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全面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加强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与分析是有必要的,思政理论课教师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组成部分,不仅要具有丰富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还要具有教育过程中的创新精神,以及对正确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和教育能力。基于此,为更好地提高高校教育的有效性,需要强化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
本文引用格式:潘国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0):212-213.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有利于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政治敏感度和社会责任感,不断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知识与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个人品质和个人魅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特征,主要体现在教师需要具有良好政治素养、突出思政教师职业作用以及重视学生个体及师生关系等方面。
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的内涵分析
在新时期背景下,越来越注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的提升和构建,同时,教师胜任力这个概念被广泛的应用到管理、教育及心理咨询等多个研究领域,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说,其胜任力不仅表现在概念方面,还包括很多的维度,具体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教育过程中基本技能和非基本技能,两者主要强调的是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个人特质等,还要具有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正确思想和意识,才能从多方面提高自身的能力。第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的内涵主要体现在教师完成工作时的态度及思维模式方面,教师只有具有正确的教育态度及教育思想,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内涵和育人特征,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的理解与认识,从而全面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与效率。第三,教师胜任力内涵包括与岗位职责的密切关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学生思政教育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明确当前的岗位指责是加强对学生正确思想教育的引导,了解岗位职责是解决“做什么”,而教师胜任力咋解决的是“怎么做”,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定义和知识的深化,充分将个体的教学动机和个性发挥出来,不断提高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坚持做到思想与时俱进,进而有效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特征分析
(一)具有良好政治素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特征主要体现在教师需要具有良好政治素养方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正确分析与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功能,要加强对自身政治敏感度和政治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在讲课的过程中,还要与时俱进的对当前国内外变化多端的各种时事进行分析和关心,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全面体提高学生正确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为主。此外,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师还要积极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认识国情,全面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时,还要坚持和背负起历史赋予的使命,善于对错综复杂的局势做出正确判断,从而有效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认识。
(二)突出思政教师职业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特征,不仅表现算具有良好政治素养方面,还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思政教师职业作用,不断对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知识结构进行完善,具有强烈的政治敏感度和社会责任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所以,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以及意识形态的引导是有必要的,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教学工作,加强对学生如何做人处事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教育,提高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另外,其特征还包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不断吸取各学科的精华,加强对自己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丰富与提升,坚持教育教学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人文知识,从而全面提高自身思政教育方面的胜任力。
(三)重视学生个性及师生关系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强调教育教学要坚持以生为本,还要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和教育能力,而不是将教材的知识灌输式和照本宣科的传给学生,加强对学生个性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善于尝试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及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进行创新,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氛围,善于对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教学软件的使用,全面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给学生带去更多的学习知识和信息,增强学生乐于动脑思考的能力,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进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提高自身教学的胜任力。
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对策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论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不仅需要做到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还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论,其主要目的是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方面个人素质特质的胜任力,通过良好的个人素质特质,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教学的能力和素养。在构建教师胜任力模型的过程中,要加强对教师个人思想修养、品质以及个人魅力方面的了解与分析,通过对教师个人特质的了解,才能更好的去发掘教师个人的潜能与教学价值,从而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还需要教师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与创新精神,要引导教师善于对教学方式与方法进行创新和改革,明确教师在特定环境中完成岗位任务的能力,坚持以教师个人的发展为本,充分将教师的岗位能力和综合能力发挥出来。除此之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还包括在教师是否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敏感度方面,所以,高校要加强对教师社会责任感和政治敏感度方面的了解与分析,可以在教师的提拔、评优和培训等方面提供参考。
(二)采用创新型人才管理方式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上任里模型构建,需要采用创新型人才管理方式,充分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能力和胜任度与个体发展相结合,加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培养,同时,还要采用不同的培训与教育方式,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专业能力和政治素养,及时了解和掌握不同教师对不同领域的独特理解和建议,要做到教师所授课的教学内容与教师个体本身相匹配,才能更大程度的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质量与效果,不断提高和培养教师教学的胜任能力。
(三)建立思政教师能力测量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胜任力的构建与提升,还需要建立思政教师能力测试机制,通过一定的测试机制,才能更好地了解教师教学的胜任力与能力,强化教师对自我的认知。其一,建立思政教师能力测试机制,要坚持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为主体,加强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测量与评价,并且采用与其他专业教师进行对比的方式,明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省人力方面存在的不足与优势,从而更加针对性的给思政理论课教师胜任力培养提出建议,进而有效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提升。其二,高校可以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进行周期性的评价,全面对教师关于胜任力方面的数据进行搜集,在收集之后到某一时期内进行短期测评,及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做出准确的分析与评价,从而有效促进思政教师长期的个体发展。其三,要根据思政教师胜任力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测量方式,也可以积极开展与胜任力测量有关的教育教学活动,通过活动全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进行测评,进而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发挥作用,激发教师的学习和改变动机,充分发挥个体的潜能,从而有效促进自我认知能力的提升。
四结语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模型构建与提升,需要从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论、采用创新型人才管理方式以及建立思政教师能力测量机制等方面出发,从而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教师所具有的特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丁凡平.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胜任力提升管理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2]张明志.基于团队角色理论的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提升研究[D].西南大学,2016.
[3]周荣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提升及测量评价反馈机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3):53-55.
[4]龚绍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胜任力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14):145.
[5]胡荣山.略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种意识”[J].教育现代化,2016,3(09):202-207.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