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论文(www.lunwensci.com):
摘要:中介语石是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把母语的语言规则无意识的嫁接到目标语上,进而产生一个动态的语言系统。对于大多数学习者来说,学习到一定程度后目标语的运用能力便会停滞,即产生中介语石化现象。本文收集非英语专业大一学生的英语作文进行研究,总结英语写作中出现的石化现象,分析原因,以期对英语教学尤其是英文写作方面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现象;英语写作
本文引用格式:张亚娟,等.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写作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以北京一所工科院校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87):249-252.
中介语(interlanguage)(Selinker,1972)[1]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建构起来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它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并逐渐向目的语靠近。Selinker认为,石化现象是指某些非目的语的语法、语音等长期存在于中介语中,并且不易改变的现象[1]。石化现象具有可渗透性、可变性与系统性,是中介语运用中极容易出现的显著特征之一。石化现象可能在学习的任何阶段出现,以不同程度映射出外语学习者在语言运用能力上的不足,已成为一直以来困扰外语学习者的障碍。
一 中介语以及中介语石化现象
中介语(Interlanguage)是1969年著名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提出的术语,认为学习者试图使用目的语而产生的表达、句子是在习得过程中唯一可以观测到的用于验证理论假设的数据。将这种表达看成一个集合,另一方面,将由母语者尝试表达相同意思而产生的表达视作另一个集合。Selinker认为,这两种集合不会是等同的。更进一步,他做出假设,这两种表达集合区别之大,可以认为由二语学习者产生的是一个独立的语言系统,既不属于母语语言体系也不属于目的语语言体系。这种语言系统就被Selinker命名为中介语(Selinker,1972)[1]。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中介语会不断接近目的语。然而,许多学习者在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其所使用的中介语的某些特征,如语法、句法、甚至语音,呈现出停滞状态,不再发生改变(高云,朱景梅2005)[5]。这种停滞状态往往很难消除,甚至无法消除,在二语学习者的整个学习历程中一直存在。这种现象,被Selinker(1972)[1]定义为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随后,Selinker(1978)[2]补充了石化的定义,将其看作学习者在全方位达到目的语水平之前的永久性停滞。从这种观点来看,Selinker认为石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且与学习者的个人特点无关。
九十年代,Selinker拓宽了石化现象的定义。首先,过渡语的结构系统不再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也被列为石化的表现(Selinker,1992)[3]。随后,从语言的回退(Backsliding)到语言学习进展的停滞,到最终习得状态(ultimate Attainment)前都被列入石化现象。石化现象的发生范围也扩展为没有成年学习者可以成功抵达母语水平(Selinker,1996)[4]。
根据石化现象在时间持续上的性质,还可以将其分为暂时性石化(temporary fossilization)和永久性石化(permanent fossilization)。对暂时性石化和永久性石化的区分将具有相当的外语教学意义。当前在中国,大多数学生都只是处于暂时性石化阶段,给予正确的输入和针对性的帮助,能帮助他们更快从暂时性石化中摆脱。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本次研究将着重探究中国学生在写作方面的石化现象,并着重探究以下问题:
(1)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写作中的石化错误集中在哪些方面?
(2)造成石化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3)如何应对学生写作中的石化现象?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背景某工科院校2018级非英语专业的92名本科一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
(三)数据搜集及分析
本次研究收集到92名学生的两次习作、总共184篇作文。习作分析方法总体有三步骤:整理习作错误类别的分析框架、阅读习作并标记每处错误、根据之前整理的类别归类错误、汇总所有错误并对各个类别进行加权处理,以获得直观数据展示。
(1)整理错误类别。本文将学生的错误类别归为三大类,分别是:词汇错误、句法错误和词形错误。
(2)阅读习作并标记错误。一一浏览学生作文,标记其中的语法错误、词汇错误等。
(3)根据类别归类错误。在习作错误标记完毕之后,仔细分析每个错误所属的类别,并依据之前整理的类别归类。
(4)汇总与加权。统计上一步归类的错误数量,然后计算各个类别所占百分比。
三 数据分析
通过对这84份作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词汇、句法、词形和连贯错误方面的统计,我们发现学生习作中出现了757处错误,具体统计数据下表。表中显示,词汇错误出现频率最高,所占比例为70.4%。句法错误出现频率最低,占比12.8%。学生在词汇方面最典型的错误是用词不当,其次词性误用、缺词和冗余的错误频率也较高;学生在动词使用方面的错误多表现为固定搭配、谓语动词和时态语态的错误;学生在名词方面的错误多为一致性、单复数以及冠词错误;句法错误则多为比较级错误、结构混乱以及标点的误用。此外,词形错误也尤为明显,主要是拼写和大小写错误。
(一)词汇错误
(1)一般错误
统计表中显示,学生在写作中错误频率较高的为用词不当(160%)、词性误用(48%)以及缺词(47%)和冗余(51%)。
用词不当:
例如,live outboard,这里outboard使用不当,意思为“在外部;在船外侧”,应选用abroad(在国外;到海外)来表达“出国”的含义。
词性误用:
例如,feel puzzle/culture background,正确应为feel puzzled/cultural background.
