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现阶段,国内教育消费市场对高等教育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存在旺盛需求,使得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数量突增,然而目前缺乏评价合作办学有效性的标准和方法。本研究从合作办学相关方视角出发,构建了包括学生、教师、合作办学主体、宏观四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主客体协作式综合评价法,通过指标赋权兼顾各评价方意见,获得更为科学、客观、有效的评价结果。最后,运用本文所构建的模型对某大学中美合作办学项目进行评价,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有效性;评价
本文引用格式:周洋,等.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有效性评价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6(96):209-211,219.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of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ly-run schools in higher Education
ZHOU Yang,HE Jian-jia,PAN Jia-cheng
(School of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China)
Abstract:At present,the domestic educational consumption market has strong demand for 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ly-run schools in the stage of higher education,which makes the number of cooperatively-run institutions and projects increase sharply.However,there are no standards and methods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operative running schools.This study stand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t parties in cooperatively-run schools to construct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sisted of four dimensions i.e.students,teachers,cooperative subjects and macroscopic,and comprehensively uses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nd the subject-object cooperativ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By weighting indicators and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opinions of all evaluation parties,we can obtain more scientific,objective and effective evaluation results.finally,we use the model built in this paper to evaluate the Chinese-American cooperatively-run school project of a university,to verify the rationality and operability of the model.
Key words:Chinese-foreign cooperatively-run schools;effectiveness;evaluation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依法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1]。具体办学形式分为两种: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根据教育部2018年3月公开发布数据显示,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或举办的本科及以上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数达1287个,高等教育阶段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总数已超过150万人[3]。
在国家教育部的鼓励下,为满足教育消费的旺盛需求,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培养方式,如“3+1模式”、“2+2模式”,招生方法和毕业后发放证书的类型也有多种形式。然而值得警惕的是,某些高校为盲目追逐中外合作办学热潮,而将初衷本好的合作变成了跟风之举、随意之举。中外合作办学的优势到底体现在哪里?如何评估中外合作办学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这些都是为保证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良好发展而必须解决的问题。
少量已有文献对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某门课程的教学有效性进行了研究[4,5],但尚无文献对中外合作办学效果评价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中外合作办学效果的评价有两个难点:一是由于中外合作办学涉及多个相关方,如学生、教师、双方合作办学主体、以及双方政府,因而外部观察者难以全面感知和考量合作办学对各方的作用效果;二是现阶段,多数中外合作办学都是以毕业生人数或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比例作为评价合作效果的标准,而合作办学的实际效果远比该两项指标反映的内容复杂的多。为有效评价中外合作办学效果,必须将中外合作办学对各个相关方的作用效果以及各个相关方的意见纳入考虑范围。
为此,本文提出“合作办学有效性”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效果的评价标准,从合作办学相关方的视角出发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使评价内容能够反映各相关方的利益诉求;同时,在评价方法上采用“话语权重”的方式整合多方评价者意见,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全面。
一中外合作办学有效性及其评价指标体系
合作办学有效性可以被界定为:合作办学主体之间相互输送学生、教师,共同完成教学培养工作的合作过程与单个主体的单独教学培养过程相比,所衍生出的各方能力、效益、影响力等方面的优越性。
有效性的评价应全面考虑各个合作相关方的价值判断[6]。中外合作办学相关方包括:微观层面的学生和教师,中观层面的双方合作办学主体,宏观层面的双方政府。各方在参与中外合作办学时的动机不同[2],因而对有效性的判断不同。由此,本文提出中外合作办学有效性评价的四个维度:学生维度、教师维度、合作办学主体维度、宏观维度。
(一)学生维度
