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1 11:16:22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信息技术、经济全球化持续推进的背景下,跨境电商这一国际贸易新手段获取了蓬勃发展。但随着跨境电商规模的持续扩张,跨境电商人才稀缺的问题随之而来,这就使得如何培育高质量的跨境电商人才成为了高校当前亟待思考的问题。文章先对跨境电商、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与要求进行了阐述,而后对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实际提出了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问题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课岗结合

本文引用格式:徐奕胜.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9,6(92):1-3.

当前,我们已步入将数字经济为主的新时代,全球化已成为一种趋势,以往面对面实施的贸易方式不断变换,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特别是跨境电商已成为经济贸易中不容或缺的部分。然而,随着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社会对跨境电商人才的需求量愈来愈大,但国内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还有诸多问题存在,无法为跨境电商发展输送高质量人才,对跨境电商及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良影响。基于此,对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加以分析极为必要且迫切,这是具备显著现实意义的,可为我国跨境电商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予以支撑。

一 跨境电商概述

(一)跨境电商的定义


跨境电商也就是跨境电子商务的简称,我们可从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对其进行理解。首先,就广义层面而言,跨境电商表示分属于各海关境域的交易主体,基于电商手段进行交易的跨国进出口商务活动;其次,从狭义层面而言,跨境电商表示跨境网络零售,也就是分属各海关境域的交易主体基于电商平台进行交易活动,且跨境支付结算,借助跨境物流运输产品、实现交易的国际商务活动。

实质上,跨境电商可视为是促进经济一体化以及贸易全球化的技术前提,存在极强的战略意义。其不但突破了国家和国家具有的障碍,让国际贸易无国界化发展,也在相应层面推动了全球经济贸易改革。就企业而言,跨境电商提供的多边经贸合作模式,对进驻国际市场的渠道进行了丰富,使得多边资源可优化配置、高效利用,让企业之间协作互惠;就消费者而言,跨境电商可让他们获知国外信息、购置国外产品提供较大便利。

(二)发展情况

早在2010年,我国教育部便下达了相应通知,提出将通过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人才培养,从而实现相关产业发展所提人才需求,最为关键的便是不断提高互联网、电商等产业人才培育效力,最大程度地满足跨境电商人才需求。据我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表明,截止到2017年6月末,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已在3.5万亿元之上,同比上升31%。此间,出口跨境电商交易额将近2.8万亿元,进口跨境电商交易额约为0.7万亿元;截至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额已在9万亿元之上。依照阿里跨境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预测而言,截至2020年,跨境电商B2C交易额将在1万亿美元之上,全球用户规模在10亿人以上,且亚太区域势必变为全球跨境电商的核心生力军,市场规模将在全球总量中占据50%。

二 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要求

(一)必要性分析


实质上,电子商务专业很早便已出现在高校招生专业目录中,这说明我国极为注重电商人才的培养及发展。就此类人才而言,多进行和网络有关的工作,因而担负人才培养重任的高校所培育出的人才多将技能型人才为主。但伴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国际贸易形式不断变换,跨境电商人才顺势而生,需求量不断加大,以往的电商人才已难以契合时代发展。对此,高校迫切需要对跨境电商人才加以培养。

因此新兴产业的蓬勃发展,不管是应用型本科抑或高职院校,在这一类人才的培养方面依旧滞留于探索阶段,匮乏统一且系统的培育方式。在此背景下,高校为相关产业、企业输送的跨境电商人才存在一定的缺陷,不是外贸知识欠缺,便是专业技术不过硬,因而相关企业往往需耗费较长时间抑或投入较多资源对此类人才进行培训,但最后因被区域抑或经济环境干扰,使得较多具备富足经验的跨境电商人才开始自立门户,或前往一线城市探寻更好的发展空间,导致企业遭受较大损失。对此,为改善上述现象,国内高校需与相关产业、企业人才需求相结合,加大力度进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这是极为必要且迫切的。

\

 
(二)培养要求

在对智联、中华英才网等招聘网站内的跨境电商人才招聘信息进行采集、分析后获知,当前面向跨境电商专业设定的岗位囊括外贸、物流、产品研发等,结合企业对上述岗位设置的技能要求,可获知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需满足如下条件。