缺词:
例如,develop reading,表达“培养阅读能力”,这里缺少名词ability,正确应为develop reading ability.
冗余:
例如,The book is worth reading it.表达“这本书值得一读”,这里it多余,正确应为The book is worth reading.
(2)动词或动词短语错误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动词或动词短语错误所占比例为14.7%,且错误形式多样。学生在动词固定搭配(28%)、动词型式(23%)、限定动词(23%)的使用和语态(18%)上错误频率较高。
动词固定搭配:
例如,We should share no efforts to study English.“我们应竭尽全力学习英语”,这里固定搭配“竭尽全力做某事”应为spare no efforts to do sth.
动词型式:
例如,how to reading,这里to后误用了动名词型式,正确应为how to read.
限定动词:
例如,Some people disagree it.“有些人不同意”这里disagree为限定动词,单独作为谓语,不接宾语,正确应为Some people disagree.
语态:
例如,Technology has gotten large improving.“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改进”,这里应为被动语态,Technology has gotten large improved.
(3)名词或名词短语错误
统计表显示,名词或名词短语错误所占比例为19.3%,学生在名词单复数(86%)、冠词搭配(33%)、可数性(24%)和一致性(16%)上错误频率较高。
名词单复数:
例如,every universities,正确应为every university.冠词错误多表现为定冠词/不定冠词混淆使用以
及冠词缺失。
可数性:
例如,some basic language.language为可数名词,正确应为some basic languages.
一致性:
例如,We can look up strange words in the dictionary and memorize it.这里it与words不一致,应改为them.
(二)词形错误
词形错误所占比例为17.9%,学生在这一方面的错误主要为拼写(93%)、大小写(60%)和构词(11%)错误。
(1)拼写错误:
例如,gloabal(正确应为global)、nowaday(正确应为nowaday)
(2)大小写错误:
例如:Foreign Languages,正确应为foreign languages,无需大写。
(3)构词错误:
例如,uncountless,错误地将uncountable和countless结合在一起。
(三)句法错误
句法错误所占比例为12.8%,主要是比较级错误(23%)、结构混乱(12%)以及标点的误用(40%)。
(1)比较级错误:
例如,more better,正确应为much better.
(2)结构混乱
例如,There are many people are using computer today.该句出现了两个谓语动词,不符合英语的语法习惯。正确应为:There are many people using computer today.
(3)标点误用主要表现为标点的滥用和缺失。
四 讨论
本文从主、客观因素讨论学生习作中出现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
(一)主观因素
(1)母语负迁移
母语负迁移指的是学习一门第二语言初期时母语对一些语言项目、语言规则和语言系统的影响。数据表明汉语的词汇迁移在写作中非常常见,例如:“It is important to study as much knowledge as possible.”这里的负迁移体现在学生受到母语的影响,错误地套用study knowledge来表达”学习知识”,然而在英语表达中应使用acquire knowledge更为恰当。
(2)过度泛化
过度泛化是指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过度概括目的语和其语义特征。例如将过去时态词缀-ed添加到主动词后面,如“goed”。样本中因过度泛化引起的错误非常普遍,例如:“This is the importantest point.”(正确应为:“This is the most important point.”)
(3)忽略规则
忽略规则主要是指对词汇及句法使用规则的忽略,而将其应用于不适用的上下文中。二语习得过程中,与受母语干扰相同,学习者同样会受到之前学过的词汇使用规则的影响。当在输出过程中不能找到相对应的语言规则时,学习者就往往会仿照之前所学的而自己“创造”一套结构。例如:“I hoped computer to help me with my English.”(正确应为:“I hoped that computer could help me with my English.”)这里学生错误地套用了不定式的结构。另一方面,对规则的忽略还体现在规则的不完全应用上。在一些句式中往往会涉及到多个语言规则,或是部分适用某一个规则。但是学生有时不能完全理解或应用这些规则。虽然这种表达语义上可以理解,但是语法上却是错误的。例如:”I can’t understand what is the teacher saying.”忽略了宾语从句遵循陈述句语序的原则。(正确应为:”I can’t understand what the teacher is saying.”)