学生是教育的最直接消费者,且中外合作办学的根本目的就是教育和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因此,中外合作办学为学生带来的价值是其衡量有效性的最重要维度。学生报考或申请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通常期望获得以下三方面优势:(1)学生有机会接受外国教师的授课,而与国内课程相比,国外课程的教材和教师的授课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7],进而提升综合素质。(2)学生可获得外国学历或认证证书,从目前国内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现状来看,海外学位或海外留学经历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3)学生有机会前往外国学习和生活,一方面可以显著提升外语水平,尤其是外语口语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开拓国际化视野,了解外国文化,获得个人成长。综上,本文提炼出综合素质、就业竞争力、个人成长三项学生维度的评价指标。
(二)教师维度
教师是中外合作办学的实际实施者,教师参与教学活动并从中获得价值,因此也是中外合作办学有效性评价的重要维度。中外合作办学涉及双方的教师,对于中方教师来说,在合作中其获得与外国教师学术交流的机会,增强国际化水平;对于外方教师来说,其能够为中国留学生授课,并有机会来到中国进行教学和学术交流,有利于外方教师本人的能力提升和知识结构完善。通常,参与中外合作办学的外方教师可以获得额外的报酬以及相关补助。更重要的是外方教师能够将其知识、理念、价值观等传播给来自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国学生,扮演着本国与中国文化交流纽带的角色,会使外方教师心理上产生使命感和自豪感,带来自我实现价值。综上,本文提炼出能力、报酬、自我实现三项教师维度的评价指标。
(三)合作办学主体维度
合作办学主体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推动者,一般是指合作办学的中方和外方高校、学院、机构等,双方合作办学的动机以及从中获得的益处略有不同,在评价合作办学有效性时,需全面考虑双方的价值诉求。对于中方合作办学主体来说,合作办学有利于提升其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声誉,进而有利于提升生源质量。对于外方合作办学主体来说,一方面,合作办学有利于提升其在国际和中国的影响力,被更多的中国学生和家长知晓,从而吸引更多的中国留学生;另一方面,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通常需要向外方合作办学主体支付一笔学费,使外方主体获得直接的经济收益,并平衡外方主体教育资源过剩等问题[2]。综上,本文提炼出生源质量、国际影响力、学费收入三项合作办学主体维度的评价指标。
(四)宏观维度
合作办学双方国家、政府和社会是合作办学的宏观环境,中外合作办学必须得到双方宏观层面的支持才能开展,同时,中外合作办学也会对双方的宏观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双方宏观层面对中外合作办学的价值判断也应纳入合作办学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外合作办学对双方宏观层面的影响包括:(1)有利于双方高质量人才储备,尤其是中方的人才储备。中方输送学生出国深造,毕业后回国服务,为本国创造价值,推动本国科技、社会、文化的进步,积极影响深远。(2)有利于提升双方政府的国际影响力,扩大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同时实现两国之间文化的渗透。综上,本文提炼出人才储备、文化渗透两项宏观维度的评价指标。
所构建的中外合作办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二 中外合作办学有效性的评价方法
中外合作办学涉及多个相关方,因此进行有效性评价时,需采用能够整合各方意见的方法。参考有效性评价领域的已有研究[6,8],本文选择主客体综合评价法中“话语权重”的计算方法来确定各指标权重。为清晰阐述评价方法,将问题简化为只包含甲、乙两个相关方,评价具体步骤如下:
三实例分析
以某大学的一项中美合作办学项目为例,该项目由中国教育部认证,中方高校与合作的美国高校共同完成项目中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培养,学生按要求修满学分后可获得中方高校授予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以及外方高校授予的写实性证书。由实际参与该合作项目的学生、外方教师、中方国际交流处负责人对合作办学的有效性进行独立评价,共7位人员参与评价(每方2-3位),据此得出评价结果。
各指标的评价水平为(很差,差,一般,好,很好),对应量值Z={20,40,60,80,100}。基于评价意见的众数得出评判矩阵R,以学生维度指标为例:
根据各相关方对中外合作办学有效性的贡献,设定各方的重要程度系数,分别为:0.4,0.25,0.35,通过加权平均,得出“学生维度”的权重Q=(0.242,0.513,0.245)。进而,计算出“学生维度”的评价矩阵Y学生=QR=(0,0.025,0.048,0.325,0.602)。
依据上述计算过程和方法,可继续计算出“教师维度”、“合作办学主体维度”以及“宏观维度”的评价矩阵,由于篇幅限制,省略具体过程,最后可得出该中美合作办学项目的有效性评价矩阵:Y=(0.013,0.037,0.156,0.228,0.566),综合评价量值为YZT=85.94。
四 结束语
中外合作办学是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型办学模式,不论国家政府、办学机构、还是教师和学生都在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最佳模式。一套行之有效的办学效果评价方法将有助于在探索中找到优秀模式,进而推广;同时发现问题模式,及时止损。本文认为,现阶段所采用的仅从学生毕业率或合作办学在校生占全日制在校生的比例来衡量合作办学效果的优劣是片面的,应全面考虑合作办学对学生、教师、合作办学机构、国家政府等相关方的作用效果;同时,上述直接相关方对合作办学效果的评价会比外部评价者具有更好的效度。因此,本文提出了“合作办学有效性”的概念,并构建了能够从学生、教师、合作办学机构、宏观四个层面全面衡量中外合作办学有效性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能够充分考虑各评价方“话语权”的评价方法。尽管中外合作办学动因复杂、涉及因素繁多、影响广泛,任何方法都难以对其做出全面而精准的判断,但本文为中外合作办学的探索之路提供了一些启示和参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2号,2003-03-01.
[2]翁彦.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产生的背景及动因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3):70-72.
[3]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第0529号(教育类048号)提案答复的函[Z].教提案[2017]第74号,2017-09-20.
[4]刘艳霖.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英语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以环境专业群为例[J].广东化工,2018,45(21):131-132.
[5]刘珈利.提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教学有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09):177-178.
[6]孟潇,张庆普.跨组织科研合作有效性评价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3,31(9):1364-1371.
[7]韩慧惠.浅析高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构建[J].教育现代化,2019,6(29):88-89.
[8]董庆兴,郭亚军,马凤妹.基于差异驱动的主客体协作式综合评价方法[J].中国管理科学,2012,20(1):171-176.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