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初探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1 10:31:15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实验教学是高校化学教育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对培养高校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实践技能以及创新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着重对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实验室的安全规范管理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化学教育;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实验室安全

本文引用格式:王少莽等.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初探[J].教育现代化,2019,6(92):140-141+146.

众所周知,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与理论教学不同的是,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因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还对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进一步培养其科学创新思维,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主要针对的是本科生基础教育,其中包括化工、应化、能化、食品、制药、环境等专业的本科生,人数众多。如何保证该部分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学会常见分析仪器使用规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其实践、创新能力及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当前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丞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教育理念保守,成为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仍然较为落后。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先讲述实验目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讲解或教材规定的内容逐步完成实验,同时,教师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给予学生指导。实际上,处于该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始终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自主探究实验内容的意识,最终导致学生遇到问题向外界寻求帮助,缺乏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用说创新思维的培养了[1]。

\

 
(二)教学内容陈旧

以传统四大基础化学为例,该实验项目多年未发生变化,实验内容相对落后、陈旧,已经无法跟上现代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对于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很容易就出现“实验预习照书抄,实验操作机械做,实验报告相互抄”的恶性循环。如在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中,学生对于传统酸碱互滴实验的认识,仅仅是停留在酸碱中和反应的基础上,对于该反应的实验进程,指示剂的作用等缺乏积极主动地思考,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终点现象不会观察,出现的操作问题不会解决,基本的实验技能不会掌握[2]。

(三)考核方式随意

考核是实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考核能够反映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因此,客观,合理的考核方式将会充分调动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改善教师的教学效果。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通过考试来考察学生对理论课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于实验课程,却没有设置具体的考核方法。虽然现在很多高校对学生的实验考核方式均进行了改革,比如,将平时的实验成绩和最后的实验操作考试成绩结合在一起,但在平时的操作考核中,教师容易出现主观臆断的情况,往往会根据实验报告的结果考量学生的实际操作,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导致有些学生仅仅因实验结果不好而得到了较低的平时成绩。因此,该种模式的考核存在有一定程度的随意性,学生会对最终的考核成绩持有异议,该分数无法对学生后续实验课程的学习,给予指导性的意见,也无法充分调动其实验学习的积极性[3]。

(四)安全意识薄弱

由于高校化学实验室的使用对象来源范围广、数量多,且过程中要不可避免地使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化学品,接触到高温高压的仪器,实验易产生对环境有毒有害的废弃物等,如果使用人员对安全规则淡漠,实验管理人员对隐患排查不到位,就容易产生安全事故。目前,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生对于进入实验室前的安全教育培训,重视程度不够。培训过程往往流于形式,这就导致了部分学生出现无知者无畏的情况。学生不知道实验的哪个环节可能会出安全问题,冒然做实验的同时,忽略了最应该值得注意的安全问题。②学生对指导教师的安全提醒当“耳旁风”,一意孤行地按自己的想法进行,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后果不堪设想。③对于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有些学生直接将其倾倒至垃圾桶或者下水道,不仅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严重者甚至会引发次生安全事故[4]。

二 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

(一)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


化学实验教师可以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优化整个教学过程。通过引入慕课教学的方式,完善教学过程[5]。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针对化学实验中必须掌握的实验操作技能,可以采用PPT的方式,或是借助信息平台构建虚拟实验室讲解理论知识,演示实验操作过程,通过动画配合讲解的方式将枯燥的概念和实验操作过程呈现出来,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预习实验时提前观看、学习和模拟实验操作,也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课程的趣味性。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实验录像,内容主要以演示实验过程,强调实验仪器的操作规范为主。教师以十分钟左右的小视频,让学生近距离完整地观看实验演示,熟悉操作过程,完善操作细节,同时要引导他们改变实验条件,采用引导式实验教学方式代替灌输式实验教学,确保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鼓励学生获得新的发现。

此外,教学内容应进行优化、整合,不能按照原有的内容进行重复教学。相同的实验内容,既浪费了教学时间,又浪费了教学资源。比如在分析化学的实验中,应加大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重。教师在化学实验设计中要不断更新实验内容,选择综合性较强的实验;针对不同实验技能的训练,教师应该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去更新实验内容,创新方法来进行实验。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化学实验注意事项去完成实验。采用该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二)深化实验教学课程改革规范实验教学要求

制定可行的实验教学计划,按照深入浅出的方法实施教学。首先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剔除旧实验项目,引入综合性较强的实验,确保实验内容完整;然后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设备,创新化学实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实验教学的要求要力争做到规范化,制度化。教师可以在每一次实验课开始前一星期就告知学生实验的内容,并把每个班级的学生分组,要求学生按照题目先分组讨论,查找文献,搜集与实验相关的资料,了解关于实验的理论知识,再撰写预习报告,报告中要着重比较实验中不同的方法及因素对于实验结果有可能产生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就实验预习内容进行提问。

