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 - 至繁归于至简,Sci论文网。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正文

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中国防精神的培育论文

发布时间:2021-04-21 09:02:06 文章来源:SCI论文网 我要评论














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国防教育要在体现时代特征和人性化特征的同时严格进行国防精神的培育。国防精神的培育需要开辟多种教育渠道,采用多种教育手段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本文对国防精神培育的途径和手段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了国防精神培养的一般模式。

关键词: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国防精神

本文引用格式:冯丽娜,等.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中国防精神的培育[J].教育现代化,2019,6(95):136–137.

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青年代表,代表着国家的精神风貌。对当代大学生的国防精神培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国防精神培育的基本手段和模式是高校国防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 国防教育与国防精神

国防教育是国家为适应国防的需要,对公民的观念、品德、智力和体质有计划地施行教育训练的制度。以宪法、兵役法和国防教育法等为依据制定。是增强公民国防观念,培养国防人才,开发智力资源,提高民族素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保障。

在中国历史上,国防教育源远流长,先秦就有了“礼”“乐”“射”“御”等教育内容的规定。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根据地,国防教育蓬勃开展,制定了发展干部教育、民众教育、儿童教育的国防教育方针,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和陕北公学等许多学校中进行国防教育,国防教育制度等方面都有许多新的创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国防教育制度问题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防教育相关改革和建设不断加强。

世界其他国家也把国防教育作为国防建设的固本之举。古希腊的雅典和斯巴达,以重视对军民进行国防教育而闻名,其制度对后世产生一定影响。“他们把坚毅精神和保持军人荣誉看得比机警灵巧更为宝贵。”[1]美国和苏联等国把国防教育作为争雄世界的战略措施,大力加强国防教育。苏联成立许多支援陆海空军志愿协会,还在全国范围坚持开展军事爱国主义教育。

\

 
国防精神是公民对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观念、意志、精神状态及心理活动的综合。开展国防精神培育的目的是使全民树立正确的国防观,形成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心理,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支持和参与国防建设,自觉履行国防义务。[2]国防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要增强全体公民的国防意识,而国防意识中最基本的是国防建设和国防斗争所需要的各种精神。

世界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给国防教育带来了深刻影响,国防教育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战略性任务。从发展趋势看,各国将不断完善国防教育制度,加强国防教育投资,不仅继续对国民的品德、体质施以与国防攸关的影响,而且更加重视智力开发和人才培养。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古代还是现代,国防教育都是一个国家安全的重要环节,国防教育一方面培养的是国民的国防素质,另一方面培育的是国防精神。

而国防教育的最佳效果就是将国防素质和国防精神进行有机结合,发挥巨大的作用。有国防素质或国防理论与先进的武器装备而没有强有力的国防精神的支撑则不能够称为强大的国防,仅有国防精神的支撑而没有一定的理论和装备以及国防素质则也不能够称为强大的国防。国防精神的培育靠的国防教育,和平时期的国防教育尤其如此。

二培育国防精神的主要途径和手段

国防精神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但其本质相通,都要求其国民能够体现出一种爱国、乐观、积极、勇敢的精神风貌,可以认为国防精神的培育过程就是一种精神风貌的培育过程,这种精神风貌和国家形象与命运紧密相连,包括公民正确的国防观念、基本国防理论知识、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等几个方面,其中以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为核心,提高全民族素质,保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为基本目标。

(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国防精神的核心

国防教育针对的是全体公民,目的是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活动。国防精神是指在国防实践中产生的与国防需要相适应的观念和心理状态。国防精神通常表现为公民对国家防卫的关心,对国防建设重要性的认同,以及对国防的义务感、责任感和保卫国家的坚强意志。国防精神通常是建立在对自己国家的热爱基础上的。高校国防教育的传统模式已不符合当前形势的要求,应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对高校国防教育教学进行改革创新。[3]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国家国民基本素质之一,既是国防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国防精神的核心。

(二)基本国防理论的培育需要依托正规的军事理论课程教育

高等学校国防教育主要包含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两个内容,军事技能训练几乎在所有高等学校已经得到实施,并且形成了相应模式。由于军事理论教育需占用学校一定的教学时间和空间,要在高校全面实施正规的军事理论教学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政策支持。现今,存在一种误区,有人认为国防教育就是以军事技能训练为主的教育,而军事理论可有可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军事理论教育的全面有效推广。作为国防精神培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具备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是他们走上社会的一个重要环节,和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见解等各个方面密切相关。当然,要在这些方面取得成就需要多方面的结合,比如将军事理论教育纳入日常教学常规,培养一定数量的高等学校军事理论教师等等,而不是用几个讲座来完成任务。

(三)国防观念的培育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国防教育的过程也是一个国防观念培育的过程,如果一个大学生经过系统的大学国防教育,最后连基本的国防常识都不具备,这样的国防教育可以认为是失败的国防教育。国防建设必须着眼国家利益的拓展增加新内容,采取新措施。[4]国防观念作为社会的一种观念形态,在和平时期往往是垮下来容易,树起来难。而这种观念一旦淡漠或丧失,就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所能恢复的。历史已经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三 渐进模式在培养国防精神中的作用

国防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国防教育,它需要国防教育的有效贯彻实施。如何有力推进国防教育的全面开展,有效培养在校大学生的国防精神,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解决这个课题的过程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探索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渐进模式,就是在国防教育还没有得到完全贯彻的情况下而采取的一种逐步推进的办法。在和平年代,培养大学生国防精神,塑造他们的国防认同感,事关国家的安全与发展。[5]具体就是采取一种两头推动的方法促进国防教育有序、稳妥、快速的开展,在开展国防教育的过程中培育在校大学生的国防精神。两头指的是上下两层,上层就是国家相关行政领导部门,下层就是基层国防教育工作者和相关人员与组织。上下结合,两层推动主要是说上层为国防教育的开展提供政策和环境的支持,并拟订切实可行的时间表和进度表,定期对开展情况进行系统的验收和检查。下层为国防教育的有效开展奠定基础,在没有条件开展国防教育的情况下加强自身的理论和实践修养,等待时机积极投身国防教育,在具有开展国防教育的情况下积极投身国防教育事业,并创造条件探索国防教育开展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推动国防教育的全面、有效、持续开展。新时代青年肩负着国家发展与创新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培养是高等教育的职责,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各种状况,才能对其进行更好的教育和引导。[6]渐进模式是针对高校国防教育这一特定领域特定情形而形成的一种推进模式,在把握新时代青年思想状况的基础上,经过一定时间努力,当国防教育得到有效贯彻,国防精神的培养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时,渐进模式将不复存在,这是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选择。

\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编辑.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集(第1卷)[M].北京:战士出版社,1981~1982:349.
[2]李菲菲.国防精神培育应注重四个结合[J].国防,2013(8):62.
[3]黄守官.新形势下高校国防教育创新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7(16):71.
[4]赵彦亮,李莹.应着眼国家根本利益及其拓展,加强国防精神建设[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3(4):2.
[5]杨育林.和平年代对培养大学生国防精神的思考[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5):99.
[6]张慧,杨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及行为规律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35):14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388.html

发表评论

Sci论文网 - Sci论文发表 - Sci论文修改润色 - Sci论文期刊 - Sci论文代发
Copyright © Sci论文网 版权所有 | SCI论文网手机版 | 鄂ICP备2022005580号-2 | 网站地图xml | 百度地图x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