(4)不正确的学习策略
根据Ellis[6]的定义,策略是语言习得或语言运用过程中,一定阶段的心理或行为活动。词汇上的错误不仅仅是学生英语的水平所造成,同时还有策略运用上的原因。他们普遍采用避免、心译、换个说法、创造、保留未经过分析的语段等策略。[7]例如,学生采用避免策略或同义词替代策略,在写作中大量使用低级的同义词代替自己不会用的词汇,当学习者遇到不会使用的词汇时,他们会采取避免策略,尽量不去直接使用它们。另一方面,如果不能避免使用它们,学生就会根据已有知识在该词的位置上创造新的词语,如uncountless,这都是由于策略的使用而造成的错误。
(二)外部因素
上述数据显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习作错误具有集中性和基础性的特点,结合这一现象以及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现状,本文将从群体效应的角度分析其在英文写作中出现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
(1)群体中的个人往往将其重心由个体行为标准转移至群体规范和行为标准[8],是趋同效应的产生的原因之一,这可以解释部分非英专学生卷面表现倒退的现象。
在两次习作对比中,部分学生出现学期末卷面错误数量多于学期初,且其集中在基础类错误的现象,以样本中的10号的前后两次习作对比可发现,用词不当和时态错误均为1个,但错用不可数名词由1个升至3个,拼写错误由0增至2个。
一些学生在本科阶段初始的英语写作中带有一定的优势,其习作中中介语石化现象较少,并且有能力熟练运用高级词汇和句式。但是经一个学期的融合,其中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和行为上的懈怠,降低了对自我的要求,以与之能力相比较低的群体标准来要求自己,使其在学期末的英语写作中表现不佳。群体中个体之间的感染性和从众性,主要分别体现在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上。
(2)群体压力的影响。从数据显示的高比重的、基础性的词汇错误和词形错误(如多张卷面中出现因发音错误致使benefit拼写为benifit)可以看出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缺少足量的输出以及输出质量存在问题。
群体为个体的行为提供了参照,个体在群体中寻求归属和满足,当个体获得归属感则会产生维护群体形象的心理;若某个个体的行为与其他个体行为之间存在太大的差别,该个体则会受到孤立、排斥[9],加之由此产生的压力超出一些个体承受力范围,因此群体压力使得一部分学生减少其学习动机,减少了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加速了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形成。或是一些学生处理来自群体压力的方式不当造成自身的惰性或者从众现象。
五结论
从本次收集的数据中发现,中介语石化现象比预想中严重,相同的错误反复出现,并且改进的程度有限。在所有出现的错误中,词汇方面,最常见的错误是用词不当;动词错误方面,则多在固定搭配、谓语动词、以及时态语态;名词性错误主要集中在主谓一致性和冠词错误。句法上,比较级错误和标点误用为数不少。拼写和大小写这类词形也很多。可以发现,错误主要集中在基本的语法上。相比之下,衔接和连贯,长难句使用失当这类相对“高级”的错误反而很少出现,究其原因,也是中介语石化作祟。由于学习者在母语负迁移中止步不前,他们也没有信心没有动力去尝试复杂高级的句型。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办法之一是获得足够且正确正宗的目的语输入。出现频率最高的错误是词汇错误,用词不当又在其中出现最多、最典型。这种现象说明学习者并非完全无法组织表达,只是缺少对正确表达的积累,当前所掌握的目的语尚且不足。在充足目的语输入之下会有相当改观。除此之外,还应该有意避免在输入尚且不够时的过度泛化,以免造成缺词和冗余。对于动词中的固定搭配,学生应该在平时注意积累,无法一蹴而就。而谓语动词与时态语态则应该集中时间系统地学习。在名词一致性与单复数中的错误体现了明显的母语负迁移,因为汉语中的名词完全没有类似变化,平时学习中仍然应该以目的语的积累作为治本方案。对于教师来说,需要能引导学生获得优质目的语输入,灌输良好的学习策略和习惯,并在提醒学生在平时的一点一滴积累。除此之外,老师与学生都需要注意群体效应在理工科学生中的影响,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Selinker,L.(1972).Interlanguage.Product Information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
[2]Selinker,L.and Lamendella,J.Two Perspectives on Fossilization in IL Learning[J].IL Studies Bulletin,1978,3(2)
[3]Selinker,L.(1992)Rediscovering Interlanguage,Longman.
[4]Selinker,L.On the Notion of‘IL competence’in Early SLA Research:An Aid to understanding some Baffling Current Issu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5]高云,朱景梅.语言石化现象的产生及防止策略[J].外语教学,2005(03):41-43.
[6]Ellis Rod.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 oreign L 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9.85,529-543.
[7]何旭良.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作文选词策略[J].外语界,2004,(5):47-53.
[8]王林军.社会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群体生活现状与问题研究[J].学术交流,2014(01):206-209.
[9]李颖.青少年从众心理的社会学分析[J].教育评论,2004(01):29-32.
关注SCI论文创作发表,寻求SCI论文修改润色、SCI论文代发表等服务支撑,请锁定SCI论文网! 文章出自SCI论文网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unwensci.com/jiaoyulunwen/30371.html