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技术也广泛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为生活、工作、学习都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将信息化教学运用到高校的基础化学实验中,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加深学生对实验操作的了解,是化学实验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将具体阐述信息化教学在高校基础化学实验中的一系列问题。
关键词:高校;基础化学实验;信息化教学;应用
本文引用格式:张正彪.高校基础化学实验中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9,6(98):143-144.
高校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是化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手脑结合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既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给教学改革带去了新的活力。将信息化技术运用到化学实验课程中,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突破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更是实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教学。所以,高校教师一定要具备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并且可以熟练地运用到自己的学科中,使信息化教学模式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文章的撰写:高校基础化学实验中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背景、应用优势、应用的具体措施以及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背景下角色的转变。
一 高校基础化学实验中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背景
目前,我国高校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主要包含有机化学物质合成、多组分析图绘制、物质的定量分析、燃烧热测定等相关化学实验内容。这些实验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实验类型:探究型实验、验证型实验和应用型实验。无论是何种类型的实验,他们都具有实验设备需求多、实验步骤复杂、实验数据收集与处理烦琐的特点,而且,进行每一项实验都需要较强理论水平的支撑。所以,完成一项化学实验的过程复杂烦琐,这对教师的教学也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二 信息化教学在高校基础化学实验中应用的优势
将信息化教学引入到化学实验课程中以后,可以为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提供极大的便利,从而使基础化学实验的学习更加高效。信息化教学运用到基础化学实验中有以下优势。
(一)信息化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信息化教学模式使教学方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教学和学习的方式。在基础化学实验中,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将实验内容以多种方式进行呈现,而且还可以对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处理,将非本质的、表面的、起干扰作用的因素去除;同时,将重点内容和本质东西以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加深学生的理解,使课堂教学更加有趣味性和针对性。比如,化学实验中一些抽象的、超越时空的、通过操作不易输出的一些概念或者过程可以使用信息化技术进行处理,使之成为立体和直观的图像或者视频资料。这样,学生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教师的教学过程也会更加顺利。与此同时,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被激发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可以有效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信息化教学有助于突破教学难点
化学实验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以改进教学方法和进度。在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信息化技术还没有使用,教师在讲解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为了保持讲解的连贯性,难以同时听取学生的反馈,良好的师生互动难以实现,而且实验课程多数以教师的演示为主,学生能够实际动手的机会有限。虽然课堂上也是存在一些互动,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这些互动并不能深入开展,多数情况也只是流于形式。但是,引入了信息化教学以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以及课程的重难点制作教学课件,对于简单的内容少花费时间,而重要的内容就可以反复讲解,使学生对重难点印象深刻,便于他们的掌握和理解,有助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
(三)信息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以往的实验课教学中,由于实验器具有限,实验活动常常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每一个人并没有机会独立完整地进行一个实验。不能动手参与到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采用信息化教学模式以后,采用模拟实验就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验中来,并且能够将实验过程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充满趣味性。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掌握,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逐渐提高他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四)信息化教学有助于化学实验的绿色化
高校基础化学实验中涉及多种化学制剂,这既加大了化学实验的危险性,也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危害。化学实验完成以后产生的一些废气、废水、废渣,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对人们的生存产生负面影响。新课改以后,化学实验倡导要以绿色为目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将信息化技术引入到化学实验教学中以后,运用合理的技术手段,将化学实验通过模拟的形式进行,不仅可以减少课堂风险,也符合新课改对绿色化学的要求。
三 信息化教学在高校基础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在这种大背景之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校都应该重视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师转变观念,掌握信息化技术
在信息化技术如此普遍的时代,一个教师不能只恪守老一套的教学方法,什么知识都从书本中来,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加强信息技术的学习,跟上新课改的要求,满足学生不同是知识需求,打造一个新型的良好的学习氛围。为此,教师的教育理念应该从“经验模仿教学范式”转向“数据驱动教学范式”、专业角色从“知识供给者”转向“知识管理者”、教学手段从“技术导向”转向“学习导向”、工作方式从“管理者中心”转向“学习者中心”、教学方式从“标准化教学”转向“个性化学习”、专业素养从“单一学科”转向“多元学科”,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胜任信息化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加高效的课堂。
(二)学校增添信息化设备,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
演示实验是高校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化学知识抽象性强,难以靠讲授说明,演示实验可以将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更加便于学生的理解。在高校化学课堂上,最常用的实验仪器就是试管和点滴板。当进行实验演示时,由于这些仪器较小,位于教室后面的学生就难以清晰观看。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增添一些信息化设备,让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可以借助这些设备让所有的学生对演示过程都有一个明了的观察,都参与到实验过程中,加强实验的效果。
(三)合理运用模拟动画,突破实验的重难点
大学化学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很多知识点都需要通过实验来讲解,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在以往的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台上进行实验演示,学生坐在下面观看,很多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被其他的事物分散,此时的教学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为了改善这种教学的不足,教师可以将信息化技术与化学实验相结合,制作一些实验模拟动画,利用多媒体将这些动画展示出来,那么有教师一人演示的实验就可以变成声音、图像集于一体的全班学生可以共同学习的方式,它将单调的实验变得有趣生动,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便于实验重难点的突破。
(四)同时再现新旧实验,增强对比性
教师在进行实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个实验的理解,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与之类似的实验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直观感受到实验之间的不同和差别,从而掌握化学实验的细微不同之处。
(五)教师优化教学流程,加大实验力度
高校基础化学课程比较灵活,实践性较强,只有通过实验,学生才能更好掌握这门课程的精髓。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多种元素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进行化学实验,可以让化学实验更加丰富有趣,教学手段也可更加灵活。利用多媒体辅助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接触更多的实验。这样不仅增大了化学实验课程的容量,也在不影响教学效果的情况下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四 总结
高校基础化学实验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抽象性、逻辑性以及对实验操作的顺序性都要求严格。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理论性强的学习中获得乐趣和积极性,就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教学手段。在高校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中引入信息化手段,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让教师和学生都可以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知识的传授与接受。
参考文献
[1]孔姝颖,郭晓刚,靳斌斌.现代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3):277-278.
[2]黄晓辉,应少明,王颖.高校基础化学实验考核方法的改革与探究[J].广东化工,2018,45(17):235.
[3]申有名,蒋倩婷,肖安国,等.转型背景下应用化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产教融合”教学探讨[J].高教学刊,2018(17):59-62.
[4]王维花.基础化学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3(30):331-332+334.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