这样既可以督促学生认真地预习实验,提前了解实验内容,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实验操作的积极性[6]。实验开始时,老师应坚持在实验室里,对学生的实验操作做巡回指导。学生的每一步操作都要严格要求,对不规范的操作要及时纠正。对于难度较大的操作,如:滴定管排气泡、半滴控制的操作、容量瓶的引流、移液管的使用等,教师要重点讲解,亲自示范,并让学生进行反复地训练,直至熟练掌握为止。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也是实验教学非常重要的一环。教师要让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规范化地记录,对实验结果进行正确地处理和分析。针对学生记录不全分析天平的读数,或是不估读滴定管的读数等情况,教师应要求学生重新实验,并按规范重新记录数据。针对部分学生数据记录随意,涂改严重,甚至是伪造数据的情况,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情况对其实验操作给予不同程度的扣分。最后,在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结果分析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做平行试验,并计算出三次或五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绝对偏差,平均偏差以及相对平均偏差,如果相对平均偏差超出了试验要求的范围,该实验需要重做。实验项目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对实验报告进行分析与总结,让其分组讨论该实验方法的优缺点,实验结果的精确性及可信度,从而引导学生通过思维碰撞而发现问题,并写出言简意赅的讨论报告。最后,教师结合讨论结果,再次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整个实验的过程的理解。

上述整个实验教学模式,既让学生具有重视实验操作的自我意识,始终保持认真踏实的实验态度,又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上具备主动性,促使其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此外,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逐步提高学生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

\

 
(三)加强并完善实验教学考核方式

为了让教师在评定学生实验成绩时有据可依,学生根据成绩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自查自纠,即实验成绩不仅能充分反映学生对实验项目的掌握情况,还能为教师后续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指导性的意见及建议。高校实验室应不断完善考核机制,重点强化自我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素质的考核。考核方式采用实验操作与理论考试、平时与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重点强化学生平时的实验成绩。

高校化学实验室应出台相应的实验考核办法与成绩评定制度,学生的实验成绩应统一记录在特制的化学实验成绩登记册上。根据制度,就单一的实验项目而言,教师对学生个人或小组提交的预习报告(20%),实验操作及数据记录(40%),实验报告中数据的整理和分析(40%)给出平时成绩;学期(年)结束时,采用实验操作考试(60%)与理论考试(40%)相结合的方法,给出期(年)末成绩,最后,汇总平时成绩(60%)与期末成绩(40%),给出该生一学期(年)最终的实验成绩。这种机制能够较为客观地评价学生真实的实验学习水平,有利于加强实验教学管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对实验过程的各环节予以重视,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学生安全意识

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的建全及完善,是为了保证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切实将教师和学生的安全工作落到实处,从而保障实验教学的正常进行,为使用者提供安全可靠的实验场所。在确保原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施的基础上,结合各实验项目的特性,再合理地增加特定的规章制度。让实验室管理人员有章可循,让实验操作人员有据可依,逐步提高管理者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能力,以及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除此之外,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对每个实验室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重点检查实验室的水、电、气安全,消防安全,危险化学品的登记入册管理等情况,及时发现和排除不安全因素。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①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对其进行实验室安全教育。高校实验室应开发线上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含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实验仪器使用规则,化学品的储存及使用,废弃物的处理方式,突发性紧急事故的应急处理预案等。学生必须先在平台上进行学习,再完成系统中随机抽取的试题,考试成绩95分以上即可进入实验室开始实验。②通过定期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安全事故分析等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自主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掌握出现突发性紧急事故时应采取的应对方法。③规范师生的着装。师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均需穿好特制的实验防护服,戴好护目镜和手套。④实验结束后,学生应按要求对实验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逐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7]。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化学实验教学工作者来说,应及时发现实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积极提出有效的对策,不断改善化学实验教学效果,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严谨踏实的学习精神的同时,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此外,高校广大师生还要在思想、意识以及行动上提高自我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在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动手能力的同时,也要逐步提高其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进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出更多化学化工行业的专业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凌平华,高峰.浅议高校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J].广州化工,2019,47(7):165-167.
[2]刘蓉.在分析化学及实验教学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改革研究[J].化工教学,2019,45(9):173-174.
[3]王亚昀.浅议高校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现代化,2018(18):230-231.
[4]钱立武,许苗苗,张金花,伍光辉.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探讨[J].武汉轻工大学学报,2019,38(4):112-114.
[5]杨克琴,薛茗月.慕课理念下的高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8):105-106.
[6]热娜古丽·阿不都热合曼,阿不都卡德尔•阿不都克尤木,尹学博.预习报告在高校化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8):184-187.
[7]李育佳,章文伟,章福平,韩峰,刘斌.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体系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7):232-234.
[8]陈科.高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J].教育现代化,2017,4(11):54-55+60.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417.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