第一,跨文化交际能力。因跨境电商企业的目标客户以境外客户为主,故而高校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时便需对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加以培养,这可谓是相关企业对此类人才所提外语技能要求。具体而言,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但需拥有较高的外语听说读写水平,也应具有了解境外客户文化风情、消费理念的能力,从而基于客户消费行为等设计个性化方案。

第二,平台运营能力。跨境电商平台表示跨境电商企业创造效益的平台,是企业和境外客户有效交易的桥梁。企业效益和平台运营密切关联,因而企业往往要求跨境电商人才需拥有极强的平台运营能力。对此,高校在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时,便需经由理实结合的方式对他们的平台运营能力加以培养,且进行强化训练,从而为他们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三,营销推广能力。营销推广可谓是跨境电商企业收集客户资源、间接创造效益的最佳举措。故而,跨境电商人才需掌握国际市场营销一般规律,可基于国际市场变化采用最佳推广方式,达成产品境外营销的目的。因而,高校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期间,需对他们如何获知国际市场营销规律、如何引导境外消费者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购置产品进行训练。

第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众所周知,跨境电商基于互联网发展所得,因而其想要可持续性发展,便需以先进信息技术为支撑。就跨境电商企业而言,要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屹立不倒,便需拥有具备较高信息技术运用水平的专业人才。对此,高校培养跨境电商人才期间,需对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加以利用,对跨境电商人才信息技术运用意识、素养加以提升。

第五,跨境物流管理。就跨境电商企业的交易来看,物流具有承上启下、将交易双方有效连接的效用。因而,跨境电商人才需充分掌握物流各个环节。就跨境电商现有物流模式而言,囊括邮政包裹、国内外快递、专线物流等,身为跨境电商人才,便应比较不同物流模式的优缺点、选取适宜的模式对产品袁术,对仓储与物流成本有效管控。对此,高校培育跨境电商人才时,便需将此作为教学要点,对跨境电商人才较好的跨境物流管理能力加以培养。

三 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在跨境电商蓬勃发展的同时,跨境电商人才稀缺的问题随之而来,暴露出高校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面还具有诸多问题亟待改进,具体如下。

(一)专业人才缺口偏大

因国内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兴起时间不是很长,经验欠缺,故而导致国内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和相关产业及企业的人才需求不符。并且,当前我国仅有部分高校设置了跨境电商专业,各年度为跨境电商企业培育、输送的人才较少,不足以支撑企业发展。经由相应数据显示,国内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将近400万,且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

(二)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就现实情况而言,目前高校跨境电商专业课程设置略显滞后,难以与时代发展形势相一致。经由高校设置的专业来看,可给跨境电商企业培育优质人才的以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为主,此类专业拟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未与企业实际需要相结合。要知道,跨境电商产业渴望拥有复合应用型人才,但高校课程设置往往仅培养单一、不具备实践经验的跨境电商人才。

(三)教师模式略显单一,未有所创新

当前,国内高校在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方面的重心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主,不但教学模式略显单一,且部分高校根本未将专业人才的培育落实,使得培育出的人才欠缺主体性以及创新意识,无法契合时代发展。要知道,此类人才的培养需高校注重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技能的培养,然而这却需教师投入较多精力,构建相关平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因而在高校条件有限的时候,便无法满足上述条件,使得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出现问题。

(四)师资力量不足

和跨境电商蓬勃发展具有明显对比的即专业人才稀缺。究其根本,具有上述现象的成因即高校不具备较强的师资力量。尽管大部分高校相关专业教师位于跨境电商畛域均具备相应专业性与研究,然而却不具备专业化教育观念和经验,特别是就跨境电商专业课程而言,实践训练较之理论更为关键。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平台操作均在虚拟空间实施,匮乏详细的数据流程,且大多数教师均不具备在真实跨境电商平台操作的经验,故而难以基于平台实际变化选择相应教学策略,无法对学生较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加以培养。

