3(21):95-9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