(五)教学实践缺失

就国内高校人才培养而言,较多专业均未设置实践环节,这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而言亦是如此,且较之其他专业更为显著。因当前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通常均是基于模拟仿真软件实施,学生有关跨境电商的实践演练通常滞留于最为基本的流程操作,跨境电商关联的进出口报关、外贸交际等多为理论知识学习,未能充分实践,因而学生的实际就业水平难以被合理评判,导致他们在校期间无法及时察觉自身缺陷,这将为他们今后踏上岗位工作埋下隐患。

四 高效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问题的解决策略

新时代下,跨境电商具体以“外贸+电商”这一形式为基础进行人才培养,较之以往的电商专业课程存在较大差异。因而,高校进行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时,需在充分了解现有问题的基础上,与企业、行业及岗位人才需求相结合,具体如下。

(一)有效整合资源,划分层次培养

在有效分析跨境电商企业相关岗位需求后获知,企业渴望拥有复合应用型人才,希望聘用的人才具备极强综合素质,不但需具备较好的平台运营推广水平、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运用、物流管理能力。故而,高校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期间,便需将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等专业资源有效整合,进行联合分层培养,设置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并不断优化改进,从多个维度入手,从而为跨境电商企业培育、输送高质量专业人才。

\

 
(二)基于岗位设课,课岗相结合

国内高校需对全球跨境电商发展情况予以高度关注,基于行业需求变化,对课程不断优化,对时代发展所需专业人才加以培养。并且,高校还需以跨境电商岗位内容与相关要求为基础,合理设计理论、实践课程比重,确保“基础课程+岗位课程”有效结合,需做到基于岗位设置与之对应的课程,保证课程设置和跨境电商相关岗位所需技能需求相一致。除此之外,高校还需确保课程和岗位进一步融合,达成所学和所用合理衔接的目的。

(三)校、政、企协同培养

国内高校需尽量和企业携手合作,构建专门的实训室,抑或为学生提供前往企业顶岗实习的机会和平台,对企业资源与经验有效运用。与此同时,需确保政府部门、高校与企业有效融合,颁行与之有关的政策,政府可通过适当提供经费支持等方式为高校培育跨境电商人才予以帮扶。

(四)强化师资力量

众所周知,就高校来看,教学水平如何与教师业务能力具备直接关联,故而为确保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便需强化师资力量。具体而言,高校需由多个维度入手,支持教师参与实训,且落实与之对应的配套政策,处理教师前往企业实训面临的问题,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触类旁通。并且,高校可从跨境电商企业、行业内聘请专业人士前往校内组织讲座,或担任兼职教师,对现有师资力量加以强化。另外,高校需引导教师自行开发教材,经由前往企业实训,把相关经验融入教材,且院校还可和企业协作,进行相关课题研究,促使课题研究可有效反映实际并能处理实际问题。

(五)将实训与竞赛有效融合

高校需与企业有效合作,为跨境电商人才提供实地学习的机会与平台,亲身体验平台操作及产品发布,促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达成学以致用的目的,对跨境电商人才实操能力加以培养。除此之外,高校还能“以赛促学”,支持跨境电商专业的学生多参加相关竞赛,譬如国际跨境电商技能比赛等等,对表现优异的团队给予物质与精神奖励。如此一来,不但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创新创造意识进行了培养,为他们今后求职给予了优势,也能大幅改善人才培养教学效果与质量,为我国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五 结束语

概言之,为确保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质量及效果,便需与跨境电商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相结合。此次研究主要对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具体为专业人才缺口偏大;课程设置匮乏合理性;教学模式略显单一、未有所创新;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实践缺失。并基于上述问题出具了相应解决策略,具体为有效整合资源,划分层次培养;基于岗位设课,课岗相结合;校、政、企业、协同培养;强化师资力量;将实训与竞赛有效融合。望以此为国内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改善予以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细妹.“互联网+”时代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2):107-109.
[2]李迅.我国高校跨境电商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电子商务,2019(01):67-69.
[3]张越强,王薇,杨文婧.跨境电商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河北工程技术学院为例[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8,34(06):27-32+48.
[4]马思恩.“双导师”下跨境电商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5(02):18-19+2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432.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